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维;李瑛
目的:明确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中医证型与体温、皮疹数量、主要实验室检查相关性.方法:收集498例患儿中医四诊资料,建立证候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邪犯肺脾证(195例)以皮肤疱疹、食量减少、咽痛、咳嗽、流涕、便秘、精神差等为主;湿热毒盛证(303例)以皮肤疱疹、发热(中等度热、高热为主)、食量减少、咽痛、发热(低热为主)、精神差、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肢体抖动、乏力等为主.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的升高在湿热毒盛证中表现更明显.结论:通过临床病例调查,明确了手足口病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
作者:崔明明;李燕宁;马洪波;杨朝晖;孙明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晁恩祥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呼吸内科专家,对呼吸系统的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提出了独特的“从风论治”的理论,认为肺道实为鼻道之延续,治鼻治肺侧重点不同,但同有治风之理,常用苍耳子散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认为阵咳、顿咳、呛咳为风咳,治当“辛平解之”,创立苏黄止咳胶囊;认为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主要病机,祛风解痉是治疗哮喘发作的重要方法,创立了祛风解痉平喘汤,调补肺肾以抗风邪是缓解期的治法,创立了调补肺肾方.
作者:杨玉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骨蚀再造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120例瘀阻脉络型股骨头坏死病人采用随机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选用丹郁骨康丸作为对照,采用双盲双模拟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试验组60例中显效25例(占41.67%),有效30例(占50.00%),无效5例(占8.33%),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60例中显效24例(占40.00%),有效27例(占45.00%),无效9例(占15.00%),总有效率85.00%.两组疗效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2个月后随访结果,在远期疗效方面骨蚀再造丸优于丹郁骨康丸(P<0.05).结论:骨蚀再造丸和丹郁骨康丸治疗瘀阻脉络型股骨头坏死的疗效相似,均无明显的副作用,复发率低,远期疗效骨蚀再造丸明显优于丹郁骨康丸,从经济学角度看,骨蚀再造丸的疗程费用明显低于丹郁骨康丸.
作者:曹玉举;郭永昌;张莉莉;张巧云;赵昌贤;郭昭昭;郭家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经ox-LDL刺激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血府逐瘀汤对RMC的保护性作用.方法:使用50μ g/mL ox-LDL刺激RMC 24h,用包括不同浓度血府逐瘀汤、辛伐他汀含药血清进行干预24h,使用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RMC中TNF-α和LOX-1的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TNF-α及LOX-1的mRNA表达(P<0.01),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的干预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升高,高浓度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的干预作用较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强(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可减少RMC中TNF-α、LOX-1的表达,减轻ox-LDL对RMC的损伤作用.
作者:廖江铨;杜金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中医辨证为气虚和阳虚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超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E峰速率(E)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并计算E/E'比值、血浆B型脑钠肽(BNP)浓度、测量6min步行距离以及中医症候群变化.结果:经过1周治疗后,参附注射液治疗组E/E'(8.36±3.24)较对照组(10.28±4.87)明显降低(P<0.05);参附注射液治疗组BNP浓度(534.12±124.36)较对照组(702.88±192.60)明显降低(P<0.05);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中医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心脏舒张功能.
作者:戴金;毛威;刘强;胡敏勇;徐晓明;黄兆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广大医学工作者从临床与实验的角度,对神阙穴延缓衰老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神阙穴对衰老的常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通过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调节红细胞免疫功能、调整性激素比例等方面延缓衰老的进程.文章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神阙穴延缓衰老的文献做一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与依据.
作者:赵彩娇;谭敏;叶艺;王曙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消痈生肌方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血清白细胞介素(IL-2)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毒热证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溃得康组、汤药组、胶囊组、奥美组,每组7只,测定大鼠血清中IL-1β、IL-2含量,来评价各组药物促进大鼠胃溃疡愈合的作用.结果:汤药组中IL-1β,IL-2含量分别为(260.95±7.55)、(331.19± 11.73)pg/mL,与正常组为接近,能够有效降低IL-1β,并促进IL-2的释放.结论:消痈生肌方是通过降低和提高胃溃疡大鼠血清中的IL-1β、IL-2含量,来缓解炎性介质释放、降低炎性反应、增强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促进溃疡的愈合.
