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扩大乳晕缘合并微整形在巨大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叶园园;陈园园;杜志勇;宋和平;汪登斌;刘颖斌;韩宝三

关键词:乳腺肿瘤, 乳晕成形术, 巨大乳腺纤维腺瘤, 微整形
摘要:目的:探讨扩大乳晕缘合并微整形技术在巨大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至2014年巨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2例,采用沿乳晕(9例)或扩大乳晕(13例)的手术路径切除肿瘤,并通过乳晕成形术和腺体瓣转移微整形技术恢复局部腺体凹陷和避免乳头凹陷。结果:22例患者术后乳房成形满意,随访3~16个月未发现乳头坏死和感觉障碍。结论:应用扩大乳晕缘合并腺体瓣转移微整形技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并避免腺体的局部和乳晕区的凹陷畸形,尤其适合乳晕较小、肿瘤较大患者。
上海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92例乳腺癌患者配偶的健康干预对夫妻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社区健康干预对夫妻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150对患者夫妻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对患者配偶进行社区健康干预,对照组配偶仅作常规关怀。采用抑郁量表评估两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前后患者配偶焦虑和抑郁评估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无差异。结论: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社区健康干预对改善夫妻焦虑、抑郁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琪;毛斌;鲍志民;周宪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人便秘的防治和护理

    文献复习老年人便秘的防治和护理,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心理治疗、应用灌肠和栓剂、口服药物、温水洗足及中医治疗。预防、合理治疗和护理可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

    作者:王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利用基因芯片预测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研究进展

    骨肉瘤在新辅助化疗后的原发灶肿瘤组织坏死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寻找有效的检测手段或检测指标在手术前预测化疗疗效,并在术前及时调整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基因芯片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

    作者:李洪涛;沈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桥社区60岁以上老人高血压患病调查

    目的:了解高桥社区60岁以上老人高血压患病现况。方法: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结果:患病率为39.8%,患病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分别为56.0%、19.2%。老年高血压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总体知识知晓率为64.7%。结论:高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患病知晓率、血压控制率较低,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有待加强。

    作者:刘红;佘茜;益莉萍;丁以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高血压患者不依从治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我国脑卒中患病率每年递增8.1%

    作者:健康报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家庭医生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做法和作用

    目的: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以体质辨识为抓手,在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中引入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功能,推进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开展。方法:在现有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中,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管理、宣传和健康管理机制,为签约居民开展体质辨识,根据辨识结果将人群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3种,提供不同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结果:初步形成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中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运行方法,形成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和中医师分工合作机制。结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符合经济、适用、有效、覆盖面广的社区卫生服务要求,与家庭医生责任制结合将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内涵,符合社区卫生改革发展的方向。

    作者:张峻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扩大乳晕缘合并微整形在巨大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扩大乳晕缘合并微整形技术在巨大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至2014年巨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2例,采用沿乳晕(9例)或扩大乳晕(13例)的手术路径切除肿瘤,并通过乳晕成形术和腺体瓣转移微整形技术恢复局部腺体凹陷和避免乳头凹陷。结果:22例患者术后乳房成形满意,随访3~16个月未发现乳头坏死和感觉障碍。结论:应用扩大乳晕缘合并腺体瓣转移微整形技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并避免腺体的局部和乳晕区的凹陷畸形,尤其适合乳晕较小、肿瘤较大患者。

    作者:叶园园;陈园园;杜志勇;宋和平;汪登斌;刘颖斌;韩宝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分子检测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根据分子检测技术选择的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4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检测组150例和常规组96例。检测组采用分子预测法对常用化疗药物进行分子检测,并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性高及毒副作用低的药物进行化疗;常规组采用常规化疗。结果:TEC方案化疗的粒细胞减少以及呕吐发生率在检测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CEF-T/EC-T(H)方案化疗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在检测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根据分子检测选择的化疗方案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化疗,但药物敏感性是否带来有效性的提高而产生生存获益,尚需更长时间的随访。

