学术投稿

康复护理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吴海波;蒋文莲

关键词: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摘要: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在单调的环境中,生活上的依赖性,加之生活上的被动性,加重了病人的社会退缩及精神衰退[1].为了防止延缓此种情况,我们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了康复护理,并与实施传统的功能制护理的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房根除术对乳腺癌妇女人格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乳腺癌妇女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的潜在危险因素,为心理干预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乳腺癌妇女心理状态和人格评定采用临床晤谈、MMPI和生活事件量表以及基本情况问卷的方法和途径,以SPSS10.0软件为工具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研究发现,乳房根除术使Ma量表得分显著降低,OR=0.22(P=0.01); 却使Si量表增高,OR=2.77(P= 0.03).同时Ⅱ期乳腺癌Ma量表降低,与Ⅰ期相比OR=0.61(P<0.05); Ⅲ、Ⅳ期乳腺癌Ma量表增高,OR=2.89和1.99(P<0.05);患病前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Ma量表增高,OR=3.53(P=0.003).而乳房根除术对MMPI其它任何量表的分值没有影响;其它因素如乳腺癌左右分布位置,婚姻状况、婚姻质量等因素对MMPI的结果没有影响.结论乳房根除术可使乳腺癌妇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使其人格特点发生改变,即使MMPI量表的Ma量表降低,Si量表升高.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我们预防和识别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以便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作者:贾树华;姜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抑郁性神经症认知行为护理的研究

    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没有精神病性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不受严重影响,但常伴有严重的心理痛苦[1].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进行心理护理能帮助此类患者消除错误认知,改善抑郁症状,促进疾病的恢复.为此,我们对27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进行了认知行为护理的随机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唐秋美;张丽;李传平;曹中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脑卒中患者不良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

    通过行为干预疗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达到防治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已成为社区卫生工作的新课题.我院自1999年开始运用行为干预疗法,开展对出院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工作,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翎;梁月香;步红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暗示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和人们的各种认知,尤其是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之间,究竟有无相关联系?其相关意义如何,作者就此作了调查.

    作者:徐桂珍;杨永信;唐振坤;孙仕田;孟琳琳;吴少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风湿性心脏病伴发精神障碍1例报告

    病人,男,52岁.因心悸、烦躁不安10小时于2002年1月12日入院.既往风湿性心脏病史4年,无精神异常史.查体:T36.6℃,P76次/分,BP115/80mmHg.神志清,精神差.心界叩诊不大,HR76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做彩色超声心动图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中度),主动脉瓣返流(中度),肺动脉高压(中度).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入院后给川穹嗪、胞二磷胆碱、利尿剂、地高辛等治疗,心悸、烦躁减轻.

    作者:孙美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00例硬膜外麻醉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麻醉的基本任务是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或不适,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硬膜外麻醉操作简便,作用时间长,安全系数高,但由于患者在术前和术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这种心理将会影响麻醉患者的生命体征,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危险性.为了解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硬膜外麻醉患者的作用,我们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纪玉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万拉法新与氯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盲式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万拉法新与氯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62例抑郁症患者分别以万拉法新和氯丙咪嗪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进行评定.结果万拉法新与氯丙咪嗪显效率分别为84%和81%,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χ2=1.109,P>0.05).万拉法新起效迅速,副反应显著低于氯丙咪嗪,主要副反应为轻度头晕、消化道症状、失眠;氯丙咪嗪主要为抗胆碱能和心血管系统副作用.结论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与氯丙咪嗪疗效相当,起效快,副作用较少.

    作者:孙宝民;孙爱贞;吕燕华;朱宝俊;曹长水;刘士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晚期血吸虫病人生命质量量表测定分析

    目的评估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命质量状况,分析影响其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直接访谈式问卷分别调查114例临床确诊的晚期血吸虫病例及健康人,应用生命质量量表测定分析其生命质量.结果病例组生命质量综合指数、心理健康指数和躯体功能指数分别为120.94、24.89和59.43,低于对照组137.00、35.35和63.15,两者差异显著(P<0.05); 病例组的社会生活指数(36.62)与对照组指数(38.51)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命质量低于正常对照,可能与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郭见多;李启杨;尹小梅;周利;沈光金;吴维铎;韩小和;郑富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关于儿童孤独症治疗现况的思考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比较严重的生长发育障碍.其基本特征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由于目前病因不明,治疗比较棘手,预后也不甚理想.本文拟对目前国内外孤独症的治疗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成美;穆朝娟;王延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模型述评

    从50年代末Friedman和Rosenman对A型行为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来,人格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行为医学和健康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纵观有关文献,解释人格与健康的关系主要有四个模型.本文试图对此进行阐述和探讨.

