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检测端粒酶和肠癌相关抗原诊断大肠癌外周微转移的研究

刘建芳;李西梅;王毅民;马兰;曹贞子

关键词:大肠癌, 端粒酶活性, 肠癌相关抗原
摘要:①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血液中端粒酶活性及肠癌相关抗原(CCA)在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中的意义.②方法 釆用高灵敏度的PCR-TRAP-ELISA方法检测78例大肠癌患者、43例正常人的端粒酶活性,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肠癌相关抗原CCA.③结果 大肠癌组外周血端粒酶及血清CCA的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单项检测端粒酶、CCA的敏感性分别为91.03%、62.82%,特异性分别为86.05%、88.37%,而联合检测两者的敏感高于肠癌相关抗原CCA,但CCA的检测方法比较简单、价格合理.端粒酶+CCA敏感度可达96.15%,特异性是48.84%.④结论 端粒酶活性在大肠癌中的检出率与端粒酶活性两者之间无相关性,但两者之间有互补性,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诊断.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FGFR3和HP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①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乙酰肝素酶(HP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②方法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67例标本经病理复检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11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FGFR3和HPA抗原表达情况.③结果 BTCC组FGFR3阳性表达率 56.7%,对照组为阴性表达(P<0.01);Ta~T1肿瘤阳性表达率70.7%、T2~T4为34.6%,G1肿瘤阳性表达率79.1%、G2 68.2% 、G3 19.0%,随肿瘤分期分级上升,阳性表达率下降(P<0.01);肿瘤初发和复发、年龄<65和年龄≥65岁、男性和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TCC组HPA阳性表达率64.2%,对照组阳性率为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T1肿瘤阳性表达率53.6%,T2~T4 为80.7%;G1肿瘤阳性表达率41.6%、G2 63.6%、G3 90.4%,随肿瘤分期分级上升,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肿瘤初发和复发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5%和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和年龄≥65岁、男性和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GFR3和HPA表达成负相关(r=-0.464,P<0.01).④结论 FGFR3、HPA与BTCC的发生发展、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能较准确地评估BTCC的生物学行为,二者可作为BTCC有意义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刘久华;张先进;梁宇;杨传楹;张明聪;姚东伟;孙国庆;辛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①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确诊但未治疗的MDS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B淋巴细胞(CD3-CD19+)和NK细胞亚群比例.③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低,亚群比例失衡,以CD4+的T辅助细胞亚群减低为主,CD8+的抑制性T细胞阳性率增加,CD4+细胞与CD8+细胞比例倒置,具有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NK细胞和B细胞数量亦低于正常人.④结论 MDS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检测M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可用于MDS患者的免疫监测.

    作者:张秋荣;陈令松;张桂华;徐金格;宋文炜;曹若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粘连的研究现状分析

    腹腔粘连是腹部壁层腹膜与脏层腹膜以及脏层腹膜之间的异常粘连,主要是由于腹腔内创伤、炎症、感染、异物刺激等形成的,是相伴机体组织愈合的必然过程.由于腹腔内这些粘连绝大多数和肠管相关,且主要症状也和肠运动功能障碍有关,临床上常称为肠粘连.术后肠粘连发生率高,严重者可导致肠梗阻、慢性腹痛、不孕不育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和社会负担.因此,多年来对腹腔粘连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本文就近年来对腹腔粘连的形成机制、诊断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义江;张国志;王长友;赵永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局部外敷对缓解静脉补钾疼痛的临床观察

    患者在静脉补钾时,由于钾离子对血管的刺激,使患者感到穿刺侧肢体疼痛[1].静脉补钾引起的局部疼痛是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是长期困扰护理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如果采取降低补钾浓度和减慢滴速的方法,原则上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但前者可使治疗受到限制,影响治疗效果;而后者可使输液时间延长,给患者带来不便[2].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利用芦荟+氢溴酸山莨菪碱(654-2)湿敷避免和缓解静脉补钾所导致的疼痛,报告如下.

    作者:田国华;王玉兰;周会兰;刘玉玲;张学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心痛定治疗脑出血伴严重血压增高32例报告

    尽快使脑出血伴严重血压增高患者的血压降至安全范围,是制止脑出血进展、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自2007年1月~2010年9月我们应用心痛定治疗脑出血伴严重血压升高患者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性脑出血32例均经CT确诊,年龄46~81岁,平均60.6岁;男21例,女11例;收缩压(SBP)≥180mmHg和舒张压(DBP)≥105mmHg.

    作者:冯家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探讨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粘液、浆-粘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听力损失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内闷胀感.该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转化而来.严重者可能发生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多种并发症[1].笔者对一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进行观察分析,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不同的时期,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王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围生期护理体会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发病率在国内孕产妇死因顺位中高居第2位,严重危及母婴安全,且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小于胎龄儿和围生儿死亡等发生率均可增高.只有加强孕期保健、护理及监测,才能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使患者安全渡过孕产期.我院2008~2010年治疗2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郁;刘红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冠心病核素心肌灌注与冠脉CTA融合显像的护理配合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在冠心病的应用价值得到临床的充分肯定.随着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不断深入,SPECT/CT同机同时完成核医学心肌灌注显像和放射学心脏CTA成像可直接了解血管与心肌之间的匹配关系,缩短了两次检查的预约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效价比.2011年5~6月,我院行MPI+CTA检查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士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多重核查在预防骨科四肢手术部位错误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院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引起医务界的高度关注.手术部位错误是手术安全的大风险之一.骨科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是容易发生风险的高危科室.加强手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管理,是降低手术事故概率以及纠纷发生率的措施之一[1].我院骨科在2009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择期四肢手术患者480例,术前采用多重核查,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治疗体会

