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宽其;奚胜艳;李鹏程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赋予哮病“痰瘀伏肺”宿根理论科学内涵.方法:将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卵蛋白氢氧化铝溶液致敏,并长期雾化吸入卵蛋白激发哮喘,A组予0.9%氯化钠溶液雾化代替,分别持续1、2、3、4、5、6、7、8周,结束时相应时间,处死A、B组大鼠各5只,检测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全血黏度;肺组织HE染色,测定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管壁总面积(Wat)、内壁面积(Wai)、平滑肌面积(Wam),并用Pbm将测量值标准化,分别以Wat/Pbm、Wai/Pbm、Wam/Pbm代表相应管壁厚度,衡量气道重塑的程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ICAM-1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全血黏度(200L/s、30L/s、5L/s)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Wat/Pbm、Wai/Pbm、Wam/Pbm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Wat/Pbm、Wai/Pbm、Wam/Pbm与ICAM-1、全血黏度(200L/s、30L/s、5L/s)呈正相关(P=0.000).结论: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存在相关性.
作者:喻强强;薛汉荣;赵英杰;余建玮;洪广祥;程光宇;叶超;沈建丽;曹邦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国内学者通过对大量脉象数据的测绘和分析,在相关研究领域有了初步的进展,使脉象研究从定性分析进入到了定量分析,并且凭借脉诊仪的研发使脉诊学进入了客观化研究的阶段.文章旨在总结近10年有关恶性肿瘤患者脉象研究的论文,阐述了恶性肿瘤患者脉象研究的历史沿革,概括目前相关研究内容及方法,指出相关研究方法中的一些不足,也在文章的后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研究作一些展望.当下脉诊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脉象研究方面的论述浅多精少,所以,脉象研究在将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史文翡;朱惠蓉;燕海霞;杨琼;程悦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固本防哮饮对哮喘易感基因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内实验中,以卵蛋白(OVA)致敏小鼠为动物模型;体外实验中,以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刺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为细胞模型,分别以固本防哮饮及其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通过肺组织病理评分评价动物造模用药前后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及MRC-5细胞中ORMDL3蛋白含量的改变.结果:体内实验中,固本防哮饮能明显减轻肺组织气道炎性浸润(P<0.05),且显著下调ORMDL3蛋白的表达(P<0.05);体外实验中,固本防哮饮含药血清可下调MRC-5中ORMDL3蛋白表达(P<0.05).结论:固本防哮饮改善哮喘患儿体质状态的药理机制之一可能在于调节易感基因ORMDL3蛋白的表达,从而有效减轻炎症反应,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
作者:黄争光;赵霞;罗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文章从诊断理论必须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出发,对现行的表证概念进行了系统剖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提出了可以贯通寒温杂病的表证界定及具体内涵,并对由此而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疑.
作者:刘英锋;吴科;黄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刘尚义教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治中医外科疑难重症,强调外科内治,亦善用外治法,其用药独具特色:一是喜用介贝矿石类药物,如石决明、珍珠母;二是巧用风类药物,如羌活、防风;三是佐以血类药物,如当归、川芎;四是酌用虫类药物,如蝉蜕、蜈蚣;五是慎用有毒类药物,如水银、朱砂、雄黄.笔者采撷刘尚义教授中医外科验案6则,即乳漏、油风、白疕、天疱疮、蛇串疮、臁疮等,疗效奇特,以兹共飨.
作者:吴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建立合理有效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代谢组学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特点与中医理论相吻合,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领域中展现重要应用前景.文章通过对中医证候模型造模方法,模型评价方法以及代谢组学在心气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等中医证候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寻找中医证候的生物标记物,为建立合理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与评价体系提供依据,为建立系统合理的方剂疗效评价奠定基础.
