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读窦性心律不齐

杨宇帆;刘启明

关键词:
摘要:我们可能在每年的健康体检时,或者在遇到身体稍有不适去医院看病时,医生常常给我们做心电图检查;在心电图的报告单上,很多人会遇到窦性心律不齐这样的结论。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律不齐”,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也要四处求医,找专家,想赶快治好“病”。但医生往往又说:“不用治。”有些人心里又打鼓了:是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治不好了?那么窦性心律不齐是说明我们的心脏不健康吗?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严重吗?要吃什么药吗?要住院治疗吗?
家庭医学(下)杂志相关文献
  • 呵护乳房远离乳腺疾病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疾病。其原因主要与情绪波动、内分泌失调相关。临床症状以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为主。乳房疼痛一般以胀痛为主,也有的女性表现为刺痛或牵拉痛,疼痛常在月经前加重,经潮后减轻,或随情绪波动而变化。乳房肿块在乳房单侧或双侧均可以发生,质地中等或质韧,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活动度好,大多有压痛。肿块的大小不等,一般在1~2厘米左右,大者可超过3厘米。肿块的形态可分为片块型、结节型、混合型、弥漫型几种。乳房肿块可在经前期增大变硬,经后期稍见缩小变软。

    作者:卞卫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惑之年的溺爱困局

    “砰”的一声,陈贝甩上门离开了家。五分钟前,她和女儿因为换手机的事吵得天翻地覆。女儿想要5000元买一款号称“自拍神器”的手机,陈贝不同意,理由是丈夫半年前才给女儿换了一部新款的手机,而且女儿应该把精力放在高考上。虽然已经决定参加艺术类招考,但文化课至少要达到分数线。一提到成绩,她趁机数落了女儿几句。于是从小被宠坏的女儿用穿透力极强的高分贝喊道:“你别管我,别管我!我就要换,就要换!”陈贝不想再次因为母女吵架声音过大而导致邻居找上门,只能在小区鹅卵石路上一遍遍地问自己:“我是一个老师,为什么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呢?”

    作者:周一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莫让醉酒成为节假日“杀手”

    64岁的张大伯,20年前就患有高血压,但坚持服用降压药和阿司匹林,自认为身体维护得很好。春节老朋友来拜年时,500克高浓度的白酒两人分而尽之,大醉而卧。孰料当晚正在睡觉时突然出现呕吐,大口大口的鲜血夹杂着胃里尚未消化的食物喷射而出。老伴听到响声后赶紧起床,看到这一幕吓了一跳,赶紧找纸巾擦了擦老伴嘴角的污物。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老伴已经没有了反应。

    作者:罗学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如何防治女性尿道炎频发

    说起妇女的频发性尿道炎,真是烦人的问题。得病者并无大碍,只是时常会出现小便时疼痛,排尿之后小腹痛。而且这种情形可以发生在任何年纪,不论老少,年轻和健康的妇女也一样会得。

    作者:吕传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办公室常备三类零食

    两眼发干、又累又饿、困意不断……这些不适困扰着很多上班族。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储备一些合适的零食,有助缓解这些不适。护眼零食:枸杞、蓝莓枸杞自古有“红宝”之称,它富含的天然色素β胡萝卜素作为维生素 A 的前体,可预防维生素 A不足,能护眼明目。长时间注视电脑、电视、游戏机等,都会使维生素A消耗量增大,要格外注意补充。枸杞常见的吃法就是泡水喝,但泡完水的枸杞不要丢掉,嚼着吃完更能护眼。蓝莓富含花青素,有保护微血管改善眼睛供血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冬补仅仅是补肾吗

    我国一般将农历十、十一、十二月称为冬三月,祖国医学认为,此时天寒地冻,阴气盛而阳气衰,故冬天进补正当时。但进补是有讲究的,不是人人都需要进补,也不是单纯进补品、服补药就可以达到健身壮体的目的。中医学认为,冬季为“闭藏”之季。由于阳气潜伏,阴气盛极,万物生机闭藏,人体新陈代谢缓慢,生理功能处于抑制、降低状态,此时若用药物对人体进补的话,药物的补益作用往往有推波逐浪之势,可促进人体功能活动,增进脏腑活力。

    作者:李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孕妇当防妊娠期糖尿病

    虽然妊娠期糖尿病大多产后血糖会逐渐恢复正常,但是月子里合理膳食可早日远离“糖妈妈”。下面,营养师带大家一起来念念糖妈妈月子里的饮食经。

    作者:谷传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吃出来的“性”福更可靠

    古语曰:“食色,性也。”性生活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关键,保持良好的性欲和性能力同样与饮食有关。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吃出激情,起到“助性”的作用,所以说饮食调理有助于性生活。虽然吃不一定会提高性能力,但肯定会起到“助性”的作用。情欲是男女的心灵之火,性爱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好礼物。