作者:周天羽;宫照东;才丽平;林庶如;周学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Toll样受体(TLRs)的影响,探讨大黄对SAP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治疗组.测定3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末端回肠组织病理评分;RT-PCR法检测回肠组织TLR2、TLR4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肠黏膜TLR2、TLR4 mRNA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大黄治疗组肠黏膜TLR2、TLR4 m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大黄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TLR2、TLR4 mRNA的表达并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发展并减轻胰腺损伤.
作者:崔旻;吴浩;姚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文章旨在总结循经辨证理论在中医风湿病诊治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通过查阅古籍经典及近十年的中医文献,从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两方面总结探讨了循经辨证理论在中医风湿病领域运用的进展.结果发现运用循经辨证理论诊治风湿病,古已有之,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疗效,但很多领域的研究尚属空白.循经辨证理论在指导风湿病的中医诊治方面有重要作用,但仍有很大的完善和提升空间.
作者:陈鹏凯;阎小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干预治疗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LAM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LAMCI患者1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治疗组92例.对照组给予非干预方案,治疗组给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口服联合中医特色疗法综合干预6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其对患者蒙特利尔认知(MoCA)积分,日常生活能力(ADL)积分、社会功能活动(FAQ)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MoCA总分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ADL和FAQ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核心症状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四方面模糊综合评价疗效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LAMCI中医综合干预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模糊综合评价可为类似研究提供依据和方法.
作者:张艳霞;张允岭;金香兰;高芳;郭蓉娟;陈志刚;曹晓岚;陈志强;张玉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及内质网应激蛋白(BI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第2-5代原代培养的大鼠腹主动脉VSMC,除空白组外,均加入10-4mol/L的HCY培养24h,经过免疫组化检验特异性标志蛋白α-SMA确认,建立大鼠增殖的VSMC模型.以加入药物不同分为空白组,HCY组、瑞舒伐他汀(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其中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分别加入相应的含药血清,继续培养48h,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BI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中α-SMA表达呈阳性率超过98%,提示培养细胞为VSMC;HCY组凋亡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与HCY组比较,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可显著增强大鼠VSMC凋亡率(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空白组比较,HCY组BIP表达升高(P<0.01);与HCY组比较,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细胞BI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P<0.01),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组间比较,BIP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丹蒌片通过上调BIP表达诱导VSMC凋亡.
作者:曹珊;刘紫阳;付强;沈晓君;周运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高血压血栓前状态(PTS)是心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在“发而未传”之时就“料在机先,阻截传变”,减少损害.另外PTS与高血压病痰瘀证有一定联系.两中药对于高血压PT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均有一定进展.现就高血压PTS的研究进展及相关中药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段练;熊兴江;王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维吾尔医学(维医)异常体液分型与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预防间的关系.方法:对444例非高血压人群按维医体液分型分为异常胆液质、异常血液质、异常黏液质和异常黑胆质,采集全血,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①异常胆液质型人群的SBP、DBP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均明显低于异常血液质型人群(P<0.01).②异常胆液质型人群中AC+CC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大于异常血液质型人群(P<0.05).③筛选出性别和BMI是导致异常血液质型和异常胆液质型人群血压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对异常胆液质而言,异常血液质对血压的影响程度相对较高,这种差异的存在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无关,提示不同维医体液分型EH的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作者:湛文博;阿衣古丽·玉努斯;李小溪;张景萍;黄静静;帕丽旦·麦麦提;库热西·玉努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黑木耳多糖对梗阻性黄疸(0J)大鼠模型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12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用胆总管结扎横断法制作大鼠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将造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及黑木耳多糖低、高剂量组(各12只),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及不同浓度黑木耳多糖灌胃干预7d.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下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胆红素、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醇(ALT)、谷草转氨酶(AST)]、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取肝、小肠标本做病理分析.结果:应用黑木耳多糖干预后,大鼠的一般状态好于模型组,血清中胆红素、ALT、AST、ET、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肝、肠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结论:黑木耳多糖通过抑制炎性介质释放、保护肠黏膜屏障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湛;姚雪萍;于文燕;马琪;马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药对配伍前后毒性变化的研究,揭示方剂配伍规律及其科学内涵;同时为中药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医药方剂配伍理论为指导,应用肿瘤病毒抗原激活实验系统,选择了8组药对,研究其促癌物活性的变化.结果:一些有毒中药,在药对配伍后其致癌物活性下降.结论:合理配伍是降低中药的促癌物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研究药对配伍后促癌活性的变化,为方剂配伍机制研究寻找到一个新的切入点.
