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别嘌呤醇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

赵晓春;许桂菊;冀秀芳

关键词:别嘌呤醇, 老年, 高尿酸血症, 血压
摘要:目的 观察别嘌呤醇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的老年患者105例,分为别嘌呤醇组(低嘌呤饮食+别嘌呤醇100 mg,bid)56例和对照组(低嘌呤饮食)49例,观察周期12周.观察前后测诊室血压(BP),并采血测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肌酐(Cr)、尿素氮(BU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素(UA)、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肝功能,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别嘌呤醇组患者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在UA、BP、hsCRP、Renin、AngⅡ水平等方面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除UA水平降低外(P<0.05),在其他方面无变化.在别嘌呤醇应用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另1例患者出现皮疹.结论 别嘌呤醇可以降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UA;在降低UA的同时,可以引起血压下降.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别嘌呤醇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别嘌呤醇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的老年患者105例,分为别嘌呤醇组(低嘌呤饮食+别嘌呤醇100 mg,bid)56例和对照组(低嘌呤饮食)49例,观察周期12周.观察前后测诊室血压(BP),并采血测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肌酐(Cr)、尿素氮(BU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素(UA)、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肝功能,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别嘌呤醇组患者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在UA、BP、hsCRP、Renin、AngⅡ水平等方面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除UA水平降低外(P<0.05),在其他方面无变化.在别嘌呤醇应用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另1例患者出现皮疹.结论 别嘌呤醇可以降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UA;在降低UA的同时,可以引起血压下降.

    作者:赵晓春;许桂菊;冀秀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燮理阴阳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燮理阴阳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3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2例,对照组106例.治疗组应用燮理阴阳汤1剂,po,bid;对照组应用更年安片4片,po,tid.两组疗程均为21 d.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判断疗效.分别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雌二醇(E2)的浓度.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60%,对照组为91.50%,P< 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中FSH浓度分别为(58.79±30.86)、(59.34±29.33) mIU·L-1,P>0.05;E质量浓度分别为(30.18±42.16)、(40.60±42.16)熙·L-1,P<0.05.结论 燮理阴阳汤能有效提高血中E2浓度,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作者:韩冰;胡孝丰;周文湘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肠内营养剂中脯氨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肠内营养剂中脯氨酸的含量.方法 以氯甲酸-9-芴基甲酯(FMOC-Cl)为衍生化试剂,色谱柱采用Agilent C18(150mm×4.6mm,5.0μm)柱,流动相为乙腈- 50 mmol·L-1醋酸钠缓冲液(pH 4.2),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FLD荧光检测,激发波长263nm,发射波长315 nm.待测肠内营养剂样品经10 mol·L-1盐酸溶液溶解稀释后,超声提取,在室温条件下与衍生化试剂反应15 min,反应终止并取20μL进样分析.结果 脯氨酸在质量浓度0.1~1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109.42%~112.72%,日间、日内精密度RSD均<7%;样品溶液在24h内稳定.结论 该方法灵敏、简便、专属性强,能对肠内营养剂中的脯氨酸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并能避免制剂中其他氨基酸组分的干扰.

    作者:徐倩昱;蔡熠;陈斌;徐琛;郁颖佳;李嫣;段更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住院患者中药物性肾病的可疑药物筛选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肾病在我国住院患者人群中发生率及与筛选出其可疑药物.方法 利用2009年5月29日至12月31日医院住院患者用药数据库(IDUD)信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计算药物性肾病与可疑药物之间相对危险度.结果 共获得药物性肾病的可疑药物130个,其中中药49个.按相对危险度排序,前3位可疑药物分别为扶正化瘀、肾衰宁和精氨酸.结论 在住院患者人群中,特别是使用中药的患者,应加强肾功能监测.

    作者:姜慧芳;程能能;杜文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维吾尔族与汉族肾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肾移植术后患者不同时期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特征,为他克莫司的临床个体化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mit 2000法测定21例维吾尔族与25例汉族肾移植术后患者共1 142例次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值,按族别、术后时间分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平均值在术后≤1、1~3、4~6、7~ 12及>12个月时,在维吾尔族中为( 13.49±4.16)、(11.75±3.87)、(8.09±2.19)、(7.17±3.41)及(5.74±2.93)μg· L-1,在汉族中为(11.95±3.32)、(10.66±3.33)、(8.09±2.19)、(6.31±2.43)及(4.91±2.15)μg·L-1.维吾尔族肾移植术后患者在不同时期内他克莫司平均谷浓度值与汉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吾尔族肾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值高于汉族肾移植术后患者.

