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眩康晕愈汤结合腧穴针刺治疗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姜利国

关键词:眩晕, 眩康晕愈汤, 腧穴, 针刺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眩康晕愈汤结合腧穴针刺治疗眩晕临床疗效并与其它方法治疗进行疗效对比。方法:治疗组草药结合针灸治疗眩晕症102例,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抗眩啶片)治疗眩晕51例,两组均5d 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眩康晕愈汤结合腧穴针刺治疗眩晕患者10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抗眩啶片)治疗眩晕51例总有效率78.43%。结论:自拟眩康晕愈汤结合腧穴针刺治疗眩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4年承德市双桥区麻疹病例流行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承德市双桥区麻疹暴发流行状况。方法:对2014年报告的374例疑似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 IgM 和风疹 IgM 抗体。结果:在374例疑似麻疹病例中,确诊麻疹299例(79.9%),在48例承德双桥区麻疹 IgM 抗体阴性的疑似麻疹病例中,确诊风疹9例(18.75%)。各年龄组均有发病,93.6%无免疫史或免疫是不详。结论:应加强基础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

    作者:姚淑华;白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术后生活质量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癌症康复评价简表( CARES - SF)评估生活质量,Piper 疲乏评估量表(PFS)评价癌因性疲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 CARES-SF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CARES-SF 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本组护理前,生理、心理社会、与医务人员的关系评分降低,性功能、婚姻关系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 PFS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PFS 各维度评分较本组护理前均增加,但是观察组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减轻了患者负性情绪,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了患者癌因性疲乏,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沈其敏;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CD4加CD25加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自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门诊部与住院部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62例(观察组)和正常妊娠妇女62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四色荧光法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的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的比例,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669,P =0.015);观察组患者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蜕膜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986,P =0.001)。结论: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在早孕期显著升高,参与了正常妊娠的维持,有可能是调控母胎界面局部免疫耐受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比例降低可能与 URSA 的发生有关。

    作者:李彬;李长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护患沟通、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等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护患沟通、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操作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满意度为98.50%,对照组为87.7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亚娟;轩玉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采用改良的四血管(4-VO)阻断法。采用 TUNEL 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RT-PCR 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 caspase-3 mRNA 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 caspase-3表达均明显增多,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减少 caspase-3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该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孙艳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时期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效应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不同治疗时期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 HBeAg 阳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皆达到肝硬化失代偿期,根据两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时间不同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LAM 初始联合 ADV 治疗方式的为观察组,而 LAM 变异后联合 ADV 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疗程皆为48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以及血清 HBV DNA 定量测定,检查时间分别为用药基线时间以及治疗后第4、12、24、48周,并对所有患者检查治疗情况进行 Child-Pugh 评分。结果:在治疗4、12、24与48周时无论是观察组与对照组 ALT 以及 TBil 都要好于基线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抗病毒治疗4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 HBV DNA 转阴率分别为90%(18/20)与40%(8/20),HBeAg /抗-HBe 血清转换率分别为60%(12/20)与20%(4/20),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所进行的为初始联合药物治疗,在48周时进行 Child-Pugh 评分较变异后联合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治疗初始阶段应用 ADV 联合 LAM 治疗较变异后联合治疗无论在抗病毒方面还是在临床状况改善方面都具有优势。

    作者:王金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 hs-CRP 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的5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并与采用常规治疗的56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 TNF-a、IL-6、CRP、IL-8、APN 检查值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TNF-a、IL-6、CRP、IL-8、APN 检查值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的降低,研究组降低更加显著(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异常、消化不良、腹胀、头晕等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52,P =0.0358)。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冠心病患者能够取得显著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 hs-CRP 水平,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廖育山;洪长江;李志雄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微创介入法联合中药治疗多房性巨大卵巢囊肿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介入法联合中药活血化瘀、祛湿化痰治疗多房巨大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在消除卵巢囊肿或缩小其体积、改善临床相关症状等方面的有效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非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提供基础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方法观察治疗60例卵巢囊肿患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微创介入术后,应用祛湿化痰、活血化瘀法中药口服,联合腹部微波热疗,30d为1疗程,共2疗程。经期停用。对照组微创介入术后给予桂枝茯苓丸口服,每次2袋,3次/ d,30d 为1疗程,共2疗程,经期停服。结果:用药两疗程后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患者临床主、次要症状,B 超下卵巢囊肿吸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副作用小,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治疗组的治愈率76.6%,有效率100%,对照组的治愈率26.6%有效率76%,经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多房性巨大卵巢囊肿疗效显著,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红艳;张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Ki-67蛋白在大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居较高水平,是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1]。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机制。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大肠癌的发生机制与 Ki-67蛋白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相关,本文就 Ki-67蛋白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樊子双;孟杰;贝雪艳;卢思英;付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左侧颞顶枕区巨大脑膜瘤术后合并头皮下积液1例

