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得安和安坦治疗药源性静坐不能双盲对照研究

宁延珍;许成文;李孜蔚;殷俊凤

关键词:静坐不能, 心得安
摘要:静坐不能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常见严重副反应,该副反应的特点是:病人表现为不能控制的烦躁不安,紧张焦虑,欲坐不能,刻板动作.严重的可发生伤人,自伤或自杀.多年以来,抗帕金森氏症的药物-安坦,因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静坐不能有较好的疗效而被广泛应用.但安坦固有的抗胆碱能作用加重了抗精神病药物的其他一些副反应.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心得安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静坐不能副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观察比较心得安和安坦治疗药源性静坐不能副反应及这两种药物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副反应的效果,我们采用双盲对照研究.希望能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外副反应找到更有效的途径.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暗示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和人们的各种认知,尤其是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之间,究竟有无相关联系?其相关意义如何,作者就此作了调查.

    作者:徐桂珍;杨永信;唐振坤;孙仕田;孟琳琳;吴少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风湿性心脏病伴发精神障碍1例报告

    病人,男,52岁.因心悸、烦躁不安10小时于2002年1月12日入院.既往风湿性心脏病史4年,无精神异常史.查体:T36.6℃,P76次/分,BP115/80mmHg.神志清,精神差.心界叩诊不大,HR76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做彩色超声心动图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中度),主动脉瓣返流(中度),肺动脉高压(中度).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入院后给川穹嗪、胞二磷胆碱、利尿剂、地高辛等治疗,心悸、烦躁减轻.

    作者:孙美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行为疗法矫治儿童咬指甲68例随访观察

    咬指甲是儿童常见的不良习惯性行为,常影响儿童身心发育和社会交往.为此,我们对68例咬指甲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矫治治疗,并进行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怀安;王双华;于连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海洛因依赖者戒断前后血小板5-羟色胺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戒断过程中血小板5-羟色胺(5-HT)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HPLC-ECD)测定24例海洛因依赖者出现戒断反应前、反应时及反应后的血小板5-HT值,并与25例健康自愿者作对照.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戒断前血小板5-H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t=13.96,P<0.01);出现戒断反应时及反应后的血小板5-HT水平较戒断反应前显著降低(F=5.96,P<0.01).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5-HT能神经功能失调,而5-HT神经传递不足可能是产生戒断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高志勤;余海鹰;刘桂永;汪广剑;崔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特点及护理对策

    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危害严重,但难以预料,其中精神分裂症高.严重影响了病人如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作者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特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张秀华;翟金国;于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学龄前儿童锌缺乏症行为特点的初步探讨

    锌缺乏症是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锌缺乏症除引起消化系统及生长发育障碍以外,还可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发育.导致行为异常,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现将2001年至2002年对济宁市中区幼儿园的5526例3~6岁学龄儿童时行健康查体发现行为异常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孔宪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护理

    自杀未遂是指已经采取自杀行为,但由于方法不当或救治及时,未造成死亡的一种行为,护理人员应根据此类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心理危机,使其重新适应社会,防止再次自杀的发生.

    作者:李翠兰;徐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原富氧室休息睡眠12h前后及运动前后人脑-体功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采用心理生理测验的方法,探讨和评价富氧室对提高和改善高原移居者脑体工作能力的可行性.方法驻海拔3700m6个月的20名男性健康青年,进入富氧室12h,进入前采用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测试仪进行光信号记忆测验与右手左脚及左手右脚交叉运作频率的基础测试,测试后进行自行车功量运动,(指标:功率W225、P180次/分)运动达指标后10分钟重复上述测验,进入富氧室休息睡眠12h后,出富氧室进行达指标的运动后,重复上述测验.结果富氧前基础测验右手左脚交叉动作频率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多于运动后(P<0.01),富氧后右手左脚与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多于富氧前运动前后(P<0.01),错误次数显著少于富氧前运动后(P<0.05),富氧后,运动后视觉记忆错误显著少于富氧前、运动前、后.结论高原富氧室能显著有效的改善和提高移居者脑-体功效能力.

    作者:马勇;哈振德;朱永安;张西洲;崔建华;王伟;张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奥利达治疗血管性痴呆提高认知功能疗效观察

    血管性痴呆(VD)在我国约占老年期痴呆的30%~50%,为老年期痴呆常见的类型之一.选择我院1998~2000年收治的VD病人90例,应用地奥奥利达治疗45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东堂;刘桂荣;陈一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模型述评

    从50年代末Friedman和Rosenman对A型行为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来,人格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行为医学和健康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纵观有关文献,解释人格与健康的关系主要有四个模型.本文试图对此进行阐述和探讨.

