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祥
渔船网绳绞伤致肢体离断,伤情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此类损伤除造成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等软组织严重挫伤外,创面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海水污染,极易造成难以控制的顽固感染,而且由于海上作业交通不便,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常超过8h,给治疗带来较大困难.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此类断肢16例,行断肢再植均获成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徐林;李政平;王蕾;任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早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脑挫裂伤患者56例,入院时患者的格拉氏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为3~8,均于入院1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或同时行血肿清除术;20例在伤后5~20h内行早期HBO治疗,36例在脑水肿消退后(7~18d)行常规HBO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3周后重新GCS评分,6个月后进行格拉氏哥结果评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周GCS评分和6个月后GOS评分和生存质量出现明显差异.早期HBO治疗组明显优于常现HBO治疗组.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中,重度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是神经外科难处理的病症,因为它常伴有恶性的颅内压增高、脑缺氧,患者的预后也较差;早期的高压氧治疗可以及时提高血氧含量,阻止恶性缺血缺氧的发生.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术后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早行HBO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吴洪喜;毕竹梅;丁峰;刘续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病例1,患儿,男,6岁,因从三楼阳台跌落昏迷2h入院.患儿因于2003年4月26日下午在阳台上玩耍时不慎从三楼跌落,当时即昏迷不醒,急诊送至当地医院抢救.CT片示:(1)右侧丘脑出血、急性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右颞骨骨折.神经外科根据患儿病情,采取保守治疗.给予(1)止血剂止血、甘露醇脱水;(2)醒脑静、纳络酮等促醒;(3)大剂量抗菌素抗感染;(4)留置胃管、脑活素、多肽等营养剂支持疗法.住院20d,患儿仍呈昏迷状态,呼吸、脉搏正常.患儿家属放弃治疗后,带胃管出院回家.回家20d后,患儿父母不忍放弃治疗,来院门诊,以脑外伤后昏迷收治.
作者:吴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常规机械通气(CMV)和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兔海水淹溺肺水肿(PE-SWD)后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应用CMV和HFJV对14只PE-SWD新西兰大白兔进行救治,着重观察治疗前后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PE-SWD兔HE染色见肺泡及肺间质水肿明显,多数肺泡腔内见均匀红染;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扩张,有肺透明膜形成;可见局灶性肺不张、气肿;肺间质、肺泡腔内见较多炎细胞浸润.CMV、HFJV治疗组上述病变明显减轻,CMV组减轻更明显.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后,PE-SWD兔肺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有明显改善.
作者:韩志海;段蕴钿;胡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中致死,若溺水获救后存活时间超过24h,则称为接近淹溺[1].人淹没于水中后,根据吸入水的渗透压不同,可将淹溺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在航海作业事故中,因溺水而死亡的约占52%~65%,居各种死因的首位[2].海水淹溺后,除少数因喉头、气管反射性痉挛引起急性窒息外,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淹溺肺水肿(pulmonary edema of sea water drowning,PE-SWD)[2,3].
作者:胡慧军;段蕴铀;潘晓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37岁,电工.1996年9月24日不慎遭电击伤,不省人事,约20min后送达医院,来院时见呼吸停止,ECG示室颤.即予心肺复苏术(CPR),气管内插管、正压供氧并反复行3次电击复律等综合抢救.15min后心跳呼吸恢复,深昏迷,间有抽搐.在常规予循环呼吸兴奋剂、脱水剂、止痉、激素、营养脑细胞、能量及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等药物下,于起病4h后自主呼吸及有效循环稳定,即送高压氧(HBO)治疗.
作者:连文洪;谢金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海员应激对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影响.方法海员85人为海员组,同地区码头作业人员75人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评.同时测定海员组、对照组的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酸(TT3)、睾酮(Testo)及皮质醇(Cortisol)水平.结果海员组较明显的心理不良反应为人际敏感、抑郁、躯体化、敌对、偏执等.海员组除抑郁因子分、恐怖因子分与军人常模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均明显高于军人常模(分别P<0.05~<0.001);海员组与对照组比较,除恐怖因子分外,其余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海员组42.4%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与对照组比较,海员组TT3、Testo、Cortisol的水平显著增高(均P<0.001).TT4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海员面临多种应激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反应,心理应激反应影响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变化.
作者:曾伟杰;支晓兴;吴新文;吴桂荣;张玉亮;杨修益;薛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影响面神经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17例面神经炎的临床资料和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患者预后显著影响的因素为:年龄、就诊时间、合并使用泼尼松、合并理疗.结论发病后4d内治疗、合并使用激素及合并理疗可以显著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智巍;周颖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37岁,于2003年3月6日下午5时被铁棒击伤右季肋部,致右季肋部、上腹部疼痛,伴面色苍白、头晕、冷汗.CT示:肝脏不规则增大,右叶见高低不均匀的混杂密度灶,边缘不清,肝脏外缘包膜下可见新月形高密度灶,诊断为肝严重破裂.于受伤后1h(住院后30min)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右叶严重横形破裂,长达20cm、深达6cm,腹腔内积血1500ml,遂行肝破裂修补术.术后予以卧床休息、抗感染、输血、营养支持疗法.
