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金珍;魏吟秋;陈丰庆;罗琪
目的 探讨我区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其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区2012年ADR监测中心收到的1 19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年龄>50岁人群报告的比例高,有725例(60.52%);静脉滴注引起的ADR402例(33.5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有453例(32.18%);严重ADR225例,其中癫痫81例(36.00%)、胃肠道出血14例(6.22%);抗微生物药居引发ADR药品的首位,有293例(24.46%).结论 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和对ADR的监测,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王玉英;周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我院退药具体情况及原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以减少退药和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门诊中西医药房退药处方1 876张,从退药率、退药药品分类、退药原因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本院门诊药房总退药率为0.25%,所退药品西药占66.91%,中成药占33.09%.西药退药按用途分为:诊断辅助用药(25.81%)、口服抗菌药物(22.79%)、外用药(18.55%)、门诊手术用药(14.23%)、口服性激素类(8.55%)、其他(10.06%).通过门诊退药登记分析退药原因有:药品不良反应(24.63%)、医患沟通不够(20.42%)及治疗方案更改(17.32%)等.结论 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医师-患者-药师沟通,提高医师、药师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从而促进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高,减少门诊退药;同时完善现有的退药制度,保障所退药品的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王先利;杨振宇;曾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模拟会诊在考核药师临床实践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组织药师参与模拟会诊,分为会诊邀请方和会诊方两组.由药学及临床带教老师作为评委,通过对邀请会诊方的病例选择、病史摘要、病史汇报、会诊目的以及会诊方的会诊意见表达与回答问题等过程进行评价,考核药师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结果 通过模拟会诊,从多个方面考核了药师参与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结论 模拟会诊可在多个环节展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及解决疑难用药问题的能力,是考核药师临床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在临床药师教学考核中采纳实施.
作者:伍三兰;叶晓芬;蔡映云;吕迁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氯胺酮依赖者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氯胺酮依赖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30例,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日剂量2~3片,bid);对照组30例,予劳拉西泮治疗(日剂量2~4 mg,bid).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定安全性.结果 两组6周末共脱落12例,余48例完成6周治疗.两组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间6周末比较,HAMA评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4±2.12和9.26±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36±2.00和11.06±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够显著改善氯胺酮依赖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且无潜在药物依赖性.
作者:桂冬辉;蔡丹丹;张建兵;黄燕燕;周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MTS比色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性胸水中肿瘤细胞对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19例NSCLC患者癌性胸水中的肿瘤细胞,应用MTS比色法检测其对顺铂(DDP)、多西他赛(DOC)、长春瑞滨(NVB)、氟尿嘧啶(5-FU)、博来霉素(BLM)、奈达铂(NDP)、吉西他滨(GEM)、培美曲塞(MTA)等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这8种化疗药物对NSCLC胸水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19例NSCLC患者胸水标本中肿瘤细胞均成功提取.各化疗药物对NSCLC抑制作用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从高到低依次为:NDP> DDP> GEM> NVB> 5-FU> MTA> DOC>BLM.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各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大,癌性胸水中肿瘤细胞对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结论 MTS比色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安全、灵敏性高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可用于N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作者:顾梅;陈娟;汪小乐;程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可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茶碱、多索茶碱、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卡马西平浓度的HPLC方法.方法 色谱柱:XTerra(R) C18(150 mm×4.6 mm,3.5 μm);流动相:甲醇-水(54∶46);流速0.7 mL· min-1;检测波长205 nm;柱温40℃;内标:艾司唑仑.血清样品经3 g·L-1ZnS04的甲醇溶液处理后,取20 μL直接进样测定.结果 茶碱、多索茶碱、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卡马西平分别在质量浓度0.79 ~ 101、0.78~ 100、1.59 ~ 204、0.79~101.5、0.47 ~ 60 mg· L-1内呈线性关系(r>0.99),方法日内、日间回收率均为85%~115%,RSD≤13.45%.结论 本次建立的同时测定人血清中2种茶碱类与3种抗癫痫药物的HPLC法简便、准确、精密、专属性强,可应用于这类药物的常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陈红君;唐原君;余自成;李静;刘霞;薛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讨论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意义,查找存在不足,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 全面总结回顾该院TDM工作开展的基础、主要内容、药学服务举措及教学与科研创新成果,并结合临床实际,探讨今后开展工作的新思路.结果 TDM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医务人员利用TDM手段实施个体化给药的意识还不够强,医药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结论 应通过加大TDM宣传力度,以TDM为切入口,加强与临床的密切配合与协作,配备更多高素质的临床药师,并通过与药物基因组学的结合,进一步提高治疗药物监测的工作质量.
作者:朱金平;费燕;林秀丽;张燕青;陈锦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剂用于肺癌手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胸外科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芬太尼镇痛,n =42)和研究组(使用氟比洛芬酯镇痛,n=46),观察2组患者术后0、6、12、24、48 h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RSS)、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VAS、RSS和自控镇痛按压次数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中的恶心呕吐在对照组中发生率有31.0%,显著高于研究组的17.4%(P< 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注射剂用于肺癌手术后镇痛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李晓静;马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内涵、范畴,提升医院药学界对该学科建设的认识和紧迫感,加速我国临床药学发展.方法 总结我国临床药学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与医院药学部门药学服务现状,借鉴国外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论证我国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内涵和范畴.结果与结论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患者,安全用药的基本理念,药师应当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作出贡献.坚持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方向,通过不懈地努力将取得终的成功.
