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民;杨静茹;王静;马静;郝君苹;温艳娇;吕阳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 )患者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生预测病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83例NSTEMI患者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根据胸前导联ST段是否压低分为压低组(64例)和无压低组(20例)。结果:83例患者共发现189支病变血管,其中近段病变血管数81支(42.86%)、中段病变血管数72支(38.10%)和远段病变血管数36支(19.04%);狭窄50%~74%共66支(34.92%)、狭窄75%~90%共42支(22.22%)、狭窄>90%共81支(42.86%);单支血管受累21例、双支血管受累25例和多支血管受累37例。两组NSTEMI患者在近段、中段、远段病变血管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STEMI压低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重于无压低组,多支病变血管数目多于无压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NSTEMI患者胸前导联显示ST段压低,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于无压低患者,多支病变血管数目多于无压低组,对判定患者病情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康忠俊;张胜;陈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P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CP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并配合左卡尼汀3g 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100mL 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00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连用3周,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采集2组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D-二聚体( D-D)水平,胶体金法检测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 )水平;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治疗前后右心舒张功能。结果:观察组PaO2升高幅度和PaCO2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D-D和NT-proBNP 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E峰值和Ve升高幅度,A峰值和Va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CP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D-D、NT-proBNP 水平,改善右心舒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玉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0例ACI患者视为观察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金标法测定观察组入院时(急性期)、治疗1~2周(稳定期)、治疗2周后(恢复期)和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观察组并于治疗4周后以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价患者预后,比较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急性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稳定期和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稳定期高于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大梗死灶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梗死灶高于小梗死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预后不良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ACI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人群,且会随着治疗的有效进行而逐渐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低的患者普遍预后良好,提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判定ACI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孔竹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功正常妊娠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抗体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80名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对所有受试对象的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甲状腺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GDM患者空腹血糖及C肽水平高于健康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GDM患者HbA1c水平高于健康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GDM患者甲状腺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HbA1c水平与TgAb、TRAb、TPOAb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甲功正常妊娠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抗体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周京晶;高薇炜;张文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回顾IVF-ET助孕后宫内外复合妊娠患者经腹腔镜治疗后整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辅助生殖技术19例助孕后确诊为宫内外复合妊娠,且均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整体护理和一般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IVF-ET术后宫内外复合妊娠患者腹腔镜治疗后患者,整体护理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静芳;刘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D( VitD)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及非VitD治疗组,各48例;单纯支气管炎患儿40例设为单纯支气管炎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4组儿童入院后治疗前或体检时血液1,25-( OH)2-D3、ALT、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治疗后VitD治疗组及非VitD治疗组上述指标,以及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情况,随访半年,记录咳嗽或哮喘再发次数。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平均1,25-( OH)2-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单纯支气管炎组,ALP、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后2组( P<0.01)。治疗1个月后VitD治疗组1,25-(OH)2-D3、ALP、IgE改善程度显著优于非VitD治疗组(P<0.01)。 VitD治疗组哮喘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咳嗽或哮喘再发次数均显著低于非VitD 治疗组( P<0.01)。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体内VitD缺乏。补充VitD可调节患儿免疫系统功能,改善肺功能,减少患儿咳嗽或哮喘发作次数。
作者:薛秀丽;池红井;冀楠;薛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经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0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处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半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半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32.1(17/53)与7.1%(4/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术期处理,可以尽快促进患者康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何方;王平云;李兴华;常伟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雷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响,以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8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二者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30d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大血小板聚集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大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降低,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vs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NSTE-ACS,可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促进患者近期预后。
作者:徐岩鹰;周恕敏;吴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GDF3联合检测血清PSA 与MUC1蛋白水平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甲乳外科已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50例作为乳腺癌组;同期选取在我院住院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50例作为乳腺良性疾病组;同期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正常组。通过检测两组血清GDF3、PSA、MUC1和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对比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乳腺癌组血清GDF3、PSA、MUC1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乳腺疾病组和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A15-3、CA125、CEA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乳腺疾病组和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SA+MUC1两两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其他两组( P<0.05);血清GDF3、PSA、MUC1三者联合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1单项检测以及两两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GDF3联合检测PSA 和MUC1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更有确诊意义。