    作者:阿不都克依木·扎依提;迪丽达尔·克依木;米娜瓦尔·哈帕尔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UGT1A4基因多态性对儿童拉莫三嗪药动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UGT1A4是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重要的一种亚型,参与生物体内Ⅱ相生物转化,代谢大量的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研究发现UGT1A4基因多态性是多种药物体外代谢速率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拉莫三嗪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已广泛用于癫痫患儿的治疗,它主要通过UGT1 A4进行代谢,故UGT1A4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对其代谢产生影响.本文就UGT1A4基因多态性对儿童拉莫三嗪药物动学影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黄钺;曹迪;李智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6-2010年上海市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0年上海市ADR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库中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ADR报告,采用描述性、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全面分析口服抗糖尿病药物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特征,深入分析其风险因子,并运用回归模型探讨药物相互作用对ADR的影响.结果 5a间共纳人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ADR报告812例.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ADR报告逐年攀升,以老年、女性患者多见;ADR级别以一般为主,但2009 - 2010年新的(药品说明书或相关文献未记载的)ADR(一般及严重)报告数明显增多;ADR累及系统以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代谢与营养障碍为多见,且ADR发生频率较高的药物品种为双胍类和磺酰脲类(SU);口服抗糖尿病药物ADR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日服药次数多、单一用药是胃肠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体质量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危险因素,联合用药、患者年龄是SU产生低血糖反应的危险因素;药物相互作用对ADR影响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与格列齐特联用易发生低血糖,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用易产生皮疹.结论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ADR涉及系统广泛,且近年新的不良反应呈增多趋势,而性别、年龄、体质量、用药频次及联合用药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ADR发生的风险,故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应加强ADR监测,重视和控制其风险因子,更安全、合理地用药.

    作者:柯俊;汤文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艾司洛尔、乌拉地尔和地尔硫(卓)对气腹期间心血管反应及丙泊酚用量的影响

    目的 比较艾司洛尔、乌拉地尔和地尔硫(卓)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期间心血管应激反应及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快诱导气管插管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艾司洛尔组静注0.5 mg·kg-1,继之以0.05 mg·kg-1·min-1维持;乌拉地尔组静注0.5mg·kg-1;地尔硫(卓)组静注0.25 mg·kg-1.术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等维持麻醉,控制熵指数的反应熵于50±10.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腹前(T1),气腹后1 min(T2)、5 min(T3)和15 mim(T4),气腹停止后5 min(T5)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比较各组气腹期间丙泊酚用量及术终至气管导管拔除的时间.结果 对照组气腹期间(T2~T4)血压、心率和RPP显著升高(P<0.05),气腹停止后(T5)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艾司洛尔组气腹期间及气腹后(T2-5)上述指标均维持平稳;乌拉地尔及地尔硫(卓)组气腹后血压、心率和RPP也明显升高,但升高幅度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试验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用量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其中艾司洛尔组丙泊酚用量又低于其他两试验组(P<0.05).结论 艾司洛尔、乌拉地尔及地尔硫(卓)均可安全、有效地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期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减少丙泊酚用量,其中艾司洛尔效应优.

    作者:沈社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氟比洛芬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I2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氟比洛芬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I2(PGI2)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 h/再灌注24h动物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氟比洛芬酯6和12 mg·kg-1组.于插入线栓前10 min分别给予2mL生理盐水、氟比洛芬酯6和12 mg·kg-1.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后采集大鼠血浆标本,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TXA2的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和PGI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浓度.结果 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TXB2浓度显著增加[(1 038.12±110.02)ng·L-1vs(341.29±47.98)ng·L-1,P< 0.01],6-keto-PCF1α显著减少[ (539.79±45.07)ng·L-1 vs(1 268.24±131.01)ng·L-1,P<0.01].氟比洛芬酯6及12 mg·kg-1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降低血浆TXB2浓度[(605.53±45.27)、(495.46±66.03)ng·L-1,P<0.01],增加血浆6-keto-PGF1α浓度[(839.34±60.22)、(963.08±82.86)ng·L-1,P<0.01].氟比洛芬酯12 mg·kg-1比6mg·kg-1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氟比洛芬酯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TXA2和PGI2的变化.

