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抑郁性神经症认知行为护理的研究

唐秋美;张丽;李传平;曹中昌

关键词:抑郁性神经症, 护理, 认知
摘要: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没有精神病性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不受严重影响,但常伴有严重的心理痛苦[1].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进行心理护理能帮助此类患者消除错误认知,改善抑郁症状,促进疾病的恢复.为此,我们对27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进行了认知行为护理的随机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静脉氧疗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氧疗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常规治疗、早期静脉氧疗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在早期静脉氧疗组较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死亡率为23.21%,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改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意识状态及其肢体运动功能,降低死亡率,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伟强;杨应明;何明利;郑丰任;郑少钦;蔡楚伟;赖润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道德教育对改善精神病患者行为障碍的影响

    能否阻止和预防因精神病的行为紊乱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病人的健康和安全,促使其重返社会,是被广泛关注的课题.我们在实施了科学的病房管理的基础上,将道德教育对病人行为障碍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随访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对1997年7月~2000年6月住院服用利培酮或氯氮平治疗达痊愈或显著进步、出院后回归社会达18个月及以上的1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89例、氯氮平75例)的生活质量进行了分别于2000年7月和2001年7月进行了两次追踪随访对照研究.结果第二次随访利培酮组患者的随访成功率高于氯氮平组(χ2=34.11,P<0.0001);利培酮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两次随访结果均极显著高于氯氮平组,且利培酮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之一年前随访又有新的提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出院时服用药物剂量和种类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较强因素.结论利培酮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更突出.

    作者:孟健;唐茂芹;黄劲松;侯瑞华;王洪军;赵贵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激对大鼠空间记忆发育的影响

    应激概念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提出,应激反应是一种很复杂的反应,泛指身体内外环境刺激条件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性乃至病理性反应,无论是机体接受的各种刺激或精神压力或心理创伤都可引起应激反应,包括情绪变化、神经内分泌变化、免疫系统变化等等.近若干年来,应激的副作用包括对脑高级功能的损伤作用受到普遍关注,但关于其对脑功能发育的影响甚少被研究,为此本实验观察了电刺激应激对幼年大鼠空间记忆发育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姜京城;隋建峰;赵红梅;王晓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康复护理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在单调的环境中,生活上的依赖性,加之生活上的被动性,加重了病人的社会退缩及精神衰退[1].为了防止延缓此种情况,我们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了康复护理,并与实施传统的功能制护理的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海波;蒋文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认知行为矫正在自我护理中的应用

    精神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对疾病过程具有重要影响[1].作者以自我护理理论为基础,应用认知行为矫正,通过改变精神病人的观念和认知过程,提高了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改变了某些不健康行为,提高了精神病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庆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对181例糖尿病患者实施教育的效果评价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我国现约有2000万糖尿病患者,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对医护人员来说重要是如何预防这些病人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每个糖尿病患者要达到治疗目的,必须进行综合治疗,而综合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糖尿病教育,我们以病房为基地,自2000年6月至2001年6月对181例门诊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实施教育,现总结如下.

    作者:冉秀荣;刘桂荣;汤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状况调查与分析

    当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厌学已成为一个愈来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影响到职业教育关于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贯彻实现,将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为此,我们对厌学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预防和消除厌学提供对策.

    作者:庄伟强;刘爱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司法鉴定中精神疾病患者责任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司法鉴定中,判定精神疾病患者责任能力的法学要件是其案发时违法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如何判定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一直是引人注目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229例患有多种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案例资料的判别分析,探讨影响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判别方程,以便为今后对精神疾病患者责任能力的评定或标准化检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满昌华;王庚鑫;宋振铎;李万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在校大中专毕业生肺结核病有关因素调查

    近年来,在校大中专毕业生肺结核患者每有所见,病变严重不但影响其前途发展,而且也威胁周围人群的健康,已引起老师家长的高度重视.为了解这部分学生肺结核发病现况,探讨有关发病的影响因素和防病对策,1998~2001年3月,我们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同期住院学生病人及其所在的鲁南10所中学、4所中专及2所大学的部分毕业班学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董安国;吴刚;李凡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个别化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的三年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科医师开展个别化家庭干预的特点、方式和可行性及其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0例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出院后获邀定期接受门诊复诊或随访.尽量维持抗精神药种类和剂量不变,随访研究持续三年.对干预组施以个别化家庭干预(个别家庭心理教育辅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对照组仅施以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自制患者服药依从性量表和复发率等进行评估.结果随访首次与末次评分差值的比较,干预组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15.3±6.3)分、PANSS总分(5.23±2.36)分、SDSS分(4.1±2.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5.6±8.3)分、(-11.34±4.7)分和(-4.25±1.4)分,均P<0.01.⑵干预组的复发率(10%)、再住院率(6%)和再就业率(60%)皆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3%、21%和38%,P<0.01).结论精神科医师对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介入个别化家庭干预可行性较强,对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和再就业率,以及降低复发住院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广阳;李宝铨;李崇勇;古国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模型述评

    从50年代末Friedman和Rosenman对A型行为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来,人格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行为医学和健康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纵观有关文献,解释人格与健康的关系主要有四个模型.本文试图对此进行阐述和探讨.

