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纯刚;龙生勇;刘有贵;李晓
目的:总结和分析奉贤东部地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提出推动远郊地区大肠癌筛查工作的相关建议.方法:利用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对奉贤东部4个社区50~74岁居民进行初筛,初筛出的高危人群做大肠镜检查,对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个社区共作大肠癌筛查9168人,初筛出高危人群1629人,阳性率为17.77%,其中586人接受肠镜检查,检出结直肠疾病124例,检出率为21.16%,其中大肠癌7例、息肉116例、肠炎1例.结论:在社区开展问卷调查联合FOBT可以有效地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再作肠镜检查,达到早期诊断,但肠镜检查的顺应性偏低,需加强宣教动员,并优化配套方案及制定政策保障.
作者:朱景新;黄文兰;徐永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美国血液协会杂志Blood上新网上发表的一篇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表示腹壁下静脉的血凝块可能是癌症确诊的指标.这项研究还表明,这些凝块的存在预示肝癌和胰脏癌预后生存较差.相比于普通人群,出现大腿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个人可能在未来1年内被诊断患有癌症的概率高出了2到4倍.因为癌症的存在,使血液能够更容易凝结.不断扩大的肿瘤可压迫静脉、降低或减少血流量.在其他情况下,外科手术、炎症或肿瘤生长会损伤血管,促进凝血.
作者:生物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甲状腺未分化癌是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却极高,多见于老年女性,表现为迅速增大的颈部肿块,有明显周围组织受累症状,易发生早期转移.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组织学特点取决于梭形细胞、鳞状或上皮样细胞、巨细胞三种成分的构成,细胞多形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表现为肉瘤样、表皮样甚至鳞样形态改变,或其他罕见形态变异型.肿瘤细胞通常表达角蛋白和PAX-8,而甲状腺球蛋白(Tg)及转录因子(TTF-1)阴性.分子遗传学改变主要包括信号转导通路上关键节点的突变、染色体异常以及表观遗传学改变.未分化癌的组织学起源尚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可能是分化好的甲状腺癌去分化的终末阶段.
作者:唐峰;杜尊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是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为常见的两种病理类型.PTL发病与甲状腺的慢性炎症刺激和异常的体细胞高度突变相关.PTL术前诊断较困难,治疗方式复杂多变.本文阐述PTL的影像学、病理学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作者:蔡建珊;孙强;殷保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叶酸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时是否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从而减少因Hcy增高引起的心脑血管意外事件.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H型高血压老年(65~75岁)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正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0.8 mg叶酸.两组患者每6个月检测Hcy水平,观察12个月,并在12个月后观察颈动脉内膜变化.结果:治疗6和12个月时,治疗组Hcy水平为15.08μmmol/L,12个月后为12.97μ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分别为16.01μmmol/L和17.00μmmol/L,与治疗前变化不明显.治疗组颈动脉内膜厚度改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口服叶酸可有效降低Hcy水平,减少颈动脉内膜厚度,从而减少H型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
作者:毛伟娟;孔春辉;周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西渡社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发生情况,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预防接种质量和确保安全.方法:通过AEFI监测系统,收集西渡社区2012-2014年个案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共报告AEFI278例,报告发生率为141.63/10万.一般反应269例,占96.76%,报告发生AEFI的疫苗有14种,其中五联疫苗多,为1311.81/10万.结论:西渡社区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今后需要加强接种人员规范操作的培训,应进一步探讨AEFI主动监测模式,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检测报告能力.
作者:钱美英;文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沪东社区管理重点孕妇的高危因素的变化趋势,找出社区孕期保健工作的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沪东社区2012年1月-2014年12月2962人孕产期管理相关资料.结果:橙色预警中需要用药的甲状腺疾病呈逐年升高,BMI异常患者、高龄孕妇、外地户籍孕妇、瘢痕子宫外地孕妇比例较前升高.结论:对社区孕妇进行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十分重要,社区医生应根据本社区高危因素和特点有重点地指导孕妇进行更好的孕期保健.
作者:栾召华;刘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联合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9月门诊膝骨性关节炎患者52例(78膝)分为治疗组26例(39膝),行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26例(39膝)行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1、6个月时评估两组疗效,分别采用Lysholm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膝关节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4.8%(37/39),对照组为79.4%(31/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个月,治疗组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69.31±11.57)分和(85.38±11.22)分,对照组分别为(62.36±15.12)分和(71.26±10.61);治疗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82±1.22)分和(1.52±0.52)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明显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啸曦;丁忆远;顾晓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推切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门诊收治的狭窄性腱鞘炎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采用推切刀治疗,每月1次,治疗1~2次;对照组32例,采用齐刺温针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隙1周,共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及治疗4个月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与治疗前评分差值相比,观察组分别为(5.63±0.73)分和(5.63±0.73)分;对照组分别为(1.66±1.07)分和(1.69±1.0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推切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优于温针治疗.