作者:于静波;孙晖;韩越;张爱华;闫广利;韩莹;王喜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索童喘清颗粒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症状缓解作用和虚哮证候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进行其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试验组118例,控制率75.42%,对照组117例,控制率51.28%,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早晨呼吸峰流速(PEF)实测值变化,差异显著(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愈显率55.93%,对照组30.77%;两组等级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FAS、PPS分析结论一致.结论:童喘清颗粒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优于安慰剂,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田恬;胡思源;刘虹;任勤;许尤佳;向希雄;王雪峰;董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龟龄集是现存唯一的升炼养生丹药,其所承载的传统药物制作技艺基本反映了炼丹术“药物、炉鼎、火候”等核心要素的大致内容.炼丹术是传统药物制作技艺中为复杂的工艺技术,其传承十分艰吝,至今已没有人完全掌握炼丹术的技艺.通过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的考察,大致可以还原炼丹术的主要工艺技术.但是龟龄集的传统制作技艺也正面临着被丢弃或改造的危机,因此,必须重视其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研究,以确保养生丹药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程志立;柳惠武;宋歌;柳长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食管癌患者化疗所致脾虚证候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化疗病人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中药组3组,分析各组治疗后脾虚状态、血液毒性、营养状态及免疫状态的变化.结果:脾虚状态:3组化疗后脾虚积分均有升高,以空白对照组明显(P<0.05),肠内免疫营养组和中药组无显著差异;血液学毒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肠内免疫营养组可降低血液毒性发生率(P<0.05);中药组Ⅲ度以上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营养状态:化疗后第7天各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化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第14、21天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优于空白对照组和中药组(P<0.05);免疫状态:化疗前后辅助性T细胞(CD4+)及CD4+/cD8+比值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肠内免疫营养组及中药组较化疗前两组数值均上升(P<0.05).结论:化疗可导致食管癌患者出现或加重脾虚证;肠内免疫营养可改善患者脾虚证,减轻血液毒性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姚庆华;王赟;谷建钟;傅婷;汪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和针药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结果:①在心电图疗效、心绞痛改善方面比较,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P<0.01),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②在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方面比较,针药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P<0.01),针刺组与药物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临床观察比较,针药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谢慎;黄洁;刘雨儿;胡薇;刘密;王超;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酒精性肝损伤日益增多.文章从单味中药提取物和临床组方研究两方面对中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应对单味中药及临床组方进行横向实验研究,并且可对多种中药提取物联合应用、浓度梯度的差异及临床复方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治疗有无协同作用进行下一步研究.
作者:刘明;钟赣生;陈绍红;柳海艳;刘云翔;赵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收集诊断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病例,分析其临床分型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者74例,记录其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并用R值确定肝损伤的类型.结果:研究发现可疑引起肝损伤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分布较分散.肝细胞型78.38%,胆汁淤积型9.46%,混合型4.05%,未分型8.11%.肝脏组织病理学表现急性肝损伤70例,慢性肝损伤3例,1例未见明显肝损伤.结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绝大多数为急性发病.组织病理学表现肝损伤多为急性,典型病例可见中央静脉周围炎症和融合性坏死,少见桥接坏死,炎症和坏死周围可见Kupffer细胞活跃,汇管区未见明显扩张.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肝损伤可见肝细胞和毛细胆管胆汁淤积,未见大胆管阻塞.
作者:周桂琴;黎波;王融冰;王宪波;孙凤霞;王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分析各组大鼠肺组织代谢物图谱,发现小青龙汤证肺组织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小青龙汤组大鼠的肺组织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图谱经MestRec预处理和积分后,所得数据用SIMCA-P+进行PLS-DA分析,得到相应的散点图和载荷图,进行比较后找出差异性代谢物.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丙氨酸和牛磺酸增高(P<0.05),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降低(P<0.05),醋酸无统计学意义.小青龙汤组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相比,较空白对照组缬氨酸、精氨酸、牛磺酸、丙氨酸和组氨酸仍增高,较模型组缬氨酸、牛磺酸和丙氨酸有所降低,精氨酸比模型组中的含量还高;苏氨酸和甲硫氨酸较空白对照组低,较模型组高.结论:所找出的物质主要与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和免疫抵抗力有关,但与炎症及免疫相关的物质变化较明显.
