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云;刘仲华;李觅琼;刘俸昌;林寰东
目的:探讨医护组合服务模式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社区护士采用问卷式和访谈式调查评价医护组合服务模式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影响。结果:医护组合服务模式的实施使88.24%的社区护士工作能力得到提升,76.46%的社区护士工作效率得到提高,88.24%的护士认为实行医护组合模式能促进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结论:医护组合服务模式能够提升社区护士的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与社区居民的关系。
作者:陈丽;乔莉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健康报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文献复习老年人便秘的防治和护理,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心理治疗、应用灌肠和栓剂、口服药物、温水洗足及中医治疗。预防、合理治疗和护理可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
作者:王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根据分子检测技术选择的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4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检测组150例和常规组96例。检测组采用分子预测法对常用化疗药物进行分子检测,并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性高及毒副作用低的药物进行化疗;常规组采用常规化疗。结果:TEC方案化疗的粒细胞减少以及呕吐发生率在检测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CEF-T/EC-T(H)方案化疗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在检测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根据分子检测选择的化疗方案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化疗,但药物敏感性是否带来有效性的提高而产生生存获益,尚需更长时间的随访。
作者:韩晶;丁涵之;全红;严伟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我国干预糖代谢异常人群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检索文献,收集我国社区干预糖代谢异常人群对心脑血管事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试验质量,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篇,干预组1376例,对照组1025例,平均随访56.25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减少(OR=0.37, P<0.01),全因死亡风险则无减少(OR=0.70,P>0.05)。结论:对糖代谢异常人群进行干预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但不能减少全因死亡。
作者:吴晖;刘波;项兆均;秦长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和家属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将225例肿瘤患者及家属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115例和对照组11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结果:干预前患者及家属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高于常模;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及家属不同程度存在焦虑和抑郁。全科模式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社区肿瘤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及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远虹;石济顺;崔明;龚慧;浦骏;李永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高桥社区60岁以上老人高血压患病现况。方法: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结果:患病率为39.8%,患病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分别为56.0%、19.2%。老年高血压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总体知识知晓率为64.7%。结论:高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患病知晓率、血压控制率较低,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有待加强。
作者:刘红;佘茜;益莉萍;丁以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以体质辨识为抓手,在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中引入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功能,推进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开展。方法:在现有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中,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管理、宣传和健康管理机制,为签约居民开展体质辨识,根据辨识结果将人群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3种,提供不同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结果:初步形成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中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运行方法,形成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和中医师分工合作机制。结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符合经济、适用、有效、覆盖面广的社区卫生服务要求,与家庭医生责任制结合将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内涵,符合社区卫生改革发展的方向。
作者:张峻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骨肉瘤在新辅助化疗后的原发灶肿瘤组织坏死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寻找有效的检测手段或检测指标在手术前预测化疗疗效,并在术前及时调整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基因芯片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
作者:李洪涛;沈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miR-130a-3p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靶向基因。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miR-130a-3p模拟物(实验组)或对照模拟物(对照组)转染MCF-7细胞,分别采用MTT方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变化,印迹法检测细胞中miR-130a-3p靶基因圆柱瘤基因(CYLD)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P<0.05),细胞中CYL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miR-130a-3p可能通过靶向调节CYLD蛋白表达增强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李登峰;魏传奎;宋洪明;李晓宇;罗颀枫;陈磊;黄毅祥;菅伟;房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声像图的表现特点,包括形态、边缘轮廓、包膜、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血流情况等,并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3.02%(40/43),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23%(15/1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李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社区健康干预对夫妻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150对患者夫妻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对患者配偶进行社区健康干预,对照组配偶仅作常规关怀。采用抑郁量表评估两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前后患者配偶焦虑和抑郁评估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无差异。结论: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社区健康干预对改善夫妻焦虑、抑郁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琪;毛斌;鲍志民;周宪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顽固性趾甲所致足溃疡护理。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对24例老年糖尿病顽固性趾甲所致足溃疡患者进行全身综合治疗,同时对顽固性趾甲进行局部适宜修剪,并应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等处理。结果:24例患者经全身综合治疗和局部伤口护理,顽固性趾甲所致足溃疡10~22 d均愈合,未发生截肢或截趾,足部及脚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对患者进行全身综合治疗和局部伤口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潘习;白姣姣;孙皎;明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要点,为护理人员预防和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
作者:马海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贯彻本刊办刊宗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经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同意,本杂志“医学继续教育”栏目将每期刊登医学继续教育自测题,由全科医学专家出题,题目围绕当期杂志相关内容及全科医学基本知识,题型以多选题为主。读者只要在杂志原件上回答题目,答案在题目刊登后3个月内寄到上海市大田路129弄A幢22楼G室(邮编200041),或者采用电子邮件发到huweixie@sina.com,同时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包括手机)。凡6期以上答题正确者授予上海市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10分,学分证书于每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各发5分。“医学继续教育”栏目题目在杂志刊登的同时也发布于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网站(http://www.shwsxh.com.cn)和上海医药杂志网上论坛(http://blog.sina.com.cn/shanghaiyiyao)。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链式”护理服务对2型糖尿病独居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链式”护理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独居老年患者进行护理,观察1年后患者的行为改变。结论:采用“链式”护理后,患者在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自我观察病情、主动与他人沟通方面改善明显(P<0.05)。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明显下降(P<0.05)。结论:“链式”护理能提高糖尿病独居老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率,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刘海英;杨春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新华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上海某社区低骨量(包括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女性患者的骨密度现况及不同年龄段骨丢失情况。方法: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46例50~75岁的低骨量女性患者进行骨密度测量,并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再次测量骨密度,按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将患者分为5组,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骨丢失情况。结果:低骨量女性患者身高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各年龄段腰椎及左、右股骨颈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下降,以50~岁及65~岁组下降明显(P<0.05)。在未经任何干预情况下,各年龄段各部位总骨丢失率下降趋势明显,其中50~岁组L1-4的总骨丢失率为50%,为所有年龄组中高。结论:骨量低下作为骨质疏松症的前期,应早期进行规范干预,以减少骨量的丢失。
作者:李觅琼;雷云;陈玉华;杨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医学论坛网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