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芎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NF-κB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张艳虹;徐凤芹

关键词:芎芍胶囊, 炎症因子, 核转录因子κB
摘要:目的:研究芎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主动脉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炎性反应抗AS的新靶点.方法: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芎芍小剂量、中剂量及大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采用单纯高脂喂养法复制兔AS模型.给药前及给药6、12、15周后分别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15周后处死兔取胸主动脉采用非放射性凝胶迁移实验(EMSA)法测定其NF-κB p65活性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NF-κB mRNA表达量.结果:造模给药15周后各组兔血清炎症因子均较前不同程度升高,芎芍中、大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IL-2、TNF-α明显减少(P<0.01,P<0.05);芎芍大剂量组、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NF-κB p65结合活性降低(P<0.05).结论:芎芍胶囊能够降低AS兔主动脉NF-κB p65的蛋白结合活性,减少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从而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达到抗AS的目的.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益肾调督针灸法对AD大鼠海马线粒体CypD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灸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线粒体亲环蛋白D(CypD)的影响,探讨针灸防治AD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灸治疗组,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 β 1-42的模型复制方法,针灸治疗组采用先针刺再艾灸“百会”和“肾俞”穴,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线粒体中CypD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Cyp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针灸治疗组CypD的表达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益肾调督针灸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海马线粒体CypD表达,从而阻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形成,减少线粒体损伤,进而在AD防治中发挥作用.

    作者:崔翔;马冉;唐萁;李丹;杜艳军;沈峰;孙国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指标经典恒温法预测戊己胃漂浮缓释片有效期

    目的:进行戊己胃漂浮缓释片有效期研究.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戊己胃漂浮缓释片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芍药苷的含量,并以多个有效成分为指标,运用经典恒温法预测其有效期.结果: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芍药苷的量随时间变化属一级降解反应,在25℃时的分解速度常数K分别为:4.22×10-6、3.13×10-6、4.80×10-6、4.14×10-6,以有效期时间短的吴茱萸次碱为指标,制剂有效期为2.50年.结论:戊己胃漂浮缓释片的有效期暂定为2.50年.

    作者:王群;刘文;陈中芬;杨颂;施晓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韦贵康分期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韦贵康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骨伤科疑难杂症,在膝骨性关节炎方面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方面风、寒、湿邪侵袭是重要的外因,同时肝、脾、肾三脏亏虚密切相关,在以上病因病机指导下,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膝骨性关节炎的分期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思想——“早期祛风祛湿、宣痹通络,中期补益肝脾,晚期围手术期予以活血祛瘀、补益脾肾”的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能很好地防治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丰哲;闫腾龙;韦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核磁共振的小青龙汤证大鼠肺组织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各组大鼠肺组织代谢物图谱,发现小青龙汤证肺组织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小青龙汤组大鼠的肺组织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图谱经MestRec预处理和积分后,所得数据用SIMCA-P+进行PLS-DA分析,得到相应的散点图和载荷图,进行比较后找出差异性代谢物.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丙氨酸和牛磺酸增高(P<0.05),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降低(P<0.05),醋酸无统计学意义.小青龙汤组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相比,较空白对照组缬氨酸、精氨酸、牛磺酸、丙氨酸和组氨酸仍增高,较模型组缬氨酸、牛磺酸和丙氨酸有所降低,精氨酸比模型组中的含量还高;苏氨酸和甲硫氨酸较空白对照组低,较模型组高.结论:所找出的物质主要与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和免疫抵抗力有关,但与炎症及免疫相关的物质变化较明显.

    作者:何丽清;盖江华;郭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王彦晖教授善用重剂治疗癌症学术经验举要

    文章总结了厦门大学医学院王彦晖教授治疗癌症的临床经验,突出了其善用重剂治疗癌症的特色.王彦晖教授认为,癌症本质上是实证,痰浊和瘀血贯穿于癌症病程的全过程,在癌症的病理病机中,痰瘀是相对不变的,而气滞、寒热、肺虚、脾虚、肾虚等病理病机则是可变的;癌症的治疗,王教授善用重剂,非常重视化痰散结和活血化瘀的治法,并注意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调理好寒热和气机升降出入的状态;王教授认为,应该重视中医药在癌症预防方面的独特作用.后,文章以两个典型病案展示了王彦晖教授治疗癌症的学术特色.

