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霞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 FTS)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行 LC 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对照组在常规护理下行 LC,观察组在 FTS 理念指导下行 LC;于术前1d,术后第1天、第5天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CRP、Blu,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Cor;全自动血常规测量仪测定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 CRP、Blu、Cor 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各指标恢复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升高低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 WBC、GR%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5天各指标恢复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升高低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FTS 应用于 LC 中可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机体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机体的恢复。
作者:李艳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自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门诊部与住院部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62例(观察组)和正常妊娠妇女62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四色荧光法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的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的比例,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669,P =0.015);观察组患者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蜕膜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986,P =0.001)。结论: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在早孕期显著升高,参与了正常妊娠的维持,有可能是调控母胎界面局部免疫耐受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降低可能与 URSA 的发生有关。
作者:李彬;李长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常规进行溶栓治疗,研究组在溶栓治疗前,先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再灌注率为86.67%,研究组为8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0.97%,对照组为74.41%,且对照组室颤发生率为22.44%,研究组为7.84%,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再灌注死亡率为12.24%,研究组为1.96%,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通率无影响,但可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基于微信的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冠心病 PCI 术后血小板双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收治的86例住院患者按病号简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在围手术期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手册并在出院时口头教育其按指导执行,家属要实时监督。微信品管圈组的43例患者进行品管圈 QCC 护理,圈内成员其成立品管圈微信群进行信息沟通及交流;患者出院后便加入该微信群,通过采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以及公众号、朋友圈等多方位的立体化教育模式,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给予患者进行指导教育,并在半年以及一年后进行问卷调查评定。结果:微信品管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的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提高了冠心病 PCI 术后血小板双抗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其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金日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护理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6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进食训练、有效的口咽肌肉训练、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等综合护理,4个疗程后观察患者吞咽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改善患者吞咽困难、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作者:杨晓娟;唐艳丽;张爱东;张世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予甲氨蝶呤片,10mg,1次/周;联合用药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赛普皮下注射,25mg,2次/周;总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实验室指标以及临床指标,探讨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为90.48%(38/42),对照组为71.43%(30/42),联合用药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ESR、RF、hs-CR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 ESR、RF、hs-CRP 均低于对照组,且前者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积分、晨僵时间、20m 步行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积分、晨僵时间、20m 步行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前者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可迅速抑制疾病进展,临床疗效优于单药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振杰;王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1病例摘要病例1,男,2011年7月20日出生。于2011年9月23日在双桥区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下第1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10月1日,家长发现患儿肛门周围出现1包块,随即包块逐渐增大。7日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在全麻下进行了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9日,患儿出现发热,期间高体温达39℃。15日患儿四肢不能动,查右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力Ⅲ级。专家会诊怀疑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建议即刻转上一级专科医院诊治。患儿于10月17日转到北京市儿童医院治疗。入院查体:四肢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Ⅰ级。住院治疗23d,于2011年11月9日出院。出院时:四肢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Ⅱ级。诊断为:急性麻痹综合征,虽经康复治疗,仍残留麻痹。
作者:李春华;张铁军;柳国锋;鲍承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求两种肌松药不同给药方案行全身麻醉短小手术的老年肥胖患者适合的肌松药用量。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拟行短小手术的全身麻醉老年肥胖患者(年龄60~70岁,BMI>28kg / m2)60例,随机分为四组(n =15):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净体重组(S1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真实体重组(S2组);维库溴铵净体重组(W1组),维库溴铵真实体重组(W2组);30例正常体重(BMI20~24kg / m2)老年患者为对照组,15例顺苯磺酸阿曲库铵(NS 组),15例维库溴铵(NW 组)。记录肌松药用量、起效时间、四个成串刺激从0%恢复到25%的时间、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从75%恢复到90%的时间。结果:S1组、NS 组与 S2组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TOF恢复25%的时间、从25%恢复至75%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W1组、NW 组与 W2组的维库溴铵用量、TOF 恢复25%的时间、从25%恢复至75%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TOF 从75%恢复至90%的时间六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1组的 TOF 恢复25%的时间、从25%恢复至75%的时间与 W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肥胖患者按净体重给予2倍 ED95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在相同的时间同样能满足气管插管,其肌松维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肌松药用量明显减少。而且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对老年患者代谢更快。
作者:段凤梅;孙旭颖;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法联合口服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血瘀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口服中药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10d 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联合组对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温针灸组及对照组;温针灸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显效率方面优于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缩短起效时间。
作者:陈亚军;赵艳娟;卢德林;纪品川;刘亚茹;司力肖;马占君;孙显军;梁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结合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4年内成功救治的早产儿78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干预组采取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患儿在1周内体重、头围、身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3个月后生长发育指标体重、头围、身长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的整合模式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但应长期坚持对家属的指导建立个性化护理方案。
作者:杜鸿燕;娄丽华;苏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护患沟通、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等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护患沟通、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操作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满意度为98.50%,对照组为87.7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亚娟;轩玉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比观察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控制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入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疾病控制评分及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升高、焦虑抑郁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改变程度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提高疾病控制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
作者:杨志彦;宋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集中式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室2015年2月至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集中式护理模式干预康复,比较两组的康复积极性、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康复积极性、护理后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功能、行动能力、记忆与思维、交流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中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积极性,增强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万玉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宣降活血汤联合流程化护理干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儿科13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65例,其中男35例,女30例;对照组48例,其中男40例,女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宣降活血汤,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流程化护理干预,两组入院后均常规监测血气分析。两组病程均在1~3月,平均2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组儿童的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临床有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咳嗽、喘鸣音、哮鸣音、水泡音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优于对照组。结论:宣降活血汤联合流程化护理干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不易复发,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尚金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经曲妥珠单抗治疗失效后应用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4例,其中观察组29例患者选择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选择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客观有效率以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各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曲妥珠单抗治疗失效的 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毒副反应,耐受程度较好。
作者:高丽;胡文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自拟眩康晕愈汤结合腧穴针刺治疗眩晕临床疗效并与其它方法治疗进行疗效对比。方法:治疗组草药结合针灸治疗眩晕症102例,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抗眩啶片)治疗眩晕51例,两组均5d 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眩康晕愈汤结合腧穴针刺治疗眩晕患者10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抗眩啶片)治疗眩晕51例总有效率78.43%。结论:自拟眩康晕愈汤结合腧穴针刺治疗眩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利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及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两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结果:护理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依从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两组依从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本组护理1个月时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1个月和3个月,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入组时均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达标率8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作者:李利华;李莉;魏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知信行教育在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定期来院接受规律的放化疗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知信行教育。评估两组患者疼痛强度及镇痛需求,使用癌症生活量表分析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健康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镇痛需求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镇痛需求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教育方式有助于管理癌症患者疼痛管理,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鲁延红;王东艳;蔺亚莉;赵妮霞;徐亚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采用改良的四血管(4-VO)阻断法。采用 TUNEL 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RT-PCR 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 caspase-3 mRNA 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 caspase-3表达均明显增多,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减少 caspase-3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该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孙艳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4例高位直肠肛门畸形患儿,在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儿则采用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肛门功能评分、直肠肛管测压结果以及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肛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大肛管静息压和静息非对称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疗效确切,相较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的创伤更小,手术效果更好,具有更广阔的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涛;武靖华;叶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