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杨春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联合不同中药影响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0[(TNF-α)以及孤核受体mRNA(ROR γ t mRNA)表达的差异.方法:将Wa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各给药组分别给予对应药品,6周后,各组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中血清TNF-α,以荧光PCR法检测大鼠脾脏RORγtmRNA表达,评价MTX联合中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及脾脏ROR γ t 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及脾脏RORγt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MTx组比较,MTX+雷公藤组和MTX+海蛇药酒组大鼠血清TNF-α及脾脏ROR γ t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MTX、MTX联合雷公藤与海蛇药酒对CIA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MTX+雷公藤、MTX+海蛇药酒治疗效果佳,能显著下调关节滑膜ROR γ t mRNA的表达,降低血清TNF-α水平,从而发挥抑制关节炎性反应的作用.
作者:田伟兰;王威;李睿;翟华强;何忠平;梁晓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好用香药且是宋代香药滥用之风的源头,长期以来几乎成为学界共识.通过对《局方》使用香药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不同时代方书应用香药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局方》与前代方书相比,确有应用香药的种类增加、香药在方中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但这并非《局方》独有的特点,而是存在于整个宋代医疗界的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很可能与宋代经济贸易特点、气候特点、饮食文化特点有一定关联.由此可见,《局方》多用香燥药的特点,可认为是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映射,而并非宋代好用香药流弊的唯一源头.
作者:付璐;林燕;马燕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估瓜蒌薤白半夏汤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8例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疗程12周,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血脂、中医证候积分、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疗效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TC、LDL-C较对照组更低,HDL-C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间差值(治疗前-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斑块面积、PWV、TC、TG、LDL-C、VLDL-C差值较对照组更大,HDL-C差值较对照组更小(P<0.05).治疗期间,两组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瓜萎薤白半夏汤结合西医药常规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以延缓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管斑块面积、PWV进展,改善中医证候,调节血脂水平.
作者:杜文婷;刘萍;邓兵;王凤;章怡祎;张娜;毛美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肺纤维化作为慢性复杂性肺系疾病之一,发病率、病死率较高,是现代医学面临的治疗难题,中医药辨证论治体现出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近年,络病理论指导慢性复杂性疾病的防治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文章梳理近5年基于络病理论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证治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出基于络病理论肺纤维化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中医治则治法研究、中医组方及用药规律研究.其目的在于归纳总结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的临床成果,系统梳理临床应用中医药的规律,指导规范肺纤维化中医药治疗策略.
作者:庞立健;吕晓东;刘创;袁佺;赵仲雪;滑振;郑炜东;臧凝子;杨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岭南传统天灸3号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受试者按1∶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岭南传统天灸3号方)、对照1组(岭南传统天灸1号方)与对照2组(安慰剂),每组50例,予以相应治疗.采用JOA量表、VAS量表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评测.结果:①3组患者的采用JOA量表、VAS量表得分经多元方差分析,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JOA量表各时点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l组分别与对照2组比较,在治疗后各观察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l组比较,治疗结束时JOA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③3组患者VAS量表各时点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1组分别与对照2组比较,在治疗后各观察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岭南传统天灸3号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吴倩;温秀云;徐书君;邓生辉;符文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对804例发病72h内入院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进行动态临床信息采集.应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判断证候要素,采用广义规则归纳法对入院第1-2天,3-5天,6-8天3个时间段总计804例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风发病早期各时段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入院后第1-2天、3-5天诊断为痰湿证的患者入院后第6-8天仍保持痰湿证的可能性大;入院后第1-2天、3-5天为内火证的患者入院后第6-8天仍为内火证的可能性大;入院后第1-2天为阴虚证的患者入院后第3-5天至入院后第6-8天仍为阴虚证.结论:中风病急性期发病1周内痰湿证、内火证维持时间较长,不易变化,临床应积极予清热化痰治疗.