作者:吴永佩;颜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门诊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收集病例为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门诊建立麻醉药品取用卡的晚期癌痛患者101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技术干预,对照组不予技术干预.每位患者随访1个月后,分别评估其疼痛强度、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和回顾监测ADR,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在疼痛强度、用药依从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部分生活质量指标(疼痛、认知、情绪、疲倦、恶心、呕吐、便秘及总体健康状况)和部分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和部分生活质量指标(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气促、失眠、食欲、腹泻、经济困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药师对门诊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治疗的干预,能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用药安全性和用药依从性,能有效缓解患者癌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柯金珍;魏吟秋;陈丰庆;罗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以往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紊乱有关.在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提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疾病.代谢组学是基础生物学的一部分,能从系统水平反映机体的代谢途径,通过识别生物标记物来体现机体在疾病状况下的病理变化和对治疗的应答.如今,代谢组学已被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并彰显着巨大潜力.
作者:乔颖;盛建华;李华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将药学思维运用于药学查房实践.方法 通过临床药师对药学查房中亲历的11件典型案例的分析、处理思路的具体阐述,探讨药师是如何将基于药物基础理论的药学思维方法贯穿于整个药学查房实践中的.结果与结论 药学查房,应以药为中心,以药为出发点,关注用药问题.首次查房,注意用药史的核对,关注与用药有关的材料收集;面对查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药物基础理论入手,结合临床思维,作出分析,给予解释;从药学角度出发来帮助临床预防和判断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朱诗塔;杨嘉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异烟肼巴布剂的处方.方法 以膜残留和涂展性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佳处方.结果 异烟肼巴布剂处方组成是主药异烟肼∶黏着剂(质量比是1∶3的卡波姆∶NP700)∶保湿剂(甘油)∶交联剂(甘羟铝)=3∶6∶30∶0.1.结论 异烟肼巴布剂处方设计较为合理,可进一步开发.
作者:容露萍;廖华卫;陶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运用拉曼光谱技术快速测定氨茶碱注射剂中无水茶碱和乙二胺的方法.方法 采用拉曼光谱技术对3种规格的氨茶碱注射剂直接测定,分别以CLS、PLS和PCR定量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无水茶碱和乙二胺的定量结果与法定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LS定量模型测定氨茶碱注射剂中2种成分的结果较PLS和PCR定量模型法理想,其无水茶碱的回收率为98.4%,乙二胺的回收率为105.9%.其样品测定结果与法定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其中无水茶碱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为(99.7±0.9)%,乙二胺的准确度为(96.5±5.5)%.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无损,可成为注射剂快速检测的分析方法.
作者:李珺婵;沈捷雯;张予敏;陈桂良;乐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确定制备散结止痛巴布膏的冰片加入工艺并测定巴布膏中的冰片含量.方法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冰片含量的方法学;比较4种冰片加入工艺对基质中冰片含量和混合均匀度的影响;测定巴布膏中试样品的冰片含量.结果 气相色谱法测定冰片线性关系良好、准确、重复度好.采用冰片直接加入甘油中混匀的工艺所制备的基质,其实测冰片含量与投料量一致,且混合均匀度好.3批巴布膏中试样品的冰片平均含量为101.34%,批间差异小.结论 采用冰片直接加入甘油中混匀的巴布膏制备工艺简单方便、工艺重复性好、质量可控.
作者:张赟;马玲玲;王剑;安佃云;沈腾;王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病例]患者女性,66岁,身高154 cm,体质量69.8kg,PS评分2分.因确诊卵巢癌4年余,发现CA125升高3月余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排除化疗禁忌证后,于2013年6月25日开始行GC(吉西他滨、卡铂)方案化疗.25日下午输毕吉西他滨针,接卡铂针约3-5 min时,患者出现眼睑、颜面、舌头瘙痒,麻木不适,继而出现四肢瘙痒明显,喉头痉挛,胸闷不适,呼吸困难.
作者:陈旭;朱燕舞;陈赛贞;段琼;孙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对临床药师参与1例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救治和提供药学服务过程的回顾,复习了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探讨了在多学科为患者服务的医疗工作中,如何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特长.
作者:司继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CD64的不同时间测定结果在新生儿败血症抗感染指征判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新生儿败血症尽早诊断并及时抗感染治疗提供检测依据.方法 分别在Pubmed/Medline、Embas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等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其建库至2013年10月15日发表的有关在不同时间测定中性粒细胞CD64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文献,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对符合要求的所有文献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评估0~12h与24 ~ 48 h等不同时间分别测定CD64、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用于判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优势比(0R).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的共有4篇,0~ 12h与24~48 h分别检测CD64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OR=0.37 [95%CI(0.20,0.67),P<0.01];特异性OR=1.39 [95%CI(0.88,2.21),P=o.164].0~12h检测CD64与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OR=3.72 [95%CI(2.19,6.31),P< 0.000 01];特异性OR=0.59[95% CI(0.35,1.00),P=0.05].0~12h检测CD64与24~48 h检测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OR=2.40[95% CI(1.37,4.21),P=0.002];特异性OR=0.88 [95%CI(0.54,1.44),P=0.62].结论 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中,24~ 48 h CD64检测的敏感性优于0~12h检测;0~12hCD64检测的敏感性优于0~ 12 h CRP和24~48 h CRP;0~ 12 h CRP检测的特异性优于0~ 12 h CD64;0~ 12 h CD64与24~48 h CD64或与24~48 h CRP检测相比,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特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徐朝江;蔡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