    作者:李彦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智能发育干预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

    大脑是人类智慧的基础,近代脑科学研究认为,小儿年龄越小,脑的可塑性越大.故干预时间越早,措施越得当,对新生儿的身心发展越有利[1].为探讨智能发育干预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将2000年11月~2001年7月在我院出生并系统随访的90例新生儿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孙秀华;张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个性心理特征、情感表达能力、生活事件及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采取EPQ、述情障碍量表、生活事件量表、SCL-90对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情绪不稳定,神经质明显,掩饰性较高.述情障碍明显.发病前一年内接受负性生活事件频度和生活事件总值均较对照组高.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组低.结论个性心理特征、情感表达能力、发病前生活事件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受到关注,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治疗.

    作者:王同举;龙瑞芳;李兴玉;江永华;马祥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良精神因素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分娩除了与产力、产道、胎儿有关外,还与精神因素有关[1].在良好、积极的精神状态下可使产妇从被动转为主动,提高了分娩中的耐痛阈,经历愉快而健康的分娩过程.降低了难产率及产后出血.反之,焦虑、抑郁不良精神因素会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造成影响.

    作者:杨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房根除术对乳腺癌妇女人格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乳腺癌妇女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的潜在危险因素,为心理干预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乳腺癌妇女心理状态和人格评定采用临床晤谈、MMPI和生活事件量表以及基本情况问卷的方法和途径,以SPSS10.0软件为工具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研究发现,乳房根除术使Ma量表得分显著降低,OR=0.22(P=0.01); 却使Si量表增高,OR=2.77(P= 0.03).同时Ⅱ期乳腺癌Ma量表降低,与Ⅰ期相比OR=0.61(P<0.05); Ⅲ、Ⅳ期乳腺癌Ma量表增高,OR=2.89和1.99(P<0.05);患病前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Ma量表增高,OR=3.53(P=0.003).而乳房根除术对MMPI其它任何量表的分值没有影响;其它因素如乳腺癌左右分布位置,婚姻状况、婚姻质量等因素对MMPI的结果没有影响.结论乳房根除术可使乳腺癌妇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使其人格特点发生改变,即使MMPI量表的Ma量表降低,Si量表升高.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我们预防和识别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以便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作者:贾树华;姜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鼠运动行为的自动化检测与分类

    目的探讨大鼠运动行为的自动化检测与评估方法.方法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对大鼠运动行为进行记录,并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找出具有代表意义重复性高的评估其运动行为特征的指标.结果通过对大鼠各运动速率百分比加权求和得出实验动物运动水平值(M)可以反映其整体运动行为状况,根据运动速率可将大鼠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活动区分为四种类型,实验动物入陌生环境头25分钟四种运动类型所占份额的百分比数值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在本室自行研制的实验动物运动行为自动化检测系统中,运动水平值(M)和头25分钟四种运动类型所占百分比值可作为衡量大鼠运动特征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禾;廖维宏;吴宝明;何庆华;卓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临床研究

    暴力行为指的是直接伤害另一个人的躯体或对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是攻击行为的一部分[1],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精神病理症状,对家庭、社会具有严重的威胁性.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与病前性格、家族史、分型、住院次数、幻觉妄想的关系,以及男、女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用药特征,我们对2001年 3月住我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

    作者:吕建周;杨静娟;王惠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睡眠剥夺后大鼠大脑5-HT1A和5-HT2A受体的表达

    目的观察大鼠睡眠剥夺后相关脑区5-HT受体亚型的表达情况,探讨大鼠睡眠的5-HT机制.方法以大平台作为对照组,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睡眠剥夺,根据5-HT1A和5-HT2A受体互补DNA序列合成相应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法观察大鼠睡眠剥夺后海马、下丘脑和中脑5-HT1A和5-HT2A受体表达.结果大鼠睡眠剥夺后海马和中脑5-HT1A受体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下丘脑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脑区5-HT2A受体无明显变化.结论 5-HT1A与大鼠的睡眠调节有关.

    作者:吴兴曲;杨来启;王晓峰;李拴德;马文涛;杨喜民;刘光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型行为与医学生睡眠质量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A型行为类型与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和A型行为问卷(TABQ)对43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TABQ总分与PSQ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A型行为者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总分上分别高于B型行为及M型行为者;睡眠质量差的学生TH均分明显高于睡眠质量好的学生.结论医学生A型行为对睡眠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王玲;叶明志;温盛霖;陶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抑郁性神经症认知行为护理的研究

    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没有精神病性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不受严重影响,但常伴有严重的心理痛苦[1].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进行心理护理能帮助此类患者消除错误认知,改善抑郁症状,促进疾病的恢复.为此,我们对27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进行了认知行为护理的随机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唐秋美;张丽;李传平;曹中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脑卒中患者不良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

    通过行为干预疗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达到防治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已成为社区卫生工作的新课题.我院自1999年开始运用行为干预疗法,开展对出院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工作,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翎;梁月香;步红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