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电子鼻的2型糖尿病虚实病性间的气味识别分析

林雪娟;郑哲洲;吴青海;刘丽桑;郑剑翔;李灿东

关键词:嗅诊, 电子鼻, 2型糖尿病, 病性, 虚实
摘要:目的:运用电子鼻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其虚实病性间的口腔呼气的气味识别.方法:选择200例T2DM患者和100名健康者,运用基于薄膜型气体传感器阵列技术的医用电子鼻(EN011103-A)采集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采用支持向量分类机的方法识别T2DM患者和健康者的气味图谱特征,同时选择气味图谱响应曲线的振幅和斜率作为图谱特征参数,比较和识别T2DM虚实病性间的气味图谱特征.结果:①采用支持向量分类机的方法,选择高斯核对T2DM患者和健康者的气味图谱特征的识别准确率高达88.04%.②T2DM患者实证组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D的振幅高于虚实夹杂组(P<0.05);实证组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D的斜率显著高于虚证组和虚实夹杂组(P<0.01),虚证组和虚实夹杂组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G的斜率显著高于实证组(P<0.05,P<0.01).③在响应曲线G的斜率特征上,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对T2DM实证组、虚证组及虚实夹杂组的气味图谱特征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75.0%、74.6%、52.9%,对全部案例的识别准确率为62.4%.结论:运用电子鼻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识别T2DM患者口腔呼气的气味特征,并能初步判断T2DM的虚实病性.电子鼻技术可以为中医嗅诊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经穴使用特点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现代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失眠症的针刺处方266条,共使用腧穴138个,总频次2 890次,选用的腧穴遍布十四经脉及奇经八脉,经络选用以膀胱经、胃经和督脉为多;位于四肢和头面颈项部的腧穴分别占总腧穴的54.19%和20.03%,可见针刺治疗失眠症非常重视四肢部和头面颈项部腧穴的选用,其中以神门、三阴交、百会和太溪使用为频繁;特定穴的选取具有绝对优势,所占选取腧穴的88.55%,特别重视选用交会穴以及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背俞穴、八脉交会穴、络穴等;特定穴的选取具有绝对优势,配伍以五输穴配交会穴支持度高.结论: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针刺治疗失眠现代临床文献的研究是合理可行的,可以为现代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艳琴;任玉兰;赵凌;喻禄洪;陈姣;杨明晓;梁繁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大鼠HIF-1α及酸敏感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大鼠缺氧诱导因子(HIF-1 α)及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2、ASIC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组、列缺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异丙肾上腺素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电针治疗.1周后,Realiime RT-PCR法检测各组左心室心肌ASIC2、ASIC3的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HIF-1 α含量.结果:电针内关穴可降低心肌缺血大鼠ASIC2、ASIC3基因表达,降低血清中HIF-1 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优于列缺组与非经非穴组(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可降低血清中HIF-1 α含量,下调心肌缺血大鼠ASIC2、ASIC3基因表达,从而抑制酸敏感离子通道开放,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

    作者:王树东;陈以国;董宝强;张立德;荣培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刘红霞教授运用健脾祛湿、滋阴除湿法治疗皮肤病的辨证思路

    刘红霞教授继承赵炳南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西北的地域特征及饮食习惯,在临床上首辨阴阳,从阴阳学说理论重新定位燥与湿的辨证关系,进而论滋阴与祛湿,总结出西北地区皮肤病外燥内湿的病机,在临床上通过健脾以滋阴润燥祛湿,提出健脾祛湿、滋阴除湿法,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朝霞;张成会;刘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绍派伤寒学术思想与传承思路

    文章介绍了“绍派伤寒”形成与发展的3个时期和主要的代表人物,概括了绍派伤寒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①六经融三焦,寒温成一统;②四诊重望切,腹诊具特色;③治燥分温凉,外感重透邪;④施治重化湿,方药轻灵验;⑤疗疾重调护,饮食宜忌口.今后为流派传承所开展的工作将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①梳理流派渊源,挖掘整理相关著作;②加大条件建设,探索流派传承机制;③注重人才培养,构建传承人才梯队;④立足临床疗效,开展特色诊疗技术;⑤加强推广应用,扩大辐射与影响力.

