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峰;呼延清;高炜东
目的探讨髓内动静脉畸形(AVM)的血管构型、血管内栓塞的指征及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行DSA检查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选用PVA颗粒及丝线段.结果 15例中,球型3例,幼稚型12例;球型AVM 均为单支动脉供血;幼稚型AVM为多支动脉供血,其中7例为2支供血动脉,5例有3支以上供血动脉,2例伴有动静脉瘘(AVF);15例患者经27例次栓塞治疗,根据栓塞前后脊髓功能评价,痊愈2例,显效3例,好转6例,4例无变化,无1例加重.经6个月~5年随访,症状较栓塞前改善者4例;栓塞后症状维持者2例;栓塞后症状再次反复者7例,再次行栓塞治疗;失访者2例.结论髓内AVM 应栓塞畸形血管团,减轻静脉压力,减少出血机会;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邓钢;黄祥龙;滕皋军;何仕诚;郭金和;方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家犬肝动脉灌注热化疗过程中的升温情况,心肺肾的耐受能力,以及术后肝脏的生化、组织学改变.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水浴式加温箱和输液泵.家犬10条,分为A、B两组,各5条,经肝动脉置管灌注化疗.A组灌注5%葡萄糖液(GS),液温43°C,时间30min,流量30ml/min;B组灌注热化疗液温45°C,时间30min,流量40ml/min,于5%GS液中加入丝裂霉素(MMC)按0.2mg/kg3条,加入顺铂(CDDP)按1mg/kg 2条.结果动物肛门温度比术前升高0.3~0.5°C,肝脏温度升高0.5~1.0°C,术中心率、呼吸与术前变化不大.灌注15min时造影4条,肝动脉均有不同程度扩张,灌流增加现象,灌注30min时造影6条,5条肝动脉有收缩及灌流减少现象,另1条变化不大.术后转氨酶轻、中度升高,1周内基本恢复.病理学上心肺肾没有出现急性反应,肝组织的损害轻微而可逆.结论液温43°C和45°C,时间30min经肝动脉热化疗方案可为健康家犬所接受,这为肝动脉热化疗治疗肝癌提供依据.
作者:吴良浩;陈新龙;蒋红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1年1月~2000年10月间对117例输卵管阻塞的患者分别采用开腹行输卵管再通整形术及改良式微导管介入再通治疗.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回顾性对比分析,以寻找对患者安全、高效、适用、经济的方法.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红;陈文忠;洪树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放射科开展了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今年5月初收治1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症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予报道.患者36岁,因月经过多,经后腹痛1年余,近期加重,伴中度贫血入院.入院前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化验检查:血红蛋白67g/L.B超检查见子宫增大,前后经约5.2cm,宫壁回声不均匀,以后壁明显.前壁内见一约4.0cm×3.6cm之稍强回声团块,边界清楚.经反复观察讨论,后确定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症.遂作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患者诉小腹酸胀疼痛,无其他并发症.6d后出院.经出院4个月后随访,患者诉月经量明显减少,无任何不适.化验检查示血红蛋白116g/L,贫血症状改善.B超检查见肌瘤3.6cm×3.2cm大小,较前有缩小.
作者:卢吉银;韦章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80例大肠癌肝转移介入治疗后得到随访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5、1、2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75.8%、31.5%和10.8%.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意义的预后因素是患者年龄、肿瘤占据率(与全肝比值)、病灶血供丰富与否和碘油沉积情况、原发病灶是否切除以及治疗后病灶大小差别;多因素分析为病灶血供情况和治疗后病灶大小差别.结论经肝动脉介入治疗是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血供较丰富的转移性肿瘤和原发病灶切除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作者:闫文都;王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合并结节硬化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分析2例HAML合并结节硬化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 HAML合并结节硬化具有以下表现:(1) 女性2例,无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肝功能及甲胎蛋白正常.(2) 超声为多发的边界清楚的强回声肿块,CT为有明确脂肪密度的肿块,DSA为血供丰富,早期肝静脉引流,肿瘤染色明显.(3) 1例介入治疗,术后随防42个月病灶有所缩小.另1例肝脏病灶未处理,随访10个月,肝脏病灶无变化.结论 HAML合并结节硬化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超选择动脉栓塞是治疗HAML合并结节硬化的有效方法.
