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蚀再造丸治疗股骨头坏死60例临床研究

曹玉举;郭永昌;张莉莉;张巧云;赵昌贤;郭昭昭;郭家巧

关键词:骨蚀再造丸, 股骨头坏死, 中医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骨蚀再造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120例瘀阻脉络型股骨头坏死病人采用随机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选用丹郁骨康丸作为对照,采用双盲双模拟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试验组60例中显效25例(占41.67%),有效30例(占50.00%),无效5例(占8.33%),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60例中显效24例(占40.00%),有效27例(占45.00%),无效9例(占15.00%),总有效率85.00%.两组疗效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2个月后随访结果,在远期疗效方面骨蚀再造丸优于丹郁骨康丸(P<0.05).结论:骨蚀再造丸和丹郁骨康丸治疗瘀阻脉络型股骨头坏死的疗效相似,均无明显的副作用,复发率低,远期疗效骨蚀再造丸明显优于丹郁骨康丸,从经济学角度看,骨蚀再造丸的疗程费用明显低于丹郁骨康丸.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正常高值血压中西医综合干预对策

    我国正常高值血压发生人数众多,发展成高血压病概率极大,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正常高值血压与体质偏颇及“病络”状态存在相关性.在防治方面,目前西医对正常高值血压的早期干预是否应采用药物手段尚存在争议,推荐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中医指导从饮食、运动、情志及起居自我调理为主,医助调体通络为辅,但循证医学证据有待加强.立足于中医“治未病”防治理念防病求本、欲病救萌,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控高血压目标.

    作者:袁尚华;陈斐斐;富斌;张宏;吴雅静;陶琳;吴志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藜不同部位不同采收期抑菌效果及抑菌物质分析

    目的:探讨藜不同的药用部位、不同的采收期的抑菌效果及抑菌物质的性质.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低抑菌浓度法(MIC)研究了藜不同采收期茎、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并采用颜色反应和紫外光谱法初步分析了抑菌物质的性质.结果:6-9月份藜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7月份的抑菌作用强.颜色反应和紫外光谱分析推断藜抑菌物质为黄酮类化合物.7月份藜叶总黄酮含量达0.016%.结论:藜药用部位为叶,采收期为7月份,其抑菌物质初步判断为黄酮类化合物.

    作者:敖冬梅;张雪丹;马俊华;刘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药调控心脏稳态与重构的研究

    以心肌纤维化为特征的心脏组织异常重构是各种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病理改变,是其长期迁延、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以心肌纤维化为靶点,利用中药复方改善心脏微环境,促进稳态恢复,抑制甚至逆转心肌纤维化,是治疗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中医药通过调动或调整机体内在机制,从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促进心脏稳态的恢复,其防治心肌纤维化具有整合调节的效应.

    作者:吕仕超;张军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药薰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薰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慢性湿疹诊断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终纳入统计79例;试验组41例,采用中药薰药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外用药膏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CORA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CORA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2.192,P=0.032<0.05),试验组有效率为63.41%,对照组有效率为47.37%,经秩和检验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9,P=0.027<0.05).结论:中药熏药配合中药内服对慢性湿疹治疗安全、有效,值得研究与推广.

    作者:吉燕;欧韵;郭菲;张成会;刘朝霞;刘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TGF-β1/Smads信号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肺损害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肺肠组织TGF-β1/Smads信号蛋白含量,探讨其肺损害的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30只)和模型组(30只),模型组构建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正常组大鼠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肠.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首次造模后第8、29、50天取肺、结肠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改变,电镜观察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肠组织TGF-β1/Smads信号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肠组织均出现病理形态改变;模型组大鼠第8、29天结肠组织TGF-β1、Smad3表达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第29、50天肺组织TGF-β1、Smad3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出现肺部损伤,其损伤程度随结肠病变进展而加重,TGF-β1/Smads信号蛋白可能通过对结肠和肺的损伤修复作用介导“肠病及肺”的病理传变过程.

    作者:王宝家;杨宇;唐洪屈;郑秀丽;周仕杰;陈禹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学说与难治性高血压

    从难治性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学说的理论基础与内涵,浅析“络风内动”学说与难治性高血压的理论相关性,具体论述难治性高血压与络病、风邪的关系,指出难治性高血压属风邪为患,当归于络病范畴,强调“络风内动”是难治性高血压的核心病理环节.文章结合现代研究探析祛风通络、解痉缓急法以及虫类药物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并附验案一则.