    作者:吕旭阳;裴静波;朱阳蓬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特异性miRNA表达与靶基因研究及竹黄颗粒剂对其的干预作用

    目的:筛选寻常型银屑病特异性miRNA并分析其靶基因及基因功能,同时观察中药竹黄颗粒剂的干预作用.方法:采集银屑病组和正常组皮肤,运用miRNA基因芯片检测两组miRNA的表达谱,分析得出差异表达的miRNA,并预测其靶基因及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同时分析竹黄颗粒剂干预前后患者皮损miRNAs的表达差异.结果:银屑病组有55个明显上调的miRNA,12个下调miRNA,其中5个特异性miRNAs靶基因预测得出AIRE等33个关键基因;功能分析得出其调控了MAPKs等30项主要信号通路;竹黄颗粒剂对银屑病皮损中miR-192等1 1个差异miRNA有显著影响.结论:miR-31等67个特异性miRNA可能通过影响信号通路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其有望成为银屑病早期诊断的潜在标记物和治疗靶点;中药竹黄颗粒剂对部分差异miRNA有双调作用,为中医药防治银屑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唐雪勇;杨志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HPLC测定不同来源紫苏不同部位木犀草素与芹菜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紫苏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含量的方法,测定14种不同来源紫苏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B为0.2%磷酸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nm;流速1.0mL/min.结果: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1.01-20.09mg/L(r=0.9992),1.26-25.10mg/L(r=0.9995)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101.05%,98.15%,RSD为1.27%、1.43%.紫苏不同来源不同部位中二者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适合于同时测定二者的含量.14种来源紫苏被聚为3类,地域倾向性明显.

    作者:赵茜;刘倩;邹素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情志病因概念研究

    从中医病因学的角度,对七情内伤与情志病因概念的现代研究进行了深入梳理,提出情志病因应当指各种引起人体疾病的情志刺激.从概念分化的角度而言,情志病因可根据划分前提的不同,分为基本情志与复合情志、情志太过与情志不及、正性情志与负性情志等,其涵盖的范围已远远超出了传统七情所指,更符合当代社会及临床实际.因此,在中医病因学的研究中,应该用情志病因概念替代七情内伤的概念,以促进中医病因理论的发展.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试析旴江医学中的医学独创性

    旴江流域,历代名医辈出,在江西境内形成了一支独秀的“旴江医学”群体.其跨越年代之长,名医之多,著作之盛,在地方流派中屈指可数.难能可贵的是旴江医学体现了独特的创新性,填补了不少中国医学史的空白.因此,深入发掘旴江医学创新作用,使其古为今用,发扬光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作者:徐春娟;何晓晖;王河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肝源性腹胀(气)的临床现状

    腹胀是临床上肝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有关腹胀的治疗方法颇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经大量临床验证,中医中药干预可以有效促进人体的胃肠蠕动,有助肠道气体的排出,进而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归纳为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灌肠、针灸、艾灸、穴位注射、中药内服联合外敷.