作者:游箭;徐伟;朱结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价值.方法超选择性插管至甲状腺上、下动脉,采用PVA微球及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栓塞后观察甲状腺功能及大小的变化.结果 21例甲状腺动脉栓塞均成功.随访3~12个月,血清FT3中位值自17.1pmol/L降至7.44pmol/L,FT4中位值自51.1pmol/L降至23.3pmol/L(P<0.01),甲状腺明显缩小,4例停服抗甲状腺药物,17例服少量抗甲状腺药物维持.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为顽固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蒋国民;张允平;陈亚贤;赵进委;杨维怀;成金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是不孕症常见的诊治难题,由于痉挛、操作、黏液栓阻塞等原因,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有高达30%的假阳性.但腹腔镜检、剖腹探查术等因技术复杂,创伤大等原因使其应用受一定限制.我院于1999年8月至2000年12月对10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采用球茎导管治疗输卵管阻塞.该技术有助于确定输卵管是否阻塞,了解阻塞的原因,并能同时对阻塞输卵管进行直接的介入再通.该方法高效、微创、安全,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现将我们在介入再通术中(FTR)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陆海琴;蒋培亚;徐海妹;章娟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PLD)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CNL)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简便而效果显著的介入治疗技术[1,2].我院自1998年4月~2000年2月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0例,疗效显著.
作者:吴薇;马北北;王宏辉;王风麟;韩清;秦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新方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我科自开展该疗法以来,收治200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尝试对该技术作一些探讨.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0例患者中,男103例,女97例;年龄30~66岁,平均48岁,病程2个月~20年;髓核突出间隙:L3-4,12例;L4-5,64例;L5-S1,20例;L3-4合并L4-5,31例;L4-5合并L5-S1,59例;L3-4合并4-5合并L5-S1,14例;椎间盘突出位置:均匀性膨出48例,左侧突出93例,右侧49例,中心性突出10例.术前患者临床表现与影象学表现一致者136例,经CT检查167例,MRI检查31例,脊髓造影2例.
作者:马志;徐发弟;崔宏;何德峰;王洪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对6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开拓治疗手段行甲状腺上动脉栓塞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要点总结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6例12侧,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为19~47岁.病史3~8年.术前经彩色B超,血液T3、T4、FT3等检查,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于2000年8月至2001年3月在我院数字减影室应用血管介入术,成功地实施了甲状腺上动脉栓塞术.
作者:李琼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总结Boston贲门扩张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6例方法与疗效.方法在电视监视下经口腔程序置入加强导丝和Boston专用球囊至贲门狭窄部,狭窄严重者需用20~25mm球囊预扩张.用注入15%造影剂方法,循序渐进与间接性扩张.扩至大直径持续5min后松解,3~5min后再次扩张,连续3~4次.结果 26例中球囊放置成功率100%,1次扩张成功24例,2例2次扩张.术后随访2周~31个月,平均10.6个月,无1例复发,吞咽困难缓解率100%.3例轻度食管反流症状.结论采用Boston直径40mm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取代外科手术.
作者:印建国;宋锦文;杨艳;刘晓红;付志明;张亚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合理选用食管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性狭窄引起的吞咽困难.方法对72例晚期食管癌置入食管金属内支架.结果吞咽困难完全清除或明显缓解.食管-气管瘘或纵隔瘘完全封闭.结论合理选择食管内支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解决晚期食管癌患者进食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秀芬;任炜;余国政;李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50岁.以肝右动脉栓塞术后腹痛2d主诉入院.患者因患“原发性肝癌”于入院前2d在介入下经右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技术穿刺,用5F-YASHIRO管选择插至肝右动脉,高压注射造影,见肝右叶10.7cm×9.4cm肿瘤染色,密度不均,经肝右动脉灌注5-FU 0.75g,CPB 1000mg,HCPT 15mg,并用超液态碘化油10ml,加HCPT 5mg及明胶海绵碎屑栓塞,介入治疗后14h开始出现右上腹痛,呈持续性,腹痛逐渐扩散至右下腹及全腹.化验检查:白细胞6.4×109/L,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123g/L, N 0.781,L 0.219.肝功能:总蛋白60g/L,白蛋白35g/L,球蛋白25g/L,丙氨酸转氨酶438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170U/L,谷氨酰转酞酶145U/L,总胆红素39μmol/L,直接胆红素28.8μmol/L.腹部平片报告:1、气腹;2、肝肿瘤栓塞术后;3、肝右叶下段见一巨大高密度混杂影,其内含造影剂及大量气体影,肝外缘包膜下可见气体影.既往有21年“病毒性乙型肝炎”史.查体:体温36.5°C,心率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10kPa,体重67kg,营养差,肝病面容,神志清楚,精神差.巩膜及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轻度膨隆,全腹压痛阳性,轻度肌紧张,以右上腹为主.肝区叩痛阳性,肝浊音界缩小,肝上界位右锁骨中线第7肋间,移动性浊音阳性.在全麻下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暗红色血性液500ml,肝右前叶下段直径11cm大小肿块,质硬,张力较高,肝之脏面见米样小孔,有气体逸出,挤压肿块时气体逸出增多,扩大逸气破口后,流出褐色肝癌坏死组织50ml,腔内不断有暗红色血性液流出,其腔内填入明胶海绵压迫止血.生理盐水,0.2%甲硝唑冲洗腹腔,肝下放橡皮引流管1根,查无活动出血,依次关腹,肝癌内坏死组织细菌培养无菌生长.术后止血,保肝,支持,抗感染治疗,伤口愈合后出院.
