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乳酸联合血糖监测在产后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应用

罗孝华

关键词:血乳酸, 血糖, 监测, 新生儿窒息,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血乳酸联合血糖监测在产后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80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血乳酸和血糖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并进行产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血乳酸和血糖水平分别为(5.86±2.18)mmol/L和(5.15±2.26)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1±0.49)mmol/L和(2.74±0.6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和血糖水平均与新生儿窒息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血乳酸、血糖、间接胆红素和血压等。结论:血乳酸联合血糖监测可能成为产后新生儿窒息的重要预测指标,可用于产后新生儿窒息的辅助诊断。
上海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脉氧监护仪在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脉氧监护仪(Masimo Sign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Masimo SET)在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灵敏度及准确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7月生后24 h内入住新生儿病房的256名新生儿为筛查对象,排除存在家族性遗传病、传染病、窒息、脐带异常、胎盘异常、严重贫血者。于生后48~72 h之间通过Masimo SET检测血氧饱和度,并对所有新生儿行心超检查确认。结果:256例新生儿中筛查阳性18例,阴性238例。经心超确认阳性病例中16例、阴性病例中10例为先天性心脏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Masimo SET检测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95.79%。结论:Masimo SET对新生儿早期筛查先天性心脏病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万俊;包志丹;凌厉;牛利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医学继续教育”答题

    为了给广大医药工作者提供不断学习提高的机会,促进医院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经上海市药学会批准,2014年本刊可继续授予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每期“医学继续教育”题目围绕“专家论坛”等栏目中专家指导性文章,由专家出题,读者只需认真阅读当期杂志即可找到答案。每期杂志设10道题目,答对8道以上即为当期合格,6期题目合格者可获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10分,12期题目合格者可获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20分。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建立人肝微粒体-小鼠3T3成纤维细胞模型评价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代谢产物的细胞毒性

    目的:以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A)和他莫昔芬(tamoxifen,TMX)为模型药物,建立人肝微粒体-小鼠3T3成纤维细胞模型,并用该模型评价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T8)代谢产物的细胞毒性。方法:采用人肝微粒体(加或不加NADPH)-小鼠3T3成纤维细胞模型,测定吸光度(A值)并计算细胞孵育液的EC50值和EC50 shift,以EC50 shift评价代谢产物毒性。结果:模型药物CPA和TMX及创新药物T8的EC50 shift分别为0.34、>4.7和1.2,表明CPA和TMX的代谢物会分别增加和降低细胞毒性,而T8代谢产物不影响或稍许降低对细胞的毒性。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人肝微粒体-小鼠3T3成纤维细胞模型,这为T8进入体内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依据,也为候选化合物开发初期在不合成代谢物的情况下初步评价代谢物的细胞毒性提供了一种体外方法。

    作者:李华;徐佳;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Smad3、HER2、SPARC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远期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Smad3、HER2、SPARC蛋白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11月我院病理科确诊的61例患者的胃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mad3、HER2、SPARC蛋白表达情况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Smad3、HER2、SPARC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且另选相应癌旁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结果: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Smad3、SPARC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Smad3、HER2、SPARC蛋白表达与胃癌TMN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TNM分期、淋巴结转移、Smad3、SPARC及 HER2表达均可作为宫颈癌独立预后预测因素。结论:Smad3、HER2、SPARC蛋白表达对胃癌远期治疗有意义,有望成为评价胃癌远期疗效的指标。

    作者:李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质子泵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对氯吡格雷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与他汀类药物对氯吡格雷作用的影响。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氯吡格雷与PPI或他汀类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PPI和部分他汀类药物对氯吡格雷的影响体现在代谢过程中对CYP2C19和CYP3A4的竞争和抑制,以及CYP450的基因多态性上。同时服用此3类药物的患者抗血小板作用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就氯吡格雷、PPI和他汀类药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而言,建议错时服用或选用对氯吡格雷影响较小的药物。

    作者:沈筱云;方昱;祝德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欣生静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平行对照Ⅲ期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评价欣生静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心肝火旺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平行对照试验设计,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欣生静片和丁螺环酮治疗4周。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和疗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显著改善HAMA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均能改善,但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的愈显率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HAMD17项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欣生静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显著优于丁螺环酮,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培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2013年度上海地区医院用药金额与处方分析--暨HIS系统对药房管理的研究

    上海是被国家纳入第一批医改的特大城市,经济水平、临床治疗水平与市民自我保健意识决定了上海地区的用药特点。本文用近5年上海地区样本医院药品购入总金额增长幅度与全国22城市、地区样本医院的数据做一个比较;从疾病谱的变化对用药大类的影响做一个统计;从不同类型医院处方使用的变化,对各类医院用药品种的特点做一个分析。结论为上海地区医院的用药金额增幅的确因政府政策、制度的出台与实施受到一定的遏制;用药水平或临床使用品种选取等方面都具有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性;新医改也促使医药流通业增值服务内容需不断创新;运用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对医院药房进行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徐培红;干荣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与丙泊酚对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2月期间确诊须行上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1~2 mg/kg丙泊酚麻醉,DEX组给予0.4μg/kg DEX和1~2 mg/kg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DEX组患者注射DEX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患者注射DEX后各时点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16.21%,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配合丙泊酚能有效改善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减轻麻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建平;陈森林;蔡青;邹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备受关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和抑郁相的急性发作期治疗有较为肯定的疗效,但用于稳定期维持治疗的疗效不确定。本文介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蔡亦蕴;徐理;吴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心境稳定剂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心境稳定剂包括锂盐、抗惊厥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此外,现还新上市了一些具有潜在心境稳定作用的药物或辅助用药。本文概要介绍主要心境稳定剂及其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郭晓云;王韵;吴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国医改之服务体系思考--关于“人”的思考体系之从医师多点执业看医师价值

