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的研制

梁红云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 滴耳液, 紫外分光光度法
摘要:目的:建立复方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滴耳液以左氧氟沙星为主药配伍醋酸地塞米松,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左氧氟沙星的含量.结果和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0.51%.
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华东医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历史与现状,对今后工作提出设想.方法:对1994~2004年华东医院的药学服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和比例分别为:药物的服用方法和药物用途约占30%,合理用药、药物名称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有一定比例.结论: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质量有待提高,服务人员的医学、药学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作者:刘奕芳;叶蓁;胡章良;童如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双赢的社区药学服务

    本文介绍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开展社区药学服务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总结了医院和社区大众的收获,并指出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

    作者:胡晋红;王忠壮;石力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细胞因子失衡与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现状

    目的:综述细胞因子失衡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文献并归纳总结.结果:促炎和抑炎细胞因子间的失衡在U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结论:细胞因子失衡是UC发病的关键环节,干涉细胞因子的失衡并重建平衡的策略在UC治疗过程中大有应用前景.

    作者:安毛毛;张军东;王彦;贾鑫明;姜远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开展药学服务,发挥药师才能

    随着卫生体制的改革,医院药师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药师在医院的工作和地位也被重新审视和定位[1],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彻底改变了药师单纯调剂、发药的工作模式.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作为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已在许多医院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人民医院领导也很重视这项工作,于2003年2月开始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在这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王素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非织造材料医用口罩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非织造材料医用口罩是经高温熔喷产生的超细纤维制成的过滤材料,具有有效阻挡飞沫和微尘、气流阻力低、无菌和耐腐蚀,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吸入人体的理想材料.

    作者:邱东鹰;蔡映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物代谢中的药酶特性与临床研究近况

    目的:为了促进药物代谢酶在临床上的深入研究.方法:以近几年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药物代谢酶大多具有遗传多态性,其活性受相关药物影响,遗传多态性和药物之间代谢性相互作用是临床药物反应千变万化的重要因素.结论:药物代谢酶的认识和研究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吴汉斌;吴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招标文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国医疗机构自1999年启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5年多来,在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销行为,遏制药品流通领域中不正之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社会医药费用负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存在招标文件不完善的问题,使部分中标药品价格不降反升,多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对此很不满意,病人也没有从中得到实惠,损害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信誉.本文就招标文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作者:郑金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复方硫糖铝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目的:制备复方硫糖铝分散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均匀设计筛选处方,粉末直接压片制备复方硫糖铝分散片.测定它的崩解度、溶出度和混悬性,与胶囊剂比较,并考察分散片的稳定性.结果:制备的复方硫糖铝分散片的各项性能优于胶囊,分散片和胶囊剂的崩解时间分别为(1±0.12)和(20±3.93)min分散片中的硫糖铝和叶酸在5 min时即有约75%和85%溶出,而此时胶囊剂中两成分的溶出均<10%.结论:复方硫糖铝分散片质量稳定,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王勤;顾王文;柳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褪黑素对大鼠腹腔内脂肪组织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脂肪组织代谢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灌服含2%乙醇的生理盐水)、高剂量褪黑素组(10 mg·kg-1·d-1)、低剂量褪黑素组(0.2 mg·kg-1·d-1),每组各8只,干预组每日灌服不同剂量褪黑素溶液,3周后观察体重、腹腔脂肪组织量的变化及血浆三酰甘油、瘦素、胰岛素的变化.结果:3周后高剂量褪黑素组体重及腹腔内脂肪组织量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及低剂量褪黑素组相比差异显著,均为P<0.01.血浆瘦素浓度高剂量褪黑素组较正常对照组及低剂量褪黑素组明显减少,均为P<0.05.血浆胰岛素及三酰甘油浓度各组未见差异.结论:高剂量的褪黑素灌服可以减少大鼠腹腔内脂肪组织的量,其机制可能与血浆瘦素浓度的改变相关.

    作者:杨凌辉;刘志民;李文桐;夏培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利用评估

    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医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药物利用评估(DUE)程序;评价某大学附属医院CHF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法执行DUE程序,使用CHF DUE数据收集表格,从2002-03-01至2002-06-15,对在某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30名CHF患者的用药进行了评价.结果:经治疗后27名(90%)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结论:根据调查结果,作者认为该科的医疗水平同当前先进的CHF治疗指南相接近,但还有不足之处,对此,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谢红娟;Charles D.Sands;William J.Roger;具明玉;沈炜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人地西泮中毒致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地西泮中毒救治过程中出现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并发症目前尚未见报道.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在抢救老年人地西泮中毒的病例中发现,部分病人在意识障碍缓解后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性损伤的症状和体征.为明确原因,作者对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的地西泮中毒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相关分析,并就发病机制作初步探讨.

    作者:董娜;丁素菊;毕晓莹;吴涛;张海燕;杨群芳;许红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对从药品包装中取说明书做法的探讨

    零售药店一般都会应病人或消费者的要求,取出药品包装中的药品说明书供病人或消费者阅读.通过调查发现此做法可影响用药的安全性.零售药店可以将所经营药品的说明书收集、整理,提供给病人或消费者在选购药品时查阅.

