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期刊栏目设置的分析

张淑萍

关键词:医学期刊, 栏目设置, 内科, 经验介绍, 读者来信, 出现率, 专题笔谈, 学术动态, 消息, 投稿者, 书刊评介, 设置分析, 论著, 继续教育, 会议纪要, 核心期刊, 工作实践, 病例报告, 病理讨论, 写文章
摘要:每个人随着工作实践的延长,实际经验也会不断地积累和丰富.及时地总结和撰写文章投向各有关期刊,以期交流和切磋是每位作者所期望的,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和准确的投稿,本人对几种国家级核心期刊的栏目设置及各栏目所刊登文章数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供投稿者参考.下面就以2001年度月刊中华内科和中华外科杂志为例,对栏目设置分析如下.1中华内科杂志全年共设置了22各栏目,其中固定栏目7个,有专论18篇,论著127篇,论著摘要133篇,病例报告65篇,综述19篇,临床病理讨论13篇,消息71条.非固定栏目有14个,出现率高的栏目是:内科论谈6次8篇,会议纪要6次7篇,讲座7次9篇,医学新闻8次15篇,国内外学术动态4次5篇,经验介绍3次4篇,读者.作者.编者3次5篇,其他栏目还有继续教育园地,读者来信,专题笔谈,书刊评介,经验与教训.这些栏目全年出现率仅在两次以下.中华内科杂志全年度共发表文章437篇,消息71条.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安装VVI起搏器后左右束支传导阻滞互变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74岁,一年前出现心悸、胸闷、头晕,ECG示双束支传导阻滞,表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合并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后进展为一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前三天,症状加重,伴晕厥,ECG示快速房颤(心室率多在160~180次/min)与长R-R间歇相阻滞,LBBB呈四位相阻滞,于95-1-13入我院治疗.查体:血压14/10kpa,发育正常,两肺无罗音,心率44次/min,房颤,心尖部Ⅲ/6SM,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心B超:室间隔24mm,符合肥厚性心肌病变化.诊断肥厚性心肌病,病窦综合症,双束支传导阻滞,于95-1-21安装Lntermedics suprima凹型VVI起搏器,手术过程顺利,起搏频率72次/min,阈值0.1V,R波12my,阻抗759欧姆,感知5 mv,ECG:LBBB+LAD,病人一般情况好转,术后第7天,ECG示LBBB+LAD,初考虑为心肌穿孔或起搏电极移位,后经多年随访及多次X线证实,起搏电极在右室心尖部定位良好.

    作者:武海英;李森林;唐尚中;刘德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尝试与探讨

    我们通过对我院临床医学2000级二个班级生物化学教学进行传统授课法和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对比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P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自学,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一值得推广的教学法.

    作者:张效云;董明纲;刘洁;闫智宏;白素芳;孙敏;赵铁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连续硬膜外腔给药镇痛200例经验总结

    目的:探讨常见手术后镇痛方案.方法:200例术后患者连续硬膜外给药镇痛20h.结果: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结论:连续硬膜外给药镇痛只要位置准确、注意监测和给药适量,是术后镇痛的优良方法.

    作者:张勇;张振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缺血性卒中溶栓疗法

    缺血性卒中溶栓疗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章针对溶栓法的现状介绍了包括溶栓的时间窗、实验室检测指标、溶栓药的选择及剂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

    作者:刘占矿;胡瑾;郭华贤;李玉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医学期刊对报纸文献的要求

    报纸是一类重要的出版物,其特点是发表文章比期刊快,通常发行量大,是科技的重要载体,因而也是重要的参考文献.医学期刊经常应用报纸中的文献,国际标准对报纸文献有规定,所以必须执行,以下重点介绍报纸文献标引法.

    作者:屈顺海;李蓟龙;张进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一例联体婴儿分离术前的护理体会

    联体婴儿是一种先天性畸形,是由于单卵双胎分离不完全所致,出生率约为1/5万~1/8万,国内外报导的有关联体婴儿分离手术,两者均成活者不多,华北地区尚未见报导.2002年6月21日我科收治一例出生1天,自乳房至脐部相桥联的联体女婴.经60d的喂养及护理于8月21日在全麻下行心脏、肝脏分离术及胸、腹壁缺损修补术,手术成功.现将手术前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冯志萍;张丹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在截瘫患者中的运用

    我们对骨科2年来收治的73例外伤性截瘫患者,从护理评估、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护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整体护理的实施可降低感染的发生,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素红;胡玉梅;李秀芳;许艳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阿扎司琼防治呕吐的护理体会

    化疗作为缓解癌症的一种姑息治疗方法,而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是常见的,它给每一位患者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我科现阶段使用阿扎司琼防治化疗药物引起呕吐有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的心理护理

    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由于长期心动过速引发的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类似扩张型心肌病[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WHO/ISFC)分类将其列为未分类型心肌病,其特点是一旦心动过速得以控制,原来扩大的心脏和心功能不全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但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根治这一类型的心肌病的诱因-心律失常,对该型心肌病治疗有极大的临床价值.护理上应特别注意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必要的支持、调解、疏导,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病人按预期恢复健康.现将我科10例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RFCA手术前后病人的心理观察及护理报告下.

