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护理程序在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康复中的应用

王霞;冯学林

关键词:康复, 护理程序, 脑卒中
摘要: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缺氧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脑卒中发病后如能及时抢救、合理治疗和护理,患者可安全渡过急性期进入恢复期.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46例脑卒中后出现肢体瘫痪的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运用康复护理程序在早期对患者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及训练,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相关性高血压观察及护理措施

    ①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②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根据透析中血压变化分为高血压组14例,血压平稳组22例.观察两组患者各12次标准血液透析过程中每小时平均动脉压变化、平均脱水速度、每天体重增长速度.③结果 透析开始1~2小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均稍有下降,高血压组平均动脉压透析后3、4小时升高较明显(P<0.05),血压平稳组平均动脉压变化平稳(组内血压比较P>0.05) , 各个时段血压与高血压组比较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压稳定组的体重增长和超滤脱水速率均明显小于高血压组的体重增长超滤脱水速率,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④结论 透析中高血压通过调低透析液中钠离子的浓度,调整超滤速率,下调干体重,改变透析模式 ,合理使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

    作者:麦俏丽;练桂英;林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餐后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的意义

    ①目的 探讨餐后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的意义.②方法 将社区管理在册的4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餐后血糖为7.1~11.1mmol/L和>11.1mmol/L中的62例为干预组,开展健康行为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供适宜个体的饮食、运动处方,进行血压(SBP、DBP )、体质指数(BMI)、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跟踪1年后进行对比,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③结果 干预前后血压的变化与血糖变化之间没有必然关系,血压没有受到餐后血糖波动影响;干预前后体质指数(BMI)变化不同;干预前后2HPG、GHbA1C、TG、TC及血流变学指数较前好转(P<0.05).④结论 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对餐后血糖监测.长期餐后高血糖可以更敏感反映糖代谢紊乱,更加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且加重了胰岛β功能障碍,逐渐发展为空腹及餐后血糖都增高.

    作者:郑金辉;李卫红;耿小玲;张兰芝;张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电刺激大鼠迷走神经背核与小肠电活动的相关性解析

    ①目的 探讨电刺激大鼠迷走神经背核对大鼠小肠肌电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②方法 应用RM6240B型多道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电刺激前后大鼠消化间期的空肠电活动.③结果 刺激10分钟后大鼠空肠慢波频率增加(P<0.05),振幅增加(P<0.05).刺激1分钟内,慢波频率降低(P<0.01),振幅增加(P<0.01).④结论 电刺激致迷走神经背核兴奋可引起大鼠空肠电活动变化.

    作者:孙娜;赵霞;刘江;张伟;王艳蕾;王小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症状性室性期前收缩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①目的 探讨老年症状性室性期前收缩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②方法 选择 64 例症状性室性期前收缩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不同治疗方式, 将患者分为 A 组并发冠心病, 行冠脉介入(PCI)+药物治疗; B组并发冠心病, 单纯药物治疗; C组非冠心病, 单纯药物治疗. 随访1个月, 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疗效.③结果 64例患者中, 冠心病占 62.5%, 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 B 组(P<0.01),A组与C组相比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④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是引起老年症状性室性期前收缩的重要原因,对此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合适的病变行血运重建,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阮爱兵;奚光兰;吕爱玲;王金乾;黄秀琼;王英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路优泰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①目的 探讨路优泰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抑郁症患者时12周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②方法 将9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抑郁症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路优泰300mg,每日3次,口服,共12周.③结果 观察组12周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④结论 路优泰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抑郁症患者的近期预后.

    作者:赵少辉;潘建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宫外孕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

    宫外孕是指孕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以输卵管妊娠为多见,约占95%[1].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接收宫外孕患者102例,其中宫外孕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共2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手术护理

    2006年9月开始,我院利用微创经皮肾穿刺术(PCNL)碎石技术治疗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手术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田丽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肠瘘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肠外瘘是一种严重并发症,80%发生于术后,也可由先天畸形、创伤、炎症、肿瘤等引起.肠瘘易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营养不良、感染、败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且病程长,病死率高[1].1999年6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瘘患者8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凤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正常血压高值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提出,收缩压(SBP)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DBP)80~89mmHg人群,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显著上升,并将之命名为正常血压高值,且建议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和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应从正常血压高值人群中预防.

    作者:韩秀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急性中毒120例分析

    ①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②方法 对120例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为1:1.93,主要发生于26~45岁年龄组,无业人员多,排在首位为苯二氮卓类药物(BDZs),自杀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中毒药物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不相同;治疗方法采用洗胃、对症支持疗法、注射纳洛酮和氟马西尼等方法治疗;本组120例中,治愈115例, 3例转院,2例死亡.④结论 不断提高急诊医生对急性药物中毒的认识及救治水平,提高全民素质、关注弱势群体及构建和谐社会是预防中毒的关键.