    作者:李红梅;朱海燕;王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足口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中医证型与体温、皮疹数量、主要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

    目的:明确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中医证型与体温、皮疹数量、主要实验室检查相关性.方法:收集498例患儿中医四诊资料,建立证候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邪犯肺脾证(195例)以皮肤疱疹、食量减少、咽痛、咳嗽、流涕、便秘、精神差等为主;湿热毒盛证(303例)以皮肤疱疹、发热(中等度热、高热为主)、食量减少、咽痛、发热(低热为主)、精神差、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肢体抖动、乏力等为主.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的升高在湿热毒盛证中表现更明显.结论:通过临床病例调查,明确了手足口病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

    作者:崔明明;李燕宁;马洪波;杨朝晖;孙明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中医辨证为气虚和阳虚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超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E峰速率(E)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并计算E/E'比值、血浆B型脑钠肽(BNP)浓度、测量6min步行距离以及中医症候群变化.结果:经过1周治疗后,参附注射液治疗组E/E'(8.36±3.24)较对照组(10.28±4.87)明显降低(P<0.05);参附注射液治疗组BNP浓度(534.12±124.36)较对照组(702.88±192.60)明显降低(P<0.05);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中医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心脏舒张功能.

    作者:戴金;毛威;刘强;胡敏勇;徐晓明;黄兆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许芝银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证思辨特点

    许芝银教授从事甲状腺疾病研究40余年,对该系统疾病的治疗用药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介绍许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分析其辨证思路及立法、处方、用药特点,以供读者借鉴.许教授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之病因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类,根据本病的病程发展演变规律,将疏风泄热、清肝泻热、益气养阴、温阳通滞、理气破瘀、化痰散结等作为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并结合四诊所得临证资料与3期病程,分为6种证型,审证求机,辨证论治.

    作者:罗志昂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清代医家陈士铎“益火补土”治疗痰湿内盛型肥胖的理论探析

    清代医家陈士铎辨证治疗痰湿内盛型肥胖见解独特,创火土两培丹和补气消痰饮两方治疗此型肥胖.陈士铎在治疗痰湿内盛型肥胖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首先他临证重视辨证,强调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其次勇于创新,陈氏结合道家“命门”学说,提出益火补土法治疗痰湿内盛型肥胖.组方用药上,巧用肉桂,补命门之火.后陈氏偏重温补,如在火土两培丹中运用温补肾阳的药物来治疗痰湿型肥胖,重用熟地黄等温肾之药,意在补肾益命门之根基,其治疗均体现了“益火补土”之大法,其学术思想对现今肥胖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罗舒;王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目的:对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网(VIP)、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有关手法干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从2002年1月至2013年4月.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ragerS.2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2个RCT,涉及1 9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手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SMD=0.26,95%CI(0.16,0.35)],提高患者颈部功能(量表[SMD=0.26,95%CI(0.10,0.42)],颈椎活动度[SMD=0.35,95%CI (0.12,0.59)]或[SMD=0.27,95%CI (0.13,0.42)])以及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PCS [SMD=0.20,95%CI(0.06,0.35)},MCS [SMD=0.00,95%CI(-0.14,0.14)]);②短期随访发现手法有降低疼痛的优势[SMD=0.43,95%CI (0.18,0.68)],但无改善患者颈部功能的{优势[SMD=0.22,95%CI(-0.04,0.47)];③中期随访发现手法有降低疼痛[SMD=0.24,95%CI(0.06,0.43)]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PC S[SMD=0.17,95%CI(0.03,0.31)]},但无改善患者颈部功能的优势[SMD=0.11,95%CI(-0.08,0.30)];④长期随访发现手法仅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PCS[SMD=0.16,95%CI(-0.11,0.32)],MCS[SMD=0.08,95%CI(-0.09,0.25)]},而无降低疼痛[SMD=0.11,95%CI(-0.15,0.36)]及改善患者颈部功能的优势[SMD=0.04,95%CI(-0.11,0.19)].结论: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中远期随访效应.

    作者:王琼;朱国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兔股骨头组织JNK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兔股骨头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和模型组(36只).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6周后光、电镜观察股骨头.造模成功后剩余模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髓芯减压组、生理盐水+髓芯减压组、HSYA+髓芯减压组,髓芯减压组行髓芯减压术,生理盐水+髓芯减压组、HSYA+髓芯减压组分别行髓芯减压术配合髓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或HSYA,余组不处理.1周后RT-PCR技术检测兔股骨头JNK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①光、电镜观察:模型组空缺骨陷窝明显增多,髓腔脂肪细胞增多,异染色质部分边聚,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JNK1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JN K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髓芯减压组比较,HSYA+髓芯减压组两者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HSYA通过降低细胞凋亡相关的JNK1表达,抑制殷骨头髓腔内细胞凋亡,对抗激素所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损伤.

