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刘尚义教授中医外科疑难重症论治验案6则

吴曦

关键词:刘尚义, 乳漏, 油风, 白疕, 天疱疮, 蛇串疮, 臁疮
摘要:刘尚义教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治中医外科疑难重症,强调外科内治,亦善用外治法,其用药独具特色:一是喜用介贝矿石类药物,如石决明、珍珠母;二是巧用风类药物,如羌活、防风;三是佐以血类药物,如当归、川芎;四是酌用虫类药物,如蝉蜕、蜈蚣;五是慎用有毒类药物,如水银、朱砂、雄黄.笔者采撷刘尚义教授中医外科验案6则,即乳漏、油风、白疕、天疱疮、蛇串疮、臁疮等,疗效奇特,以兹共飨.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疲乏症的中医证治思考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自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推广以来,艾滋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了很大降低,一些随着患者治疗的推进和生存时间延长而出现的如并发症、药物毒副作用和生活质量问题逐渐成为新的关注点.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HIV相关疲乏症虽是临床常见症状,但却容易为医生所忽视.文章对本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医病因病机、诊治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后续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志斌;杨冀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徐荣谦教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经验撷英

    徐荣谦教授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思维缜密,处方灵活,对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有独到见解,临证每多获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年,在中医儿科疾病诊疗方面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文章对徐教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供读者参考学习.

    作者:杨颖;徐荣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仙茅对正常/虚寒大鼠孕烷X受体及其介导的药物代谢酶CYP3A和运转蛋白P-gp的影响

    目的:明确仙茅对正常、虚寒大鼠孕烷X受体(PXR)调控药物代谢酶CYP3A和转运蛋白P-gp的作用差异,为探讨其药效表达差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连续21d肌注氢化可的松粉针剂20mg·kg-1·d-1塑造虚寒大鼠模型.从第15天开始,正常、虚寒大鼠连续7d分别灌胃仙茅大、小剂量(30、20g/kg)水煎液.观察正常和虚寒状态下仙茅对PXR及其介导的药物代谢酶CYP3A和转运蛋白P-gp的影响.结果:仙茅大、小剂量分别给予虚寒大鼠后,能使虚寒大鼠降低的肝脏微粒体CYP3A活性、小肠P-gp及肝脏PXR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而仙茅大、小剂量分别给予正常大鼠后,各指标变化均不明显.结论:仙茅对虚寒状态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可升高虚寒大鼠PXR及其介导的CYP3A和P-gp有关.

    作者:薛春苗;张冰;金锐;林志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补肾益髓生血法对苯与环磷酰胺诱导AA大鼠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益髓生血法对苯与环磷酰胺(CTX)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大鼠免疫及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75只.造模组大鼠皮下注射苯(1mL/kg)与腹腔注射CTX(25mg/kg),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康立龙、益髓生血、温肾生血和滋肾生血5组.7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血涂片、骨髓涂片瑞氏染色,观察血、骨髓细胞形态;检测骨髓悬液骨髓有核细胞数;脾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均显著性增加(P<0.05,P<0.01),CD8显著降低(P<0.05,P<0.01),CD4、CD4/CD8有增加趋势,CD3有降低趋势;模型组血涂片红细胞呈散状分布、有核细胞减少,骨髓涂片脂肪滴明显增多,有核细胞增生降低等,各治疗组均明显好转;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骨髓有核细胞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脾淋巴结弥散,红髓和白髓边界不清,各治疗组淋巴结趋于正常,红髓白髓边界趋于清晰.结论:补肾益髓生血法可能通过调控AA免疫功能,减轻对骨髓造血功能的病理损害,增加外周血细胞及淋巴细胞,进而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滋肾生血法明显优于益髓生血法和温肾生血法.

    作者:张丰丰;赵宗江;张新雪;杨美娟;杜磊;田晨;吴志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檵木药用价值研究概述

    檵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生灌木,具有促进创伤愈合、抑菌、抗炎、抗氧化、调节脂肪代谢、抗肿瘤等功效.多种传统中医药典籍对檵木药用价值有所记载,目前已有现代医药研究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细化提取与分析.文章主要从药用功效、所含化学成分以及各成分对应的药理机制,对檵木的药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提示檵木在治疗炎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方面的潜在治疗应用,推动檵木更好地为维护人类健康、治疗人类疾病所用.