作者:辛喜艳;常静玲;高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整理与总结韦贵康教授的治疗颈椎病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中药治疗颈椎病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韦教授首诊运用中药治疗颈椎病病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中使用的中药进行统计,运用SPSS 19 forWindows统计软件对中药的频数、聚类规则进行分析,运用clementine 12.01统计软件对韦老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①共有162份病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31味中药符合统计要求,总计出现频次1 646次,高频率中药有甘草、白芍、丹参、川芎等32味中药.②补益药、活血化瘀、解表药为韦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常用中药.③常用的药对有:丹参与田七;降香与两面针;田七与两面针;龙骨与降香;杜仲与续断;甘草与龙骨;丹参与龙骨;黄芪与升麻等.④常用的基本方药有:痛安汤、六君子汤、姜黄汤、防风白芷茶等.⑤常用引经药为肝经(川芎、当归);脾经(黄芪、升麻);肾经:(续断、杜仲).结论: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体现补肾通督、化瘀扶正的学术思想,安痛汤是其自创常用基础方,数据挖掘结果客观反映了韦贵康教授临床用药的规律及特点.
作者:周宾宾;金昕;韦坚;刘建航;李波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前的中医临床结局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新中医的生产水平和所处社会环境,必须变革以求生存和发展.本研究以历史唯物辨证思想为指导,融合哲学和健康领域的循证医学与中医学,回归中医自然工具的本质属性,提出“循证量表”以建立切实可用的中医药临床结局评价新技术体系.本体系应同时满足研究者、医师、患者和卫生管理者的相关健康诉求;需首要建立量表的系列方法学规范、报告规范和定量化质量评价体系,并同时建立量表解释和应用、转化和推广、跨文化调适(翻译)、综合系统评价及相关基础体系.循证量表研究可为中医临床结局评价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支撑体系,进而促进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
作者:侯政昆;刘凤斌;陈新林;杨云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过程须保证科学性和可靠性,数据平台技术在文献研究阶段、专家咨询阶段、临床病例研究阶段和指南质量评价阶段均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文献结构化管理、对Delphi法咨询专家组和指南质量评价专家的网络在线调查、研究病例数据的多中心在线录入和质量控制等技术方法实现指南制修订研究过程中数据的快速填报、质量控制、电子存档和快速溯源,从而提高指南制修订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季聪华;曹毅;李秋爽;刘姗;张颖;黄思佳;周鹏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马融教授擅长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特别在癫痫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提出小儿癫痫的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气机逆乱.“本虚”责之于肾精亏虚、脾常不足;“标实”主要指风、痰、瘀,并提出了“益肾填精、健脾平肝、豁痰熄风、化瘀通络”的基础治法,研制了熄风胶囊、抗痫胶囊、茸菖胶囊3种中成药.
作者:任献青;杨常泉;张喜莲;戎萍;马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探讨病因病机,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针对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对比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睡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结果:①315例患者中,早发型睡病患者占85.71%,晚发性睡病患者占14.29%.②发作性睡眠、猝倒、睡瘫和睡眠幻觉是发作性睡病特征性的症状.猝倒在早发型睡病中更明显(P<0.01),睡眠瘫痪在晚发型睡病中更明显(P<0.01);③44个伴随症状中,早发型患者中更为显著的症状包括易怒、消谷善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大便干结、排便费力(P<0.01,P<0.05),晚发型患者中更为显著的症状包括抑郁、健忘、肢体麻木、头目昏沉、口唇爪角色暗、腰膝酸软(P<0.05,P<0.01).结论:由于发病年龄、体质和环境影响,早发型睡病患者症状多从阳化,而晚发型睡病多伴有肝气郁结.
作者:戴中;王少杰;李玫;董园莉;王春玲;白文;杨嘉颐;柳洪胜;郭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根据目前的指南进行治疗,仍未能取得满意疗效.对此,丁邦晗教授在遵循心律失常相关指南基本精神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律失常,强调“先中后西”的指导思想,并始终贯穿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在选择用药时始终基于循证原则,为患者提供佳治疗方案,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满花;刘云涛;秦红;丛小飞;丁邦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病理变化总属阴阳失交.文章从阴阳出入与脾胃的关系方面,探析脾郁的内涵,提出了失眠的病机以脾郁为本,健脾开郁是治疗失眠的基础治法的观点,强调了脾在失眠发病中的重要性,阐明了失眠从中焦论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作者:张敏;纪立金;黄俊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儿科“肺闭咳喘”的范畴,临床上患儿病情缠绵难愈,预后不良,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应注重运用多种措施进行积极防治.汪受传教授从事儿童疾病研究40余年,对儿科肺系疾病治疗用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以络病理论为基础,认为痰瘀互结、肺闭正虚是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基本病机,并从肺络郁闭角度立论,提出以开肺通络法处方用药,治疗本病可收良效,以供读者借鉴.
