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保护装置下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一例

崔进国;梁志会;潘新元;田惠琴

关键词:脑保护装置, 治疗经过, 颈内动脉, 颈动脉重度狭窄, 一过性脑缺血, 局限性, 经股动脉穿刺, 血氧饱和度, 多普勒检查, 低流量吸氧, 造影导管, 高血压, 抗血小板, 颈外动脉, 动态监测, 动脉造影, 彩色超声, 阿司匹林, 动脉鞘, 心率
摘要:患者男,60岁,高血压史14年,一过性脑缺血(TIA)发作7年,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经过:术前3 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d)抗血小板治疗.术中持续低流量吸氧、动态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放置7F动脉鞘,将造影导管分别选入两侧颈总动脉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98%左右局限性狭窄,颈外动脉70%狭窄(图1);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75%局限性狭窄(图2).
介入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顺铂明胶微球体内释药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比顺铂不同给药方法的效果,以了解顺铂明胶微球在体内的释药特点.方法在X线监视下,将顺铂明胶微球超选择栓塞在犬颈外动脉及其分支,以顺铂溶液灌注颈外动脉或在股静脉点滴作为对照,不同时间点取血样测试血药浓度.取栓塞组织石蜡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动脉灌注法可以产生局部较高的血药浓度,但维持时间较短;静脉滴注法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但局部与全身血药浓度无显著差异;使用顺铂明胶微球进行栓塞可以在较小的用药剂量上在局部维持相对较长时间较高的血药浓度.结论顺铂明胶微球进行动脉栓塞可以显著降低全身血药浓度及用药剂量,达到肿瘤靶向治疗的目的.

    作者:王新木;封兴华;刘芳;马威;魏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回顾总结240例脑动静脉畸形(AVM)中合并动脉瘤51例的血管内治疗经验,探讨其治疗策略、治疗方法等.方法分析研究造影所见,根据动脉瘤所处部位结合临床病史决定治疗策略,在全麻下采用不同栓塞材料和导管通常先针对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治疗,并有计划地消除剩余病灶.结果 6例Willis环动脉瘤,已出血的4例先栓塞动脉瘤后栓塞AVM,2例随访;16例供血动脉动脉瘤,11例采用弹簧圈栓塞,4例直接用NBCA胶栓塞(2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并发症),1例用Onyx胶栓塞;29例畸形团内动脉瘤28例用NBCA胶栓塞,1例用Onyx胶栓塞.22例随访或1~3个月后第2次治疗时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结果稳定.结论从本组的经验来看, AVM血流相关的Willis环动脉瘤已出血者需先治疗,未出血者随访;供血动脉动脉瘤需先栓塞治疗后再在该供血动脉内注胶;畸形团内动脉瘤是栓塞该AVM时应先考虑栓塞的目标.

    作者:许奕;刘建民;洪波;黄清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3)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恶性葡萄胎术后复发并双肺转移介入治疗一例

    患者女,44岁.2000年8月因恶性葡萄胎而行子宫切除术,术后1个月余复发盆腔包块并阴道大出血.妇科用止血药及阴道内纱条填塞均无效而来我科行介入治疗.术前胸片检查示双肺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影,提示双肺转移瘤.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HCG)>1 000 mU/ml,血常规红细胞3.0×1012/L、白细胞6.2×109/L、血小板98×109/L,肝、肾功能正常.B超示盆腔内偏左侧见8cm×10cm肿块.

    作者:官彬;唐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同传统手术相比不需开颅、创伤小,成功率高.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1],甚至是首选方法.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成功与否离不开术前对于动脉瘤、颅内血液循环系统准确评价.多年来,DSA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和评估颅内动脉瘤治疗效果的金标准,但其有创伤性并伴有1%并发症和0.5%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2].随着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的发展,已逐渐替代DSA,成为检测颅内动脉瘤、制定外科计划和正确评估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疗效的新方法[3].

    作者:李吻;刘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静脉滤器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通过将静脉滤器植入下腔静脉内,然后作积极的溶栓治疗,缓解患者症状的同时,可以预防致死性肺栓塞并发症的发生.以往的治疗只是单纯的溶栓治疗,脱落的栓子有可能经右心进入肺动脉,造成肺栓塞,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全身乏力和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甚至晕厥、猝死.本文1例患者植入静脉滤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晓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保护装置下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一例

    患者男,60岁,高血压史14年,一过性脑缺血(TIA)发作7年,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经过:术前3 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d)抗血小板治疗.术中持续低流量吸氧、动态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放置7F动脉鞘,将造影导管分别选入两侧颈总动脉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98%左右局限性狭窄,颈外动脉70%狭窄(图1);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75%局限性狭窄(图2).

    作者:崔进国;梁志会;潘新元;田惠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随访结果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结果.方法 2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分析影像学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28处(13处为后循环狭窄,15处为前循环狭窄),支架均1次成功植入.临床随访18~39个月(平均24.3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再发作或卒中;DSA随访20例患者,4例血管再狭窄(狭窄面积在50%以上),侧支血管通畅.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

    作者:黄清海;刘建民;洪波;许奕;张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动脉造影致一过性皮质失明二例

    例1:患者,53岁.因突发意识丧失、呕吐、尿失禁入院.CT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5年前有类似发病史,当时CT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示右额叶动静脉瘘.