    作者:周璟;王耀晟;吴宗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辐照结合束缚应激致血虚肝郁大鼠证候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辐照结合束缚应激致血虚肝郁证大鼠模型.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辐照组、束缚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大鼠单笼饲养、辐照结合束缚21d造模,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外周血象并进行糖水实验、敞箱实验和跳台实验,测定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大脑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等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生长缓慢,外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明显(P<0.05),血浆中ACTH明显升高(P<0.05),CORT和下丘脑CRH含量有升高趋势,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和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从血象、行为学、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等方面验证了辐照结合束缚应激造成的大鼠模型可作为中医血虚肝郁证的动物模型.

    作者:张建军;李艳霞;王景霞;李伟;王淳;屈胜胜;葛阳;黄银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IgA肾病与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与健康人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及IgA肾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IgA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肱指数(ABI),并测.定病例组的相关理化指标,分析IgA肾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baPWV、ABI的差异及baPWV、ABI与IgA肾病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gA肾病患者的baPWV及AB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baPWV与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SUA)、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率过滤(GFR)、24h尿蛋白、空腹血糖(FBG)、收缩压、舒张压、年龄有相关性,ABI与Scr、BUN、Ccr、GFR、收缩压及年龄有相关性.结论:IgA肾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较正常人高,且IgA肾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与肾脏病指标相关.

    作者:赵唯含;顾焕;廖江铨;宋威江;杜金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动物实验方法研究活血化瘀验方中药水煎剂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利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CAP模型,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分高、中、低3个剂量进行干预,给药4周后处死,检测前列腺组织及血清当中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P<0.05);高剂量组前列腺组织病变范围缩小(P<0.05);高、中剂量组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当中NO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前列腺组织当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3组均较模型组升高,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药物高、中剂量组效果较好,可以减轻CAP模型大鼠前列腺的炎症程度,减轻炎症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对前列腺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宋国宏;艾斯卡尔·吐拉洪;耿芳;李文玉;李上封;张晨;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脾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收治的脾胃虚弱型CAG患者40例,予以健脾通络汤治疗.患者每2周复诊1次,并填写临床症状分级积分表,12周后行胃镜检查.结果:健脾通络汤对脾胃虚弱型CAG具有明显的疗效,其痊愈率为8.57%,显效率为25.71%,有效率为57.14%,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治疗后萎缩、活动性病理积分显著性下降(P<0.01),其病理痊愈率为43.33%,显效率为23.33%,有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健脾通络汤对于脾胃虚弱型CAG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崔一鸣;黄凡;陈璐;李斐斐;周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少腹逐瘀汤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红细胞膜组分的影响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膜组分的变化探讨少腹逐瘀汤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瘀证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气虚血瘀模型组、少腹逐瘀汤高剂量组(4.8g/kg)、低剂量组(1.2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复制气虚血瘀模型,每日1次,连续14d.各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Sd.取血前大鼠禁食24h,不禁水.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红细胞膜组分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造模后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毛色状态等变差.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P<0.01),膜上Na+-K+-ATP酶活力、唾液酸含量及巯基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丙二醛(MDA)含量和膜胆固醇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少腹逐瘀汤能够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P<0.01),可显著升高Na+-K+-ATP酶活力、唾液酸含量以及巯基含量(P<0.05),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P<0.01).结论:少腹逐瘀汤可能是通过提高Nd-K+-ATP酶活力、唾液酸和巯基含量,而增加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增加抗氧化性,减轻自由基对红细胞攻击程度,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达到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瘀状态.

    作者:牛雯颖;尤艳芳;纪博硕;李凤金;张玉昆;肖洪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孙真人十三鬼穴在精神疾病中的临床运用

    文章就其家运用孙真人十三鬼穴治疗精神疾病的经验做了介绍,指出运用孙真人十三鬼穴治疗精神疾病宜慎察症象,辨证施治;对于病情复杂之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等,宜遵循《备急千金要方》“今针灸与方药并主治之”之说,在针灸十三鬼穴之同时,据证选方投之;对于病情不太复杂之部分癔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单独予十三鬼穴针灸即可.文章后指出,孙真人十三鬼穴虽然迷信色彩较浓,然于精神疾病治疗上确具实效,故应进一步深入探讨,使之更好地运用于精神疾病之治疗.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VP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PVP联合中药治疗OVC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并独立对纳入文献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81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29例,对照组381例.所有试验质量普遍不够高,未发现双盲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PVP联合中药与单纯PVP治疗OVCF相比,其总有效率、无效率和骨密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PVP联合中药可优势互补,其治疗OVCF较单纯PVP治疗更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选择,但仍需低风险、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加以验证.

