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毒颗粒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

郭海渊博;操黄明;黄薇;尹小兰;吴寅;周俊

关键词:解毒颗粒,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生存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解毒颗粒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与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9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63),对照组采用TACE术和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解毒颗粒,一日2次,每次1包.以患者中位生存期和累积生存率进行生存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独立因素.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23%、17%和21%、10%、8%,中位生存期为10.7个月和5.4个月,生存分析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解毒颗粒则是保护因素.结论 解毒颗粒联合TACE术和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能延长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解毒颗粒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相关文献
  • 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何筛选适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糖皮质激素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获益逐渐得到关注.本文综述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史莹;谷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大鼠肠道菌群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方法 以高脂饲料(HFD)和酒精液体饲料(LD)分别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模型.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按喂养饲料分别分为正常组、HFD组和LD组,喂养6周后解剖取肝脏,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收集各组大鼠粪便,提取粪便脱氧核糖核酸进行Illumina MiSeq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HFD组及LD组大鼠肝脏细胞出现明显脂肪变性病理改变;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HFD组及LD组大鼠肝细胞内大量脂肪沉积.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HFD组和LD组大鼠菌群多样性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各组之间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在门水平上,LD组硬壁菌门相对丰度水平明显高于HFD组(P<0.05);在属水平上,LD组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理研菌科RC9_gut_组相对丰度低于HFD组,而瘤胃球菌属1的相对丰度高于HFD组(P<0.05或P< 0.01).组间群落差异分析结果显示,HFD组理研菌科、梭杆菌科、巴斯德氏菌科和气球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D组,瘤胃球菌科_NK4A214组、理研菌科RC9_gut_组、另枝菌属、Marvinbryantia、梭杆菌属、帕匹杆菌属、巴斯德氏菌属、厌氧棍状菌属及格鲁卡比氏菌属等在HFD组中相对丰度较高,而瘤胃球菌属1、毛螺菌科NK4A136组及拟普雷沃菌属在LD组中相对丰度较高.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大鼠肠道菌群均处于紊乱状态,且两者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许文琦;王生;黄逸安;王艳;梅其炳;刘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脂康胶囊联合氟伐他汀钠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血脂康胶囊联合氟伐他汀钠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经临床诊断为高脂血症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氟伐他汀钠,一日1次,每次4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血脂康胶囊,一日2次,每次0.6g,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和8周时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高脂血症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5.48%)高于对照组(69.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8周时的血清TC、TG、LDL-C及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血脂水平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相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相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血脂康胶囊联合氟伐他汀钠治疗高脂血症,能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并可降低CRP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施超;王星;朱鸿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7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更新解读

    2017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综合参考近年来发表的重要文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评估、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做出了全面修订.该报告于2016年11月16日世界COPD日发布.本文针对2017版GOLD的临床核心内容做一解读.

    作者:周丹阳;毛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解毒颗粒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解毒颗粒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与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9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63),对照组采用TACE术和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解毒颗粒,一日2次,每次1包.以患者中位生存期和累积生存率进行生存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独立因素.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23%、17%和21%、10%、8%,中位生存期为10.7个月和5.4个月,生存分析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解毒颗粒则是保护因素.结论 解毒颗粒联合TACE术和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能延长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解毒颗粒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海渊博;操黄明;黄薇;尹小兰;吴寅;周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甲羟戊酸途径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甲羟戊酸途径是一个高度保守的代谢途径,能够合成对细胞生长至关重要的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如焦磷酸盐类等.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这条代谢途径与肿瘤细胞的过度活跃相关,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而该途径上游产物的累积和下游产物的缺失也对肿瘤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免疫监控,甲羟戊酸途径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肿瘤的生物学.本文综述他汀类和二膦酸盐类药物通过阻断甲羟戊酸途径影响肿瘤生物学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芳;蔡璐;蔡丰丰;余自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癌症病死率中位居第二.肝细胞癌(HCC)为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癌发生常见的原因.HBV相关性HCC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宿主因素、病毒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本文综述上述危险因素与HBV相关性HCC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李响;翁亚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观察性研究

