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行心理疏导的护理研究

杨晓娟;唐艳丽;张爱东;张世琴

关键词:综合护理, 急性脑卒中, 吞咽困难, 心理疏导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护理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6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进食训练、有效的口咽肌肉训练、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等综合护理,4个疗程后观察患者吞咽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改善患者吞咽困难、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误诊肝脓肿1例

    1病例摘要患者,女,56岁,患者有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主因间断发热伴肝区疼痛20余天,间断发热,1~2次/ d,高体温达40.0℃,偶有寒战,间断有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血液,伴上腹涨,以进食后较明显,食欲较差,进食量明显减少,尿略黄,尿量可,大便为黄色稀便。血常规: WBC13.6×9 L-1, HGB87g / L, ;PLT25×9 L-1,N86.8%.肝功:ALP232U/ L,GGT369U/ L, ALB28g / L。 AFP50ng / mL, CA12544.9U/ mL, CEA 0.8ng / mL。查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剑突下及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叩击痛阳性。

    作者:赵明;潘国红;李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出现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2例

    1病例摘要病例1,男,2011年7月20日出生。于2011年9月23日在双桥区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下第1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10月1日,家长发现患儿肛门周围出现1包块,随即包块逐渐增大。7日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在全麻下进行了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9日,患儿出现发热,期间高体温达39℃。15日患儿四肢不能动,查右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力Ⅲ级。专家会诊怀疑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建议即刻转上一级专科医院诊治。患儿于10月17日转到北京市儿童医院治疗。入院查体:四肢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Ⅰ级。住院治疗23d,于2011年11月9日出院。出院时:四肢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Ⅱ级。诊断为:急性麻痹综合征,虽经康复治疗,仍残留麻痹。

    作者:李春华;张铁军;柳国锋;鲍承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用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探索医用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MP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入选临床研究的 MPS 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59例使用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而研究组59例应用低浓度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 VAS 评分及腰背功能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 VAS评分及腰背功能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83%)高于对照组(7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9%)较对照组降低(23.73%),安全性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腰部 MPS 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适合临床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杜超群;陈丽萍;刘勃臣;刘忠诚;王福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2014年承德市双桥区麻疹病例流行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承德市双桥区麻疹暴发流行状况。方法:对2014年报告的374例疑似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 IgM 和风疹 IgM 抗体。结果:在374例疑似麻疹病例中,确诊麻疹299例(79.9%),在48例承德双桥区麻疹 IgM 抗体阴性的疑似麻疹病例中,确诊风疹9例(18.75%)。各年龄组均有发病,93.6%无免疫史或免疫是不详。结论:应加强基础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

    作者:姚淑华;白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微信技术的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冠心病PCI术后血小板双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基于微信的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冠心病 PCI 术后血小板双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收治的86例住院患者按病号简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在围手术期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手册并在出院时口头教育其按指导执行,家属要实时监督。微信品管圈组的43例患者进行品管圈 QCC 护理,圈内成员其成立品管圈微信群进行信息沟通及交流;患者出院后便加入该微信群,通过采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以及公众号、朋友圈等多方位的立体化教育模式,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给予患者进行指导教育,并在半年以及一年后进行问卷调查评定。结果:微信品管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的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提高了冠心病 PCI 术后血小板双抗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其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金日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儿童饮食喂养方式与小儿脾虚证形成的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研究儿童脾虚证与儿童饮食状况的关系,以阐明儿童日常生活饮食对于小儿脾虚证形成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8例1~6周岁小儿脾虚证患儿为病例组,并以同一调查地点的11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走访的方式收集资料和数据,对患儿的母乳喂养情况以及饮食方式进行总结,从而分析喂养方式与脾虚证之间的关系。结果:5月龄内患儿的人工喂养、母乳喂养以及混合喂养比例分别为19.8%、38.7%、41.5%,有86%的患儿经常在睡前1h 内进食,74.8%的患儿具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单因素结果显示,早产、偏食、食凉性食物、母乳喂养、食多、积食等方面与小儿脾虚证的形成有关( P <0.05),缺乏运动与小儿脾虚证的形成无关(P>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偏食、食凉性食物、非母乳喂养、食多积食等方面是小儿脾虚证形成的危险因素,缺乏运动是小儿脾虚证形成的无关因素。结论:小儿脾虚证形成与夜间喂奶、饮食不规律、挑食偏食、食物偏寒凉有着密切的关联。家长应改变错误的喂养方式。

    作者:龙雅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针药联合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法联合口服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血瘀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口服中药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10d 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联合组对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温针灸组及对照组;温针灸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显效率方面优于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缩短起效时间。