    作者:杨利超;魏芯芯;舒发明;张传涛;冯全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专方加减与辨证论治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阶段性结局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专方加减与辨证论治两法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的阶段性结局效果,客观评价两法的优势与特色.方法: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将560例轻、中度VD患者随机分为专方加减组(280例)和辨证论治组(280例).对比两组治疗90d后阶段性结局效果.结果:治疗90d后,两组轻、中度VD患者MMSE及CDT总分、MMSE定向力、即刻记忆、计算力及延迟记忆得分和轻度VD患者MMSE语言与视空间亚项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P<0.01),两组轻、中度VD患者NPI及ADL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专方加减组MMSE总分、定向力及延迟记忆得分,尤其是轻度VD患者MMSE总分、定向力及延迟记忆得分治疗前后变化较辨证论治组更为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辨证论治组NPI总分,尤其是轻度VD患者NPI总分治疗前后变化较专方加减组更为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两法对轻、中度VD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症状等均有改善;其中,专方加减对VD患者认知功能,尤其是轻度VD患者定向力和延迟记忆的改善效果更明显;而辨证论治对VD患者精神症状,尤其是轻度VD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何婷婷;张允岭;金香兰;陈志刚;郭蓉娟;姬少珍;李涛;郝颖;申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骨质疏松症肾虚证候分析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的肾虚证和对应症状的关系.方法:课题组制订肾虚证调查表,随机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肾虚证为隐变量,以症状为显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肾阴虚证与其症状的关系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潮热、手足心热、面赤、盗汗、口干、心烦.肾阳虚证与其症状的关系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夜尿频多、小便清、肢冷、畏寒、大便溏、心悸.结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肾虚证与症状的关系是可行的.

    作者:赵铁牛;薛丁文;杨铸;于春泉;王晶;王惠君;李臻;孟静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壮药华陀豆醇提物和水提取镇痛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华佗豆醇提物和水提物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华佗豆醇提物和水提物镇痛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法观察其对小鼠急慢性炎症的影响.结果:华陀豆醇提物各剂量组能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的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的痛阈值、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P<0.05,P<0.01).水提物高剂量能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的扭体次数、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P<0.05).结论:华陀豆醇提物和水提物均有镇痛抗炎的作用,且醇提物的镇痛抗炎作用优于水提物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梁洁;吕松林;林辰;翁翎;温海成;谢珍珍;杨颖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温病条辨》舌脉术语规范化研究探讨

    《温病条辨》是中医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其所创的三焦辨证仍然是现代临床温病辨证的核心.对《温病条辨》进行数据挖掘,可以使吴鞠通的辨证论治思路和规律得到可靠的数据支持,使其快速应用于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发挥中医治疗优势.《温病条辨》对舌象和脉象的描述多种多样,对多种描述进行规范化统一是数据挖掘过程中重要的步骤,直接影响数据挖掘的质量.文章就书中出现的舌象和脉象的描述术语进行规范化整理,以期使后期数据挖掘结果更精确,并为数据挖掘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王飞雪;王大伟;王玉贤;马克信;范吉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从舌象归类研究柴松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目的:根据患者舌象的分类分析名老中医柴松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选择柴松岩治疗有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6例,共计648诊次的处方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Visual Studio 200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不同舌象柴老用药的规律,并与柴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相印证.结果:总结不同舌象柴老的基础用药,与柴老认为PCOS病机以脾肾不足、痰湿阻滞为主,临床治疗以益肾健脾、养血通利为主要法则的学术观点一致.结论:根据舌象分析总结的柴松岩治疗PCOS的用药经验及学术观点,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黄玉华;柴松岩;张德政;臧洪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祛疤方抗兔耳瘢痕组织增生的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祛疤方对兔耳瘢痕组织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探明祛疤方抗兔耳瘢痕组织增生的机制.方法:取24个兔耳瘢痕造模分成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分别予外用生理盐水和祛疤方治疗,观察瘢痕形态及瘢痕增生指数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瘢痕增生指数分别为3.10±0.55、2.66±0.41,具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及治疗组的成纤维细胞TGF-β1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的TGF-β1表达量及单位面积成纤维细胞数目均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形成与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增多有关,祛疤方可能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表达TGF-β 1进而抑制兔耳瘢痕的病理生理学反应.