    作者:李彦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障碍干预效果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改善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作用及其影响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给30例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的研究对象,作12~18个月的心理治疗,家庭辅导和学校支持系统的设置,在干预前后,进行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交回避苦恼量表、少儿行为量表(CBCL父母问卷)、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基础肌电值等调查测试;在显著和非显著进步组间,作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CBCL中多数因子分、人格特征中情绪不稳定分、社交焦虑和回避分、基础肌电值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显著进步组的医患关系、班主任和父母的配合情况,父母温暖理解分,明显优于非显著进步组(P<0.05,P<0.01),后者的学习、家庭经济、与非监护父/母关系差于显著进步组(P<0.01),父亲拒绝否认、母亲严厉惩罚分高于显著进步组(P<0.05,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离异子女不良心理,有多种因素影响干预效果.

    作者:周敏娟;姚立旗;王韵芬;王力健;王蕾敏;姚瑶;沈月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未遂自杀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酒精是引起自杀的危险因素之一.为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未遂自杀的发生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并将具有未遂自杀者与无未遂自杀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以探讨未遂自杀的相关因素,旨在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自杀行为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俊玲;崔义才;袁风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人不良行为干预性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措施对高血压病人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把确诊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组,一组是施加健康教育措施,另一组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在干预组不良行为转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吸烟、酗酒、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膳食结构、服药率和高血压缓解率方面,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依医院为基础对高血压病人采用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干预性研究,效果是显著的,健康教育措施不仅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也是强大的治疗因素.在医院应当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吴多文;张廷香;刘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型行为与医学生睡眠质量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A型行为类型与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和A型行为问卷(TABQ)对43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TABQ总分与PSQ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A型行为者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总分上分别高于B型行为及M型行为者;睡眠质量差的学生TH均分明显高于睡眠质量好的学生.结论医学生A型行为对睡眠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王玲;叶明志;温盛霖;陶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智能发育干预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

    大脑是人类智慧的基础,近代脑科学研究认为,小儿年龄越小,脑的可塑性越大.故干预时间越早,措施越得当,对新生儿的身心发展越有利[1].为探讨智能发育干预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将2000年11月~2001年7月在我院出生并系统随访的90例新生儿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孙秀华;张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随访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对1997年7月~2000年6月住院服用利培酮或氯氮平治疗达痊愈或显著进步、出院后回归社会达18个月及以上的1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89例、氯氮平75例)的生活质量进行了分别于2000年7月和2001年7月进行了两次追踪随访对照研究.结果第二次随访利培酮组患者的随访成功率高于氯氮平组(χ2=34.11,P<0.0001);利培酮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两次随访结果均极显著高于氯氮平组,且利培酮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之一年前随访又有新的提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出院时服用药物剂量和种类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较强因素.结论利培酮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更突出.

    作者:孟健;唐茂芹;黄劲松;侯瑞华;王洪军;赵贵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道德教育对改善精神病患者行为障碍的影响

    能否阻止和预防因精神病的行为紊乱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病人的健康和安全,促使其重返社会,是被广泛关注的课题.我们在实施了科学的病房管理的基础上,将道德教育对病人行为障碍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在校大中专毕业生肺结核病有关因素调查

    近年来,在校大中专毕业生肺结核患者每有所见,病变严重不但影响其前途发展,而且也威胁周围人群的健康,已引起老师家长的高度重视.为了解这部分学生肺结核发病现况,探讨有关发病的影响因素和防病对策,1998~2001年3月,我们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同期住院学生病人及其所在的鲁南10所中学、4所中专及2所大学的部分毕业班学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董安国;吴刚;李凡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激对大鼠空间记忆发育的影响

    应激概念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提出,应激反应是一种很复杂的反应,泛指身体内外环境刺激条件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性乃至病理性反应,无论是机体接受的各种刺激或精神压力或心理创伤都可引起应激反应,包括情绪变化、神经内分泌变化、免疫系统变化等等.近若干年来,应激的副作用包括对脑高级功能的损伤作用受到普遍关注,但关于其对脑功能发育的影响甚少被研究,为此本实验观察了电刺激应激对幼年大鼠空间记忆发育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姜京城;隋建峰;赵红梅;王晓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学龄前儿童锌缺乏症行为特点的初步探讨

    锌缺乏症是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锌缺乏症除引起消化系统及生长发育障碍以外,还可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发育.导致行为异常,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现将2001年至2002年对济宁市中区幼儿园的5526例3~6岁学龄儿童时行健康查体发现行为异常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孔宪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