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兰;王威;李睿;翟华强;何忠平;梁晓琪
目的:建立远志糖蛋白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蛋白得率为评价指标,从pH值、温度、盐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5个方面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其中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运用响应曲面方法考察远志糖蛋白的佳提取工艺,并对佳提取工艺进行工艺验证.结果:采用pH=7.85的Tris-HCl(NaCl浓度0.1mol/L)缓冲液,以液料比8mL/g、温度33℃水浴提取1.5h,得到的糖蛋白得率高为5.96%.结论:采用响应曲面方法建立的模型预测相对准确,可以较好地优选出远志糖蛋白的佳提取工艺.
作者:张娟娟;熊越怀;贺文彬;王颖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运用蛋白组学技术探查中医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肝脏的分子生物学内涵.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郁脾虚证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慢性束缚+饮食失节+过度疲劳的方法制模,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连续28d.实验第29天,低温条件下剖取肝脏同一部位的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后,进行蛋白质提取、酶切后iTRAQ标记、高pH值反相液相色谱分离、液-质联用分析,获得质谱检测数据;经反相数据库评估、蛋白质鉴定及定量后,确定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蛋白谱;运用IPA软件分析获得模型组差异蛋白所涉及的功能、主要信号传导通路及关联蛋白网络.结果: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肝脏差异蛋白共有287个,其中上调64个,下调223个;明显变化的信号传导通路有11条,重要的蛋白相互作用通路2个.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肝脏存在多个蛋白的异常表达,其功能涉及清除异物毒物、胆固醇及多种激素代谢、尼古丁降解、免疫调节等信号通路,提示中医肝郁脾虚证生物学内涵可能涉及肝脏上述分子通路的调控异常.
作者:李聪;谢鸣;赵荣华;孙伟;郭正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小儿生理、病理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撷取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董氏儿科”第六代传人董幼祺教授辨证治疗小儿疳积、贫血、水肿、哮喘、夜啼等临床案例,从脾胃之生化升降着手,探析“调治脾胃”法在儿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和疗效,以供儿科专家同行探讨、传承.
作者:江丹丹;董继业;董幼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石斛合剂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SH-SY5Y细胞凋亡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SH-SY5Y细胞H2O2损伤模型.予以石斛合剂含药血清干预后测定细胞存活率(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石斛合剂能减轻H2O2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能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P<0.05),减少LDH的释放量(P<0.01),稳定线粒体膜电位(P<0.01),使bax蛋白表达下降(P<0.05),bc1-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石斛合剂可抑制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来实现的.
作者:刘言凤;余文珍;施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针灸学现代研究对针刺作用的认识以整体调节为主,对于针刺对病变部位的直接作用探索较少.经过分析发现,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针刺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可能存在针对病变部位的不依赖于整体调节的直接作用.提示有必要对针刺的直接作用进行深入探索.
作者:张义;郭长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针对中医证候模型建立的若干关键问题:如何将中医的临床优势转换到基础研究?证候模型建立关注“因”还是“果”?整体指标和微观指标,孰轻孰重?如何整体、综合的评价证候模型?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外感疾病的基础研究将是中医药证候模型研究的突破口之一;证候模型研究应当更关注对“果”的把控;整体、无创的指标引入将更适合于证候模型的整体药效评价;应当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可数学表征的证候模型评价模式.这样将有机地将中医临床的有效性和基础研究的创新性联系起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发展.
作者:杨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肥胖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合并症,如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等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根据文献记载和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将肥胖分为三型:痰湿型、气虚型和痰湿挟瘀型,其中与痰湿体质关系为密切.减肥并不等于减轻体质量,中医采取加减法并用减肥,研制了“化痰祛湿方”,对肥胖人群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改变脂质代谢,纠正痰湿体质偏颇.因此,从体质角度入手,综合运用药物、改变生活方式对肥胖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俞若熙;李英帅;王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岭南传统天灸3号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受试者按1∶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岭南传统天灸3号方)、对照1组(岭南传统天灸1号方)与对照2组(安慰剂),每组50例,予以相应治疗.采用JOA量表、VAS量表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评测.结果:①3组患者的采用JOA量表、VAS量表得分经多元方差分析,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JOA量表各时点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l组分别与对照2组比较,在治疗后各观察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l组比较,治疗结束时JOA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③3组患者VAS量表各时点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1组分别与对照2组比较,在治疗后各观察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岭南传统天灸3号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吴倩;温秀云;徐书君;邓生辉;符文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探讨病因病机,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针对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对比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睡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结果:①315例患者中,早发型睡病患者占85.71%,晚发性睡病患者占14.29%.②发作性睡眠、猝倒、睡瘫和睡眠幻觉是发作性睡病特征性的症状.猝倒在早发型睡病中更明显(P<0.01),睡眠瘫痪在晚发型睡病中更明显(P<0.01);③44个伴随症状中,早发型患者中更为显著的症状包括易怒、消谷善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大便干结、排便费力(P<0.01,P<0.05),晚发型患者中更为显著的症状包括抑郁、健忘、肢体麻木、头目昏沉、口唇爪角色暗、腰膝酸软(P<0.05,P<0.01).结论:由于发病年龄、体质和环境影响,早发型睡病患者症状多从阳化,而晚发型睡病多伴有肝气郁结.
