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一鸣;黄凡;陈璐;李斐斐;周斌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国内学者通过对大量脉象数据的测绘和分析,在相关研究领域有了初步的进展,使脉象研究从定性分析进入到了定量分析,并且凭借脉诊仪的研发使脉诊学进入了客观化研究的阶段.文章旨在总结近10年有关恶性肿瘤患者脉象研究的论文,阐述了恶性肿瘤患者脉象研究的历史沿革,概括目前相关研究内容及方法,指出相关研究方法中的一些不足,也在文章的后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研究作一些展望.当下脉诊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脉象研究方面的论述浅多精少,所以,脉象研究在将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史文翡;朱惠蓉;燕海霞;杨琼;程悦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芎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主动脉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炎性反应抗AS的新靶点.方法: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芎芍小剂量、中剂量及大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采用单纯高脂喂养法复制兔AS模型.给药前及给药6、12、15周后分别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15周后处死兔取胸主动脉采用非放射性凝胶迁移实验(EMSA)法测定其NF-κB p65活性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NF-κB mRNA表达量.结果:造模给药15周后各组兔血清炎症因子均较前不同程度升高,芎芍中、大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IL-2、TNF-α明显减少(P<0.01,P<0.05);芎芍大剂量组、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NF-κB p65结合活性降低(P<0.05).结论:芎芍胶囊能够降低AS兔主动脉NF-κB p65的蛋白结合活性,减少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从而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达到抗AS的目的.
作者:张艳虹;徐凤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辐照结合束缚应激致血虚肝郁证大鼠模型.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辐照组、束缚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大鼠单笼饲养、辐照结合束缚21d造模,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外周血象并进行糖水实验、敞箱实验和跳台实验,测定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大脑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等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生长缓慢,外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明显(P<0.05),血浆中ACTH明显升高(P<0.05),CORT和下丘脑CRH含量有升高趋势,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和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从血象、行为学、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等方面验证了辐照结合束缚应激造成的大鼠模型可作为中医血虚肝郁证的动物模型.
作者:张建军;李艳霞;王景霞;李伟;王淳;屈胜胜;葛阳;黄银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五子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G)、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肽(C-P)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五子降糖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组.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纯净水;其他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干预6周.检测大鼠灌胃前、2、4、6周FBG及2hPG水平;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SOD、MDA、hsCRP、C-P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FBG及2hPG、MDA、hsCRP水平升高,SOD、C-P水平降低(P<0.01);五子降糖方降低T2DM大鼠FBG及2hPG、MDA水平,提高SOD、C-P水平,其中该方中剂量明显降低hsCRP水平(P<0.01).结论:五子降糖方可降低T2DM大鼠FBG及2hPG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
作者:王亚;高秀娟;贺宝玲;喇孝瑾;王会敏;田振亚;李继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测定NOD小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 (IL-1β)、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AQP5) mRAN、蛋白表达和腺体病理分级来研究中西药联用与单用药的差别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雷公藤多苷(TG)组、MTX+TG组、ICR小鼠对照组,给药8周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①各治疗组病理组织形态学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MTX+TG组分级低.(各治疗组TNF-α、IL-1β表达少于模型组(P<0.05),MTX+TG组下降多.③各治疗组间AQP5 mRA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74,P=0.000).④相关分析显示TNF-α、IL-1β、AQP5 mRAN与病理分级呈直线相关(P<0.05).⑤交互作用分析显示两药联用,对TNF-α和AQP5 mRAN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①NOD小鼠呈淋巴细胞灶性浸润;TNF-α、IL-1 β,AQP5 mRAN表达异常.②MTX和TG可改善病理,改变TNF-α、IL-1 β及AQP5 mRAN表达,治疗有效.③MTX+TC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胡旭君;宋欣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固本防哮饮对哮喘易感基因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内实验中,以卵蛋白(OVA)致敏小鼠为动物模型;体外实验中,以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刺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为细胞模型,分别以固本防哮饮及其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通过肺组织病理评分评价动物造模用药前后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及MRC-5细胞中ORMDL3蛋白含量的改变.结果:体内实验中,固本防哮饮能明显减轻肺组织气道炎性浸润(P<0.05),且显著下调ORMDL3蛋白的表达(P<0.05);体外实验中,固本防哮饮含药血清可下调MRC-5中ORMDL3蛋白表达(P<0.05).结论:固本防哮饮改善哮喘患儿体质状态的药理机制之一可能在于调节易感基因ORMDL3蛋白的表达,从而有效减轻炎症反应,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
作者:黄争光;赵霞;罗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徐荣谦教授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思维缜密,处方灵活,对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有独到见解,临证每多获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年,在中医儿科疾病诊疗方面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文章对徐教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供读者参考学习.