    作者:何宽其;奚胜艳;李鹏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仙茅对正常/虚寒大鼠孕烷X受体及其介导的药物代谢酶CYP3A和运转蛋白P-gp的影响

    目的:明确仙茅对正常、虚寒大鼠孕烷X受体(PXR)调控药物代谢酶CYP3A和转运蛋白P-gp的作用差异,为探讨其药效表达差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连续21d肌注氢化可的松粉针剂20mg·kg-1·d-1塑造虚寒大鼠模型.从第15天开始,正常、虚寒大鼠连续7d分别灌胃仙茅大、小剂量(30、20g/kg)水煎液.观察正常和虚寒状态下仙茅对PXR及其介导的药物代谢酶CYP3A和转运蛋白P-gp的影响.结果:仙茅大、小剂量分别给予虚寒大鼠后,能使虚寒大鼠降低的肝脏微粒体CYP3A活性、小肠P-gp及肝脏PXR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而仙茅大、小剂量分别给予正常大鼠后,各指标变化均不明显.结论:仙茅对虚寒状态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可升高虚寒大鼠PXR及其介导的CYP3A和P-gp有关.

    作者:薛春苗;张冰;金锐;林志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的方法、疗效,进一步明确适应症,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注射固脱法治疗的452例直肠脱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复发和未复发两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术后复发相关性较大因素为肛门括约肌功能、分型分度、病程、中医证型、术前脱垂长度,而辨证使用口服中药汤剂调理成为预防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注射固脱术是治疗直肠脱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针对病程长和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在注射固脱术基础上加用黏膜结扎术或肛门环缩术,依中医证型配合中药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预防复发.

    作者:叶宇飞;曹科;倪量宏;刘光亮;韩宝;徐慧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动物实验方法研究活血化瘀验方中药水煎剂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利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CAP模型,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分高、中、低3个剂量进行干预,给药4周后处死,检测前列腺组织及血清当中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P<0.05);高剂量组前列腺组织病变范围缩小(P<0.05);高、中剂量组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当中NO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前列腺组织当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3组均较模型组升高,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药物高、中剂量组效果较好,可以减轻CAP模型大鼠前列腺的炎症程度,减轻炎症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对前列腺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宋国宏;艾斯卡尔·吐拉洪;耿芳;李文玉;李上封;张晨;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蛋白质组学对肾气虚证患者卵泡液的研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肾气虚引起的卵泡液蛋白质组分变化及二至天癸颗粒的干预作用,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丰富“肾主生殖”理论.方法:肾气虚受试者66例随机分为二至治疗组和安慰剂组,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分别在体外受精(IVF)周期前2个月经周期及IVF周期服用二至天癸颗粒和安慰剂.选取33例男方因素不孕的妇女行单精子卵胞浆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观察各组卵泡液蛋白表达差异及中药干预情况.结果:①二至治疗组的肾气虚症状相对于安慰剂组明显改善(P<0.05);②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获得卵泡液蛋白质谱图,发现存在显著差异的43个蛋白质点;③鉴定出的蛋白质是结合珠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甲状腺运载蛋白、载脂蛋白-A及补体C4-B.结论:这5种蛋白质可能与肾气虚相关,二至天癸颗粒能改善肾气虚症状,可能与中药整体调节卵泡液蛋白质表达有关.

    作者:连方;王岩;孙振高;郑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补脾益气方对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脾益气方对脾虚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脾虚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影响机制及补脾益气方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脾虚哮喘组、脾虚哮喘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肺组织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组大鼠肺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和脾虚哮喘组比较,脾虚哮喘治疗组大鼠肺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脾虚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补脾益气方能够降低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中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苗兰英;王艳杰;郭隽馥;赵丹玉;曹阳;柳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统一表证分类,沟通辨证纲领:理论问难篇

    文章从诊断理论必须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出发,对现行的表证概念进行了系统剖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提出了可以贯通寒温杂病的表证界定及具体内涵,并对由此而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疑.

    作者:刘英锋;吴科;黄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肠内免疫营养对食管癌化疗患者脾虚证候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食管癌患者化疗所致脾虚证候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化疗病人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中药组3组,分析各组治疗后脾虚状态、血液毒性、营养状态及免疫状态的变化.结果:脾虚状态:3组化疗后脾虚积分均有升高,以空白对照组明显(P<0.05),肠内免疫营养组和中药组无显著差异;血液学毒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肠内免疫营养组可降低血液毒性发生率(P<0.05);中药组Ⅲ度以上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营养状态:化疗后第7天各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化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第14、21天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优于空白对照组和中药组(P<0.05);免疫状态:化疗前后辅助性T细胞(CD4+)及CD4+/cD8+比值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肠内免疫营养组及中药组较化疗前两组数值均上升(P<0.05).结论:化疗可导致食管癌患者出现或加重脾虚证;肠内免疫营养可改善患者脾虚证,减轻血液毒性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姚庆华;王赟;谷建钟;傅婷;汪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脉舒康胶囊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从不同角度观察脑脉舒康胶囊(脑脉舒康)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0min,再灌注60min,建立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脑脉舒康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浆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以及脑组织匀浆中的血栓素(TXB2)、谷氨酸(Glu)、氨基酸(EAA)含量、ATP酶活力的影响及光镜观察脑海马神经组织及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脉舒康能显著降低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血浆中ET含量(P<0.05,P<0.01),升高CGRP含量(P<0.05,P<0.01);显著降低脑组织中TXB2、Glu和EAA含量(P<0.01),提高其ATP酶活性(Na+-K+-ATP、Ca2+-ATP、Mg2+-ATP);病理观察结果显示,脑脉舒康组部分脑神经细胞得到一定的恢复.结论:脑脉舒康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改善脑能量代谢障碍、对抗脑缺血后EAA升高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关.