    ①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CS)治疗方法及结果,并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比较,探讨佳治疗方案.②方法 收集2007 年1 月~2011 年1 月本院的AOCS 患者95 例,内镜治疗组55 例,手术治疗组40 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③结果 内镜治疗组的病死率及症状缓解时间优于手术治疗组(P<0.05).④结论 内镜治疗是抢救AOSC首选方法,成功率高,痛苦少,费用低,安全,并发症少.

    作者:汪祺;张焰平;汪胡根;李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①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③结果 男生在自责、幻想、合理化、退避4个方面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P<0.001),男生在解决问题、求助2个方面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P<0.01;P<0.05);独生与非独生在退避、自责、合理化上存在差异(P<0.01;P<0.01;P<0.05);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④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越积极,学生更容易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

    作者:杜欣;苑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5例绿脓杆菌感染原因分析

    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广泛,多见于水、空气、土壤中和物体表面上,人、畜肠道是绿脓杆菌的繁殖场所,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也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或者在滥用抗生素而发生变异后,可引起严重感染[1].2010年11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痰培养出绿脓杆菌25例.通过分析发现,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肿瘤患者、慢性疾病患者、不规范使用抗菌素者是主要感染人群.

    作者:付莹;李文化;黄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新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吸引、开发和保持一支高效的劳动力队伍的活动.松下、海尔等公司都以其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而蜚声世界,这也是它们成功的基础.同样,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构建和谐医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绝大多数医院所采用的是以人事管理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其主要精力集中在职工考勤统计、人员调动、人员基本情况、人事档案以及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的管理,因此,目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吉立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金莲花水提液对免疫抑制小鼠应激反应和免疫器官的影响

    ①目的 探讨金莲花水提液对免疫抑制小鼠抗应激反应能力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将96只小鼠随机分为2大组(即缺氧实验组和抗疲劳游泳实验组),每大组分为4小组:高剂量组(100g/kg)、低剂量组(50g/kg)、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2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天.给药后第10天起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小鼠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剂量100mg/kg,共2次.观察小鼠体重、缺氧存活时间、抗疲劳存活时间、脾脏指数、胸腺指数.③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模型组小鼠体重、缺氧存活时间、抗疲劳存活时间、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提取液高、低剂量组小鼠上述各指标均升高(P<0.05),且低剂量组作用更明显.④结论 适当剂量的金莲花水提液可以有效地增强免疫抑制小鼠抗应激反应能力和免疫功能.

    作者:冯会红;李萌萌;牛云锋;邢媛;潘菲;赵欢;韩淑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目测法与酶标仪判断ELISA检测HBeAg的结果比较

    ①目的 比较目测法与酶标法判定的ELISA检测HBeAg结果,验证目测法的可靠性.②方法 按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实验结果分别用目测法与酶标法判定,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③结果 两者方法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④结论 在判定ELISA检测HBeAg结果时,目测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基本能代替酶标仪法.

    作者:郝燕;兰会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图书馆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强市是一个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动态概念.一个文化强市,应该是文化资源大市、文化开发大市,同时还应该是文化品牌大市、文化产业大市.从战略的高度上讲,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今后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将以文化论高低.

    作者:张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①目的 讨论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MSCT)临床诊断价值.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特征.③结果 50例急性阑尾炎中,卡他型27例,化脓型15例,坏疽型8例.多层螺旋CT表现为阑尾肿胀增粗(34/50),阑尾腔内肠石(22/50),阑尾腔内积气(13/50),阑尾周围组织密度不均匀升高(15/50),阑尾周围积液形成(9/50),周围粘连的炎性肿块(4/50),阑尾穿孔(3/50)及腹水(3/50).④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显示急性阑尾炎形态及周围组织结构,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孙艳;田浩;李绍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冻结期肩周炎手法松解治疗的临床观察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疼痛疾病.肩周炎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健、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Depalma(1983)将肩周炎病理过程分为3期:凝结期、冻结期和解冻期.在冻结期病变程度较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对于病程长、活动功能明显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法松解治疗.以往多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肌间沟臂丛阻滞下行手法松解,术中及术后患者常感觉疼痛阻滞不完全而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造成创伤.我们尝试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冻结期肩周炎手法松解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袁宝兴;曹艳玲;董龙才;杨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38例分析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妇女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内科并发症的增多及高频电刀的普遍应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使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增加了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医院病床的周转率.分析我院38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制定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姚冬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

    ①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行LEEP手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3、6、12个月以宫颈液基薄片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检查及宫颈高危型HPV-DNA检测等方法随访所有患者,进而探讨LEEP手术对CIN患者的治疗效果.③结果 LEEP平均手术时间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mL,术前电子阴道镜下活检和LEEP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率为77.53%(69/89).④结论 LEEP术治疗CIN操作简单,术时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目前诊治CIN有效的手段.

    作者:陈桂红;张爱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