    医改至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各方面的要求相差较远。医改内容很多,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从医师多点执业的角度,总结国内外的有关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为下一步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师价值提供参考。

    作者:胡爱群1];石珩;张勘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6例,根据监护人或患者意愿分为腔镜组26例和传统组30例,腔镜组施行完全胸腔镜下手术,传统组采用常规直视下开胸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腔镜组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胸组(P<0.05),而两组其它各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两组患者心功能均I级。结论:全胸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可减少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并具有显著美容效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政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糜蛋白酶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

    目的:对糜蛋白酶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方法:选用适宜的稀释剂溶解糜蛋白酶作为供试液,分别用平皿法与薄膜过滤法对糜蛋白酶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结果:两种方法的回收率均≥70%。由于薄膜过滤法的取样量是平皿法的10倍,故微生物的检出率高于平皿法。结论:薄膜过滤法适用于糜蛋白酶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王琪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PFNA微创与PFN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固定手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针(PFN)微创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73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采用PFNA微创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PFN微创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髋关节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微创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术后恢复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程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丙戊酸盐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为心境稳定剂,丙戊酸盐治疗各型双相情感障碍均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对各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证实:丙戊酸盐能改善躁狂症状;联合镇静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联合抗抑郁药物预防抑郁发作的疗效优于锂盐。丙戊酸盐与其他心境稳定剂联合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时可能更有益,也更适用于非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长程治疗。

    作者:张桦;郭晓云;吴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儿童精神障碍中的应用

    心境稳定剂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广泛,适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破坏性行为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行为障碍患者出现的冲动和攻击行为以及情绪不稳定和易激惹等表现,同时对发育迟缓儿童如精神发育迟滞和孤独症等患者出现的伤害他人或自伤行为治疗也有效果。在经典的心境稳定剂中,锂盐是唯一获准可一线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和维持治疗的药物,而丙戊酸盐、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和拉莫三嗪在治疗儿童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中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选用心境稳定剂治疗儿童精神障碍时应考虑药物的疗效证据、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靶症状、疾病史、用药史和家族史等,以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韩晶晶;高鸿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血乳酸联合血糖监测在产后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乳酸联合血糖监测在产后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80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血乳酸和血糖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并进行产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血乳酸和血糖水平分别为(5.86±2.18)mmol/L和(5.15±2.26)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1±0.49)mmol/L和(2.74±0.6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和血糖水平均与新生儿窒息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血乳酸、血糖、间接胆红素和血压等。结论:血乳酸联合血糖监测可能成为产后新生儿窒息的重要预测指标,可用于产后新生儿窒息的辅助诊断。

    作者:罗孝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老年患者多重用药合理方案的制定

    全球老龄化时代已到来,老年人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焦点。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多重用药不可避免。多项研究显示,老年患者用药存在许多潜在不恰当的现象,加之药物本身存在的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给老年患者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发现、筛查不恰当用药的方法,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减少老年人由于多重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彦梅;黄延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参数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和血小板(platelet, PLT)参数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7例ARF患者(观察组)和65例慢性肾炎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方法检测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和PLT参数值,包括PLT计数、平均PLT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PLT体积宽度分布(platelet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PDW)、PLT压积(thrombocytocrit, PC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同时按照《有关急性肾损伤的肾病改善综合结果》(Kidney Disease Improvement Global Outcomes for Acute Kidney Injury)中的疾病分期标准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PLT计数、MPV、PDW和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但两组患者RDW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FⅠ期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PLT计数、MPV、PDW、PCT均显著好于Ⅱ、Ⅲ期患者(P均<0.05),Ⅱ期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PLT计数、MPV、PDW、PCT均显著好于Ⅲ期患者(P均<0.05);ARF患者的死亡率为14.93%、感染率为77.61%、出血率为26.87%,其中无并发症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PLT计数、MPV、PDW和PCT均显著好于有并发症的患者(P均<0.05)。结论:检测外周血WBC计数和PLT参数值的变化对ARF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喜龙;谢琳瑛;何志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

    拉莫三嗪作为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已经应用于临床。在2013年新的CANMAT指南中新增了拉莫三嗪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的治疗方案,提示目前应用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拉莫三嗪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各亚型中的临床研究、安全性及应用前景,为双相障碍的治疗提供新观点及新思路。

    作者:倪开济;骆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上海医药杂志

上海医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上海医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