    作者:齐振熙;万甜;洪昆达;李新建;吴敏瑞;张占勇;仲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温郁金醚提物中二萜类化合物C体外对人结肠腺癌细胞SW620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温郁金醚提物中二萜类化合物C体外对人结肠腺癌SW620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化合物C作用SW620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化合物C能以时间-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SW620细胞增殖,其抑制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药5-Fu和L-OHP(P<0.01),而对正常HUVEC细胞仅有轻微毒性作用;作用后的细胞在镜下呈典型的凋亡改变;化合物C能阻滞细胞于G1和S期,减少G2期比例,并以时间-浓度依赖性方式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1).结论:温郁金中二萜类化合物C能显著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并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沈雁;吕宾;张烁;马忠俊;李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甘露消毒丹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月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和血清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病毒模型组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达菲对照组和甘露消毒丹组以各自水溶液灌胃.除正常对照组外,余3组以FMl-6-E2滴鼻造模.每组于造模后3、6、9d分别取肺和血液制备肺匀浆和血清,采用ABC-ELISA法测定各细胞因子变化.结果:各组与同期病毒模型组比较,除正常对照组第3天血清中IFN-γ、第9天血清中IFN-γ和IL-2,达菲对照组第3天肺和血清中IL-6、第9天血清中IFN-γ,甘露消毒丹组第3天肺中IL-2、血清中TNF-α、IL-2、IL-6外,余各组各时段细胞因子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甘露消毒丹可有效增强IrN-γ、IL-2和抑制TNF-α、IL-6的异常表达,可一定程度上正面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毕岩;岳冬辉;高玉伟;王承宇;王化磊;于志君;岳秀芳;金宏丽;卓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探讨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分析其与热休克蛋白(HSPs)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电针足三里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冷-束缚法制作应激性胃溃疡模型.造模后次日起电针组每天电针足三里20min,连续3d;模型组只进行与电针组一样的固定处理;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HE染色法观察胃组织病理形态、Guth法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UI)、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胃组织HSP60、HSP70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可见明显溃疡灶,UI显著升高(P<0.01),HSP60、HSP70 mRNA表达均降低,其中HSP70 mRNA降低尤为明显(P<0.05);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有所改善,胃黏膜UI显著降低(P<0.05),HSP60、HSP70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上调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组织HSP60、HSP70 mRNA表达,促进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修复.胃组织HSP60、HSP70 mRNA的表达增强可能是电针足三里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朱小香;郑淑霞;萨喆燕;董亚琴;修春英;许金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裘昌林教授辨治重症肌无力危象经验撷萃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病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发生的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危重现象,属中医之“大气下陷”“喘脱”“脱证、阴阳离决”等.文章结合典型病案分析,浅析跟师裘昌林教授辨治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证经验.裘昌林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肾气衰、脾气败、肺气竭、心气虚,培补命门真元之气为治法之根本,同时予温补脾胃,调畅气机,升阳举陷.并指出对于已经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的患者,需要始终警惕和预防危象的发生,防范于未然.

    作者:裘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探《外科正宗》对肛痈的认识

    明代著名外科医家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一书在总结前人成就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在肛肠疾病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肛肠病的早期治疗能使外疡内消,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患者的痛苦.该书对肛肠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和内外治法方面做出了详细、全面的阐述,反映出了明代以前中医对肛肠疾病的治疗水平.文章就《外科正宗》有关肛痈的理论及治疗进行初步探讨,希望陈实功的外科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有益于现在临床医学.

    作者:刘明欣;邓洋洋;石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吴荣祖教授运用附子临证验案举隅

    云南省名中医吴荣祖教授从事临床工作45年,是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吴佩衡先生之嫡孙,中医火神派学术重要继承人,他擅长运用阴阳辨证,在临证中善用附子、广用附子、重用附子治疗了大量难治不愈病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从4个临证治验个案中总结、分析、探讨阴阳辨证及重用附子的经验,其中阳虚咳嗽案辨证属阳虚风寒伏肺,予麻辛附二陈汤加减,扶阳温肺散寒,宣肺止咳;肺胀案辨证属心肾阳虚,肾不纳气,予大回阳饮加味,温补心肾,纳气平喘;月经不调案辨证属冲任不调,相火不潜,予吴萸当归四逆汤,温通冲任,引火归元;厥阴头痛案辨证属肝寒气滞,脾虚湿滞,予吴萸当归四逆汤,温阳通络,散寒止痛.

    作者:姜莉云;吴文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点红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研究一点红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该药材中新绿原酸①、绿原酸②、隐绿原酸③这3个咖啡酰奎宁酸类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mm×4.6mm,4μm),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6nm,柱温为30℃.对10批不同产地的一点红药材的HPLC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外标法,利用①-③的混合对照品测定其在10批药材中的含量.结果:确定该10批不同产地的一点红药材具有18个共有峰,10批药材的相似度范围为0.851-0.992;测定了10批一点红中的3个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一点红中3个成分的含量差异明显.结论:HPLC指纹图谱方法与3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简单,可为一点红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沈寿茂;沈连钢;张晶;李广志;张艳华;陆晖;斯建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药术语英译规范之对应性原则初探

    对应性原则表现为中医药名词术语在中英双语之间的词义、体例、结构及逻辑之对应性,其有别于著名翻译家奈达之“动态对等”.“对应性”作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之首要定名原则,当与其它原则难以兼顾时,应该优先考虑对应性原则.至于术语翻译过程之语义缺省,则可采用文外补偿、文内补偿、归化补偿、仿译补偿等方法加以修正.

    作者:刘成;王小芳;洪梅;朱建平;林明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