    作者:陈明涛;刘依璐;陶茂灿;罗宏宾;杨晓红;曹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淡附片HPLC特征图谱的研究及炮制前后比较

    目的:建立淡附片HPLC特征图谱,分析辅料炮制对淡附片物质基础的影响.方法:Agilent SB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1%乙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建立了淡附片HPLC特征图谱,确定了15个共有峰,与盐附子相比,消失了1个峰,增加了8个峰,其中,峰9、10、13、15等4个成分来自甘草,峰6、7、11等3个成分来自黑豆,峰12来自附子,且辅料炮制可显著影响其峰面积.对照品指认了新增的3个峰,分别为峰6大豆苷,峰10甘草苷,峰15甘草酸.结论:盐附子加辅料炮制后,可带入辅料成分,影响淡附片中成分含量,使淡附片的成分发生量变和质变.

    作者:国伟;谭鹏;秦语欣;陈炯;费淑琳;李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炙马钱子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炙马钱子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从50只雌性Lewis大鼠中随机留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的42只采用鼠源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97-116肽段免疫方法建立实验性重症肌无力模型,经评估确定建模成功40只.将这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炙马钱子低、中、高剂量组.炙马钱子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75、150、225mg·kg-1·d-1浓度的灸马钱子药液灌胃治疗,阳性药物对照组给强的松4mg·kg-1·d-1,每日1次;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药液等量的蒸馏水灌胃,共治疗28d.给药结束后观察各组EAMG大鼠临床表现和体质量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各组造模大鼠血清中体液免疫指标AChRab及细胞免疫指标TGF-β 1的含量情况.结果:大鼠EAMG模型对照组血清中AChRab和TGF-β 1含量相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给药后炙马钱子各组和阳性药物(强的松)对照组的AChRab和TGF-β 1含量相比模型对照组都有所下降.炙马钱子高剂量组AChRab含量比阳性药物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炙马钱子中、高剂量组TGF-β 1含量显著低于阳性药物对照组(P<0.01);炙马钱子低、中、高剂量组之间,药物剂量越大,TGF-β 1含量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比其余各组大鼠治疗后体质量变化显著(P<0.05);模型对照组和炙马钱子中剂量组干预后体质量变化值显著高于阳性药物对照组(P<0.01).结论:炙马钱子可能通过降低EAMG大鼠血清中AChRab含量,调节血清中TGF-β 1水平维持机体免疫激活与免疫抑制的动态平衡,从而来减轻对突触后膜AchR的损害,一定剂量范围内的炙马钱子在改善EAMG体质量、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表现更佳.

    作者:邹莹;裘涛;杨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十精丸含药血清对光老化ESF-1细胞分泌MMP-1、TIMP-1的影响

    目的:研究十精丸含药血清对光老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ESF-1)分泌MMP-1、TIMP-1的影响.方法:制备十精丸含药血清,采用UVA照射ESF-1细胞建立光老化模型,照射后用含不同浓度十精丸的大鼠血清进行干预,24h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MMP-1、TIMP-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活力降低、MMP-1表达升高、TIMP-1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十精丸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活力升高、MMP-1表达降低、TIMP-1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十精丸含药血清通过调节MMP-1、TIMP-1的表达来拮抗UVA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损伤.

    作者:陈丽娟;王加志;李伟;吴迪;刘斌;赵晶;马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陈国权教授治疗环境改变型闭经的辨治思路

    闭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证候及兼症错综复杂,辨治不易,然而其表现不外乎“月经中断”“过早闭经”等.长期以来,精神压力的增大,生活作息的不规律,或者环境的突然改变被认为是导致女性闭经三大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人们之间跨地区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由环境的快速变更所致闭经的发病率有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故有必要加强对其病机及治法的探讨,文章主要对环境改变型闭经进行了论述.

    作者:胡倩;梁伟;徐慧琛;陈国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从肝脾肾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体悟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舌生疮”的范畴,文章通过分析总结临床从肝脾肾论治口疮医案,证实临床诊治应求其本,病因病机虽大有不同,但总以肝脾肾为其关键.因此,临床应谨守病机,并能知常达变,方可理法方药一脉相承.

    作者:林艺如;万文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