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红;邬亚萍
在临床遇见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常在受伤后会合并全身的损伤,重症颅脑创伤时外力作用较强,尤其是合并胸肋骨折的患者,在体检时应考虑有血气胸的可能。所以在临床中不仅应注重颅脑创伤的处理,而且还要考虑到由于血气胸、肺不张等情况使病情加重;肺部气体交换不足,引起低氧血症[1,2],从而加重脑水肿和脑缺氧,严重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及早发现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的胸肺部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2年来我院诊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肺损伤的临床经验,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大伟;靳春杰;肖绪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心脏开放性手术术后的急性肾功能不全是导致患者病死率、致残率、住院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外循环期间降低平均动脉压加上非搏动血流使肾脏血流量减少约30%,缺血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损伤。减少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是心外科医生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即是通过对手术前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对比研究了解小剂量多巴胺对体外循环(CPB)患者的肾功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东辉;杨长勇;张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脑分水岭指脑动脉(如ACA、MCA、PCA)交界区毛细血管吻合网往往呈带状分布,称为分水岭、边缘带或低压带。脑分水岭梗死(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 ),又称边缘带梗死( borderzone in-farcts),是指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其发病率占缺血性脑血管病10%[1]。脑分水岭梗死分型依据经典的Bogousslavsky 分类法分为3型:①皮质型,包括皮质前型和皮质后型。皮质前型:梗死发生于ACA与MCA皮质支的边缘带,梗死灶呈楔形,尖端朝向侧脑室体前外方,底朝向软脑膜面,或者呈窄带样在侧脑室上方平行大脑纵裂;皮质后型:梗死发生于PCA与MCA皮质支的边缘带,常位于颞顶枕交界区,呈楔状,尖朝向侧脑室后角或侧脑室体后外方。②皮质下型:梗死发生于大脑中动脉皮层与深穿支的边缘带,梗死灶主要半卵圆中心或放射冠,病灶呈串珠样或融合成条索状,也可呈前后走行的线状。③混合型:在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中,2条大血管供血的交界区发生的脑梗死称为幕下脑分水岭梗死,主要见于小脑上动脉( SCA)和小脑前下动脉( AICA)的交界区梗死,称为小脑型脑分水岭梗死。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广泛应用,人们对CWI的认识不断深入,但其发病机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
作者:冯静宇;王大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档案工作属于基础工作,往往被人们忽视。由于不熟悉,一些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很简单,工作人员很轻松。实际上,档案工作繁琐枯燥,一般人难以体会。医院每年形成大量的文书档案、业务档案、财务档案、基建档案等,都需要收集、整理、分类、装订、输入目录。如果这些档案不能实现科学的管理,就会影响档案的利用。医院档案记载了医院历史发展的过程,它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观地反映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条件下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工作等,是历史的见证。医学档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严格来讲是党和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医院不断成长壮大的经验借鉴和成功基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档案列为“人类文化遗产名录”、“人类记忆工程”等等。同时档案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以一定的物质形式存在,其中一部分需要我们永久保存下去,为子孙后代造福,不需要的要及时销毁。当然,档案还具有知识储备功能,是后人进行传承和借鉴的重要基础-“今人赖之以知古,后人赖之以知今”。
作者:刘清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稳定的支抗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传统支抗装置存在着操作复杂、可靠性差、患者不合作等方面的缺陷,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正畸医师不断尝试应用种植体作为移动牙齿的支抗。微种植体的优点在于创伤小、不依赖患者配合、可有效缩短疗程、治疗后易取出等优点,已经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影响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因素很多,本文就微种植体、患者、临床应用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黄碧坤;张彬;李晨;李金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笔者回顾性分析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患者血清、脑脊液RPR及TPPA均阳性。可见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异性,首诊易误诊,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阳性可确诊。
作者:鲜玉红;方敏;苟亚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几千年前,道德的种子撒在了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了千姿百态的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财富不断增加,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在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通过道德建设来激浊扬清,重构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价值体系,让信仰道德、传承道德、践行道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实现“中国梦”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道德讲堂”应运而生并承担了历史的重任。
作者:张鹏路;赵银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所谓教育资源,就是指各学科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师教手段等等,以上种种我们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
作者:石晓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10年8~10月我科住院治疗婴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简称肺炎,并存先心病或住院时间<7d的患儿已经排除在外的)共有78例,其中41例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辅助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易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成为城市中病死率增长快的癌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1]。乳腺癌外科治疗常见的方法有乳腺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等。因此,采用何种手术方法治疗乳腺癌仍存在争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根据病情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以达到好的疗效。2008~2013年我院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孟庆杰;宋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老年人髋部骨折往往存在其它系统的疾病,尤其是并存糖尿病患者明显上升。对这类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有效控制血糖就显得十分重要。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2月收治24例伴有糖尿病的髋部骨折患者,通过积极控制围手术期的血糖水平,对预防并发症和减少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代圣洁;高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1]。其总体病死率居传染性疾病的首位[2]。抗感染治疗是CAP治疗的主要环节,对于控制病情和改善预后及其重要。