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用医院药学文献站点介绍

丁俊杰;李中东;焦正;钟明康

关键词:电子全文数据库, 电子书站点, 因特网, 医院药学
摘要:近10年来,因特网(Internet)迅速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Internet已经覆盖了186个国家和地区,上网的人数已近15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新统计,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达2 083万台,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9.9万台的69.7倍[1].
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静滴脑活素致过敏反应三例报告

    脑活素又称脑蛋白水解物(商品名丽珠赛乐、优尼泰).本品为动物蛋白经酶降解而产生的器官特异氨基酸和多肽的复合物,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组织的抗缺氧能力,改善脑能量代谢,改善记忆.偶有过敏反应发生[1].由于临床上对药物过敏反应的预见能力还较低,多次用药后发生的过敏反应,更易忽视.

    作者:陈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人地西泮中毒致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地西泮中毒救治过程中出现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并发症目前尚未见报道.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在抢救老年人地西泮中毒的病例中发现,部分病人在意识障碍缓解后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性损伤的症状和体征.为明确原因,作者对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的地西泮中毒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相关分析,并就发病机制作初步探讨.

    作者:董娜;丁素菊;毕晓莹;吴涛;张海燕;杨群芳;许红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物高通量筛选的设计与实施

    本文在简要介绍药物高通量筛选体系的基础上,就组建高效能的高通量筛选体系需要关注的因素,如作用靶点、测试方法、检测方法与作用靶点的匹配、关键参数、效能评价等进行了重点阐述,为高通量筛选体系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辛海量;刘沐荣;秦路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非织造材料医用口罩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非织造材料医用口罩是经高温熔喷产生的超细纤维制成的过滤材料,具有有效阻挡飞沫和微尘、气流阻力低、无菌和耐腐蚀,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吸入人体的理想材料.

    作者:邱东鹰;蔡映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抗菌药物的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进行抗菌药物的实验室检测的研究工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依照NCCLS标准,对429例感染病人的病原菌进行动态监测,做药敏试验,测定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细菌耐药性有逐步增强且敏感性下降趋势;联合药敏试验对难治性感染有积极治疗意义;进行血药浓度、抗生素后效应测定及求算药动学参数,可使抗感染治疗更加及时,更有针对性.结论:抗菌药物的实验室检测及研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关键作用.

    作者:尹玉琴;徐贵丽;王根春;赵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1999~2003年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5年中消耗的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所占份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类药物的用药金额及数量均保持稳步上升趋势;二氢吡啶类药物应用较多;临床使用中以国产和合资生产品种为主.结论:开发国产长效抗高血压药物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作者:袁波;邬晓岚;李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格列吡嗪控释片对磺脲类药物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改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或加用睡前中效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42例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原磺脲类治疗组;B组改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组;C组格列吡嗪控释片加睡前胰岛素组;D组原磺脲类加睡前胰岛素组.治疗12周后观察血糖、胰岛素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结果:在4组中,格列吡嗪控释片加胰岛素组和磺脲类降糖药物加胰岛素组治疗效果好,改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血糖较原治疗组有所改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而维持原磺脲类治疗组效果不理想.格列吡嗪控释片加胰岛素组服药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对于原磺脲类药物治疗不达标患者,换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具有较好的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治疗效果优于换药前,且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加用胰岛素睡前注射治疗可更好地控制血糖(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但低血糖发生率增多,在临床应用中应加以注意.

    作者:曲伸;王淼;邹大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开展药学服务,发挥药师才能

    随着卫生体制的改革,医院药师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药师在医院的工作和地位也被重新审视和定位[1],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彻底改变了药师单纯调剂、发药的工作模式.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作为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已在许多医院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人民医院领导也很重视这项工作,于2003年2月开始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在这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王素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招标文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国医疗机构自1999年启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5年多来,在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销行为,遏制药品流通领域中不正之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社会医药费用负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存在招标文件不完善的问题,使部分中标药品价格不降反升,多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对此很不满意,病人也没有从中得到实惠,损害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信誉.本文就招标文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作者:郑金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复方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的研制

    目的:建立复方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滴耳液以左氧氟沙星为主药配伍醋酸地塞米松,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左氧氟沙星的含量.结果和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0.51%.

    作者:梁红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的尼扎替丁浓度

    目的:建立尼扎替丁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直接沉淀蛋白进样.分析柱:Nucleosil 100-5硅胶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水:氨水(1 000:200:25:1.25,pH 7.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4 nm.结果:该方法检测尼扎替丁的线性范围为15.625~2 000 ng/mL(r=0.999 9),方法的日内和日间RSD<1.2%.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经济,可用于尼扎替丁人体药动学研究.