    作者:杨训;魏芳;王永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001~2003年上海地区镇痛及解热镇痛抗炎药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镇痛及解热镇痛抗炎药用药趋势.方法:按购药金额,对上海地区48家医院2001~2003年镇痛药及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用药数据作统计,并进行分析.结果:(1)上海地区整个镇痛药用药呈上升趋势,每年增长率在23%以上.用药金额高的是曲马朵、吗啡;增长率高的是芬太尼,特别是其贴剂.(2)解热镇痛抗炎药用药水平总体较平稳.较新的品种特别是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和特异性抑制剂有较大增长.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用量呈现下降趋势,但仍排名前列.结论:整个镇痛及解热镇痛抗炎药用药构成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较小的改变,镇痛药用量还将继续上升,在NSAIDs类药物中COX-2选择性抑制剂会有进一步增长,而特异性抑制剂用量将减少.

    作者:蔡晓波;丰嘉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一线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一线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801例服用一线抗癫(癎)药物病人的血药浓度进行分类汇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药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病例百分率差异显著(P<0.01),分别为丙戊酸钠(VPA)75.2%、苯巴比妥(PB)67.3%、卡马西平(CBZ)53.1%、苯妥英钠(PHT)20.8%.VPA使用率高,为60.5%,其血药浓度存在性别差异(P<0.01).CBZ血药浓度存在年龄差异(P<0.01).多药联用血药浓度升高的病例增加(P<0.01),以PHT/CBZ方案为突出.CBZ/VPA、PB/VPA方案在控制率、安全性方面比较好.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癎)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增先;周金玉;张骞峰;王玉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的尼扎替丁浓度

    目的:建立尼扎替丁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直接沉淀蛋白进样.分析柱:Nucleosil 100-5硅胶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水:氨水(1 000:200:25:1.25,pH 7.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4 nm.结果:该方法检测尼扎替丁的线性范围为15.625~2 000 ng/mL(r=0.999 9),方法的日内和日间RSD<1.2%.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经济,可用于尼扎替丁人体药动学研究.

    作者:陈勇川;石英;何菊英;唐敏;代青;刘松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西替利嗪抑制组胺诱导角质形成细胞IL-8表达

    目的:考察西替利嗪对组胺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IL-8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方法研究组胺H1受体mRNA表达,组胺及西替利嗪对IL-8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并用ELISA法对分泌的IL-8进行定量.结果:HaCaT细胞有组胺H1受体mRNA表达,(1×10-5)mol/L组胺刺激细胞5 h,显著增强IL-8 mRNA表达;(1×10-6)~(1×10-4)mol/L组胺作用细胞24 h则显著地诱导了IL-8产生;1×10-6、1×10-5mol/L西替利嗪抑制了组胺的诱导作用.结论:西替利嗪可通过抑制组胺诱导HaCaT细胞IL-8表达而具有H1受体依赖的抗炎作用.

    作者:宋洪杰;胡晋红;黄瑾;徐燕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不合格处方分析与对策

    合格的处方包括处方的前记、内容、后记书写格式完整,处方药物的品名、剂量、用法、用量正确无误,药物配伍无重复、无禁忌等,这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保证.为了加强不合格处方分析,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作者对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2003年6~12月的门诊和住院处方进行随机抽查.在抽到的4 520张处方中,完全合格处方4 041张,合格率为89.40%;不合格处方479张,占所查处方总数的10.60%,其中有些处方同时有多处不合格现象(见表1).

    作者:林岱;杨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格列吡嗪控释片对磺脲类药物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改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或加用睡前中效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42例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原磺脲类治疗组;B组改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组;C组格列吡嗪控释片加睡前胰岛素组;D组原磺脲类加睡前胰岛素组.治疗12周后观察血糖、胰岛素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结果:在4组中,格列吡嗪控释片加胰岛素组和磺脲类降糖药物加胰岛素组治疗效果好,改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血糖较原治疗组有所改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而维持原磺脲类治疗组效果不理想.格列吡嗪控释片加胰岛素组服药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对于原磺脲类药物治疗不达标患者,换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具有较好的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治疗效果优于换药前,且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加用胰岛素睡前注射治疗可更好地控制血糖(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但低血糖发生率增多,在临床应用中应加以注意.

    作者:曲伸;王淼;邹大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尼群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

    目的:观察尼群地平缓释片(商品名落普思,lowpresser)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降压效果.方法:225例门诊高血压病人入选,并随机分为尼群地平组(114例)和氨氯地平组(111例).前者口服尼群地平缓释片10 mg,2次/d;后者晨服氨氯地平片5 mg,总观察时间为30 d.观察期间定期测定血压,并于观察开始前与服药第30天测定血钠、钾、氯和肝、肾功能.结果:服药第14、第30天两观察组血压均较观察前显著降低(P<0.01).到第30天,尼群地平缓释片组与氨氯地平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4.4%与84.7%.与观察开始前比较,第30天血钠、钾、氯和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尼群地平缓释片组与氨氯地平组分别有4例和3例病人因头痛终止试验.结论:尼群地平缓释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不良反应轻而少,服用安全.

    作者:陈凌;游晓华;潘静薇;秦永文;郑兴;李松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常用医院药学文献站点介绍

    近10年来,因特网(Internet)迅速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Internet已经覆盖了186个国家和地区,上网的人数已近15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新统计,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达2 083万台,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9.9万台的69.7倍[1].

    作者:丁俊杰;李中东;焦正;钟明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

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

主管:第二军医大学

主办:第二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