作者:杨颖;徐荣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平补平泻法对脑出血家兔血肿周围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手法在针刺治疗效应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留针组和手法组,每组各10只.自体血二次注血法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留针组和手法组造模成功后选取患侧头穴进行治疗,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即刻、第3天和第7天应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观察各组家兔血肿周围脑组织rCBF、rCBV和MTr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Tr延长,rCBV和rCBF减小,血肿周围血流量下降(P<0.05).留针组和手法组血肿周围脑血流灌注情况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MTT缩短,rCBV和rCBF明显增加(P<0.05),手法组优于留针组(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急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平补平泻手法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针刺疗效.
作者:王凡;刘婧;焦志华;詹松华;东贵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全面检索附子瓜蒌临床同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文献,分析探讨附子瓜蒌临床同用治疗疾病的情况.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8个数据库中应用附子瓜蒌临床同用治疗疾病的RCT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的中医疾病治疗情况、西医疾病治疗情况、不良事件情况等相关信息,分析探讨附子瓜蒌临床同用治疗疾病的情况.结果:共检索出符合条件的中文RCT临床研究文献57篇,该反药临床同用主要治疗胸痹、心悸等中医疾病;西医疾病方面,该反药临床同用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有12篇文献明确报告了临床用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情况.结论:临床上确实存在附子瓜萎两药同方应用的情况,且该反药组合临床同用似乎存在一定的疗效,需要更进一步的理论、实验、文献等方面的探讨研究来证实附子瓜蒌临床同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高源;费宇彤;钟赣生;刘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韦贵康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骨伤科疑难杂症,在膝骨性关节炎方面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方面风、寒、湿邪侵袭是重要的外因,同时肝、脾、肾三脏亏虚密切相关,在以上病因病机指导下,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膝骨性关节炎的分期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思想——“早期祛风祛湿、宣痹通络,中期补益肝脾,晚期围手术期予以活血祛瘀、补益脾肾”的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能很好地防治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丰哲;闫腾龙;韦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尤昭玲教授诊治不孕症数十年,形成了独具特色、具备时空思维特征的“病、证、期、时”诊疗模式.文章阐释此模式的形成渊源及时空特征,并总结其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诊断上病证结合,以西医辨病为纲,四诊合参中医辨证为目;治疗上采取分期论治,标本兼治,在月经期治疗原发痼疾或病证,以改善着床环境;卵泡期养泡助膜,改善卵巢功能;并择时用药,药膳兼施以助孕.此模式验之临床每获良效,值得推广.
作者:叶秀英;尤昭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医药在治疗精神系统疾病方面有一定疗效,但以脏腑为核心的辨证论治在精神科相关疾病的辨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缺乏临床可操作性,严重阻碍了中医药在精神科的应用.为探讨中医神志病的辨治方法,文章从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彦恒老师应用益肾平虑法治疗焦虑症临床实际经验出发梳理了焦虑症复杂的临床症状,将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定位在恐惧和忧思,通过对焦虑症相关病因病机的分析,挖掘了焦虑症的核心病机,将其定性为肾阴虚,并由此确立了焦虑症治疗的基本原则:益肾平虑.这种以精神症状为核心的辨治方法较既往以脏腑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值得探讨和总结.
