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

唐予

关键词:脑卒中, 早期康复, 护理干预
摘要: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致残率较高,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成活率在不断上升,但许多患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后遗症的发生率仍很高,存活者的致残率超过80%[1].及时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2].脑卒中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正确康复护理是偏瘫康复的重要方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保证[3].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手术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率很高,但因传统手术可能影响颅面骨的发育,所以鼻内镜技术发明前通常对青少年慢性鼻窦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其疗程长,易反复发作,患者常不能坚持治疗,给其及家人带来很大的痛苦.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及对青少年鼻腔鼻窦解剖特点的深入研究,逐步开始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40例青少年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危重病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在ICU危重病患者的救治中,深静脉导管已广泛应用于静脉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快速输液和血液净化治疗等,但随之而来的导管相关感染(CRI)也越来越多,从而也使相关的病死率、并发症以及医疗费用增多.对我科ICU危重病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徐翠莲;勉永红;周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电针刺激呼吸中枢对气管插管引起呃逆的影响

    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内,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的短促声响,其发作频率可以在4~60次/min.我们对52例气管插管引起呃逆的患者,应用电针与肌注胃复安对比治疗,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旗;田福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中去氧胆酸钠残留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流程中提纯工艺阶段需用去氧胆酸钠进行细胞裂解,为此须控制生产工艺中残留去氧胆酸钠的含量.本文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残留去氧胆酸钠浓度进行比色测定,结果表明在此实验条件下,标准去氧胆酸钠浓度在10~80μg/mL范围内呈现比较好的线性关系(r2在0.96~0.99之间),提示该方法可用于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残留去氧胆酸钠残留量[1]的测定.

    作者:韩中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热牙胶根管填充技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根管治疗术(Root Canal Therapy,RCT)是目前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常用、有效的方法,根管充填是根管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目的是将清理成形的根管进行严密的三维充填,消灭死腔,杜绝来自根尖及冠方的各种微渗漏,阻止外界细菌和污染物的渗入,防止再感染,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根尖愈合的良好生物环境,促进根尖周组织的愈合与恢复[1].1967年有学者提出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利用牙胶加热软化流动性的特点,使其在压力的作用下顺着根管壁的形态,形成均匀致密的整体,终达到较理想的三维根管充填效果.本研究通过对102例根尖炎的患牙行根管填充后的临床疗效观察,对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进行了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丁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患者疗效观察

    ①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疗效.②方法 将92例间质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Ⅲ型胶原(Ⅲ-C)水平、高分辨CT病变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③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Ⅲ-C水平下降,6分钟步行距离延长(P<0.05),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组高分辨CT病变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④结论 间质性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及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肺纤维化,提升患者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婉;李繁丽;戈艳蕾;刘聪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0例临床观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1].目前临床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我们应用在利巴韦林的基础上加用蓝芩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高金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同高血压等级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研究

    ①目的 比较健康者和不同等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②方法 选取健康者及高血压患者共160例,按不同的血压等级分为,高血压1级组(HP1)、高血压2级组(HP2)、高血压3级组(HP3)及正常对照组.使用高频超声仪器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进行比较研究.③结果 与正常对照(NC)组比较:HP1组IMT无明显变化(P>0.05);HP2、HP3组IMT明显增厚(P<0.01);与HP1组比较:HP2、HP3组IMT均增厚(P<0.05);与HP2组比较:HP3组IMT增厚(P<0.05).随着血压级别的升高,颈动脉中-内膜厚度逐渐增厚,斑块的检出率逐渐升高,且以HP3组明显.④结论 高血压早期,IMT无明显变化;高血压中后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检出率升高.

    作者:燕瑞平;刘海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GSK-3β和β-catenin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①目的 探讨GSK-3β和β-catenin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GSK-3β(Ser9)和β-catenin蛋白在63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4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以了解它们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及意义.③结果 β-catenin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28.57%);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阳性表达率(0);两者相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的阳性表达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可见核表达,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无核表达.PGSK一3β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38.1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阳性表达率于(0.07%);两者相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PGSK-3β和β-catenin 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④结论 GSK-3β(Ser9)磷酸化使GSK-3β灭活,抑制了GSK-3β降解β-catenin的作用,导致了胞浆内游离的β-catenin 蛋白积累并进入细胞核,可能终导致了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发生.