    作者:陈亚军;赵艳娟;卢德林;纪品川;刘亚茹;司力肖;马占君;孙显军;梁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ACL重建术后引流放置效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 ACL 重建术后引流放置效果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根据引流管组和非引流管组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研究组不予以术后引流,对照组予以术后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疼痛 VAS 评分、膝关节术后髌骨上缘肿胀周经活动度和周径差值、Lysholm 膝关节评分、体温、炎性化验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表现优14例,良28例,可8例,差10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周研究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径差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 Lysholm 膝关节评分比较与体温、炎性化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出血、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引流在 ACL 重建术后并无太大必要,但尚需大样本研究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滕群群;董晓艳;魏民;李春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护患沟通、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等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护患沟通、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操作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满意度为98.50%,对照组为87.7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亚娟;轩玉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知信行教育方式在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知信行教育在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定期来院接受规律的放化疗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知信行教育。评估两组患者疼痛强度及镇痛需求,使用癌症生活量表分析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健康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镇痛需求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镇痛需求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教育方式有助于管理癌症患者疼痛管理,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鲁延红;王东艳;蔺亚莉;赵妮霞;徐亚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裸花紫珠胶囊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胶囊治疗儿童 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2例 EB 病毒感染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使用裸花紫珠胶囊治疗,对比两组 EB 病毒感染儿童各种症状恢复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 EB 病毒感染儿童各种症状恢复时间均快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阿昔洛韦和裸花紫珠胶囊胶囊均能有效治疗儿童 EB 病毒感染,但是裸花紫珠胶囊治疗速度快,疗效明显,且相对于阿昔洛韦治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静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 hs-CRP 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的5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并与采用常规治疗的56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 TNF-a、IL-6、CRP、IL-8、APN 检查值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TNF-a、IL-6、CRP、IL-8、APN 检查值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的降低,研究组降低更加显著(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异常、消化不良、腹胀、头晕等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52,P =0.0358)。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冠心病患者能够取得显著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 hs-CRP 水平,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廖育山;洪长江;李志雄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宣降活血汤联合流程化护理干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宣降活血汤联合流程化护理干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儿科13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65例,其中男35例,女30例;对照组48例,其中男40例,女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宣降活血汤,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流程化护理干预,两组入院后均常规监测血气分析。两组病程均在1~3月,平均2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组儿童的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临床有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咳嗽、喘鸣音、哮鸣音、水泡音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优于对照组。结论:宣降活血汤联合流程化护理干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不易复发,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尚金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4例高位直肠肛门畸形患儿,在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儿则采用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肛门功能评分、直肠肛管测压结果以及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肛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大肛管静息压和静息非对称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疗效确切,相较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的创伤更小,手术效果更好,具有更广阔的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涛;武靖华;叶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经产道分娩率86.00%,高于对照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h 出血量(259.03±33.47) mL,对照组产妇产后24h 出血量(378.14±39.0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产后均随访3个月观察组纯母乳喂养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改善泌乳功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有助于母婴健康。

    作者:廖红;李婉容;李明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子宫全切术和LEEP刀锥切术治疗宫颈原位癌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临床应用子宫全切术和 LEEP 刀锥切术治疗宫颈原位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46例宫颈原位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子宫全切术,观察组患者应用 LEEP 刀锥切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5,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901,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 LEEP 刀锥切术治疗宫颈原位癌较传统的子宫全切术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两种肌松药不同给药方案对老年肥胖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求两种肌松药不同给药方案行全身麻醉短小手术的老年肥胖患者适合的肌松药用量。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拟行短小手术的全身麻醉老年肥胖患者(年龄60~70岁,BMI>28kg / m2)60例,随机分为四组(n =15):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净体重组(S1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真实体重组(S2组);维库溴铵净体重组(W1组),维库溴铵真实体重组(W2组);30例正常体重(BMI20~24kg / m2)老年患者为对照组,15例顺苯磺酸阿曲库铵(NS 组),15例维库溴铵(NW 组)。记录肌松药用量、起效时间、四个成串刺激从0%恢复到25%的时间、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从75%恢复到90%的时间。结果:S1组、NS 组与 S2组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TOF恢复25%的时间、从25%恢复至75%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W1组、NW 组与 W2组的维库溴铵用量、TOF 恢复25%的时间、从25%恢复至75%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TOF 从75%恢复至90%的时间六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1组的 TOF 恢复25%的时间、从25%恢复至75%的时间与 W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肥胖患者按净体重给予2倍 ED95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在相同的时间同样能满足气管插管,其肌松维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肌松药用量明显减少。而且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对老年患者代谢更快。

    作者:段凤梅;孙旭颖;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

    目的::对比观察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控制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入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疾病控制评分及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升高、焦虑抑郁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改变程度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提高疾病控制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

    作者:杨志彦;宋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某精神医院急诊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某精神病院急诊科重性精神病疾病流行病学情况,对精神疾病患者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某精神病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641例精神疾病患者,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住院次数、服药情况、临床表现、合并疾病以及处理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发病特征。结果:共调查精神疾病患者1641例,患者年龄14~88岁,平均年龄(41.6±10.2)岁。其中首发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583例,占35.53%;复发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1058例,占64.47%。外伤患者138例,给予包扎止血处理;肌肉注射411例;静脉输液286例。所有患者在我院长期住院治疗,其中精神科1338例,外科91例,内科169例,妇科43例。治疗后出院1292例,转院113例,236例转精神科门诊治疗,无死亡病例。精神分裂、情感障碍以及精神发育迟滞在所有精神疾病中所占比例高,分别为28.52%、23.28%以及20.48%。其中除感情障碍外,其他类型疾病男性发病率均略高于女性。精神疾病发病年龄段以18~60岁多,共1232例(75.08%),其中多数患者为已婚患者,共1184例(72.15%),文化程度以初高中患者多,共983例(59.90%),多数患者在家属陪同下来院就诊,共1397例(85.13%)。结论:对精神病患者的发病类型及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减少患者对社会的危害性,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璐君;胡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结合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4年内成功救治的早产儿78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干预组采取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患儿在1周内体重、头围、身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3个月后生长发育指标体重、头围、身长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的整合模式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但应长期坚持对家属的指导建立个性化护理方案。

    作者:杜鸿燕;娄丽华;苏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