    作者:邵岚;刘淑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社区常态老年人睡眠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①目的 探讨社区常态老年人睡眠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②方法 随机选取唐山市社区老年人,采用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进行记忆功能和睡眠质量的测评.③结果 200例老年人中睡眠障碍发生率35.5%,记忆障碍发生率88.5%,睡眠障碍与记忆障碍呈相关,在图片再认、回忆路线(即刻)、定向、回忆故事(延迟)、回忆路线(延迟)及总标准分等存在差异(P<0.05或P<0.01),有统计学意义.④结论 老年人记忆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受睡眠影响.

    作者:陈长香;吴黎明;刘小平;李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30例临床分析

    ①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早期治疗与预后.②方法 对30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DEACMP的临床表现是复杂多样的, 以痴呆、二便失禁、智能障碍为主.CT和MRI提示,脑内白质的对称性类圆形低密度影.DEACMP的预后与高压氧治疗时间不少于1个月和早期应用激素相关.④结论 对DEACMP患者进行规范的高压氧、早期激素应用和改善脑供血、改善脑代谢等综合治疗,其预后良好.

    作者:鄂瑞芳;赵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评估

    在常态调节情况下,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检影为近视性屈光不正,因负镜可矫正达正常视力,为近视眼.当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后检查,近视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轻度远视,即为假性近视.在使用睫状肌麻痹后检查,近视屈光度降低小于或等于0.50D,但并未完全消失,说明这类近视既有调节因素,亦有器质性因素(眼轴增长)称为中间性近视(混合性近视),在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检查,近视度数未降或小于0.25D,系器质因素,与调节无关则为真性近视.

    作者:张海鹰;刘广川;汪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①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甲状腺激素与冠心病的关系.②方法 测定71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hs-CRP及甲状腺相关激素的水平.③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而TT3、FT3明显降低.hs-CRP与TT3、FT3呈负相关.④结论 hs-CRP和甲状腺激素能反应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方文珠;潘卫萍;罗章伟;唐任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压氧治疗时机和疗程对颅脑损伤疗效的影响

    ①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时机和疗程对疗效的影响.②方法 对105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分析不同时机和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后,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的改善情况.③结果 105例颅脑损伤患者中,1个月内开始行高压氧治疗者GCS评分提高(4.79±2.64)分,1个月后开始行高压氧治疗者GCS评分提高(3.00±2.34)分;治疗50次以上者GCS评分提高(5.03±2.95)分,50次以下者提高(3.32±2.27)分.④结论 尽早开始高压氧治疗,对意识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次数不应少于30次,可提高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

    作者:许红萍;贺淑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外固定架微创复位加植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9例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为常见的骨折之一, 随着交通业和建筑业的飞速发展,高能量损伤造成的桡骨远端骨折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简单骨折.高能量损伤常造成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关节内骨折, 骨折愈合后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于这类患者,保守治疗常造成创伤性关节炎、腕关节活动受限、顽固性腕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其工作和日常生活,需手术治疗.外固定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灵活,固定可靠,去除方便,有利于对软组织损伤的处理等优点.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外固定架微创复位、植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9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永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炎症反应与缺血性脑卒中

    在很早以前,有人就注意到感染后炎症可能与脑梗死有关,同时发现脑梗死后继发炎症反应可引起不良的后果.但是以往很少对这一问题进行仔细的调查分析,直到近几年才对其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不断增多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资料显示,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是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黄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清CRP、AFP、CEA、CA19-9和CA72-4检测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①目的 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甲胎蛋白( 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 、 CA72-4)治疗前后水平变化.②方法 用速率法检测患者血清CRP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AFP、CEA、CA19-9 和 CA72-4.③结果 血清CRP水平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消化道良性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分别均有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后血清CRP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下降缓慢,而在消化道良性对照组中很快降至正常.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 CA72-4的阳性率在恶性消化道肿瘤中分别为67.5%、63.2%、65.4%、56.2%.良性疾病对照组中分别为11.4%、10.0%、15.7%、8.5%,差别明显(P<0.05),CRP和AFP、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的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单一检测的结果.各种组合检测中,CRP、CA19-9、CEA组敏感性和约登指数高.④结论 血清CRP、AFP、CEA、CA19-9、CA72-4均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病情监测的临床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其对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秀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经皮导入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腹泻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小儿常见病,在我国属第2位常见多发病[1],尤其是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2006年11月~2008年11月,我科应用中药经皮导入治疗小儿腹泻8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肖菊花;王新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防治对策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对机体的损害也受到广泛重视.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身心护理应广泛关注,为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针对患者的实际需求,给患者以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本文对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爱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