    作者:叶春美;孙爱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前列地尔的临床应用进展

    前列地尔是一种高生物活性物质,属于天然前列腺素(PGEl)类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作用.前列地尔对心肌梗死、血栓、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疗效优于传统心脑血管药物,因为前列地尔不仅可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同时有排钠、利尿、强心、改善冠状循环、保护心肌、改善微循环、稳定溶酶体膜、清除非蛋白氮保护肾脏功能、清除免疫复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这些都是一般的心血管药物所缺乏的,此药尤其对老年患者的治疗有特殊意义.

    作者:吴连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

    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与儿科联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43例,经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全部康复出院,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43例手足口病患儿,男187例,女156例,年龄4个月~10岁.其中并发脑炎34例,心肌炎4例,肺水肿2例.住院天数5~22天,患儿均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臀部皮肤见米粒大小的丘疹和疱疹,口腔疱疹为特征.

    作者:刘艳清;杨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Toll样受体4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Medzhitov R等[1]首次发现人TLR,到目前已经发现TLR家族有13位成员(TLR1~13).其中TLR4在器官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所起的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Toll样受体4(TLR4)可识别多种内源性配体,如热休克蛋白60(HSP60)、表面活性剂 A、纤维连接蛋白A等.本文就TLR4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崔翔宇;李占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超声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乳腺癌为中年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0%~15%.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明显上升,其城市化、低龄化倾向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已升至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1位[1].男性乳腺癌患病率虽较妇女低,但近期也屡见不鲜[2].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直接决定患者的预后.自20世纪50年代超声技术应用于诊断乳腺疾病以来,特别是80年代的灰阶超声、实时超声的发展以及90年代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等技术的应用,使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

    作者:张长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005~2010年唐山市国民体质状况对比分析

    国民体质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河北省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了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了充分利用所获数据,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国民体质个体特征和变化规律,有必要对各市进行深入地个案研究.河北省唐山市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经济发展强市,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唐山市国民体质状况在于完善河北省国民体质状况研究的个案基础.通过和2005年同类人群各项数据指标的对比,动态观察唐山市国民体质的变化,研究分析其变化规律,推动唐山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为唐山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作者:王丽娜;李兰香;尹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彩超在医源性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

    假性动脉瘤的形成主要是外伤或感染导致动脉壁破裂,并在周围软组织内形成局限性血肿,其内血流通过破裂口与动脉相通.近年来,随着动脉穿刺插管介入性诊断及治疗的开展,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病例逐渐增多,而假性动脉瘤常会出现瘤体破裂、血栓栓塞、压迫周围神经组织、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等不良后果.因此,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就尤为重要.

    作者:吴学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是外科急腹症中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病情凶险,目前病死率仍高达20%~40%[1].我科2001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疾病分期选择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并建立了多学科合作的诊疗体系,使SAP病死率有了明显下降[2],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方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1930年发现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人体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APP)中主要、敏感的标志物之一,但由于其临床意义大致与红细胞沉降率相仿,且长期没有灵敏的检测手段,因此在临床上并没有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CRP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运用高敏感法测出的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P, hs-CRP)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已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岳学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定植于胃黏膜表面与黏膜之间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为微需氧菌,临床上将HP菌株大体分为两类:Ⅰ类,高毒力株,含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表达CagA蛋白和空泡毒素(VacA)蛋白;Ⅱ类,低毒力株,含vacA基因,但不表达CagA蛋白和VacA蛋白.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等报道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后,众多研究发现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病有关,其重要作用已得到医学界的公认.

    作者:黎莉;杨卫文;杨景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输血输液加压装置制造人工肾积水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

    ①目的 探讨输血输液加压装置制造人工肾积水经皮肾镜治疗肾、肾盂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的影响分析.②方法 选取我院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50例,无心、肺、脑等器官并发症,肾盂积液直径不超过2cm.25例为观察组,用输血输液加压装置制造人工肾积水,25例为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建立人工肾积水.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建立通道所需时间的差异.③结果 观察组建立通道成功率100%,对照组建立通道成功率92%;观察组建立通道所需时间(8.1±0.8)min,对照组建立通道所需时间(13.5±1.2)min,通过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④结论 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应用输血输液加压装置制造人工肾积水,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建立通道所需时间.

    作者:王华东;闫成智;夏连营;马超光;郭宝印;刘英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加强护患沟通预防护理纠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现有的环境与部分住院患者要求舒适的病房环境及期望值很高的服务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而不了解现有医疗条件的限制和医院规章制度的要求,使之对护士产生误会.例如:有的患者住院时要求住单间,希望住院时多个家属陪护等.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护患沟通的常见原因,归纳出一些沟通方式及感受,以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关丽荣;牛美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