    作者:李秀芝;刘向东;孙桂红;杨小琴;顾小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心衰康煎液对实验心衰大鼠左心室内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心衰康煎液抗心衰的作用.方法:取40只成年Wistar大鼠,利用腹腔注射盐酸阿霉素的方法,连续6周,复制心衰大鼠模型,再用心衰康煎液连续治疗28d.利用北京微信达设计制造的Pclab实验记录分析系统观察和分析各组大鼠左心室内压、心电图,并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心衰康煎液大、小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左心室收缩内压显著性升高(P<0.01),病理学观察可见大、小剂量组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均有明显减轻.结论:心衰康煎液可减轻阿霉素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可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表明该方有良好的抗心衰作用.

    作者:李建东;李永民;季增荣;王陶冶;赵恒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体会

    随着临床镇痛业务的开展,同时也为术后镇痛病人的护理提出新的课题,我院自1998年开展术后使用一次性镇痛泵,累计1450人接受术后镇痛.本文通过对随机抽样的200份术后镇痛病例的分析,结合80例接受一次性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病人的护理,现将镇痛期间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硬化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血、尿β2-微球蛋白,并同时检测肾功能尿素氮、肌酐.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肝功能的加重,β2-MG逐渐升高,而肾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检测血、尿β2-微球蛋白对判断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指导治疗、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暗示心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不同的暗示心理,以明显或不明显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达到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从而产生教育和激励的效果,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马春英;张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眶内侧壁血管神经孔的解剖研究

    目的:研究眶内侧壁血管神经孔的变化情况及位置关系,补充人体调查资料,并为眶内侧壁血管结扎术及筛窦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总结眶内侧壁血管神经孔的变化情况;采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左右两侧各孔间的相对距离并进行比较.结果:穿经眶内侧壁的血管神经孔,二孔者所占比例为左54.12%,右56.49%,三孔者所占比例为左42.35%,右41.18%四孔者所占比例为左3.53%,右2.33%,未发现有单孔者.各孔间距离分别为Dacryon点-筛前孔:左17.73±1.55 mm,右17.52±1.85 mm;筛前孔-筛后孔:左14.37±1.46mm,右14.40±1.76 mm;筛前孔-副筛动脉孔:左9.84±2.02 mm,右9.76±1.55 mm.结论:眶内侧壁血管神经孔的出现率以二孔多,三孔次之,左右两侧对比,各孔出现率及两孔间距离统计学无显著差异.Dacryon点至筛前孔,筛前孔至筛后孔,筛前孔至副筛动脉孔的距离为手术止血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米坤龙;赵卿;王新生;董建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散偏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50例

    笔者自1985年至今,运用散偏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5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乔艾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经胎盘诱发大鼠脑肿瘤抑癌基因p21的表达

    目的:通过ENU诱发子代大鼠脑肿瘤的模型,对子代鼠脑肿瘤发生前、后p21基因的变化进行连续地观察,探讨抑癌基因p21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1)通过对孕18d大鼠腹腔注射亚硝基乙基脲(ENU,75mg/kg)的方法,建立子代鼠脑肿瘤模型;(2)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子代鼠90d、120d和150d鼠脑p21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p21蛋白的表达减弱或消失,见于子代鼠出生后90d、120d和150d,特别是90d组,且150 d组中肿瘤内与瘤周组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异常p21蛋白的表达存在于肿瘤发生前、发生早期及发生后各阶段,进一步说明p21WAF1/CIP1发生突变、其表达减弱或消失是脑胶质瘤起源的重要原因.p21基因的功能失常可能是导致基因链活动紊乱的因素之一,而肿瘤的形成还可能需要其它因素参与.

    作者:张学锋;李建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儿脐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血清生化指标的特点,为新生儿脐血清生化指标参考值调查及新生儿健康情况提供资料.方法:用71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51例新生儿脐静脉血及50例成人静脉血,并作统计分析,性别间、组间比较采用均数的t检验.结果:发现新生儿脐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值不同于新生儿体内血清测定值,在男女间TBIL、HBDH、HDL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脐血CHO在剖宫产组与顺产组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脐血LDH、HDL在胎吸组与顺产组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脐静脉血清生化指标是一组特殊资料,反映了新生儿在宫内的发育状况,并与不同生产方式有关.

    作者:尹卫东;商万军;刘克芹;胡晓燕;刘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儿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析

    在临床上小儿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并不少见,其发病率大约在1%~3%[1],但绝大多数是在体检或是治疗其他口腔疾病时被发现.由于多生埋伏牙可造成前牙出现间隙、牙列不齐或恒牙迟萌而影响美观,所以应及早正确地拔出多生埋伏牙.作者在1989~2001年共诊治此病例96例拔出136颗多生牙,现将其定位结果及拔出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安峰;刘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热休克蛋白90α在人胃癌与癌旁及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在人胃癌与癌旁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兔抗人HSP90α多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3例胃癌、癌旁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结果:HSP90α在胃癌、胃旁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5%、59.5%、71.4%.HSP90α在胃癌中的表达率高于癌旁(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癌差异不显著.结论:HSP90α在人胃癌中表达值高于癌旁,此现象说明HSP90α和癌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

    作者:左东升;范婕;商爱民;戴洁;薄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人体磁场信息的医学价值

    人体磁场属于生物磁场的范畴.就人体磁场产生与测定的研究而言,它的历史并不长,大约三十年左右,现处于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体的磁场信号非常微弱,又常常处于周围环境的磁场噪声中,给测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是造成此项研究迟缓的主要原因.但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陆续研制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测量仪器,尤其是超导量子干涉仪的研制成功,使人体磁场的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用微弱磁场测定法通过对人体磁场的检测,把所获人体磁场的信息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推进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效先;王晓燕;李树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北方学院 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