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英;何艳;周莹
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及创伤性小与诊断准确性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999年1月~2005年7月,我们对821例乳腺肿块和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FNAC检查,其中有病理对照528例,报告如下.
作者:曾桂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994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硬膜下积液患者80例,所有病例均有头部外伤史,在治疗和动态观测过程中,有15例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邹国荣;黄波;陈自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993年1月以来,我院共收治因使用替代物经肛门直肠获取性满足而不慎嵌入肛内,造成肠壁损伤患者5例,全部治愈.本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性变态行为致直、结肠异物损伤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泉;高勇;赵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断肢(指)患者大都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患者带来身心两方面的巨大伤害.1998年以来,我院共收住诊断肢(指)再植患者28例,针对患者不同个性、年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高丽;贾瑞芝;唐亚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研究发现,环境中有的外源性物质进入人体后,能模拟动物或人体内的内分泌激素功能,起到干扰动物正常生长代谢的作用,引起不良健康效应,这类物质统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亦称为激素类似物(hormoneminetics).有研究表明[1,2],有的EDCs具有类似雌激素或雄激素的结构或功能,因此可能与人类不良健康效应相关,这些效应包括女性乳腺癌、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男性睾丸癌以及前列腺癌等内分泌相关的肿瘤、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出生和生长发育障碍.尤其是乳腺癌与EDCs的关系不容忽视[3].
作者:赵丹丹;袁聚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①目的探讨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在猪心脏移植术中对血浆促炎细胞因子和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影响及其有效保护心肌的方法.②方法将16只家猪随机分为两组:温血组(A组,n=8),采用冷血停搏液维持、终末温血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冷血组(B组,n=8),采用冷晶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分别于供心取出前(T1)、主动脉开放15分钟(T2)、30分钟(T3)、1小时(T4)测定血浆IL-6、IL-8和MDA浓度及SOD活性.③结果IL-6:B组于T2、T3明显升高;A组于T3、T4明显升高,但于T2~T4均显著低于B组(P<0.05~0.01).IL-8:两组于T2~T4均明显升高(P<0.05~0.01),至T4达峰值(P<0.01);A组于T2~T4均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MDA:两组均在T2升高,至T4达峰值,但A组于T2~T4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SOD活性:B组自T2开始降低,持续至T4(P<0.01);A组无明显变化,且在T3、T4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④结论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猪心脏移植术中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抑制效应优于单纯冷晶心脏停搏液.
作者:张建新;帅训军;高维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选择61例因肺癌行单侧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试行椎旁间隙穿刺置管术后镇痛,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乃福;赵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显著特点是将知识运用于知识创新.知识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同时也必将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医学图书馆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信息交流的中心,并承担着把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和传播,使这些知识被利用并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的任务.知识创新对医院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的影响,也给开发和传播知识信息的图书馆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作者:李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医药学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医翻译工作对外国人了解中医至关重要.中医翻译研究起步较晚,尚处在一个发展初期.由于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些词义深奥难懂,翻译难度大,同时又没有既定的标准可循,目前,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的翻译作品质量较低,中医翻译著作相当混乱,有些词不达意,有些甚至是曲解和离谱,就像西方的中国餐馆烧不出正宗的中国菜一样,无法引起英语国家读者的普遍关注与兴趣,制约了中医走向世界的步伐.因此,制定统一并切实可行的中医翻译标准便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徐艳丽;毛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咽鼓管是中耳腔与外界的唯一生理通道,一旦阻塞,就可导致中耳疾病的发生.以往间接、直接咽鼓管通气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2002~2005年,我们用导光纤维喉镜引导咽鼓管插管、吸引、通气、注药等方法治疗76例(121耳)中耳疾病患者,治愈率85.1%,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芳;梁凤英;贺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明显加剧,老年人的比例增加及脑卒中患者(脑血栓或脑出血)的年龄趋于年轻化,脑卒中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我院社区医疗部自1997年开始,对辖区内脑卒中患者和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干预,以期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报告如下.
作者:杨彦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脏躁症主要以悲伤啼哭躁扰不安,精神恍惚,甚至哭笑无常为主要症状.现代医学神经官能症中的焦虑症、癔症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多见此症候群.我院门诊应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脏躁症38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胶质瘤在颅内肿瘤中位居首位,约占44%,中央沟胶质瘤在治疗中有其特殊性,操作不当术后易留下肢体功能障碍,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998年以来,我们采取手术切除治疗中央区附近胶质瘤患者49例,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声;刘艳鸣;刘凌;徐晓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无疑对护理管理者是一个新的挑战.护士长作为基层的管理者,为有效回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坚;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①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②方法86例肺心病患者按低氧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血清心肌酶谱对比分析,分别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及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并进行分析.③结果肺心病患者轻、中、重度3组血清心肌酶值均有增高,除轻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中、重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病情严重程度变化,血清心肌酶值增高,PaO2越低,心肌酶值越高,存在直线负相关,3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组患者血清心肌酶值明显增高,与存活组患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性(P<0.01).④结论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病情越重,低氧症状越重,心肌酶升高幅度越大,病死率越高;血清心肌酶明显增高,是病情危重的信号.
作者:陈雪英;何艳;周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医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质是医院形象的集中反映.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建设的灵魂工程,是医院外树形象、内抓质量的前提保证,也是医院占领医疗市场,增强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医德医风建设正是许多医院的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卫生系统医德医风的好与坏是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
作者:刘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疾病,发病原因分为4大类.其中,脑卒中是成年人癫痫较常见的原因之一.2000年1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脑梗死急性期并发癫痫发作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雅静;王海英;曹亦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我国常见的周围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之一,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端的中、小动脉;伴行静脉和浅表静脉也常累及.病理变化为血管壁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伴腔内血栓形成,管腔阻塞引起肢体缺血而产生疼痛.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后肢端发生坏疽、溃疡[1].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宋群;胡骥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①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与尿蛋白水平的关系及其对TIMP-1作用的影响.②方法20例DN患者血清TIMP-1检测采用ELISA法,并同时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③结果20例患者血清TIMP-1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男、女性别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IMP-1水平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84,P<0.01),但均与年龄、病史长短、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相关性.④结论TIMP-1可能抑制了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促使肾小球基底膜(GBM)重塑,与蛋白尿的产生相关.
作者:佘正元;刘波;肖前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时间不断缩短,有关白内障术前的麻醉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人们大多采用表面麻醉加球后/或球周麻醉,患者不但痛苦大,而且风险大,并发症也多.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立霞;郝军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