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献国
冬季是大多数慢性病患者调养的绝佳时机,食疗是非常好的选择。民间有“一鸽胜九鸡”的说法,鸽肉为肉中之精品,与药物配合使用保健功效更好。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冬天到了,天寒地冻,人们自然想到进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中医认为,随着冬天的到来,人体的气血由外向内回收,脾胃消化能力由此加强,也适于进补。冬天适当进食滋补温补的食品,调补气血阴阳,既能抵御寒冷,又能增强体质,来年春天才能生机勃勃。正如谚语所言:冬令进补,春天打虎。
作者:李晓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阿华(化名)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全家人都十分高兴。可宝宝送到新生儿室没多久,医生就来告知家人,女宝宝有些异常,头大、脸小、眼突、水肿,特别是脸部、身体水肿十分严重,已经转到新生儿病房。检查发现患儿血液不正常,白细胞异常增高,血小板极低,全身水肿严重,确诊为新生儿努南综合征。虽经医生积极治疗,但限于目前的医疗水平,女宝宝终没有成活。
作者:黎淑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我们可能在每年的健康体检时,或者在遇到身体稍有不适去医院看病时,医生常常给我们做心电图检查;在心电图的报告单上,很多人会遇到窦性心律不齐这样的结论。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律不齐”,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也要四处求医,找专家,想赶快治好“病”。但医生往往又说:“不用治。”有些人心里又打鼓了:是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治不好了?那么窦性心律不齐是说明我们的心脏不健康吗?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严重吗?要吃什么药吗?要住院治疗吗?
作者:杨宇帆;刘启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进补是指通过补益药物或食物对(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进行补充的一种方法。如今市场上补益类药物名目繁多,难免让人挑花了眼。只有依据不同的临床特点,选择正确的进补药物,才能达到补益的目的,否则很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作者:储真真;王晓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近几年,不吃主食的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在网上流传甚广,并被冠以“科学”的名号。很多人被这类方法的神奇减重效果所吸引,试者如云。
作者:范志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白癜风,中医称为白癜或白驳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易诊难治。白癜风男女均可发病。肤色越深发病越多,如美国发病率不足1%,而印度高达4%,我国患病率在0.1%~2%。无明显性别差异,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少年好发。发病年龄在20岁以内者约占半数。
作者:闵仲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私处不适,一直是困扰女性朋友们难以启齿的话题。有关统计显示,女性因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就医的人数是男性的4倍,因而显示了女性阴部清洁的必要性。女性私处的清洁卫生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因此,清洁私处是女性一生日常生活中必须采取的卫生保健措施之一。虽是小事一桩,却大有讲究,稍有不慎,陷入误区,将破坏女性生殖道的天然防线,有损健康。
作者:孟昭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冬季除了药补、食补以外,千万不要忘了动补。中医讲动则生阳,尤其是冬至过后一阳生,宜合理运动,以助阳气升发。那么读者朋友在冬季做什么运动比较合适呢?
作者:杨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对于很多上班族而言,新的一天从起床开始就忙忙碌碌,不少人把早餐的时间都放在了公车上,而早餐花色基本是“老三样”:馒头、蛋饼和面包,有些注重营养的上班族会加上一杯豆浆或者一袋牛奶。类似于“面包+牛奶”这样的搭配,看似营养,但如果像夏天一样,不加热就吃进肚里,对于冬晨来说并不合适。冬季早晨室外的温度相对较低,人的胃也还没有真正“暖”起来,此时摄入较冷的饮食会使胃气受损,一大早就吃未经加热的面包和牛奶对胃的保护是不利的。
作者:刘万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门诊中类似陈老先生的老年人有很多,这些老年人骨头虽然有症状,却没有发展到病的程度,属于自然老化现象,是渐进的、不可逆的。对于这些骨头没有发展到病态的老年人,是不需要治疗的,更没有必要做手术,只要到医院给骨头做些熏蒸等理疗,骨病症状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尤其要提醒老年朋友,这个群体的老年人骨质都比较疏松(特别是女性),所以好不要通过按摩等手法治疗骨病,以免骨折。
作者:张洪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冬三月,现代是指阴历十月至十二月,从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寒冷的季节。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气温多在零摄氏度以下。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昆虫蛰伏,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合“养藏之道”。
作者:刘大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9岁的小丽自6岁起患上一种怪病,不定时地出现愣神、精神恍惚或突然倒下睡着,对别人的呼叫无反应;还时常毫无预兆、不能控制地突然跌倒,十余秒钟后自己又恢复正常。这些症状反复出现,引起了家长的注意。到医院检查,确诊小丽患上了癫痫。
作者:高花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秋冬季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高危期”。这时明显的变化就是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逐渐增大,且气温越低,早晚温差越大,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就越高。原因是人体受到寒冷刺激以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会释放出较多可引起外周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收缩的儿茶酚胺,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反射性加快,心肌负荷增大,心肌耗氧量增加;寒冷还会影响血小板功能,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导致动脉及下肢深静脉形成;经口鼻吸入的冷空气还可以直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供血减少,诱发心绞痛,甚至引起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生命。
作者:刘祖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淑害怕去相亲,害怕面对相亲的人,她怕跟相亲的人没有话题;她怕对方嫌她矮、嫌她胖、嫌她没有照片上好看;她怕对方觉得她不健谈、不会说话、不得体;她怕遇到奇葩,担心不知道怎么回绝;她怕对方有心理落差,更怕自己看出这种落差,觉得自己没有价值……面对相亲,小淑说自己一直很失败,让她很感到迷茫。
作者:李艳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砰”的一声,陈贝甩上门离开了家。五分钟前,她和女儿因为换手机的事吵得天翻地覆。女儿想要5000元买一款号称“自拍神器”的手机,陈贝不同意,理由是丈夫半年前才给女儿换了一部新款的手机,而且女儿应该把精力放在高考上。虽然已经决定参加艺术类招考,但文化课至少要达到分数线。一提到成绩,她趁机数落了女儿几句。于是从小被宠坏的女儿用穿透力极强的高分贝喊道:“你别管我,别管我!我就要换,就要换!”陈贝不想再次因为母女吵架声音过大而导致邻居找上门,只能在小区鹅卵石路上一遍遍地问自己:“我是一个老师,为什么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呢?”
作者:周一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米是人们日常消费大宗的主粮品种,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很多人选购大米时,都喜欢色泽亮白的精制米,营养专家则表示,大米并不是越精越好。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多数儿童都经受过腹痛的折磨。腹痛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多种疾病都会引起的一个常见的症状。小儿出现腹痛,往往是许多严重疾病的报警信号,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引起高度警惕,加强观察,及时就医,决不能疏忽大意。延误诊治常会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笔者认为,儿童出现腹痛,首先应考虑以下常见疾病。
作者:孙清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资料显示,心律失常在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中排名第三,位居高血压、冠心病之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并不是心脏病人的专利,也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得。人的一生都不可避免会发生心律失常,它针对的对象范围很广,对身体的伤害也很大。本文主要介绍关于心律失常的一些科普知识。
作者:周胜华;肖宜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我们的皮肤下有冷、热感受器,可以感受外界温度的变化。当皮肤感受器感到寒冷时,就会关闭皮肤的毛细血管,让血液优先流向心、肺等重要器官。这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在寒冷的环境中让内脏保持温暖,免得出问题。但这样一来,流向皮肤、肢体末梢的血量就会大大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在寒冷的季节,人们的手、脚和脸部会很冷。所以,冬天在寒冷的室外,手脚冰凉不足为奇。但有些人即使在暖和的室内也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而且往往女性居多。
作者:余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