作者:贾竑晓;康玉春;尹冬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常青主任中医师从医50年,学验俱丰,尤在中风、肿瘤等内科重难症领域屡起沉疴,在此基础上自创多种系列经验方,临床运用多获应手之效.中风夺命饮是常老总结多年临证实践创制的用以治疗中风急性期重症的经验方,该方针对风火痰浊之因机,精选涤痰熄风之品为君;针对腑实热郁之因机,重用通腑泄浊之药为臣;针对血瘀络伤之因机,巧投活血化瘀之属为佐;针对肝风夹痰阻滞脑络之因机,更配引经通络之药为使.文章就常老在中风领域经验方中风夺命饮之制方特色及临床治验作一探析.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确定熊胆粉(BB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BBP干预下HUVEC增殖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分析BBP对HUVEC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BBP干预24h后,HUVEC的增殖活力受到抑制,尤其到72h时,各药物浓度下HUVEC增殖活力受到显著抑制(P<0.05,P<0.01),以药物浓度0.3、0.6、0.9mg/mL分别干预24、48、72h后,表现出时间与药物浓度依赖的特征,HUVEC的迁移能力也受到明显抑制.结论:BBP对HUVEC的增殖与迁移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潜在的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
作者:褚剑锋;沈阿灵;刘丽雅;李颖;赵锦燕;许剑峰;彭军;洪振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用动物实验方法研究活血化瘀验方中药水煎剂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利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CAP模型,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分高、中、低3个剂量进行干预,给药4周后处死,检测前列腺组织及血清当中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P<0.05);高剂量组前列腺组织病变范围缩小(P<0.05);高、中剂量组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当中NO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前列腺组织当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3组均较模型组升高,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药物高、中剂量组效果较好,可以减轻CAP模型大鼠前列腺的炎症程度,减轻炎症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对前列腺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宋国宏;艾斯卡尔·吐拉洪;耿芳;李文玉;李上封;张晨;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膜组分的变化探讨少腹逐瘀汤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瘀证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气虚血瘀模型组、少腹逐瘀汤高剂量组(4.8g/kg)、低剂量组(1.2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复制气虚血瘀模型,每日1次,连续14d.各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Sd.取血前大鼠禁食24h,不禁水.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红细胞膜组分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造模后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毛色状态等变差.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P<0.01),膜上Na+-K+-ATP酶活力、唾液酸含量及巯基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丙二醛(MDA)含量和膜胆固醇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少腹逐瘀汤能够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P<0.01),可显著升高Na+-K+-ATP酶活力、唾液酸含量以及巯基含量(P<0.05),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P<0.01).结论:少腹逐瘀汤可能是通过提高Nd-K+-ATP酶活力、唾液酸和巯基含量,而增加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增加抗氧化性,减轻自由基对红细胞攻击程度,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达到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瘀状态.
作者:牛雯颖;尤艳芳;纪博硕;李凤金;张玉昆;肖洪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从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角度,部分揭示祛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0只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的方法制作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15d后将CI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祛痹方高、低剂量组,随即灌胃给药,1次/d,连续4周.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fins样酪氨酸激酶(FLT-4)和胎肝激酶受体(FLK-1)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LK-1、FLT-4明显升高(P<0.01);雷公藤多苷组和祛痹方高剂量组FLK-1、FLT-4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且祛痹方高剂量组FLK-1较雷公藤多苷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祛痹方治疗RA的功效与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相关.
作者:赵宏艳;王燕;杜中平;李鸿泓;肖诚;吕诚;刘梅洁;王少君;潘静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基于血清药理学的理论,试图从含证血清探讨中医证的形成机制.以国内外所发表的文献为研究基础,以中医理论为基石,以四诊规范为前提,以辨证思维为核心,以人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归纳和综述中医证和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动态.在血清药理学理论的启示下,提出含证血清的概念,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学有一个可行的切合点,有利于应用现代生命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揭示中医证的实质,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作者:梁文娜;李西海;李灿东;康洁;丁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肾气虚引起的卵泡液蛋白质组分变化及二至天癸颗粒的干预作用,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丰富“肾主生殖”理论.方法:肾气虚受试者66例随机分为二至治疗组和安慰剂组,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分别在体外受精(IVF)周期前2个月经周期及IVF周期服用二至天癸颗粒和安慰剂.选取33例男方因素不孕的妇女行单精子卵胞浆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观察各组卵泡液蛋白表达差异及中药干预情况.结果:①二至治疗组的肾气虚症状相对于安慰剂组明显改善(P<0.05);②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获得卵泡液蛋白质谱图,发现存在显著差异的43个蛋白质点;③鉴定出的蛋白质是结合珠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甲状腺运载蛋白、载脂蛋白-A及补体C4-B.结论:这5种蛋白质可能与肾气虚相关,二至天癸颗粒能改善肾气虚症状,可能与中药整体调节卵泡液蛋白质表达有关.
作者:连方;王岩;孙振高;郑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医临床诊疗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决策过程.临床实际诊疗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中医诊疗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实际临床过程的不确定性,增强而不是限制医者决策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尤其不能限制决策创意的形成.决策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决策的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新兴综合性学科.为开拓中医诊疗标准研究的新视野,在数理统计学基础上引入决策心理学,建立一个融汇古今诊治知识,客观、科学而又保障辨证论治优势的研究模式,以保障和增强医者实施诊疗标准的规范性和创造性,同时有利于医者的临床经验培养.
作者:李成卫;连智华;韩学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