作者:陈玲莉;翁风泉;莫锦全;何梅;李智勇;段群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船员挫伤性眼前房积血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特征,并对其采取卧床、散瞳、包扎双眼,口服或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等,冲洗前房和眼小梁切除等治疗.结果积血完全吸收78例(84.8%),积血未完全吸收14例(15.2%).出院视力0.5以上48例(52.2%),视力0.5及0.5以下44例(47.8%),眼球摘除5例(5.4%).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与是否早期治疗有关,也与积血量多少、眼球损伤程度及有无影响视力的并发症有关.
作者:钱定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阴囊外伤常合并睾丸损伤,由于睾丸包裹于阴囊内,外伤时疼痛、肿胀等原因使物理检查难以判断,容易延误诊断和处理.舰船环境发生阴囊外伤的机率远高于陆地,及时准确的诊断及合理的外科处理,可大大降低睾丸切除率.由于船员发生伤情时,不能及时后送检查并明确诊断,给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一定影响.现将我院22例海上作业人员阴囊外伤患者经B超检查确诊,报道如下.
作者:徐良志;徐松定;谢亚萍;胡爱珍;王淑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及高压氧(HBO)的影响.方法66例CO中毒的患者被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免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及对照组的NO、ET-1含量的变化.结果HBO治疗前不同中毒程度组患者的血浆ET-1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NO的含量则显著降低(P<0.01),同时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HBO治疗前后比较发现,HBO治疗1次后NO、ET-1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而10次HBO治疗后接近对照值.结论急性CO中毒患者血浆ET-1的升高及NO的降低参与CO造成的意识障碍的发生过程;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可用于判断CO中毒意识障碍程度及HBO的疗效;HBO治疗对NO、ET-1含量的变化有有益的调节作用,可改善CO的病理损害作用.
作者:郭健;贺少枫;陈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世纪40年代以来,核反应堆研制成功后,核能的应用一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辐射防护和放射生物学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战争中核武器的使用,以及核能领域的发展和核技术在经济领域及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员的辐射损伤,其中许多情况下为低剂量辐射(low dose radiation,LDR)问题,如长期在核动力船舶上工作的人员可遭受到低剂量的辐射.
作者:林永丽;高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陪舱人女性,63岁,2003年7月19日,其家人患脑外伤后综合征进行高压氧(HBO)治疗,因患者不能自理而陪舱.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0.2MPa(2ATA),总时间100min,舱内温度28~29°C.治疗中,陪舱人未述有何不适,出舱时却突然倒地,医生发现后迅速使其平卧,吸氧,测血压为100/80mmHg(13.3/10.6kPa),同时建立静脉通道,接上心电监护装置,通知相关科室.
作者:周渭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2年4月~2003年3月,我们对30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综合高压氧(HBO)治疗,与同期27例常规治疗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发现HBO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祥;袁良津;胡以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前,临床上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昏、恶心、呕吐、眩晕、猝倒、耳鸣、突发性耳聋等症状的患者逐渐增多.该类患者多数有颈椎病病史,且经进一步检查后,已经明确了是因颈椎增生、不稳或颈椎间盘变性、突出等刺激、压迫椎动脉,使之痉挛、扭曲、狭窄或闭塞影响脑部血供而引起上述症状.为此,临床通过以颈椎牵引配合高压氧(HBO)的方法来治疗该类疾病,并取得了较好疗效[1-3].由于目前的HBO舱内没有颈椎牵引设备,颈椎牵引和HBO治疗需分别进行,复发率高,且给患者带来不便.为此,我们于2002年8月HBO舱大修时,在现有的舱内增设了一套颈椎牵引装置,经过1年多的使用,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介绍如下.
作者:周宏图;袁建国;张雪春;谭文捷;沈铁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18岁.于2003年3月23日晚洗澡时,因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而出现头晕、乏力、神志不清,2h后被家人发现患者左侧卧位、四肢发凉、呼之不应.即送往当地医院抢救.在送往医院途中患者已逐渐清醒,经当地医院给予常压吸氧等处理后病情明显改善,其主动要求出院.患者在清醒后自感右上肢活动无力、麻木不适.次日转我院诊治.
作者:陈雪林;王宏隽;陈玲珍;翁其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科自1999年12月~2002年5月采用微创钻孔引流后,行高压氧(HBO)治疗脑出血30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晋成;孙乃中;徐芳;沈月萍;史佩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38岁,职业工人,因工作不慎被钢板砸伤右耳,并头皮裂伤.右耳上部仅有0.5cm大小皮肤粘连,余完全离断,伴活动性出血.右耳感音丧失.30min后来我院行清创后断耳再植术,术后抗感染,止血等支持疗法,第2天行高压氧(HBO)治疗.采用杭州新颖高压氧舱YYC1800B-6小型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0.2MPa(2ATA),升、减压各20min,稳压70min,面罩吸氧(体积分数99.8%)30min2次,间隔10min吸舱内空气.每日1次,连续治疗12次.
作者:李厚成;刘玉;杨政焕;黄敏;吴秀云;方宗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