    作者:王灿;王琳琳;苗明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血清药理学理论从含证血清探讨中医证的形成机制

    基于血清药理学的理论,试图从含证血清探讨中医证的形成机制.以国内外所发表的文献为研究基础,以中医理论为基石,以四诊规范为前提,以辨证思维为核心,以人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归纳和综述中医证和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动态.在血清药理学理论的启示下,提出含证血清的概念,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学有一个可行的切合点,有利于应用现代生命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揭示中医证的实质,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作者:梁文娜;李西海;李灿东;康洁;丁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刺临床研究中受试者依从性保障探析

    保障受试者依从性是临床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临床研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刺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临床治疗手段,与一般的药物临床研究相比在受试者依从性保障方面受影响的因素更多,成为了针刺临床研究实施和质量控制的难点之一.为提高针刺临床研究的质量,文章以针刺心绞痛为例,借鉴药物依从性研究,结合所在团队参与的针刺临床研究,总结出影响针刺临床研究中依从性的7个主要因素,并探究了保障针刺治疗重大疾病临床研究中依从性的相应措施.

    作者:吕君玲;李德华;李佰承;冷俊艳;赵凌;梁繁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IL-1β及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白介素-1β(IL-1 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 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复方菖蒲益智汤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放射免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 β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TGF-β 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IL-1 β、TGF-p 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TGF-β 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复方菖蒲益智汤高剂量组尤为明显(P<0.05).结论:复方菖蒲益智汤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作者:田军彪;臧春柳;崔媛;徐丽娟;刘学飞;赵见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独活寄生汤干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

    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不清,软骨退变是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而细胞凋亡在软骨退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凋亡、内质网应激性凋亡、细胞自噬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骨关节炎主要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药在治疗骨关节炎有着独特的优势,独活寄生汤长期应用临床,效果良好,但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有待于深入研究,故文章从线粒体凋亡、内质网应激性凋亡、细胞自噬方面探讨独活寄生汤干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刘发元;李西海;叶蕻芝;刘献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埋线疗法对衰老大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效应的研究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对衰老大鼠皮肤胶原组织的作用效应.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埋线治疗组.埋线治疗组在背部皮下埋线1次;埋线治疗组与衰老模型组均行D-半乳糖腹腔注射100d;空白对照组不做治疗.100d后进行皮肤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皮肤明显变薄,胶原疏松,免疫组化染色Ⅰ、Ⅲ型胶原明显减少,羟脯氨酸含量低(P<0.01).埋线治疗组皮肤厚度正常,Ⅰ、Ⅲ型胶原无明显减少,羟脯氨酸含量减低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埋线疗法对雌性衰老大鼠皮肤胶原组织有明显的刺激效应,可通过刺激胶原蛋白的增生来抗皮肤老化.

    作者:周双琳;张聪;林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刺捻转手法对脑出血家兔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平补平泻法对脑出血家兔血肿周围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手法在针刺治疗效应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留针组和手法组,每组各10只.自体血二次注血法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留针组和手法组造模成功后选取患侧头穴进行治疗,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即刻、第3天和第7天应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观察各组家兔血肿周围脑组织rCBF、rCBV和MTr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Tr延长,rCBV和rCBF减小,血肿周围血流量下降(P<0.05).留针组和手法组血肿周围脑血流灌注情况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MTT缩短,rCBV和rCBF明显增加(P<0.05),手法组优于留针组(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急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平补平泻手法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针刺疗效.

    作者:王凡;刘婧;焦志华;詹松华;东贵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五子降糖方对T2DM大鼠血糖及血清SOD、MDA、hsCRP、C-P的影响

    目的:观察五子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G)、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肽(C-P)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五子降糖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组.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纯净水;其他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干预6周.检测大鼠灌胃前、2、4、6周FBG及2hPG水平;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SOD、MDA、hsCRP、C-P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FBG及2hPG、MDA、hsCRP水平升高,SOD、C-P水平降低(P<0.01);五子降糖方降低T2DM大鼠FBG及2hPG、MDA水平,提高SOD、C-P水平,其中该方中剂量明显降低hsCRP水平(P<0.01).结论:五子降糖方可降低T2DM大鼠FBG及2hPG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

    作者:王亚;高秀娟;贺宝玲;喇孝瑾;王会敏;田振亚;李继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