    作者:范超领;葛继荣;谢丽华;李生强;陈娟;许惠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古代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难治病,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三大主症.本病类似于中医古代文献中的骨痿、骨枯、骨极、骨痹、腰痛等.通过系统地整理历代中医文献论述,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本病的机制,不断提高对本病的防治和研究水平,从而为开展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作者:柳承希;任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蛋白质组学对肾气虚证患者卵泡液的研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肾气虚引起的卵泡液蛋白质组分变化及二至天癸颗粒的干预作用,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丰富“肾主生殖”理论.方法:肾气虚受试者66例随机分为二至治疗组和安慰剂组,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分别在体外受精(IVF)周期前2个月经周期及IVF周期服用二至天癸颗粒和安慰剂.选取33例男方因素不孕的妇女行单精子卵胞浆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观察各组卵泡液蛋白表达差异及中药干预情况.结果:①二至治疗组的肾气虚症状相对于安慰剂组明显改善(P<0.05);②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获得卵泡液蛋白质谱图,发现存在显著差异的43个蛋白质点;③鉴定出的蛋白质是结合珠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甲状腺运载蛋白、载脂蛋白-A及补体C4-B.结论:这5种蛋白质可能与肾气虚相关,二至天癸颗粒能改善肾气虚症状,可能与中药整体调节卵泡液蛋白质表达有关.

    作者:连方;王岩;孙振高;郑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十八反中附子瓜蒌临床同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疾病治疗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全面检索附子瓜蒌临床同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文献,分析探讨附子瓜蒌临床同用治疗疾病的情况.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8个数据库中应用附子瓜蒌临床同用治疗疾病的RCT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的中医疾病治疗情况、西医疾病治疗情况、不良事件情况等相关信息,分析探讨附子瓜蒌临床同用治疗疾病的情况.结果:共检索出符合条件的中文RCT临床研究文献57篇,该反药临床同用主要治疗胸痹、心悸等中医疾病;西医疾病方面,该反药临床同用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有12篇文献明确报告了临床用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情况.结论:临床上确实存在附子瓜萎两药同方应用的情况,且该反药组合临床同用似乎存在一定的疗效,需要更进一步的理论、实验、文献等方面的探讨研究来证实附子瓜蒌临床同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高源;费宇彤;钟赣生;刘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柔筋养精”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柔筋养精”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注射液为对照组,选择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受试者,分别接受“柔筋养精”手法或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采用积分法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和主要症状体征的差异.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体征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在缓解阳性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远期随访疗效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未见重度复发者.结论:“柔筋养精”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手法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受试者依从性优于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注射液.

    作者:董万涛;宋敏;蒋宜伟;安文博;吕泽斌;温孝明;柴居堂;李泽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IL-1β及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白介素-1β(IL-1 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 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复方菖蒲益智汤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放射免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 β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TGF-β 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IL-1 β、TGF-p 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TGF-β 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复方菖蒲益智汤高剂量组尤为明显(P<0.05).结论:复方菖蒲益智汤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作者:田军彪;臧春柳;崔媛;徐丽娟;刘学飞;赵见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的方法、疗效,进一步明确适应症,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注射固脱法治疗的452例直肠脱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复发和未复发两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术后复发相关性较大因素为肛门括约肌功能、分型分度、病程、中医证型、术前脱垂长度,而辨证使用口服中药汤剂调理成为预防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注射固脱术是治疗直肠脱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针对病程长和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在注射固脱术基础上加用黏膜结扎术或肛门环缩术,依中医证型配合中药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预防复发.

    作者:叶宇飞;曹科;倪量宏;刘光亮;韩宝;徐慧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益肾调督针灸法对AD大鼠海马线粒体CypD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灸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线粒体亲环蛋白D(CypD)的影响,探讨针灸防治AD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灸治疗组,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 β 1-42的模型复制方法,针灸治疗组采用先针刺再艾灸“百会”和“肾俞”穴,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线粒体中CypD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Cyp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针灸治疗组CypD的表达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益肾调督针灸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海马线粒体CypD表达,从而阻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形成,减少线粒体损伤,进而在AD防治中发挥作用.

    作者:崔翔;马冉;唐萁;李丹;杜艳军;沈峰;孙国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量表(问卷)信度、效度评价在我国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目前,量表(问卷)作为一种测量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及科研的各个领域,量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是评价量表(问卷)有效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检索近10年内有关量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筛选,着重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53篇,指出不同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分布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细化医学量表(问卷)信度、效度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将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赵斐然;周天驰;张俊颖;钱呈秋;刘国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