    目的 探究大剂量地塞米松(HD-DXM)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 (rhIL-11)治疗成年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新诊断原发ITP伴出血症状或风险并接受HD-DXM单药或联用rhIL-11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药组(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一日40 mg×4 d)和联合用药组(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一日40 mg×4 d联合rhIL-11,皮下注射,一日25 μg/kg×7d);同时根据出血评分再分为高危组(出血分数≥5)和低危组(出血分数<5)两个亚组.系统分析和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水平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血小板恢复水平和疗效持续时间分别为(197.38±49.18)×109/L和(18.15±4.54)d,明显高于单药组[(158.72±41.72)×109/L和(12.43±3.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完全反应(CR)率、有效(R)率、无效(NR)率、复发率和起效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联合用药组高危患者CR率、血小板恢复水平和疗效持续时间分别为37.50%、(226.75±52.68)×109/和(18.45±4.48)d,明显高于单药组[21.74%、(166.72±39.28)×109/L和(11.84±3.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高危患者R率、NR率、复发率和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低危患者疗效持续时间[(17.72±3.32)d]和血小板恢复水平[(184.36±44.50)×109/L]高于单药组[(14.52±4.18)d和(148.48±46.37)×109/L] (P<0.05),两组低危患者的CR率、R率、NR率、复发率和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3级以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成年新诊断原发ITP患者,尤其是出血评分高危患者,接受HD-DXM联合rhIL-11治疗有助于提高血小板恢复水平和延长疗效持续时间,安全有效,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王育丽;唐宇宏;司阳;张彦芳;朱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及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药物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靶点是药物治疗的关键.本文主要综述近年发现的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的治疗新靶点.

    作者:郑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

    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脏长期受损,促进血液运行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血行不畅,治疗中常用活血化瘀法.本文根据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结合疾病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临床诊治经验,综述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联合运用清热解毒、益气扶正、疏肝理气等方法,以达到减缓慢性肝病发展、缓解症状的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王归雁;张玮;杨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特殊类型哮喘的诊治

    支气管哮喘有相对详尽的临床指南,临床须重视各种发病率较低的特殊类型哮喘的诊治,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系统综述运动性哮喘等8种特殊类型哮喘的定义、病因、诊断及其治疗,有助于临床拓展思路,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张静;毛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甲真菌病局部治疗的药物透甲递送研究进展

    甲真菌病影响人群众多且治疗困难.相对于手术拔甲和口服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小、顺应性好、无损伤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影响药物透甲的理化因素、常用透甲促进剂、体外透甲试验模型、透甲剂型与制剂技术,供透甲递送研究开发参考.

    作者:马田;接强;李伟;沈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中国国情的呼吸系统慢性病管理模式探讨

    本文阐述呼吸系统慢性病(CRD)的概念及内涵,剖析中国呼吸系统慢性病管理(CRDM)存在的问题及特点,借鉴国外慢性病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CRDM模式建议,以期改善中国CRD的防治现状.

    作者:毛山;谷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巨噬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巨噬细胞是构成固有免疫系统细胞的异质群体,在呼吸道内大量存在,具有多种功能,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过程.本文综述巨噬细胞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英;谷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储备能力

    目的 评估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储备(CVR)能力,分析CVR与神经功能改善的相关性.方法 50例MCA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吸入5%二氧化碳(CO2)前后,分别进行CT灌注成像(CTPI)检查.在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及半卵圆中心层面选择感兴趣区(ROI),测量ROI血流动力学指标如相对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以健侧为正常对照,分析患侧MCA供血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计算CVR,分析患侧CVR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中量表(NIHSS)评分减分值的相关性.结果 基础态下,与健侧相比,受试者患侧rCBF显著降低(P<0.01),CBV略增高(P<0.05),MTT与TTP均明显延长(P<0.01).5% CO2激发后,根据患侧rCBF的变化,将CVR分为3型:激发后rCBF增高(28例)、rCBF变化不明显(8例)、rCBF降低(14例).患侧CVR与第14 d的NIHSS评分减分值呈等级正相关(r=0.58,P<0.05).结论 MCA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脑灌注异常,CVR与神经功能改善呈正相关.

    作者:严芳;郑赟赟;张文波;王宇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主管: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主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