    作者:汤汝;浦少锋;郭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辛伐他丁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1例

    [病例]患者,女,73岁.10 d前出现全身酸痛,4d前不慎跌倒致左下肢疼痛明显,活动受限,于2011 -04-09来我院门诊.急诊生化:白蛋白26.5g·L-1,血糖10.36 mmol·L-1,肌酸激酶(CK)15 786.0 U·L-1,a淀粉酶362.1 U·L-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69.8 U·L-1,乳酸脱氢酶( LDH)1 880.0 U· L-1,肌酐(Cr)668.0 μnol· L-1,尿素氮(BUN)68.84 mmol· L-1,谷丙转氨酶(ALT)919.0 U·L-1,谷草转氨酶(AST) 759.0 U· L-1,血钾6.40mmol·L-1,血磷3.36 mmol·L-1,超敏C-反应蛋白86.70 mg·L-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18.50×109·L-1,中性粒细胞(N)89.5%;尿常规:隐血3+,尿蛋白2+,红细胞定量468.0 U·L-1.

    作者:杜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我院826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评价我院住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其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在2006-2008年内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出台前后半年及我院实施合理用药机制后半年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随机抽取500例住院患者,对其手术患者病历进行收集分析,评价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的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有所下降,用药天数明显缩短,在预防用药给药疗程和时间、联合用药指征、品种上更为合理;与第二阶段相比,第三阶段用药种类数有所下降,在预防用药类别、疗程和时间、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调整上更加合理.结论 《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的出台一定程度降低了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使用量,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减少了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节约了医疗资源.同时通过药师参与临床及各种机制的建立,能够明显加强政策的落实,促进抗菌药物的进一步合理应用.

    作者:张璞;郭燕萍;王斌;李中东;钟明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肾功能衰竭患者抗感染药物调整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参与肾内科抗感染治疗会诊的实例,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临床药师配合临床参与慢性肾功能衰竭伴肺部感染的典型病例,对抗感染治疗进行叙述和分析.结果 药师参与临床用药讨论,提出或建议的治疗方案,临床医师采纳后慢性肾功能衰竭伴肺部抗感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对于避免耐药、减少不良反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周黎;沈平;张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我院89例严重的和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2010年所收集的严重的和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药物分布及其所致症状.方法 对我院2010年收集的89例严重的或新的ADR报告,按ADR级别、临床表现、涉及的药品、转归、报告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例ADR中以过敏性反应为临床表现的有58例,占65.17%;45.45%的严重ADR由抗菌药物引起,38.10%的新的ADR由中成药引起,甲巯咪唑引起11例严重ADR.结论 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是对中成药所致ADR的监测,以尽量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同时应做到病例报告真实可靠、分级准确.

    作者:曹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抗生素引起的轻度肝功能损害疑似病例1例

    [病例]女,41岁,因“反复咳痰喘3a,加重10 d”于2011年4月28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喘息,冬春季节和气候变化时复发加重,每年发作累计达3个月以上.2009年曾入住我院呼吸科,当时查肺功能已明确合并有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好转.

    作者:杨群英;方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以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是一类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Ras/MARK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已成为当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本文就近年来以这2条信号转导通路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作一综述.

    作者:姜秋红;程能能;高惠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碘普罗胺370致过敏性休克1例

    [病例]患者,男性,5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3级)、冠心病、心绞痛、腔隙性脑梗死病史.否认糖尿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于2011年4月6日在我院体检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在CT室给予碘过敏试验,结果示阴性后给予地塞米松10 mg,iv,碘普罗胺370(商品名:优维显,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批号828A,规格100 mL)90 mL以约4.5mL·s-1在20 s左右高压静脉注入.