作者:朱镜;罗剑;陈华;王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桔芩汤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支气管扩张急性期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并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和厄多司坦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疏风解毒胶囊和桔芩汤汤剂.治疗15 d后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圣乔治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27/29),对照组为72.41%(21/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治疗组圣乔治呼吸问卷各部分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呼吸症状、总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症状、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和桔芩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期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作者:余静珠;居健惠;孙锦贤;屠春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运用综合教育模式对高危妊娠糖尿病孕妇的影响效果评价.方法:对于2015年5-9月符合标准的168名孕妇纳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8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干预组采用综合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评价两组在妊娠糖尿病发病率、孕期血糖控制等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在妊娠糖尿病发病率、血糖控制率以及对母婴造成的影响等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危的妊娠糖尿病孕妇实行孕早期的综合教育模式能显著降低孕期糖尿病发病率,提高母婴健康.
作者:何静;陆斌;徐蓉;马晓春;徐丽娜;崔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与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莫西沙星组32例和依替米星组32例,分别静脉滴注莫西沙星400 mg/d和依替米星100 mg/12 h,共5~10 d,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莫西沙星组和依替米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5%(28/32)和90.6%(29/32),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21/24)和83.33%(20/24),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2/32)和3.12%(1/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和依替米星均是治疗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有效且安全的抗生素,临床上应个体化选择应用.
作者:吴纯刚;龙生勇;刘有贵;李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强化教育结合患者自我管理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规范化注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崇明县港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医、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9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8例,干预组进行胰岛素规范化注射的强化教育结合患者的自我管理,对照组单纯采用教育的方法干预,两组分别在第1周和第12周进行相应干预各2次,在干预前、入组后第8周和第24周用自制量表对两组患者各进行3次评估.结果:干预组在入组后8周和24周时量表得分和合格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第24周的得分情况优于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干预组在第24周的合格率与第8周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化教育结合患者的自我管理对胰岛素规范化注射的影响明显优于单纯采用教育的方法,且干预效应稳定.
作者:倪俊;董建超;倪菊花;陈冬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门诊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社会的窗口,群众对于门诊医疗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上海市长宁区的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尚不规范,原有的制度已不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改革发展的需要,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实施工具急需统一和完善.为此,长宁区医学会根据上海市门诊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的相关标准制定了《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管理、门诊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标准》(试行稿),并且在长宁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进行了试运行,力求探索和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实践模版.
作者:叶善龙;蒋学余;金立;顾永刚;吴玉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足疗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0至2015年9月诊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进行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足疗,隔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对照组加用阿仑膦酸钠片,每周1次,每次1片,连续9个月.观察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和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定量超声T值、腰椎骨密度值和股骨颈骨密度值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结论:中药足疗治疗骨质疏松症可减轻骨痛症状,提高骨密度值,疗效确切.
作者:李文华;储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过去人们认为中成药具有方便、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随着中成药的滥用,越来越多的并发症发生,本文报道1例因骨折服用中药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希望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作者:赵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零食健康教育对小学生零食知信行的影响效果,为改善小学生零食行为提供就科学依据和进一步推广零食健康教育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取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4年2-10月抽取川沙地区2所小学,在抽中的学校三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级,一所学校作为干预组(96人),另一所学校作为对照组(92人),对干预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营养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零食知识知晓率和营养行为较干预前、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零食营养态度有所提高.结论:采取针对性强的零食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对零食的认识及态度,改善零食行为.
作者:陈秀丽;王强;蔡凤珠;兰莹莹;王少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死因现状及其规律,评价户籍居民健康状况,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2014年普陀区9个镇、街道所有人口的死亡资料来源于普陀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普陀区户籍居民总死亡率为847.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54.99/10万.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病、肿瘤、呼吸系统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病和损伤中毒,共占总死亡的87.89%.肿瘤死亡造成户籍居民减寿率多,明显高于其他死因减寿率.结论:普陀区户籍人群死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已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其防治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杨涛;巢贤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一项新的研究指出,过量摄入维生素D并不会无限制地增强下肢功能,相反可能会导致老年疾病的发生.研究者在对200名近一年来至少有过一次无创伤疾病70岁左右的男性与女性进行随机检测后,发现他们每月的维生素D3摄入量比正常摄入量(24000单位)高两倍.其中维生素D摄入量较高的部分人群,其下肢力量没有显著升高,但患病的概率却有明显的提高.与我们的预期相反,我们发现按标准剂量摄入维生素D的参与者们下肢力量提高为显著.
作者:生物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跟痛症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67例跟痛症患者(左足29例,右足36例,双侧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针刀治疗,7 d 1次,3次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对照组34例,采用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疗效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4个月后的VAS值分别为(1.06±1.27)分和(1.03±1.26)分,低于治疗前的(6.39±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分别为(3.94±1.37)分和(3.94±1.28)分,低于治疗前的(6.71±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VAS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刀治疗跟痛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
作者:朱镜;陈华;彭雷;王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