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刘昌海;蒋盛旦;蒋雷生;陆骅;郑新锋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 疼痛程度
摘要:目的::分析单、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临床疗效指标、疼痛程度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医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设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研究组行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椎体中线医治,对照组行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入医治,比对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手术前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均优于医治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术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椎体中线医治可改善手术情况,并提高医治疗效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与分析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90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再次手术或介入治疗的干预率、IL-1β、INF-γ、NF-kB、VEGF表达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手术或介入率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IL-1β、INF-γ、NF-kB及VEGF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相比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生存率较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庆友;黄浩岳;余云生;叶文学;沈振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QQ技术对青年颈动脉生理年龄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QQ技术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指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查体的青年人群中颈总动脉IMT正常者194例,分别以采用超声QQ技术测得的血管年龄及血管弹性为因变量与受检者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指标及生活习惯、家族史等行多元相关分析,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动脉粥样硬化不是单一影响因素所致,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分值能更准确评估动脉血管的早期病变,累计分值越高,则颈总动脉血管年龄及血管弹性异常者比例越高。血管弹性下降的发生早于内中膜增厚的改变。结论:颈部血管超声QQ技术具有无创、快捷、操作简便,作为粥样斑块形成前动脉血管早期病变的预测手段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王爱民;杨静茹;王静;马静;郝君苹;温艳娇;吕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运动联合健康饮食指导对GDM孕妇血糖控制及降低母婴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运动联合健康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 GDM )孕妇血糖控制及降低母婴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产检时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145例,根据接受运动联合健康饮食指导干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体重和血糖变化,以及空腹血糖( FBG)和餐后2h血糖( P2hBG)控制率的差异。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干预组的总增加体重和每周增加体重(10.35±5.87,0.42±0.20)kg以及总BMI增加量(5.17±1.84)kg/m2均低于对照组(15.26±5.13,0.53±0.22,6.25±1.8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的FBG和P2hBG(4.85±0.72,6.09±0.88)mmoL/L低于对照组(5.42±0.81,6.82±0.91)mmoL/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 FBG 和 P2hBG 控制率(92.94%,94.12%)高于对照组(68.33%,71.7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3.53%,7.06%)低于对照组(18.33%,28.33%),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联合健康饮食指导可有效的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体重增长和血糖,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

    作者:韦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补肾固齿丸对中老年慢性牙周炎骨质影响的研究

    目的::补肾固齿丸配合牙周基础治疗,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骨密度值,检测血清中骨钙素的变化,并结合牙周临床指标的改变观察补肾固齿丸对伴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骨质的影响。方法:选择骨质疏松中老年男性慢性牙周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试验组牙周基础治疗结束后给予口服补肾固齿丸4g/次,2次/日,服用3个月后,测定治疗前后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L2~4或者髋部骨密度值及血清中骨钙素(BGP)的含量。结果:两组PD、AL均较治疗前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骨密度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GP 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肾固齿丸配合牙周治疗改善骨的代谢,促进伴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的恢复。

    作者:孟凡利;霍峰;马铮;李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研究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 D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弥漫性DME患者52例进行研究。依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康柏西普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测定黄斑中央区的厚度( CMT),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的面积,通过眼压计检测眼内压( IOP ),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视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EGF、CRP、CMT、CNV及IOP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2个月时观察组的视力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同期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柏西普与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治疗弥漫性DME疗效确切,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功能,值得给予推广。

    作者:戴常明;王文奇;李超鹏;刘庆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两种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对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阴性率显著低于常规心电图( 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期前收缩频发、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成对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 P<0.05),且动态心电图在监测频发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的阳性率较高。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

    作者:李园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采用动力髋螺钉( DHS)治疗,视为对照组,其余50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随访期间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患肢功能的Harris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疗效肯定,并发症较少,骨折固定稳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闫丹舟;张鹏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50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其特点,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50例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各种先天缺陷。结论:早产儿为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提高围生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产前诊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水平,加强危重新生儿监护、抢救措施,减少先天畸形儿的出生,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池红井;韩贵俊;王晓东;王萌萌;杜建华;任宏伟;樊博;马向洁;王秀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128例因不能切除而在我院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随访记录支架置入术后30d内患者是否发生胆系感染,以此计算胆管支架置入术后胆系感染率。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胆管梗阻原因(内生或外压)、支架放置位置(是否跨十二指肠乳头)等临床特点,并通过比较这些临床特点以确定其是否为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30d内胆系感染率为24.2%(31/128)。胆管内生性狭窄患者中术后胆系感染发生率为32.4%,高于胆管外压性狭窄患者(13.0%)。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胆系感染发生率为31.0%,高于胆管支架未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患者(22.4%)。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有一定的胆系感染可能,对于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胆管内生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可能性较高。