    作者:韩晶;丁涵之;全红;严伟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FDA不建议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作者:医学论坛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艾滋病感染易引发心脏病

    作者:新华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社区“四位一体”连续性康复改善肢体残疾者生活能力的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四位一体”连续性康复方式,评价肢体残疾者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共抽取96例四肢麻痹、畸形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者,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康复组实施“四位一体”康复训练,对照组按照肢体残疾者自愿采取的康复方式训练,两组观察6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结果:6个月后,康复组的Barthel指数为(60.90±19.68)分,对照组为(50.10±20.53)分,康复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四位一体”的连续性康复训练能改善肢体残疾者日常生活能力,模式简单便捷,适宜在社区推广。

    作者:吴彩华;徐敏;胡俊峰;周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链式”护理糖尿病空巢独居老人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链式”护理服务对2型糖尿病独居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链式”护理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独居老年患者进行护理,观察1年后患者的行为改变。结论:采用“链式”护理后,患者在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自我观察病情、主动与他人沟通方面改善明显(P<0.05)。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明显下降(P<0.05)。结论:“链式”护理能提高糖尿病独居老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率,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刘海英;杨春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FOCUS-PDCA程序在医护人员标准预防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OCUS-PDCA程序对医护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将FOCUS-PDCA程序应用于医护人员标准预防管理,应用前后分别对中心150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标准预防依从性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导致标准预防依从性不到位的关键影响因素(KPV),探讨改进措施,发现的新问题转入下一个FOCUS-PDCA循环中。结果:医院感染率由实施前的4.32%下降为2.07%(P<0.01);柏拉图提示标准预防不到位的KVP项目频数由309项降至99项,累计频率降至32.10%,改善效果为67.90%(P<0.01);医护人员的标准预防依从性显著提高(P<0.01)。结论:采用FOCUS-PDCA程序,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标准预防不到位的因素,提高医护人员的标准预防依从性。

    作者:方水芹;王正平;陆新建;陆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长风社区居民200例骨质疏松及骨量低下知识及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长风社区骨质疏松及骨量低下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知识和行为,为进一步开展社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长风社区200名骨代谢异常检出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长风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低,生活方式存在许多误区。结论:应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强对社区骨质疏松及骨量低下居民的健康教育。

    作者:雷云;刘仲华;李觅琼;刘俸昌;林寰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静脉留置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社区应用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病房和老年病房接受输液治疗患者121例,分为A组58列和B组63例。A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B组采用一般静脉头皮针输液,比较两组的穿刺结果。结果:A组渗血、渗液、肿胀、静脉炎例数明显少于B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在社区推广使用。

    作者:朱翠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伤口减压和专业趾甲修剪对顽固性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护理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顽固性趾甲所致足溃疡护理。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对24例老年糖尿病顽固性趾甲所致足溃疡患者进行全身综合治疗,同时对顽固性趾甲进行局部适宜修剪,并应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等处理。结果:24例患者经全身综合治疗和局部伤口护理,顽固性趾甲所致足溃疡10~22 d均愈合,未发生截肢或截趾,足部及脚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对患者进行全身综合治疗和局部伤口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潘习;白姣姣;孙皎;明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社区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和家属焦虑及抑郁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和家属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将225例肿瘤患者及家属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115例和对照组11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结果:干预前患者及家属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高于常模;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及家属不同程度存在焦虑和抑郁。全科模式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社区肿瘤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及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远虹;石济顺;崔明;龚慧;浦骏;李永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声像图的表现特点,包括形态、边缘轮廓、包膜、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血流情况等,并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3.02%(40/43),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23%(15/1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李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徐汇华泾社区舒缓疗护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目的:评价机构舒缓疗护对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120例晚期肿瘤患者接受舒缓疗护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机构舒缓治疗后,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疼痛、恶心呕吐、便秘、睡眠、整体生活质量较前改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疲乏、食欲丧失较前加重。结论:通过开展机构舒缓疗护,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临终患者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邹晓鸿;王海琴;许友贤;臧梦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上海医药杂志

上海医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上海医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