    作者:刘姿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孕妇按时产检必不可少

    阿华(化名)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全家人都十分高兴。可宝宝送到新生儿室没多久,医生就来告知家人,女宝宝有些异常,头大、脸小、眼突、水肿,特别是脸部、身体水肿十分严重,已经转到新生儿病房。检查发现患儿血液不正常,白细胞异常增高,血小板极低,全身水肿严重,确诊为新生儿努南综合征。虽经医生积极治疗,但限于目前的医疗水平,女宝宝终没有成活。

    作者:黎淑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折患者康复须知

    营养丰富、科学合理的饮食,是促进骨折愈合、患者尽快康复的物质基础。但由于骨折病人常需要卧床,活动少,食欲差,消化功能不好,因此容易引起身体代谢的异常,其中明显是蛋白质的负平衡,即蛋白质的消耗大于蛋白质的摄入;此外,外伤所致的失血也容易导致营养损失,因此应重视对骨折病人的饮食调养。骨折病人应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比较清淡的食物,特别是应重视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适当多吃动物肝脏、瘦肉、鸡肉、鱼、禽蛋、豆制品、牛奶、香菇、藕、核桃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作者:清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吃主食减肥不靠谱

    近几年,不吃主食的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在网上流传甚广,并被冠以“科学”的名号。很多人被这类方法的神奇减重效果所吸引,试者如云。

    作者:范志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大龄女患上相亲恐惧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淑害怕去相亲,害怕面对相亲的人,她怕跟相亲的人没有话题;她怕对方嫌她矮、嫌她胖、嫌她没有照片上好看;她怕对方觉得她不健谈、不会说话、不得体;她怕遇到奇葩,担心不知道怎么回绝;她怕对方有心理落差,更怕自己看出这种落差,觉得自己没有价值……面对相亲,小淑说自己一直很失败,让她很感到迷茫。

    作者:李艳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进补药物如何选

    进补是指通过补益药物或食物对(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进行补充的一种方法。如今市场上补益类药物名目繁多,难免让人挑花了眼。只有依据不同的临床特点,选择正确的进补药物,才能达到补益的目的,否则很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作者:储真真;王晓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粗细搭配,改善大米消费理念

    大米是人们日常消费大宗的主粮品种,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很多人选购大米时,都喜欢色泽亮白的精制米,营养专家则表示,大米并不是越精越好。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动补生阳宜适度

    冬季除了药补、食补以外,千万不要忘了动补。中医讲动则生阳,尤其是冬至过后一阳生,宜合理运动,以助阳气升发。那么读者朋友在冬季做什么运动比较合适呢?

    作者:杨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儿童腹痛应特别警惕的疾病

    多数儿童都经受过腹痛的折磨。腹痛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多种疾病都会引起的一个常见的症状。小儿出现腹痛,往往是许多严重疾病的报警信号,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引起高度警惕,加强观察,及时就医,决不能疏忽大意。延误诊治常会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笔者认为,儿童出现腹痛,首先应考虑以下常见疾病。

    作者:孙清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冬补三九有法度

    说起冬补,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民间素有“冬天进补,来年打虎”之说,可见其深入人心。但如何冬补,却是各行其是。入冬以来,每日里骨头、羊肉、老母鸡煲汤者有之,大鱼大肉顿顿不离者有之,购置药饵补气、补血、补肾者有之,打点膏方进补者有之……但其实,许多人把冬补想象得过于简单了。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女性清洁私处有讲究

    私处不适,一直是困扰女性朋友们难以启齿的话题。有关统计显示,女性因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就医的人数是男性的4倍,因而显示了女性阴部清洁的必要性。女性私处的清洁卫生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因此,清洁私处是女性一生日常生活中必须采取的卫生保健措施之一。虽是小事一桩,却大有讲究,稍有不慎,陷入误区,将破坏女性生殖道的天然防线,有损健康。

    作者:孟昭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盘点冬季食补宜忌

    冬天到了,天寒地冻,人们自然想到进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中医认为,随着冬天的到来,人体的气血由外向内回收,脾胃消化能力由此加强,也适于进补。冬天适当进食滋补温补的食品,调补气血阴阳,既能抵御寒冷,又能增强体质,来年春天才能生机勃勃。正如谚语所言:冬令进补,春天打虎。

    作者:李晓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身体病了还是心病了

    自述艾滋病毒感染者冶表现近似疑病症对于“自述未知病毒感染者”的状况,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理专家王彦玲并不陌生。在临床上,她碰到过各式各样怀疑自己得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的患者,其中也包括怀疑自身感染了艾滋病的求医者。“这类人通常都有过不洁性行为,因此很紧张,总是担心自己被感染,反复去做检查,当结果显示他们没感染艾滋病的时候,他们和常人的反应截然不同,不会因为没被感染感到高兴,反而怀疑报告拿错了或医生搞错了,然后周而复始地奔波于不同的医院去检查。这就是典型的疑病症的表现。”王彦玲说。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家庭医学(下)杂志

家庭医学(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