    作者:康庆民;韩贵俊;刘金龙;王海龙;孙树臣;张海生;王梦杰;蔡广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应用意义探析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50例已被确诊为局部晚期乳腺癌并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效果分为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有38例、12例。回顾其化疗前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比较其肿块大小、病灶血流分级及RI值、P SV值等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组患者,肿块的长度、宽度、厚度及肿块体积等均显著小于化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无效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化疗前比较则未见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效组患者化疗后的病灶的血流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SV和RI值也相应降低,病灶血流分级降为0级、Ⅰ级的比例更高,且RI值与化疗前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化疗无效组的病灶血流分级、RI值、PSV值均与化疗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大小改变、病灶内血管的分布、微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的情况进行有效测量和判断,可以为临床疗效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曹瑞莲;段凤伶;林重阳;王金成;杜建文;程亚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含铂双药方案治疗晚期肺癌45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肺癌晚期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机制;方法:对45例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化疗联合艾迪治疗组)及对照组(单纯化疗组);结果:肿块缩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艾迪组CD3,CD4细胞水平略上升,对照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艾迪组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程度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体力状况KPS评分艾迪组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含铂双药方案治疗晚期肺癌能确切地发挥减毒增效的作用。

    作者:李栋;姜子瑜;张培影;刘勇;王永林;曹成松;张有为;李若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方法:统计分析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拟输血或手术患者563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330例患者中,HBsAg阳性4894例,抗 HCV 阳性736例,抗 TP 阳性1166例,抗 HIV 阳性48例,阳性率分别为8.69%、1.31%、2.07%、0.09%,其中男性患者的HBsAg、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1d至20岁、20~40岁、40~60岁、60~94岁患者的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阳性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HBsAg、抗TP 和抗HIV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对患者主要经血传播疾病感染状态的了解。

    作者:刘健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措施对下腹部手术史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意义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下腹部,术史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将在本院住院的84例存在下腹部手术史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等,出院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62%、舒适度评分(78.00±1.3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时间缩短,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下腹部手术史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其意义重大,值得借鉴与推广。

    作者:朱冬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支气管结核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临床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按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支气管镜冷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海萍;沈茂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我院收集的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8例为研究对象,予甘精胰岛注射液0.1u/kg1次/d皮下注射,二甲双胍肠溶片(0.52次/d)调控血糖,总疗程12周。比较血糖控制达标与不达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98例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77.6(76/98),治疗有效率81.6%(80/98);血糖达标患者总有效率86.8%(66/78)与血糖未达标者59.1%(13/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07)。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腓神经运动传导( t=13.258,P=0.008)、感觉传导( t=11.319,P=0.001),正中神经运动传导( t=14.219,P=0.005)、感觉传导( t=11.164,P=0.0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炎症相关因子LP(t=15.390,P=0.003)、NGF(t=13.471,P=0.009)、IL-6(t=12.373,P=0.010)、TNF-α(t=14.437,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控制血糖达标能够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神经损害。

    作者:吴刚;刘栋梁;李襄君;范小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P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CP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并配合左卡尼汀3g 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100mL 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00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连用3周,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采集2组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D-二聚体( D-D)水平,胶体金法检测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 )水平;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治疗前后右心舒张功能。结果:观察组PaO2升高幅度和PaCO2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D-D和NT-proBNP 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E峰值和Ve升高幅度,A峰值和Va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CP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D-D、NT-proBNP 水平,改善右心舒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玉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98例,将这些患者作为急性阑尾炎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88例慢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慢性阑尾炎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超声测量的阑尾长度、宽度、管壁厚度及周围积液、包块等超声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组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89.9%(178/198)高于慢性阑尾炎组68.2%(6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宽度长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组中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阑尾区积液比例高于慢性阑尾炎组中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管壁厚度长于慢性阑尾炎组中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管壁层次不清、管腔扩张比例均高于慢性阑尾炎组中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解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左卡尼汀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素和CA125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患者内皮素和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和B两组,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再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非心肌梗死患者的老年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三组老年人群的内皮素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等指标在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A和B组的内皮素( 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肌梗死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和B组治疗后的6h、12h、24h、3d、7d以及14d的内皮素(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老年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6h、12h、24h、3d、7d以及14d的内皮素(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内皮素和CA125水平,利于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志安;边树伟;金明磊;钦佩;刘勇;马建华;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孟鲁斯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中重度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斯特钠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治疗中重度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2例儿童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1例。对照组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联合组以孟鲁斯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观察2组治疗1周后患儿咳嗽、气喘症状及哮鸣音改善情况,即哮喘症状控制水平;3个月后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观察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联合组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两组均高于治疗前,(对照组(76.83±2.42)%比(65.49±1.81)%;联合组(85.34±1.58)%比(65.51±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儿童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给予孟鲁斯特钠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用药疗效显著,高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单独应用。

    作者:刘春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及治疗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美观功能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患者自觉状况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8.91±1.68)、语言功能(9.02±3.25)、固位功能(7.99±1.02)和美观功能(9.10±1.12)均高于对照组咀嚼功能(6.42±0.63)、语言功能(7.85±2.64)、固位功能(6.52±1.85)和美观功能(7.11±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周袋指数(2.21±0.29)mm和牙齿表面菌斑指数(0.31±0.15)均低于对照组牙周袋指数(2.89±0.67)mm和牙齿表面菌斑指数(0.75±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低于对照组(1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能够提高疗效和满意度,提高美学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