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震萍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患者内皮素和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和B两组,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再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非心肌梗死患者的老年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三组老年人群的内皮素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等指标在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A和B组的内皮素( 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肌梗死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和B组治疗后的6h、12h、24h、3d、7d以及14d的内皮素(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老年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6h、12h、24h、3d、7d以及14d的内皮素(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内皮素和CA125水平,利于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志安;边树伟;金明磊;钦佩;刘勇;马建华;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孟鲁斯特钠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治疗中重度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2例儿童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1例。对照组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联合组以孟鲁斯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观察2组治疗1周后患儿咳嗽、气喘症状及哮鸣音改善情况,即哮喘症状控制水平;3个月后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观察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联合组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两组均高于治疗前,(对照组(76.83±2.42)%比(65.49±1.81)%;联合组(85.34±1.58)%比(65.51±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儿童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给予孟鲁斯特钠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用药疗效显著,高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单独应用。
作者:刘春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对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HBeAg阳性慢性乙肝行核苷类似物医治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HBeAg阳性慢性乙肝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不同医治方案分2组,对照组行ETV序贯医治,观察组行LdT序贯医治,比较两组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HBV DNA转阴概率和肝功能的复常率对比均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医治后1、2、3年HBeAg血清学的转换概率分别为47.50%、57.50%与75.00%均较对照组15.00%、20.00%及40.00%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者无论行核苷类似物ETV或者LdT序贯医治均能够取得效果,有利于获得较高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具有强效、快速HBV DNA抑制能力,能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且行LdT序贯医治可提高HBeAg血清学的转换概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王伟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D( VitD)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及非VitD治疗组,各48例;单纯支气管炎患儿40例设为单纯支气管炎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4组儿童入院后治疗前或体检时血液1,25-( OH)2-D3、ALT、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治疗后VitD治疗组及非VitD治疗组上述指标,以及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情况,随访半年,记录咳嗽或哮喘再发次数。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平均1,25-( OH)2-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单纯支气管炎组,ALP、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后2组( P<0.01)。治疗1个月后VitD治疗组1,25-(OH)2-D3、ALP、IgE改善程度显著优于非VitD治疗组(P<0.01)。 VitD治疗组哮喘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咳嗽或哮喘再发次数均显著低于非VitD 治疗组( P<0.01)。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体内VitD缺乏。补充VitD可调节患儿免疫系统功能,改善肺功能,减少患儿咳嗽或哮喘发作次数。
作者:薛秀丽;池红井;冀楠;薛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对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阴性率显著低于常规心电图( 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期前收缩频发、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成对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 P<0.05),且动态心电图在监测频发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的阳性率较高。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
作者:李园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和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取96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96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Hcy、hs-CRP 水平。结果:观察组Hcy、hs-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cy、hs-CRP 异常检出率54.2%、81.3%,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 反应蛋白检测对心脑血管病的预测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马晓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胃溃疡治疗中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采用不同治疗周期对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至2015年在我院治疗的多发性胃溃疡患者28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均选择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观察组患者总疗程为8周,对照组总疗程为4周。结果:疗程结束后7d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愈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疗程结束后第4周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多发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较好,适当延长治疗周期,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溃疡愈合,提高Hp根除率,而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汪忠红;桂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GDF3联合检测血清PSA 与MUC1蛋白水平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甲乳外科已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50例作为乳腺癌组;同期选取在我院住院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50例作为乳腺良性疾病组;同期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正常组。通过检测两组血清GDF3、PSA、MUC1和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对比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乳腺癌组血清GDF3、PSA、MUC1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乳腺疾病组和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A15-3、CA125、CEA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乳腺疾病组和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SA+MUC1两两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其他两组( P<0.05);血清GDF3、PSA、MUC1三者联合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1单项检测以及两两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GDF3联合检测PSA 和MUC1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更有确诊意义。
作者:邱小兰;韩学东;施建华;任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 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探讨相关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SAP 患者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入科就诊顺序为所有患者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N 组( n=23)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PN+EN 组( n=23)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CRP ( C反应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科时,相对于 PN 组, PN+EN 组患者在总淋巴细胞计数( TLC )、白蛋白(ALB)、CRP 水平、血钙(Ca)、血糖(B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PN组,PN+EN组在ICU停留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N+EN组低于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相对于肠外营养支持,其效果更加明显、更加可靠,是首选的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营养治疗方案。