作者:戴中;王少杰;李玫;董园莉;王春玲;白文;杨嘉颐;柳洪胜;郭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为了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中医技术的有效性,近年来在中国开展了很多中医临床试验.而有效的临床试验结果的获得离不开高质量试验数据的收集.文章从结局指标设计科学性、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及精准性等方面描述了目前中医临床试验数据的“短板”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中国中医药临床试验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高敬书;王桂媛;刘松江;王宇;吴效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六经身痛以表证为主,三阳经身痛从麻黄汤峻汗解表散寒,到柴胡桂枝汤微汗和解营卫,后狂汗出,痛自解.三阴经身痛,皆有本经不足,邪气乘虚而入,尚未入脏腑之里.治疗上有扶正祛邪并用.
作者:祝盼盼;陈宝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合并冠心病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或阿司匹林的临床获益与安全性.方法:纳入本单位合格受试者,随机入组复方丹参滴丸组或阿司匹林组,记录治疗前后人口学特征、透析相关参数、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1年期间发生的死亡、心血管事件、住院事件、出血事件,比较两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筛查了2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53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入组复方丹参滴丸组(27例)和阿司匹林组(26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观察期间,阿司匹林组有1名患者中途退出.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风险、出血事件发生风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的住院事件发生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合并冠心病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可选择复方丹参滴丸或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用药,二者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作用相当.
作者:吴禹池;陈俊文;杨敏;梁晖;邹川;周敏;吴秀清;刘旭生;林启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证素、证型分布与心脏彩超、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心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和心肾阳虚证5组证型,提取分析CHF证素分布情况.以1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研究CHF的NYHA心功能分级与心脏彩超、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CHF的证素分布:病位以心(94.4%)为主;病性是以气虚(82.2%)为主的本虚证素和以血瘀(70.0%)为主的标实证素.结论:CHF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位以心为主,病性证素以气虚为本,以血瘀为标.心脏彩超作为CHF的重要检查手段,其各项参数在各证型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可作为CHF中医辨证的重要辅助手段.CHF各证型的NT-proBNP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可作为CHF中医辨证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黄碧群;刘建和;彭察安;顾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文章介绍了部分辛味药如桂枝、肉桂、防风、石菖蒲、郁金、益母草在精神疾病治疗上的特殊功效.笔者认为,在运用部分辛味药治疗精神疾病时,要仔细察证,辨证的确;同时,还要注意药品的质量.笔者还就不少本草书谓石菖蒲“辛微温”或“辛温”及具化痰之力,提出石菖蒲味应辛凉,其能“化痰”者,实乃以其开散泄及芳香悦脾之能以祛浊秽者也.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文章结合乳癖诊疗案例介绍蒋健教授“以组方N原则治疗某病证”的学术思想.乳癖通常具有肝郁气滞、痰瘀互结的复合病机,故蒋健教授提出同时以疏肝理气、化瘀、祛痰组方三原则治疗乳癖.三原则药物选择及其使用比例需要根据辨证定夺,如以乳胀为主、受情绪波动影响明显,则加重疏肝理气解郁药物比例;乳房肿块明显,则加重活血、化痰药物比例;如乳房肿块疼痛明显,则重用具有止痛作用的理气活血药物.当患者尚具有乳癖以外的临床表现时,必须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予以兼顾,具体方法有“真性辨证论治”和“假性辨证论治”方法. “以组方三原则治疗乳癖”是对辨证论治内涵与方法的进一步具体化.
作者:周丹;杨晓帆;李欣;崔晨;耿琦;李敬伟;蒋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索调气活血法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对胃酸分泌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自由饮用的综合造模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调气活血方、胃复春片、蒸馏水灌胃治疗8周,处死大鼠,收集大鼠胃酸,测胃酸pH值,取大鼠胃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黏膜质子泵(H,K-ATPase)、ez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调气活血方可有效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显著提高大鼠胃酸分泌水平,增加胃黏膜H,K-ATPase、ezrin蛋白的表达面积,与空白模型组和胃复春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调气活血法可能通过提高胃黏膜ezrin蛋白表达水平,促进了H,K-ATPase在壁细胞顶膜锚定,从而促进了壁细胞酸分泌,达到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作者:刘婷;苏泽琦;刘福生;张寅;贾梦迪;龚雪妍;潘静琳;丁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存在一定优势,目前在我国已经有很多来源于草药的中成药用于肾脏病治疗,如雷公藤制剂、虫草制剂、大黄制剂、尿毒清颗粒、肾炎康复片、海昆肾喜胶囊、黄葵胶囊等.然而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KDIGO指南却明确提出不推荐草药治疗CKD,这无疑对中医药临床治疗和研究肾病带来极大挑战.文章对KDIGO指南中“推荐不要使用草药治疗CKD”提出一些思考和探讨.
作者:毕礼明;王朝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根据目前的指南进行治疗,仍未能取得满意疗效.对此,丁邦晗教授在遵循心律失常相关指南基本精神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律失常,强调“先中后西”的指导思想,并始终贯穿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在选择用药时始终基于循证原则,为患者提供佳治疗方案,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满花;刘云涛;秦红;丛小飞;丁邦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较之海外疼痛学科的迅速发展,中国疼痛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目前倡导的现代疼痛治疗模式具有合理性和一定的局限性.探索出一条更适合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更适应中国国情的疼痛诊疗模式,对于身处第三世界的中国,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中国式疼痛治疗模式的探索,是在大限度继承和发展中医外治技术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引进西医微创和手术技术,完善中医疗效之不足,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并试图规范化、科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该模式,以助中国疼痛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长信;温建民;李多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2016年2月12日广东省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经过对症支持及中医辨证施治,患者于2016年2月25日痊愈出院.此病属于中医“瘟疫”“疫疹”范畴,病机演变符合温病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在温病学的理论指导下开展中医辨证施治,给予益气养阴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体现了温病学理论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指导作用.
作者:林路平;谭行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