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宇飞;曹科;倪量宏;刘光亮;韩宝;徐慧岩
目的:探讨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的方法、疗效,进一步明确适应症,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注射固脱法治疗的452例直肠脱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复发和未复发两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术后复发相关性较大因素为肛门括约肌功能、分型分度、病程、中医证型、术前脱垂长度,而辨证使用口服中药汤剂调理成为预防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注射固脱术是治疗直肠脱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针对病程长和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在注射固脱术基础上加用黏膜结扎术或肛门环缩术,依中医证型配合中药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预防复发.
作者:叶宇飞;曹科;倪量宏;刘光亮;韩宝;徐慧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宁肾颗粒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宁肾颗粒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宁肾颗粒低、高剂量(12、24g/kg)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LPS+CCl4方法建立实验性IgA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分早、晚各给药或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1次,连续4周.干预后,检测尿液红细胞数、24h尿蛋白定量,观察肾脏病理及免疫病理,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数、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系膜区增殖、IgA荧光强度均增加,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宁肾颗粒低、高剂量组大鼠尿红细胞、24h尿蛋白、肾小球IgA荧光强度均有降低(P<0.05,P<0.01),宁肾颗粒高剂量组肾脏系膜区增殖减轻、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宁肾颗粒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PDGF-BB蛋白上调有关.
作者:赵林;王志学;齐芳华;牟林茂;李安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藤莪清瘀方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61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藤莪清瘀方和胃复春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病理学检查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87.10%,对照组为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6.78%,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藤莪清瘀方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李昊;杨慧萍;鲁小青;陈百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食管癌患者化疗所致脾虚证候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化疗病人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中药组3组,分析各组治疗后脾虚状态、血液毒性、营养状态及免疫状态的变化.结果:脾虚状态:3组化疗后脾虚积分均有升高,以空白对照组明显(P<0.05),肠内免疫营养组和中药组无显著差异;血液学毒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肠内免疫营养组可降低血液毒性发生率(P<0.05);中药组Ⅲ度以上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营养状态:化疗后第7天各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化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第14、21天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优于空白对照组和中药组(P<0.05);免疫状态:化疗前后辅助性T细胞(CD4+)及CD4+/cD8+比值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肠内免疫营养组及中药组较化疗前两组数值均上升(P<0.05).结论:化疗可导致食管癌患者出现或加重脾虚证;肠内免疫营养可改善患者脾虚证,减轻血液毒性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姚庆华;王赟;谷建钟;傅婷;汪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不清,软骨退变是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而细胞凋亡在软骨退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凋亡、内质网应激性凋亡、细胞自噬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骨关节炎主要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药在治疗骨关节炎有着独特的优势,独活寄生汤长期应用临床,效果良好,但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有待于深入研究,故文章从线粒体凋亡、内质网应激性凋亡、细胞自噬方面探讨独活寄生汤干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刘发元;李西海;叶蕻芝;刘献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进行戊己胃漂浮缓释片有效期研究.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戊己胃漂浮缓释片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芍药苷的含量,并以多个有效成分为指标,运用经典恒温法预测其有效期.结果: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芍药苷的量随时间变化属一级降解反应,在25℃时的分解速度常数K分别为:4.22×10-6、3.13×10-6、4.80×10-6、4.14×10-6,以有效期时间短的吴茱萸次碱为指标,制剂有效期为2.50年.结论:戊己胃漂浮缓释片的有效期暂定为2.50年.
作者:王群;刘文;陈中芬;杨颂;施晓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基于血清药理学的理论,试图从含证血清探讨中医证的形成机制.以国内外所发表的文献为研究基础,以中医理论为基石,以四诊规范为前提,以辨证思维为核心,以人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归纳和综述中医证和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动态.在血清药理学理论的启示下,提出含证血清的概念,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学有一个可行的切合点,有利于应用现代生命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揭示中医证的实质,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作者:梁文娜;李西海;李灿东;康洁;丁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白介素-1β(IL-1 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 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复方菖蒲益智汤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放射免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 β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TGF-β 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IL-1 β、TGF-p 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TGF-β 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复方菖蒲益智汤高剂量组尤为明显(P<0.05).结论:复方菖蒲益智汤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作者:田军彪;臧春柳;崔媛;徐丽娟;刘学飞;赵见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自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推广以来,艾滋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了很大降低,一些随着患者治疗的推进和生存时间延长而出现的如并发症、药物毒副作用和生活质量问题逐渐成为新的关注点.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HIV相关疲乏症虽是临床常见症状,但却容易为医生所忽视.文章对本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医病因病机、诊治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后续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志斌;杨冀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筛选土家药延龄草中抗SH-SY5Y细胞谷氨酸(Glu)损伤的有效部位.方法:Bliss法测定延龄草不同部位提取物的1%致死量(LD1)和半数致死量(LD50),建立Glu损伤SH-SY5Y细胞模型,筛选延龄草中抗SH-SY5Y细胞Glu损伤的有效部位,以形态学、细胞存活率和LDH漏出率为指标评价延龄草有效部位对Glu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TTM1为抗SH-SY5Y细胞Glu损伤的有效部位,能显著改善Glu损伤细胞的形态,5.0、10.0、20.0μg/mL的TTM1提高损伤细胞的存活率(P<0.05,P<0.001),2.5、5.0、10.0、20.0μg/mL的TTM1可显著降低损伤细胞的LDH漏出率(P<0.05,P<0.001).结论:延龄草TTM1对Glu损伤的SH-SY5Y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志勇;张嫚;赵晖;宋阔魁;毕天;周凤琴;李彦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PVP联合中药治疗OVC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并独立对纳入文献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81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29例,对照组381例.所有试验质量普遍不够高,未发现双盲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PVP联合中药与单纯PVP治疗OVCF相比,其总有效率、无效率和骨密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PVP联合中药可优势互补,其治疗OVCF较单纯PVP治疗更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选择,但仍需低风险、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加以验证.