    1病例摘要患者,金某,女,57岁,汉族,农民,已婚,平泉县茅兰沟人,主因: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2年伴行走困难2周入院。门诊行 CT 检查显示左顶区巨大脑膜瘤,此脑膜瘤巨大,可达10cm×8cm,而且靠近窦汇,矢状窦以及横窦等血管区。查体:生命体征平稳,GCS15分,记忆力明显下降,近事遗忘明显,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双侧瞳孔左:右=3.0:3.0,对光反射迟钝,视听基本正常,双下肢肌力Ⅳ,肌张力正常,双侧 babinski(+)。入院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并将露骨进行修补,手术一并完成,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记忆力恢复正常,精神好转,反应基本正常,行走自如,双侧 babin-ski(-),复检 CT 显示,肿瘤全部切除,手术后形成头皮下积液,经抽吸后使用专用加压弹力绷带包扎治疗,恢复良好,生活完全自理。一年后随诊复检,肿瘤无复发。

    作者:孟建军;孟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理因素对宫腔镜手术治疗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干预对宫腔镜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遵循随机化原则,抽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90例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且需要行宫腔镜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临床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阴道出血量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88.9%,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P <0.01);观察组、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6%、82.2%,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5,P <0.01)。结论:对行宫腔镜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的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实施综合临床干预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阴道出血量及心率,而且可提高总体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有效地降低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贾淑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微信技术的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冠心病PCI术后血小板双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基于微信的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冠心病 PCI 术后血小板双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收治的86例住院患者按病号简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在围手术期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手册并在出院时口头教育其按指导执行,家属要实时监督。微信品管圈组的43例患者进行品管圈 QCC 护理,圈内成员其成立品管圈微信群进行信息沟通及交流;患者出院后便加入该微信群,通过采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以及公众号、朋友圈等多方位的立体化教育模式,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给予患者进行指导教育,并在半年以及一年后进行问卷调查评定。结果:微信品管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的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提高了冠心病 PCI 术后血小板双抗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其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金日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宣降活血汤联合流程化护理干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宣降活血汤联合流程化护理干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儿科13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65例,其中男35例,女30例;对照组48例,其中男40例,女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宣降活血汤,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流程化护理干预,两组入院后均常规监测血气分析。两组病程均在1~3月,平均2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组儿童的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临床有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咳嗽、喘鸣音、哮鸣音、水泡音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优于对照组。结论:宣降活血汤联合流程化护理干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不易复发,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尚金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卡贝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结合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方法: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对产妇进行评估,评分>7分归为高危组、5分~7分归为中危组、0分~4分归为低危组,每组收集40例产妇,三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均应用宫素注射液,中危组加用卡贝缩宫素注射液,高危组加用卡贝缩宫素注射液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产后2h、产后24h 子宫出血量及出血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产妇产后24h 内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为(4.03±0.78)g / L,中危组下降幅度为(4.28±0.80)g / L,高危组下降幅度为(4.74±0.84)g / 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产前、产后2h 及产后24h 三组产妇收缩压、舒张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h 及产后24h 本组产妇收缩压、舒张压较产前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2h 内子宫张力均为硬状态。结论:根据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估结果,卡贝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实施不同的给药方案,能有效预防高危产妇的产后出血。

    作者:郑同英;钟思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卵黄囊瘤的FASN免疫组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的脂肪酸合成酶(FASN)免疫组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卵黄囊瘤患者60例(观察组)与正常健康人60例(对照组),选择两组的卵巢新鲜标本进行 FASN 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调查观察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ASN 在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 FASN 在观察组的阳性表达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60例卵黄囊瘤组织中,FASN 的表达在不同 FIGO 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N 在卵黄囊瘤中呈现高表达状况,能有效反应卵黄囊瘤组织的 FIGO 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状况,与卵黄囊瘤病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李艳菊;马超;高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集中式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集中式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室2015年2月至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集中式护理模式干预康复,比较两组的康复积极性、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康复积极性、护理后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功能、行动能力、记忆与思维、交流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中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积极性,增强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万玉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66例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入组的所有患者在治疗方案上均选取动脉栓塞化疗,且试验组患者同时加用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2年后患者肿瘤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复发率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肝功能,而且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世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IL-6TNF-α及hs-CRP的影响

    目的::观察临床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43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及常规体检健康者43例分别做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及炎性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牙周基础治疗治疗慢性牙周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降低 IL-6、TNF-α、hs-CRP 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曲妥珠单抗治疗失效的 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经曲妥珠单抗治疗失效后应用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4例,其中观察组29例患者选择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选择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客观有效率以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各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曲妥珠单抗治疗失效的 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毒副反应,耐受程度较好。

    作者:高丽;胡文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浆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术式治疗周围粘连或后位急性阑尾炎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并发症的比较

    目的::研究比较浆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术式治疗周围粘连或后位急性阑尾炎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并发症。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周围粘连型或者后位急性阑尾炎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浆膜下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手术前后的 CRP、TNF-α及 WBC 等指标水平,以及手术后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肠道反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的 CRP、TNF-α及 WBC 等指标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8.18%,并发症总发生率是43.64%,少于对照组的70.91%及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切口感染及肠梗阻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浆膜下阑尾切除术对周围粘连或后位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给予推广。

    作者:徐昌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