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亮;王海燕;郭二坤;张晓炜;焦保华
2001年12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外伤性胰腺炎8例.根据对胰腺损伤的部位、程度、是否有明显腹膜炎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法.本文对这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
作者:刘锋;吴昊;叶再生;郑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女性,41岁,2007年2月13日工作中不慎被切纸机切伤左手,致1~5指完全离断.伤口简单包扎后急诊来我院.查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五指离断平面拇指为近节指骨中段,示、中、环指为近节指骨远端,小指为中节指骨基底.
作者:田德虎;于昆仑;韩久卉;韩金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传统方法治疗髋臼骨折手术切口大、出血多,并发症发生率高,计算机辅助经皮螺钉固定技术可以克服这些缺点.目前经皮固定只能应用于无移位或经牵引即可复位的髋臼骨折.
作者:潘进社;郑占乐;翟福山;王涛;郝睿峥;鲁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毒性肝炎(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迄今公认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及TTV筹八种型别,其中主要为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较大.
作者:果丽平;邓健;郭瑞玲;马艳霞;张永伟;黄春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包皮环切术是门诊普通小手术.以往麻醉方法除儿童外均采用阴茎根部阻滞麻醉,操作较复杂,患者较痛苦,效果不理想,且易致包皮水肿;愈合后拆线也不令人满意.我们对36例患者采用阴茎背静脉内麻醉和马尾缝合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武玉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途径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建立肾梗阻模型.于术后14 d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对p-Smad2/3、Ⅰ型胶原蛋白进行定位和半定量观察.同时应用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别检测TGF-β1、p-Smad2/3、Ⅰ型胶原蛋白和(或)mRNA水平表达.生化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梗阻肾TGF-β1、p-Smad2/3显著升高,同时Ⅰ型胶原蛋白也明显升高.辛伐他汀组均有显著改善.三组间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途径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可能起着重要促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作用.辛伐他汀可能通过非降脂途径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任韫卓;刘巍;曹延萍;韦金英;史永红;段惠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脂质体粒径对米托蒽醌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体内毒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为米托蒽醌脂质体处方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体外释放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腹水型L1210肿瘤模型,评价粒径对药物释放速度,处方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 降低脂质体的粒径可以显著增加药物的释放速度.不同粒径脂质体体内毒性试验无明显差异,小粒径的脂质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调整脂质体的粒径,可以改变药物从脂质体中释放的速率,进而影响脂质体处方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金戌;李春雷;张兰;王彩霞;张莉;崔京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由于心脏主动松弛受损、被动充盈或扩张能力下降而导致循环瘀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DHF发病率占全部心力衰竭的20%~50%.其病死率较低,预后较好,但反复住院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晓秋;陶新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女性,43岁.主因头痛伴视物模糊,闭经、泌乳1年加重4 d入院.无多饮多尿、发热、盗汗及体质量变化,亦无结核感染史.双眼视力0.8,视野无缺损,眼底检查正常,内分泌检查T3、T4、生长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促卵泡激素正常,垂体泌乳素61.93 μg/L(女性正常值1.39~24.20μg/L),胸片示双肺正常,头MRI示鞍区占位病变,T1WI等信号,T2WI略低信号,强化不明显,约1.0 cm×1.0 cm.
作者:郝亮;王海燕;郭二坤;张晓炜;焦保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32岁,孕3产1,因孕40周下腹部不规律疼痛伴阴道流水1 h于2006年10月14日入院.末次月经2006年1月7日,停经40 d查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提示早孕,早孕反应不明显.无不规律腹痛及阴道流血史.停经10周B超检查示宫内单活胎.
作者:禹爱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偶发分枝杆菌(mycolbacter foruitum)属分枝杆菌属第Ⅳ群,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属于条件致病菌.
作者:付素兰;任天红;刘景武;王鑫;赵建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川崎病(kawasgki diseast,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J],其发病率国内外近年来均有增多趋势,其严重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作者:孟淑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了较好疗效.但胶原酶溶盘术后,部分患者近期内出现症状反复,有的患者1个月甚至半年才稳定疗效.我们联合应用盘内注射臭氧与胶原酶盘外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霍丙伏;王满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自1991年Tompson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一些细胞因子对椎间盘细胞增殖和对细胞外基质更新的影响,从而把细胞因子的研究扩展到椎问盘领域,经过国内外众多学者多年的努力,现已认识到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炎性因子具有促进椎间盘蛋白多糖降解和抑制其合成,参与椎间盘炎症反应等作用,极可能在IVDD及其继发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樊国峰;刘创建;王丹;王增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周围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静脉输液装置.具有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等优点.在医院住院患者中已广泛应用,不少护理同行对其应用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及探讨.
作者:刘桂珍;吕伟;杨帆;高荣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股骨头置换术是近年来骨科常见的手术,患者绝大多数为老年人,衰老所引起的机体一系列生理变化及诸多并存病使手术危险性增大,同时也增加了麻醉处理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现将1例报告如下.
作者:韩玉艳;刘文学;刘艳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2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12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患者,采用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其中9例取出内固定物改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应用抗生素2~3周.结果 经10~48个月,平均23.5个月随访.骨折完全愈合10例,部分愈合1例, 不愈合1例.1例出现窦道,2例感染复发.结论 殷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常存在骨缺损,骨折不愈合或愈合不良,需要手术治疗.感染轻者病灶清除后可保留内固定物.感染重或内固定物松动者行病灶清除同时取出内固定物改外固定架固定.X线表现是诊断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重要依据.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对了解感染范围,确定治疗方法有一定价值.
作者:孔志刚;于海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用亚砷酸治疗32 d后,骨髓中出现多数巨噬细胞.我们对骨髓涂片中巨噬细胞进行了10种细胞化学染色,探讨吞噬物的成分,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北陆;闫静霞;郝冀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纺织染料可染血细胞和骨髓中血细胞,有的可替代细胞化学染色,也有的可区分TH(CD4)细胞和TC/TS细胞(CD)细胞.近年Kass[1]又进行了禽类血细胞染色,并取得了满意结果,已引起国内检验界的高度重视.
作者:郝冀洪;任贵云;李顺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aloscopic gastrostomy,PEG)、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eopic jejunostomy,PEJ)是一项微创胃肠造瘘新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美国每年约有20万例临床操作,主要适应证是建立长期肠内营养途径、胃肠减压、胆汁回输和治疗胃扭转等[1,2].
作者:韩益平;马龙滨;张孟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