    作者:李彦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江苏农村医务人员结核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定性研究

    目的研究苏北农村地区医务人员有关结核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为农村结核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专题小组讨论(FGD)和个人深入访谈的形式对从事结防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⑴医务人员具有结核病发生、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知识,认为结核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外出打工、贫穷和营养差;病人经济条件和年龄是影响病人能否坚持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延误就医和不规范治疗可能导致治疗失败;⑵结防专业医务人员能与病人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⑶对结核病人能及时准确地按照规程开展诊治,积极宣传结核病预防知识.结论医务人员对结核病具有一定的认识;能诊治当地的结核病,但过程不甚规范,进一步业务培训应着重强调病人教育、早期识别病人和鉴别诊断.

    作者:徐飚;杨本付;黄琏章;修燕;姜庆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海洛因依赖行为与血脂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血脂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37例海洛因依赖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比较戒断综合征患者(26例)、非戒断综合征患者(11例)、吸食年限超过5年患者(21例)和吸食年限少于5年患者(16例)与正常对照组的血脂水平.结果海洛因依赖组血清TC(4.5±0.7)mmol/L、HDL-C(1.08±0.36)mmol/L均低于对照组(4.9±0.8)mmol/L、(1.20±0.32)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 LP(a)(402±76)mg/L高于对照组(286±38)mg/L, 差异有显著性(P<0.05).戒断综合征组血清LP(a)(520±86)mg/L显著高于对照组(286±38)mg/L, 差异非常显著(P<0.01).吸食年限超过5年组血清TC(3.8±0.6)mmol/L、HDL-C(0.92±0.2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9±0.8)mmol/L、(1.20±0.32)mmol/L,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血清TC、HDL-C和LP(a)水平存在异常变化,低血清TC、HDL-C水平可能与依赖者强迫性觅药行为和抑郁情绪有关,高血清LP(a)水平可能与机体应激状态和戒断症状有关.

    作者:邱德胜;赵海专;唐全兴;王高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良精神因素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分娩除了与产力、产道、胎儿有关外,还与精神因素有关[1].在良好、积极的精神状态下可使产妇从被动转为主动,提高了分娩中的耐痛阈,经历愉快而健康的分娩过程.降低了难产率及产后出血.反之,焦虑、抑郁不良精神因素会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造成影响.

    作者:杨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理社会因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影响

    我国是慢性乙性肝炎高发地区,发病率显著增加[1],其发病机制复杂,除与病原和免疫因素有关外,心理社会因素,包括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和精神紧张等因素起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慢性乙性肝炎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初步探讨,以对本病的防治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刘跃进;崔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单侧磨牙缺失对老年性学习记忆减退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侧缺牙对不同学习记忆能力老年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用Morris水迷宫筛选出老年记忆减退鼠和老年记忆正常鼠,拔除单侧磨牙后2个月,再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结果逃避潜伏期:老年记忆减退鼠拔牙组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与其它象限比,老年记忆减退鼠拔牙组无明显差异,而其对照组、青年鼠、老年记忆正常鼠均明显提高(P<0.01,P<0.05).结论单侧磨牙缺失可加速老年性学习记忆减退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

    作者:黄芳;程斌;何宏文;林正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氯丙嗪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症状与细胞因子(CK)的关系,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对CK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及16名正常人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а-肿瘤坏死因子(TNFа)及其可溶性受体Ⅰ(sTNF-RⅠ)、受体Ⅱ(sTNF-RⅡ)、IL-10水平,同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结果治疗前血清sIL-2R、sTNF-RⅠ、sTNF-RⅡ、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氯氮平治疗IL-10显著下降.某些CK的变化与BPRS因子分的变化存在高度相关.结论提示精神分裂症存在CK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CK的变化是精神症状演变的一个参考指标.氯氮平可能通过抑制IL-10而达到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卢山;刘刚;陈胜洪;孔祥泉;陈继军;姚咏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人不良行为干预性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措施对高血压病人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把确诊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组,一组是施加健康教育措施,另一组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在干预组不良行为转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吸烟、酗酒、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膳食结构、服药率和高血压缓解率方面,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依医院为基础对高血压病人采用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干预性研究,效果是显著的,健康教育措施不仅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也是强大的治疗因素.在医院应当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吴多文;张廷香;刘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晚期血吸虫病人生命质量量表测定分析

    目的评估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命质量状况,分析影响其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直接访谈式问卷分别调查114例临床确诊的晚期血吸虫病例及健康人,应用生命质量量表测定分析其生命质量.结果病例组生命质量综合指数、心理健康指数和躯体功能指数分别为120.94、24.89和59.43,低于对照组137.00、35.35和63.15,两者差异显著(P<0.05); 病例组的社会生活指数(36.62)与对照组指数(38.51)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命质量低于正常对照,可能与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郭见多;李启杨;尹小梅;周利;沈光金;吴维铎;韩小和;郑富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