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推荐对于需入院治疗、但不必收住ICU的患者给予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或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或静脉注射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我们应用莫西沙星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住院CAP的患者50例,并对其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我国自2002年开展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工作以来,康复治疗师专业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与实际需求和卫生部的低要求相差甚远[1]。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在缺少师资、专业经验以及相关办学条件的情况下,如何适应起步晚、发展快、需求多的现状,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康复医学发展和康复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2]。教育质量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教学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具有导向教学、评价教学和服务教学的功能,其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
作者:郝晶;陈长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药典规定黄芪( Radix Astragali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1],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补气固表、升阳举陷、利尿排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成为中医临床常用补益中药。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和黄芪异黄酮,目前主要采用黄芪皂苷中的黄芪甲苷作为评价黄芪药材质量优劣的标准。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黄芪甲苷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糖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将对黄芪甲苷新药理作用作一综述,冀望有助于黄芪甲苷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丽敏;贺永贵;伊红丽;李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猩红热是一种由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呼吸道传染病。随着抗生素的应用,猩红热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一些传染科、儿科及皮肤科的医师认为猩红热已经成为一种少见病,并且对本病的诊断缺乏认识。笔者在临床诊疗中发现,猩红热仍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由于缺乏典型皮疹特点,常导致误诊误治。笔者对近3年诊治的93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皮疹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聂廷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佳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二是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1]。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以后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试图从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作者:马红霞;刘艳;郑海英;朱小茼;杨绍清;王晓一;陈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急危重症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 SAP )是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除具有局部的病理损伤外,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炎症反应,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MODS),病死率极高。黄建勇等人认为,SAP发生时,病损的胰腺组织可作为抗原或炎症刺激物,激活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进而发生炎症介质的瀑布样级联反应,导致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病情危重,发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因急危重症胰腺炎常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官来顺的报道中曾指出,在其调查的103例急危重症胰腺炎患者中,胰外损害者众多,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中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并发症为常见,其次为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和神经系统症状[2]。在这其中,又以肺脏、肝脏、脑及肠道等常见器官损害为多见,而且对这些器官损害的研究也相对较多。迄今为止,推测SAP并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因众多,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作者:袁梅;张国志;习瑾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年发病率约为10/100000,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颅内动脉瘤破裂以及颅内动脉畸形破裂为SAH常见的原因,约占80%,又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 CVS)是SAH 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在出血后一周出现。患者多有暂时性局灶体征,进行性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明显,脑血管造影显示痉挛脑血管变细。其主要危害是导致脑缺血和缺氧性损害,但目前对CVS 机制及导致脑损害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2]。过去认为,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死亡主要是坏死,近年来研究证明,脑缺血与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3]。
作者:陈扬;付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从静脉输液技术真正运用到临床至今,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静脉输液已成为当今预防、保健、治疗、护理中常见的一项实践活动。2003年,对我国156所医院静脉输液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住院患者的平均输液率为73.35%[1]。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注入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故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同时,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静脉输液的风险性也在增加[2]。为了更好地加强对临床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中的安全管理,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静脉输液小组对临床护士进行了静脉输液治疗职业安全的认知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纪国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危重急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近年来,随着孕期保健的不断完善发展,产妇注重了孕期保健,并通过产前教育使产妇充分认识到分娩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从而使之发病率逐年降低趋势,但子宫收缩乏力仍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2],导致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现象的原因通常为精神过度紧张,临产时镇静剂、麻醉剂或子宫收缩抑制剂等药物的用量过多也会导致出现该现象,也可能是由于产程延长、产后出现并发症、子宫等因素所导致,该症状如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可致产后出血,甚至会对产妇的生命造成威胁。对于产后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如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保守性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可有效止血,从而避免切除子宫,挽救产妇生命。现将产后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肖宝红;尤奎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