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淑平
目的:了解承德市双桥区麻疹暴发流行状况。方法:对2014年报告的374例疑似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 IgM 和风疹 IgM 抗体。结果:在374例疑似麻疹病例中,确诊麻疹299例(79.9%),在48例承德双桥区麻疹 IgM 抗体阴性的疑似麻疹病例中,确诊风疹9例(18.75%)。各年龄组均有发病,93.6%无免疫史或免疫是不详。结论:应加强基础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
作者:姚淑华;白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医用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MP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入选临床研究的 MPS 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59例使用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而研究组59例应用低浓度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 VAS 评分及腰背功能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 VAS评分及腰背功能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83%)高于对照组(7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9%)较对照组降低(23.73%),安全性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腰部 MPS 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适合临床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杜超群;陈丽萍;刘勃臣;刘忠诚;王福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探索对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护士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常规与母婴床旁护理,统计分析其对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的组间差异。结果:对照组初产妇及家属对健康知识掌握的正确率为65.93%,显著低于试验组的正确率93.38%,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研究认为母婴床旁护理不仅可以增加初产妇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增加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吴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及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两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结果:护理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依从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两组依从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本组护理1个月时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1个月和3个月,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入组时均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达标率8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作者:李利华;李莉;魏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集中式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室2015年2月至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集中式护理模式干预康复,比较两组的康复积极性、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康复积极性、护理后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功能、行动能力、记忆与思维、交流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中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积极性,增强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万玉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干预对宫腔镜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遵循随机化原则,抽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90例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且需要行宫腔镜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临床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阴道出血量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88.9%,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P <0.01);观察组、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6%、82.2%,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5,P <0.01)。结论:对行宫腔镜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的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实施综合临床干预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阴道出血量及心率,而且可提高总体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有效地降低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贾淑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的脂肪酸合成酶(FASN)免疫组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卵黄囊瘤患者60例(观察组)与正常健康人60例(对照组),选择两组的卵巢新鲜标本进行 FASN 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调查观察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ASN 在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 FASN 在观察组的阳性表达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60例卵黄囊瘤组织中,FASN 的表达在不同 FIGO 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N 在卵黄囊瘤中呈现高表达状况,能有效反应卵黄囊瘤组织的 FIGO 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状况,与卵黄囊瘤病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李艳菊;马超;高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4例高位直肠肛门畸形患儿,在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儿则采用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肛门功能评分、直肠肛管测压结果以及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肛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大肛管静息压和静息非对称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疗效确切,相较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的创伤更小,手术效果更好,具有更广阔的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涛;武靖华;叶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术后生活质量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癌症康复评价简表( CARES - SF)评估生活质量,Piper 疲乏评估量表(PFS)评价癌因性疲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 CARES-SF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CARES-SF 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本组护理前,生理、心理社会、与医务人员的关系评分降低,性功能、婚姻关系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 PFS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PFS 各维度评分较本组护理前均增加,但是观察组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减轻了患者负性情绪,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了患者癌因性疲乏,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沈其敏;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66例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入组的所有患者在治疗方案上均选取动脉栓塞化疗,且试验组患者同时加用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2年后患者肿瘤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复发率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肝功能,而且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世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1病例摘要患者,金某,女,57岁,汉族,农民,已婚,平泉县茅兰沟人,主因: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2年伴行走困难2周入院。门诊行 CT 检查显示左顶区巨大脑膜瘤,此脑膜瘤巨大,可达10cm×8cm,而且靠近窦汇,矢状窦以及横窦等血管区。查体:生命体征平稳,GCS15分,记忆力明显下降,近事遗忘明显,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双侧瞳孔左:右=3.0:3.0,对光反射迟钝,视听基本正常,双下肢肌力Ⅳ,肌张力正常,双侧 babinski(+)。入院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并将露骨进行修补,手术一并完成,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记忆力恢复正常,精神好转,反应基本正常,行走自如,双侧 babin-ski(-),复检 CT 显示,肿瘤全部切除,手术后形成头皮下积液,经抽吸后使用专用加压弹力绷带包扎治疗,恢复良好,生活完全自理。一年后随诊复检,肿瘤无复发。