    作者:陈勇川;石英;何菊英;唐敏;代青;刘松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依西美坦片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特性

    目的:考察新药依西美坦片在3种不同介质中的溶出特性,以研究影响其口服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和规律.方法:建立HPLC法检测其制剂含量和溶出液浓度,色谱柱:Hypersil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5 mol/LKH2PO4溶液(60:40);检测波长:247 nm.溶出介质选用水、0.1 mol/L盐酸溶液及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采用转篮法,转速100 r/min.结果:依西美坦片在水和0.1 mol/L盐酸溶液中的溶出较差,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溶出迅速完全,60 min时在3种介质中的溶出百分率分别为(60.25±3.76)%、(47.57±1.20)%和(82.24±0.96)%.结论:依西美坦片可能主要在肠道溶出,其溶出速率受介质影响大.

    作者:傅翔;王卓;杨樟卫;胡晋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001~2003年上海地区镇痛及解热镇痛抗炎药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镇痛及解热镇痛抗炎药用药趋势.方法:按购药金额,对上海地区48家医院2001~2003年镇痛药及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用药数据作统计,并进行分析.结果:(1)上海地区整个镇痛药用药呈上升趋势,每年增长率在23%以上.用药金额高的是曲马朵、吗啡;增长率高的是芬太尼,特别是其贴剂.(2)解热镇痛抗炎药用药水平总体较平稳.较新的品种特别是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和特异性抑制剂有较大增长.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用量呈现下降趋势,但仍排名前列.结论:整个镇痛及解热镇痛抗炎药用药构成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较小的改变,镇痛药用量还将继续上升,在NSAIDs类药物中COX-2选择性抑制剂会有进一步增长,而特异性抑制剂用量将减少.

    作者:蔡晓波;丰嘉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褪黑素对大鼠腹腔内脂肪组织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脂肪组织代谢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灌服含2%乙醇的生理盐水)、高剂量褪黑素组(10 mg·kg-1·d-1)、低剂量褪黑素组(0.2 mg·kg-1·d-1),每组各8只,干预组每日灌服不同剂量褪黑素溶液,3周后观察体重、腹腔脂肪组织量的变化及血浆三酰甘油、瘦素、胰岛素的变化.结果:3周后高剂量褪黑素组体重及腹腔内脂肪组织量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及低剂量褪黑素组相比差异显著,均为P<0.01.血浆瘦素浓度高剂量褪黑素组较正常对照组及低剂量褪黑素组明显减少,均为P<0.05.血浆胰岛素及三酰甘油浓度各组未见差异.结论:高剂量的褪黑素灌服可以减少大鼠腹腔内脂肪组织的量,其机制可能与血浆瘦素浓度的改变相关.

    作者:杨凌辉;刘志民;李文桐;夏培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六例不合理联用药物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是医药服务的基本要求.由于新药的不断涌现,药品品种不断增多,另外随着老年病人、一人多病的数量增加,药物联用越来越普遍,不合理联用药物的现象也随之日益突出.湖南郴州第一人民医院药师通过对该院2004年1月13 000多张门诊处方分析,对初筛出的93例不合理联用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类,特挑选6例有代表性的处方进行分析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健华;李晋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戊二醛溶液对胃镜消毒效果的实验考察

    戊二醛用于消毒胃镜其效果已被国内外专家肯定,我国卫生部已在<消毒技术规范>[1]和江苏省卫生厅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中作了详细规定.一般医院用戊二醛浸泡消毒胃镜,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不论使用人次,仅以时间计算.鉴于上述情况,作者对此进行了实验考察,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作者:薛苏冬;葛敏;顾雪英;曹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复方硫糖铝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目的:制备复方硫糖铝分散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均匀设计筛选处方,粉末直接压片制备复方硫糖铝分散片.测定它的崩解度、溶出度和混悬性,与胶囊剂比较,并考察分散片的稳定性.结果:制备的复方硫糖铝分散片的各项性能优于胶囊,分散片和胶囊剂的崩解时间分别为(1±0.12)和(20±3.93)min分散片中的硫糖铝和叶酸在5 min时即有约75%和85%溶出,而此时胶囊剂中两成分的溶出均<10%.结论:复方硫糖铝分散片质量稳定,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王勤;顾王文;柳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医院药学》课中药物不良反应的讲授体会

    药物不良反应是医院药学工作的研究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医院药学>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因在本科生前期理论学习中已多次介绍该内容,给<医院药学>课程针对该内容的教授带来难度.本文总结几年来讲授药物不良反应内容的教学经验,通过应用众多临床病例的介绍和分析,重点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全面分析不良反应的观点,提高临床鉴别、处置和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调动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达到了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目的.

    作者:王卓;胡晋红;黄瑾;杨樟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常用医院药学文献站点介绍

    近10年来,因特网(Internet)迅速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Internet已经覆盖了186个国家和地区,上网的人数已近15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新统计,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达2 083万台,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9.9万台的69.7倍[1].

    作者:丁俊杰;李中东;焦正;钟明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物代谢中的药酶特性与临床研究近况

    目的:为了促进药物代谢酶在临床上的深入研究.方法:以近几年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药物代谢酶大多具有遗传多态性,其活性受相关药物影响,遗传多态性和药物之间代谢性相互作用是临床药物反应千变万化的重要因素.结论:药物代谢酶的认识和研究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吴汉斌;吴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

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

主管:第二军医大学

主办:第二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