作者:何丽清;盖江华;郭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53例身体质量指数(BMI) >25kg/m2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分为针灸组、针灸联合二甲双胍组、针刺安慰联合二甲双胍组,比较3组治疗前后人体体征、临床血清学指标、糖脂代谢指标、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3组治疗前人体测量学指标、血清内分泌激素、糖脂代谢各项评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3组患者BMI、腰臀比均下降,卵巢体积变小;促黄体生成素(LH)、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LH/FSH)、睾酮(T)等内分泌激素均下降;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脂等糖脂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组间比较:针灸联合二甲双胍组较针灸组、针刺安慰联合二甲双胍组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显著;针灸联合二甲双胍组的周期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3组均能降低BMI,改善高雄激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针灸联合二甲双胍组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李荔;莫蕙;文斌;张婧;李屹;陈文芬;黄晓文;彭秀红;李洁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临床丹红注射液配伍使用胰岛素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法收集丹红注射液与胰岛素合并使用信息,使用倾向评分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比较与Logistic回归得出的OR值.结果:倾向评分法和传统Logistic回归法得出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与是否联合使用胰岛素的OR值分别为0.19[0.03,1.41]和0.22[0.03,1.57].结论:联合使用胰岛素不会增加丹红注射液的用药风险.
作者:唐进法;徐涛;杨亚蕾;李学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芪术颗粒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对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Wa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对照组和芪术颗粒组,用四氯化碳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日即给予相应治疗,分别于造模后的第1、2、4周处理大鼠,取肝组织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总p38 MAPK、p-p38 MAPK、总ATF-2及p-ATF-2蛋白表达.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总p38 MAPK、p-p38 MAPK、总ATF-2及p-ATF-2蛋白表达均有上调,而芪术颗粒对其上调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芪术颗粒对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有调控作用,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刘绍能;杨清高;潘澎;陶夏平;李敏;阚杰;刘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文章总结了厦门大学医学院王彦晖教授治疗癌症的临床经验,突出了其善用重剂治疗癌症的特色.王彦晖教授认为,癌症本质上是实证,痰浊和瘀血贯穿于癌症病程的全过程,在癌症的病理病机中,痰瘀是相对不变的,而气滞、寒热、肺虚、脾虚、肾虚等病理病机则是可变的;癌症的治疗,王教授善用重剂,非常重视化痰散结和活血化瘀的治法,并注意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调理好寒热和气机升降出入的状态;王教授认为,应该重视中医药在癌症预防方面的独特作用.后,文章以两个典型病案展示了王彦晖教授治疗癌症的学术特色.
作者:何宽其;奚胜艳;李鹏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尤昭玲教授诊治不孕症数十年,形成了独具特色、具备时空思维特征的“病、证、期、时”诊疗模式.文章阐释此模式的形成渊源及时空特征,并总结其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诊断上病证结合,以西医辨病为纲,四诊合参中医辨证为目;治疗上采取分期论治,标本兼治,在月经期治疗原发痼疾或病证,以改善着床环境;卵泡期养泡助膜,改善卵巢功能;并择时用药,药膳兼施以助孕.此模式验之临床每获良效,值得推广.
作者:叶秀英;尤昭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混合痔临床分期Ⅱ-Ⅳ期及各证型的舌象特点进行客观化分析,以期为混合痔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住院择期手术混合痔患者198例,按不同主要症状分为A组(Ⅱ期长期便血)、B组(Ⅱ期便血伴痔核脱出)、C组(Ⅲ期)、D组(Ⅳ期);按证型分为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运用ZBOX-Ⅰ舌脉象仪采集舌象图片,通过分析软件获得舌象特征指数,应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期及各证型舌象特征指数的差异.结果:①D组胖瘦指数高(P<0.05),C组较D组患者齿痕指数大(P<0.05);混合痔Ⅱ-Ⅳ期中以湿热下注型多见,占全部病例的44.95%,其次为脾虚气陷型,占31.82%;气滞血瘀型中D组所占比例高,占30.43%.②湿热下注型老嫩指数、腐腻指数、润燥指数均高于气滞血瘀型和脾虚气陷型(P<0.05).结论:混合痔临床各期有部分的舌象特征差异,舌体形态特征指数可以为混合痔辨证分型提供部分客观依据.
作者:钟盛兰;张伟;燕海霞;王忆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医临床诊疗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决策过程.临床实际诊疗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中医诊疗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实际临床过程的不确定性,增强而不是限制医者决策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尤其不能限制决策创意的形成.决策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决策的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新兴综合性学科.为开拓中医诊疗标准研究的新视野,在数理统计学基础上引入决策心理学,建立一个融汇古今诊治知识,客观、科学而又保障辨证论治优势的研究模式,以保障和增强医者实施诊疗标准的规范性和创造性,同时有利于医者的临床经验培养.
作者:李成卫;连智华;韩学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