作者:孟建军;孟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知信行教育在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定期来院接受规律的放化疗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知信行教育。评估两组患者疼痛强度及镇痛需求,使用癌症生活量表分析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健康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镇痛需求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镇痛需求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教育方式有助于管理癌症患者疼痛管理,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鲁延红;王东艳;蔺亚莉;赵妮霞;徐亚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胶囊治疗儿童 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2例 EB 病毒感染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使用裸花紫珠胶囊治疗,对比两组 EB 病毒感染儿童各种症状恢复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 EB 病毒感染儿童各种症状恢复时间均快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阿昔洛韦和裸花紫珠胶囊胶囊均能有效治疗儿童 EB 病毒感染,但是裸花紫珠胶囊治疗速度快,疗效明显,且相对于阿昔洛韦治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静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比观察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控制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入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疾病控制评分及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升高、焦虑抑郁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改变程度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提高疾病控制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
作者:杨志彦;宋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护患沟通、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等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护患沟通、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操作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满意度为98.50%,对照组为87.7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亚娟;轩玉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居较高水平,是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1]。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机制。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大肠癌的发生机制与 Ki-67蛋白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相关,本文就 Ki-67蛋白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樊子双;孟杰;贝雪艳;卢思英;付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经产道分娩率86.00%,高于对照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h 出血量(259.03±33.47) mL,对照组产妇产后24h 出血量(378.14±39.0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产后均随访3个月观察组纯母乳喂养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改善泌乳功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有助于母婴健康。
作者:廖红;李婉容;李明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冠脉介入治疗( 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 PCI 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案,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血脂、高敏 C反应蛋白(CRP)、B 型利肽钠(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以后,血脂、CRP、BNP 及 LVEF 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为2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PCI)中有效率可以提高,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心室负荷、降低炎性反应、增加心室功能,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岳龙;王京坡;张静;马兰;马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1病例摘要患者,女,92岁,主因间断血尿8月余,发热1周于2015年5月29日10:00由轮椅推入病房。患者入院时 T 36.6℃,P 115次/ min,R 20次/ min,BP 120/60mmHg,神清,精神差,营养中等,口唇无明显发绀,食欲差,睡眠略倒错,近3个月体重下降6kg,患者近8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行腹部 B 超、腹部核磁、尿液查癌细胞,诊断为左肾癌。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咳白色粘痰,查血常规提示WBC:9.60×9 L-1,中性粒细胞87.9%,胸片提示双肺间质改变伴感染。患者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持续心房纤颤、双肺间质病、骨质疏松、结节性甲状腺肿、白内障。入院后给予营养支持、降压、降糖、抗感染、止咳化痰治疗。2015年6月11日10:10护士查房时发现患者指尖血氧饱和掉至45%,追问患者陪护,喂其进食1碗鸡蛋羹,主治医师提示,患者误吸可能性大,予以翻身拍背吸痰,吸出多量鸡蛋羹,上调鼻导管吸氧至10L/ min,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电话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变化。间断予以患者吸痰、翻身、拍背。10:15 SpO264%, BP 85/50 mmHg, HR 122次/ min, RR 29次/min,予以肾上腺素10mg,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10L/ min)。10:22 SpO2100%, BP 195/103mmHg, HR 133次/ min , RR 26次/ min,将简易呼吸器换为无创呼吸机(5L/ min) S / T 模式,IPAP 10cmH2 O,EPAP 4cmH2 O,f 12bpm,予以完善血气分析(面罩吸氧5L/min): PH 7.35, PCO242mmHg, PO2160mmHg, SaO299%。心电图提示房颤。14:00监测患者生命体征:SpO298%,BP 148/80mmHg,HR 110次/ min ,RR 26次/ min 。撤出无创呼吸机,继续鼻导管吸氧5L/ min,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30d 后患者好转出院。
作者:王兰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东莞地区非综合性遗传性耳聋的致聋基因分布特征,为政府制定优生优育计划、提高人口素质、降低人口出生缺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例先天性耳聋患儿,抽取患者的外周血2~3mL,利用耳聋基因芯片对与非综合性遗传性耳聋密切相关的4个致聋基因 SLC26A4( PDS)(IVS7-2A > G、2168G)、GJB2(299delAT、235delC、176del16bp 及35delG)、GJB3( C538T)和线粒 DNA 12SrRNA(A1555G、C1494T)上的9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15例检出 GJB2基因突变(22%),10例检出 SLC26A4基因突变(14.3%),DNA12SrRNA 基因突变3例(4.4%),没有检出有GJB3基因突变患儿。结论:东莞地区非综合性遗传性耳聋的有效检出率与全国调查结果相当,其中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高,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率其次,再次是线粒体 DNA12SrRNA 基因突变,可见利用耳聋基因检测技术对目标人群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是减少聋儿出生的重要途径。
作者:戴桂林;刘彦慧;高宇琳;李见章;尹宝珠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