    作者:奚顺法;郑家平;童乾纲;汝复明;张家兴;叶强;顾伟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疗肝癌的评价

    肝癌多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手术切除率仅8%~25%[1,2].近20年来,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临床效果.但亦有文献报道多中心随机临床观察,TACE并没有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如果超选择不到位或栓塞剂选择不当,还可能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加速肝硬化进展[3].临床尚缺乏针对肝癌有特异性的化疗药物[4].基于以上原因,区域性放射性核素治疗(regional radiation therapy)肝癌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通过实验及临床研究,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逐渐成为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李斌;曹喜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静脉窦血栓局部溶栓治疗二例

    例1.男40岁,头痛1周,有时抽搐.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颅内压力31cm H2O,MRI示上矢状窦,右横窦血栓.经动脉造影示右侧烟雾病,上矢状窦,右侧横窦及乙状窦未显影.右侧股静脉穿插管,SP微导管超选至血栓内,尿激酶80万U溶栓1h,复查造影大部分开通(图1).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术后查CT右顶叶出血.相继出现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积极治疗1个月后痊愈出院.

    作者:刘永晟;毕成;王峰;赵丽君;纪东华;王凝芳;李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液态栓塞剂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报道采用液态栓塞材料(Onyx)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采用单纯的Onyx栓塞技术;另1例基底动脉多发动脉瘤则应用液态栓塞材料结合血管内支架及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2例患者动脉瘤均得到致密栓塞,载瘤动脉通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临床随访3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1例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动脉瘤栓塞稳定,造影剂与栓塞材料分离.结论短期疗效显示液态栓塞剂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

    作者:刘建民;黄清海;许奕;洪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非血管性与血管性介入新技术学术研讨大会(第一轮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7例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支架定位准确,4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3例患者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23个月,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孙鹏;彭军;宋和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可解脱弹簧圈结合游离纤毛铂金弹簧圈栓塞大型颅内动脉瘤

    目的探讨可解脱弹簧圈结合游离纤毛铂金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可解脱弹簧圈结合游离纤毛铂金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4例,动脉瘤直径14~21 mm,首先用可解脱弹簧圈在动脉瘤内成篮,然后用游离纤毛铂金弹簧圈进行篮内填塞,后再用可解脱弹簧圈进行瘤体及瘤颈的致密栓塞.结果 3个动脉瘤获得完全致密栓塞,1个动脉瘤有瘤颈残留.临床随访3~12个月,无出血及脑缺血性事件发生.结论可解脱弹簧圈结合游离纤毛铂金弹簧圈是一种可选的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洪波;刘建民;许奕;黄清海;张珑;张鑫;佘家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PVA在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价值

    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大咯血,已成为控制大咯血的有效治疗方法[1,2].栓塞的材料主要有明胶海绵颗粒、真丝线段、钢圈甚至无水乙醇等,研究报道28例栓塞支气管动脉病例.

    作者:施国兴;彭志毅;赵建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生物可吸收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结果

    目的评价新型弹簧圈(Matrix)系统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应用含有生物可吸收材料的Matrix或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62例.结果 62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29例单纯Matrix栓塞,33例为Matrix结合GDC栓塞,15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49例动脉瘤致密栓塞,13例为大部分栓塞.1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2例发生血栓栓塞.2例患者死亡,3例重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2例动眼神经麻痹在术后2周得到明显缓解.25例患者造影随访(3~6个月)结果稳定,无明显载瘤动脉狭窄.结论 Matrix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有效的,可缓解动脉瘤占位效应并预防动脉瘤的复发.但长期结果需要进一步随访.

    作者:刘建民;黄清海;许奕;洪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激光髓核气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规范化条例(草案)

    运用于临床的激光类型较多,CO2激光、HO:YAG、Nd:YAG激光、半导体激光等.国内多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限制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利用激光瞬间高温使髓核组织气化、碳化、周围髓核蛋白变性,使突出的髓核回纳,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而达到治疗目的.此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立竿见影,创伤小,术后患者可自行走回病房,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王执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现状与展望

    脑卒中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更是导致成人残疾的第一位疾病.据卫生部统计,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为700/10万左右,患病人数超过800万,我国每年为此所花费的医药费用高达上百亿元.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新统计,脑卒中已成为北京市导致死亡的第一位疾病.目前对此病死亡率的控制、致残后的康复以及再次中风的控制仍不尽人意:病死率仍在30%以上,约1/3的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存活者中约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急性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使脑血管病的防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并越来越受到政府及国内外医学界特别是神经科学界的重视.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犬颈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支架植入及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犬颈动脉宽颈侧壁囊性动脉瘤实验研究评价动脉瘤栓塞后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学改变.方法于6只健康犬双侧颈动脉分别建立宽颈侧壁动脉瘤,一侧单纯支架植入,对侧行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栓塞.行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并观察大体解剖及电镜检查.结果单纯支架植入的动脉瘤内无血栓形成,瘤颈处新生内膜生长较慢,而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动脉瘤内很快形成血栓,新生内膜能完全覆盖动脉瘤颈.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宽颈动脉瘤不但可以降低动脉瘤再破裂的风险,而且能达到动脉瘤解剖学治愈.

    作者:刘建民;张鑫;周晓平;洪波;许奕;黄清海;张珑;佘家贵;赵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