    作者:张琳;张彦;唐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UTI)对老年患者器官功能保护方面的作用及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U组患者于术前1d开始用UTI 2.0万U·kg-1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用微泵注射,qd,使用至术后第5天止,手术日开放中心静脉后立即用微量泵快速泵入UTI;C组均以50mL生理盐水代替UTI使用,其他常规治疗同U组.并选择不同时间点检测患者的血清TNF-α、IL-6及HO-1;分别检测两组术前1d及术后1、3、5d血清TNF-α、IL6、IL-8,即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变化情况.结果 应用2.0万U·kg-1 UTI后U组在不同时间点IL-6、TNF-α的各项检验值均显著低于C组(P<0.05);且术后12、24h的HO-1活性显著升高,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TI具有抑制促炎因子释放作用,同时可降低患者体内促炎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促进HO-1反应性上调,发挥抗缺血-再灌注损伤能力,从而起到脏器保护作用.

    作者:雷李培;王传光;邵初晓;吴炜;郑旺福;付伟东;王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脱氢野百合碱诱导犬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剂量

    目的 研究脱氢野百合碱(DHMC)诱导犬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合适剂量,以提高犬肺动脉高压建模成功率.方法 将28只犬随机分成3组,即3mg·kg-1 DHMC组(n=12)、2mg·kg-1 DHMC组(n=8)和1.5mg·kg-1 DHMC组(n=8).所有犬于右心导管测定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后,右心注射不同剂量的DHMC,观察8周.记录观察期间每组犬的死亡只数,并行肺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结果3mg·kg -1 DHMC组导致动物死亡率高达58.33%;而2mg·kg-1组注射DHMC诱导犬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成功率为100%,动物死亡率为0;1.5 mg·kg-1 DHMC组肺动脉压力未见明显升高.结论 野百合碱对于肺血管毒性损伤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减少DHMC注射剂量,以2mg·kg-1注射,不仅犬存活率较高,而且能成功诱导形成肺动脉高压模型.

    作者:陈丹丹;周达新;钱菊英;陈发东;管丽华;董丽莉;葛均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复方替米沙坦片中主成分的血药浓度测定及体内药动学特征

    目的 建立用于测定人血浆中复方替米沙坦片中两种成分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的HPLC测定方法,并用于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复方替米沙坦片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口服试验片剂,于规定时间点取血,分别用高效液相-荧光法和高效液相-二级质谱联用测定人血浆中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浓度.用梯形法计算AUC,以实测值计算tmax和ρmax,采用药动学统计软件DAS 2.0计算其他药动学参数.结果 替米沙坦的线性范围为2.5~500 μg·L-1,r=0.999 9,方法回收率99.42%~108.69%,RSD均≤2.62%,低检测浓度为1.25 μg·L-1;氢氯噻嗪的线性范围为1~ 200μg·L-1(r=0.999 4),方法回收率95.58% ~ 112.15%,RSD均≤4.86%,低检测浓度为0.5 μg·L-1.12名受试者口服复方替米沙坦后,替米沙坦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0→t(1800+ 859 )μg·h·L-1,AUC0→∞(1967±858)μg·h·L-1,ρmax(181±68) μg·L-1,tmax(1.7±0.9)h,t1/2(22.15±10.64)h.氢氯噻嗪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0→t(519±151)μg·h·L-1,AUC0→∞(542±149)μg·h·L-1,ρmax(72.3±25.1)μg·L-1,tmax(2.3±0.9)h,t1/2(7.44±2.50)h.结论 建立的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的HPLC测定方法灵敏、准确、专属,适合于复方制剂两成分的血药浓度测定.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该复方制剂两成分没有改变各自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作者:曹志娟;夏慧敏;谷广志;黄仲义;陈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我院I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普外科在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以促进临床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对2010年1季度检查中发现的117例I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格病历进行分类汇总,按抗菌药物的种类、术前术后使用的时间、是否存在出院带抗菌药物等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不合格的主要因素.结果 被调查的不合格病历中,用药时间超过24h的共有85例,占28.1%.术后继续使用抗菌药物的为71例,占23.5%.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的45例,占14.9%.违规出院带抗菌药物的为44例,占14.6%.未见有两联及以上使用抗生素病历.结论 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超过24h、术后继续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正确及出院带抗菌药物是导致I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格的主要因素,要规范围术期用药,需要在这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干预.

    作者:徐恒武;应超;周桂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