作者:刘勇峰;呼延清;高炜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抗微管药,对卵巢癌、乳腺癌有肯定的疗效,20世纪90年代已开始用于肺癌的临床研究.自1998年开始,我们采用紫杉醇加顺铂(DDP)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顾福嘉;李雪松;周松;张丽梅;杜松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广泛开展,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该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650例,现将所遇到的术后反应、并发症及其处理过程结合文献报道加以讨论.资料、方法及治疗结果
作者:王希锐;董进文;张建鹏;廖顺明;路融;梁惠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71年Parstman应用Ivalon作颈内动脉栓塞后,介入栓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并在肿瘤、各种情况的大出血、血管畸形等方面得到临床的肯定[1-4].本文就曾成功治疗的1例外伤性肝破裂大出血,报道如下.
作者:张洪新;王执民;郭卫平;王义清;李文献;倪代会;关彦;韩瑞炀;王政真;李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常预后不佳,一个不常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就是HCC的自发破裂出血.在东南亚,HCC自发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为12%~15%;日本为10%;香港为14.5%;台湾为12.4%.由于HCC患者多合并有肝硬化,或者因肿块范围过大,或侵及门静脉或(和)下腔静脉而使外科切除无法进行.因此一旦HCC发生破裂出血,如不采取适当的治疗,其死亡率为100%[1].近年来,随医学影像学及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HCC自发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详细了解HCC自发破裂的发生机制、诊断及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孔健;窦永充;冯敢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时性腔静脉滤器置入在外周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中预防异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下肢静脉血栓及1例永存动脉干合并右颈内静脉血栓的患者,分别经静脉置入临时性腔静脉滤器后,用大量尿激酶顺行或全身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11例患者经7~15d的治疗后症状消失,血栓完全或部分溶解,血管开通,取出临时性腔静脉滤器,未出现并发症及异位栓塞.结论置入临时性腔静脉滤器在外周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中是预防静脉血栓脱落导致异位栓塞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宦君;李丽云;万立人;赵晋齐;姜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为探索结肠癌微栓塞化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12只,行肠系膜下动脉插管及门静脉插管.在DSA下观察单纯造影剂及混有直径10~20μm CH44微粒的造影剂显影情况.测定门静脉中5-Fu浓度,描记衰减曲线.计算单纯动脉灌注化疗和微栓塞化疗后5-Fu的半衰期,作t检验.微栓塞化疗后5min、3h取栓塞段结肠作光镜及电镜检查.2周后处死动物,作病理检查.结果推注单纯造影剂,血管显影时间(6.25±1.52)s,走向舒展自然、分支粗而长.推注加有CH44微粒的同等剂量造影剂,血管立即痉挛迂曲,成蛇行状,分支细而少,显影时间(930±192)s,与前者显影时间差异显著.单纯动脉灌注化疗时门静脉中5-Fu初始浓度高,衰减速度快,平均半衰期(t1/2)=(12.36±5.25)min.微栓塞化疗时初始浓度相对较低,其后上升,再缓慢下降,衰减速度慢,平均半衰期t1/2=(47.33±14.02)min,与前者有显著差异(P<0.01).微栓塞化疗后结肠黏膜肿胀、细胞变性、偶见出血及坏死灶,黏膜及黏膜下层有炎症细胞渗出.单纯动脉灌注化疗时反应较轻.2周后黏膜形态正常,偶见部分黏膜上皮增生,黏膜下层见局灶性瘢痕组织.结论经肠系膜下动脉灌注适当的化学微栓子,将直接和间接地提高结肠癌动脉灌注化疗效果.
作者:陈少骥;赵宏;倪才方;张志德;高敏;钱海鑫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