作者:陶嘉磊;汪受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历来就有“医道同源”“医道相通”的说法.文章对医道同源相通于一观三论进行综述,阐明了道文化为中华之根,中医文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源于道文化的世界观与本体论基础.中医文化就是以道、易文化重点阐述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天人合一、人天相应的整体观为理法根基.文章梳理了医道文化的理论源流,分别从医、道文化的形成渊源、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来阐述二者的关系.孕育文化的地理环境是医、道文化形成的必然条件,医、道文化渊源于圣人传承.圣人通过身心实证而合道顺德,为医道文化的核心缔造者和传承者.
作者:刘哲;翟双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刺激法对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改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通过对中英文数据库(2000年-2015年)检索,选出关于针灸戒毒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献,行研究方法的质量评估.再提取结局指标的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稽延性戒断症状总分,焦虑症状积分,抑郁症状积分,睡眠障碍积分及渴求感.结果: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共计1 080例患者.结果:穴位刺激法在改善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包括焦虑、抑郁症状、睡眠障碍及渴求感)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刺激法显著改善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杨嘉心;陈跃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前,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单因素致病性疾病仍不断挑战着人类,而薛老师继承蒲辅周教授善治急性热病经验,其辨证思路、立法用药,皆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外感温病.文章继之前文,进一步从温毒、暑温、湿热3个季节性温病特点入手,探索薛老师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
作者:刘歆颖;于大兴;薛燕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常态下阴虚阳虚体质任脉线上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表现,比较两种不同体质任脉线上浅表MBPU的差异,探讨电针对其影响.方法:对200名福建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问卷,共收集阴虚体质志愿者15名(女10名,男5名),阳虚体质志愿者15名(女10名,男5名),两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系统分别对筛选出来的阴虚、阳虚体质志愿者进行常态下以及电针中脘穴时任脉线上膻中穴、下脘穴及气海穴浅表MBPU进行观察.结果:常态下志愿者阴虚体质膻中穴浅表MBPU明显高于阳虚体质(P<0.01);常态下阴虚体质的志愿者膻中穴、下脘穴及气海穴浅表MBPU相对较高,电针中脘穴可使其浅表MBPU明显降低(P<0.01);常态下阳虚体质的志愿者膻中穴、下脘穴及气海穴浅表MBPU相对较低,电针中脘穴可使其浅表MBPU明显升高(P<0.01).结论:阴虚和阳虚体质志愿者浅表MBPU的表现不尽相同,电针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
作者:许金森;郑淑霞;潘晓华;萨喆燕;沈慈敏;朱小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的临床应用情况,为指南修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病例观察法,由5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根据《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应用评价病例调查表》完成病例信息采集,主要评价指南的应用符合度、应用效果等内容.统计学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结果:指南应用符合度分析,证候分类符合率高(90.7%),西医疾病诊断、分证治则治法的符合率较高(89.0%、84.7%),分证方药、调摄预防的符合率较低(47.3%、40.1%);应用效果评价分析,安全性>经济性>疗效,临床应用效果评价较好的比例分别为99.0%、94.3%、35.0%;指南综合评分,技术水平6.69,满意度6.59,适用性6.42;未采用指南的临床应用方案主要来源于重点专科方案、专家经验和医院的诊疗常规.结论:本指南整体技术水平、满意度和适用性较好,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指南在中医疾病诊断、分证用药、调摄预防等方面临床符合度低,需要依据循证医学证据修订完善,提高共识度;指南安全性、经济性较好,需要定期根据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进一步提高指南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海隆;姜泉;刘维;彭江云;刘英;林昌松;刘孟宇;吕爱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文章分析中医汤剂的盲法应用现状,并对盲法的实施进行评价.在中医汤剂临床研究中,盲法的实施大多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实现,但盲法的试验报告质量普遍不好.同时,在用中医汤剂安慰剂对照时,盲法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安慰剂支持中医汤剂盲法实施过程的论证强度较低.因此,在中医汤剂临床试验中,盲法应用率很低,报告不完整,试验设计低下.
作者:彭嘉;肖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