作者:潘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核酸检测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 HBV)的检测价值。方法:采集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16214份,同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核酸检测法,以筛查HBV感染情况,并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ELISA、核酸检测HBV 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核酸检测法的特异性、敏感度明显高于 ELISA 检测法,而漏诊率及窗口期明显低于ELISA检测;A组的HBV-DNA阳性率、含量均高于B 组、C 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酸检测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 ELISA 检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有效地减少漏诊率,缩短窗口期,且HBV-DNA的含量能反映HBV的传染性,对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宏;李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雷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响,以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8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二者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30d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大血小板聚集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大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降低,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vs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NSTE-ACS,可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促进患者近期预后。
作者:徐岩鹰;周恕敏;吴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制弹性牵引外固定架治疗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应用自制弹性牵引外固定架治疗的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3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34min;平均骨折愈合时间7.5周;均无出现针道感染、骨折不愈合,术后6个月手指功能按指总主动屈曲度( TAFS)评分:优13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自制弹性牵引外固定架治疗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恩广;张建斌;张擎柱;付世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 RF)、抗角蛋白抗体( AKA)、C反应蛋白( CRP )、抗环瓜氨酸(抗-CCP )抗体、抗核抗体( ANA)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62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RF、AKA、CRP、抗-CCP 抗体和ANA水平,比较两组5项指标的阳性比例并评价5项指标诊断RA的能力。结果:观察组的血清RF、AKA、CRP、抗-CCP 抗体、ANA阳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均<0.01或P<0.05);联合检测5项指标的特异度高于单独RF、CRP、ANA检测( P 均<0.05),灵敏度高于单独RF、AKA、CRP、抗-CCP 抗体、ANA检测(P 均<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RF、AKA、CRP、抗-CCP 抗体、ANA水平能够大幅度提高RA的诊断灵敏度,有利于早期诊断RA。
作者:任焕民;刘晓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SDS和SAS负面情绪所占比例也少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白细胞恢复程度满意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高血压患者人数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加以音乐疗法结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治疗配合率与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徐丹;钟涛;张海丽;杨爽;郭巍;王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产前进行超声诊断胎儿四肢骨骼系统发生畸形的情况,针对不同孕期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和预测胎儿肢体骨骼畸形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入选于我院进行产前超声筛查的孕妇238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对产前超声诊断为肢体骨骼畸形的胎儿进行引产后经放射线诊断和尸检结果证实均存在肢体骨骼畸形,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肢体骨骼畸形检出情况,并针对不同孕期的诊断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筛查结果显示,2380例胎儿经孕妇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出现肢体骨骼畸形28例,肢体骨骼畸形发生率为1.18%。对不同类型胎儿肢体骨骼畸形进行超声筛查结果显示,经引产或尸检证实例数为45例,其中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2.2%,产后证实率为37.8%;针对不同孕周胎儿肢体骨骼畸形超声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孕18~24周检出率高达93.75%,孕25~32周检出率高达93.33%,其检出率明显高于孕11~17周(37.5%)及孕期>33周(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肢体骨骼系统发育畸形准确率较高,同时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安全性等优势,特别是中孕期进行超声诊断大大提高了畸形的检出率,因此在中孕期进行超声诊断是产前诊断胎儿肢体骨骼畸形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雁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单、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临床疗效指标、疼痛程度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医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设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研究组行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椎体中线医治,对照组行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入医治,比对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手术前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均优于医治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术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椎体中线医治可改善手术情况,并提高医治疗效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昌海;蒋盛旦;蒋雷生;陆骅;郑新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Bohler角恢复程度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0例(80足),依据内固定材料将这些患者分为锁定钢板组( n=40)和解剖钢板组( 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Bohler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锁定钢板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90.0%(36/40)高于解剖钢板组72.5%(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ohler角高于解剖钢板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5/40)、15.0%(6/4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锁定钢板较解剖钢板更能有效恢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Bohler角恢复程度,且不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作者:殷铭;臧顺利;鲁春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对照组使用开腹手术。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患者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修补部位瘘的发生、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情况高于实验组患者,临床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腹腔镜进行探查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可以取得非常好的临床疗效,能够较好的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刘方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不同叶酸利用能力的孕妇在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影响。方法:按照自愿原则,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自愿进行叶酸利用能力基因检测的孕妇中,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叶酸利用能力正常、略差、较差、很差,选取检测结果较差和很差的孕妇各53例(共10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定期产检,选择没有接受叶酸利用能力基因检测常规补充叶酸的孕妇10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均为孕周<12周;对观察组孕妇根据叶酸利用能力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及孕期营养指导,对照组的孕妇除注意孕期食物补充叶酸和营养指导外,按照400μg/d的剂量,常规补充叶酸,观察并记录以上两组孕妇在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结果:①观察组的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降低,血浆中叶酸的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对照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高于观察组,且病情程度重于观察组。③观察组既没有发生重度子痫前期也没有发生子痫,也未出现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结论:对叶酸利用能力较差或很差的孕妇进行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魏海青;范秀华;张伟;胡殿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急性白血病多重耐药细胞的逆转耐药机制。方法:以MTT法获取无毒浓度维生素D,开展浓度依赖实验;经流式细胞仪监测细胞内柔红霉素以及P-糖蛋白( P-gp)表达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测定细胞内mdrl及mdpl mRNA表达变化;以生化法测定细胞内谷胱甘肽( GSH)水平。结果:维生素D可使耐药细胞耐药倍数下降,且有剂量依赖;维生素D干预Jurcat/ADR48h后,促使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上升,抑制P-gP 以及mdrl、mrpl基因的表达;维生素D使Jurcat与Jurcat/ADR细胞内GSH的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维生素D对于Jurcat/ADR耐药逆转显著。维生素D参与抑制细胞表面的P-gp表达水平,抑制mdrl、mrpl mRNA表达及使细胞内GSH水平降低,间接提高细胞内的化疗药物浓度,实现对白血病的有效治疗。
作者:樊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