作者:范超领;葛继荣;谢丽华;李生强;陈娟;许惠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难治病,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三大主症.本病类似于中医古代文献中的骨痿、骨枯、骨极、骨痹、腰痛等.通过系统地整理历代中医文献论述,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本病的机制,不断提高对本病的防治和研究水平,从而为开展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作者:柳承希;任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芎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主动脉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炎性反应抗AS的新靶点.方法: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芎芍小剂量、中剂量及大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采用单纯高脂喂养法复制兔AS模型.给药前及给药6、12、15周后分别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15周后处死兔取胸主动脉采用非放射性凝胶迁移实验(EMSA)法测定其NF-κB p65活性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NF-κB mRNA表达量.结果:造模给药15周后各组兔血清炎症因子均较前不同程度升高,芎芍中、大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IL-2、TNF-α明显减少(P<0.01,P<0.05);芎芍大剂量组、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NF-κB p65结合活性降低(P<0.05).结论:芎芍胶囊能够降低AS兔主动脉NF-κB p65的蛋白结合活性,减少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从而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达到抗AS的目的.
作者:张艳虹;徐凤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医药在治疗精神系统疾病方面有一定疗效,但以脏腑为核心的辨证论治在精神科相关疾病的辨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缺乏临床可操作性,严重阻碍了中医药在精神科的应用.为探讨中医神志病的辨治方法,文章从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彦恒老师应用益肾平虑法治疗焦虑症临床实际经验出发梳理了焦虑症复杂的临床症状,将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定位在恐惧和忧思,通过对焦虑症相关病因病机的分析,挖掘了焦虑症的核心病机,将其定性为肾阴虚,并由此确立了焦虑症治疗的基本原则:益肾平虑.这种以精神症状为核心的辨治方法较既往以脏腑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值得探讨和总结.
作者:贾竑晓;康玉春;尹冬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与健康人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及IgA肾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IgA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肱指数(ABI),并测.定病例组的相关理化指标,分析IgA肾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baPWV、ABI的差异及baPWV、ABI与IgA肾病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gA肾病患者的baPWV及AB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baPWV与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SUA)、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率过滤(GFR)、24h尿蛋白、空腹血糖(FBG)、收缩压、舒张压、年龄有相关性,ABI与Scr、BUN、Ccr、GFR、收缩压及年龄有相关性.结论:IgA肾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较正常人高,且IgA肾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与肾脏病指标相关.
作者:赵唯含;顾焕;廖江铨;宋威江;杜金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对衰老大鼠皮肤胶原组织的作用效应.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埋线治疗组.埋线治疗组在背部皮下埋线1次;埋线治疗组与衰老模型组均行D-半乳糖腹腔注射100d;空白对照组不做治疗.100d后进行皮肤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皮肤明显变薄,胶原疏松,免疫组化染色Ⅰ、Ⅲ型胶原明显减少,羟脯氨酸含量低(P<0.01).埋线治疗组皮肤厚度正常,Ⅰ、Ⅲ型胶原无明显减少,羟脯氨酸含量减低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埋线疗法对雌性衰老大鼠皮肤胶原组织有明显的刺激效应,可通过刺激胶原蛋白的增生来抗皮肤老化.
作者:周双琳;张聪;林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辐照结合束缚应激致血虚肝郁证大鼠模型.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辐照组、束缚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大鼠单笼饲养、辐照结合束缚21d造模,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外周血象并进行糖水实验、敞箱实验和跳台实验,测定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大脑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等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生长缓慢,外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明显(P<0.05),血浆中ACTH明显升高(P<0.05),CORT和下丘脑CRH含量有升高趋势,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和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从血象、行为学、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等方面验证了辐照结合束缚应激造成的大鼠模型可作为中医血虚肝郁证的动物模型.
作者:张建军;李艳霞;王景霞;李伟;王淳;屈胜胜;葛阳;黄银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索童喘清颗粒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症状缓解作用和虚哮证候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进行其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试验组118例,控制率75.42%,对照组117例,控制率51.28%,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早晨呼吸峰流速(PEF)实测值变化,差异显著(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愈显率55.93%,对照组30.77%;两组等级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FAS、PPS分析结论一致.结论:童喘清颗粒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优于安慰剂,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田恬;胡思源;刘虹;任勤;许尤佳;向希雄;王雪峰;董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文章就其家运用孙真人十三鬼穴治疗精神疾病的经验做了介绍,指出运用孙真人十三鬼穴治疗精神疾病宜慎察症象,辨证施治;对于病情复杂之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等,宜遵循《备急千金要方》“今针灸与方药并主治之”之说,在针灸十三鬼穴之同时,据证选方投之;对于病情不太复杂之部分癔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单独予十三鬼穴针灸即可.文章后指出,孙真人十三鬼穴虽然迷信色彩较浓,然于精神疾病治疗上确具实效,故应进一步深入探讨,使之更好地运用于精神疾病之治疗.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阳不入阴是失眠的主要病机,开阖枢不利、少阳不利或少阴不利均可导致阳不入阴,继而引发失眠.临床上不少医家基于此,以调和枢机为治则,运用小柴胡汤、温胆汤、四逆散、黄连阿胶汤、柴胡疏肝散等方剂,选用少阳、少阴经之穴位施以针灸来治疗失眠,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枢经论治失眠的文献还过于零散,有必要重视枢经在失眠诊治过程中的作用,开展更多、更系统的研究.
作者:庞军;卢栋明;唐宏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