作者:吕岫华;刘伟;王明连;马雪梅;闫红;李泽琳;曾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肾脏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药效或毒性反应是否与反药组合相关.方法:将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甘遂半夏汤全方组(低剂量全方组)、低剂量全方去醋甘遂组、低剂量全方去炙甘草组和低剂量全方去草遂组,除正常喂养外,每天上午各给药组灌胃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给药9d后,所有大鼠禁食不禁水12h,取血,离心,检测肾脏及免疫系统相关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3、CD4相对计数降低(P<0.05,P<0.01),IgA、IgG、IgM、尿β 2-微球蛋白(β 2-MG)、尿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对所检测的免疫系统及肾脏相关指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以低剂量全方组的作用较好.结论:低剂量全方组和低剂量全方去掉方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在腹水模型大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肾脏系统方面未显示出毒性,同时低剂量全方组具有一定的调节腹水模型大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保护肾脏的作用,并且其疗效优于低剂量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
作者:柳海艳;钟赣生;刘云翔;刘佳;欧丽娜;王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焦膜理论”由江西中医药大学已故名誉院长姚荷生提出,认为三焦主要的功能是运行水液而为水火升降之道路,水得火之作用,水在它的上、中、下的不同历程当中,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理现象.现三焦理论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疑难杂症.姚梅龄教授继承家父衣钵,较好地运用该理论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笔者有幸跟师习医,现据心得及临床实践之所得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赵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益气除痰方(以下简称中药)对耐顺铂肺癌移植瘤生长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建立耐顺铂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绘制各组移植瘤生长曲线,计算瘤重指数、抑瘤率;HE染色法、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瘤组织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GRP78/Bip、PDI、PERK、p-PERK、eIF2α、p-eIF2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促进瘤细胞凋亡(P<0.05,P<0.01),并可明显下调GRP78/Bi p、PDI、p-PERK、p-eIF2α蛋白表达(P<0.01);而PERK、eIF2 α各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益气除痰方浓度依赖性抑制耐顺铂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GRP78/Bip、PDI、p-PERK、p-eIF2α蛋白表达,弱化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启动内质网凋亡通路有关.
作者:李元滨;林丽珠;杨建猛;方若鸣;李佳殷;张景涛;杨文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以布地奈德鼻喷剂对照,评价辛香喷鼻纳米乳剂对儿童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多中心对照研究,分为辛香喷鼻纳米乳剂组59例和阳性药物对照组39例,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结果:辛香喷鼻纳米乳剂组显效率为62.71%,总有效率89.83%,阳性药物对照组显效率为64.10%,总有效率89.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评价,辛香喷鼻纳米乳剂组显效率为59.32%,总有效率88.14%,阳性药物对照组显效率为51.28%,总有效率82.05%,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远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香喷鼻纳米乳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证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且安全性好.
作者:吴拥军;韩新民;田云龙;马华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痹康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发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用不同剂量的糖痹康灌胃,并将甲钴胺作为阳性对照药,16周后取一侧坐骨神经,用Western blot检测坐骨神经中NGF、BDNF和NT-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NGF、BDNF和N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糖痹康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升高NGF蛋白表达(P<0.05);糖痹康低、中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升高BDNF和NT-3蛋白表达(P<0.01).结论:中药复方糖痹康能够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NGF、BDNF和NT-3蛋白的表达.
作者:吕翠岩;张胜容;蔡朕;郑桂敏;毛颖秋;李秋明;王晖;刘铜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