作者:邱小兰;韩学东;施建华;任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美观功能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患者自觉状况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8.91±1.68)、语言功能(9.02±3.25)、固位功能(7.99±1.02)和美观功能(9.10±1.12)均高于对照组咀嚼功能(6.42±0.63)、语言功能(7.85±2.64)、固位功能(6.52±1.85)和美观功能(7.11±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周袋指数(2.21±0.29)mm和牙齿表面菌斑指数(0.31±0.15)均低于对照组牙周袋指数(2.89±0.67)mm和牙齿表面菌斑指数(0.75±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低于对照组(1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能够提高疗效和满意度,提高美学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新砭石疗法与普通针刺疗法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新砭石刮拭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5d治疗1次,3次为l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取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每次治疗25min,每日1次,5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对2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3个疗程结束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新砭石疗法具有镇痛和改善局部功能活动的效果,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显著。
作者:毕静;李桂清;魏彦玲;高淑兰;王胜昭;王新荣;李燕;暴宏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进行跟骨陈旧性骨折导致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2008年9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陈旧性骨折引发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病人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开放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融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情况;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融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跛行、麻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陈旧性骨折引发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疗法,安全性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病人远期预后较佳,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志刚;勾成果;刘伦;曹丙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SDS和SAS负面情绪所占比例也少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白细胞恢复程度满意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高血压患者人数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加以音乐疗法结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治疗配合率与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徐丹;钟涛;张海丽;杨爽;郭巍;王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研究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 D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弥漫性DME患者52例进行研究。依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康柏西普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测定黄斑中央区的厚度( CMT),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的面积,通过眼压计检测眼内压( IOP ),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视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EGF、CRP、CMT、CNV及IOP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2个月时观察组的视力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同期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柏西普与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治疗弥漫性DME疗效确切,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功能,值得给予推广。
作者:戴常明;王文奇;李超鹏;刘庆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128例因不能切除而在我院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随访记录支架置入术后30d内患者是否发生胆系感染,以此计算胆管支架置入术后胆系感染率。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胆管梗阻原因(内生或外压)、支架放置位置(是否跨十二指肠乳头)等临床特点,并通过比较这些临床特点以确定其是否为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30d内胆系感染率为24.2%(31/128)。胆管内生性狭窄患者中术后胆系感染发生率为32.4%,高于胆管外压性狭窄患者(13.0%)。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胆系感染发生率为31.0%,高于胆管支架未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患者(22.4%)。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有一定的胆系感染可能,对于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胆管内生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可能性较高。
作者:康庆民;韩贵俊;刘金龙;王海龙;孙树臣;张海生;王梦杰;蔡广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予以相同药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结核病防治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提高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晓率,改善心理状态。
作者:符彩虹;卢燕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核酸检测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 HBV)的检测价值。方法:采集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16214份,同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核酸检测法,以筛查HBV感染情况,并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ELISA、核酸检测HBV 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核酸检测法的特异性、敏感度明显高于 ELISA 检测法,而漏诊率及窗口期明显低于ELISA检测;A组的HBV-DNA阳性率、含量均高于B 组、C 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酸检测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 ELISA 检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有效地减少漏诊率,缩短窗口期,且HBV-DNA的含量能反映HBV的传染性,对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宏;李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50例已被确诊为局部晚期乳腺癌并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效果分为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有38例、12例。回顾其化疗前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比较其肿块大小、病灶血流分级及RI值、P SV值等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组患者,肿块的长度、宽度、厚度及肿块体积等均显著小于化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无效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化疗前比较则未见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效组患者化疗后的病灶的血流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SV和RI值也相应降低,病灶血流分级降为0级、Ⅰ级的比例更高,且RI值与化疗前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化疗无效组的病灶血流分级、RI值、PSV值均与化疗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大小改变、病灶内血管的分布、微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的情况进行有效测量和判断,可以为临床疗效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曹瑞莲;段凤伶;林重阳;王金成;杜建文;程亚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采用动力髋螺钉( DHS)治疗,视为对照组,其余50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随访期间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患肢功能的Harris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疗效肯定,并发症较少,骨折固定稳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闫丹舟;张鹏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单、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临床疗效指标、疼痛程度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医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设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研究组行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椎体中线医治,对照组行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入医治,比对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手术前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均优于医治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术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椎体中线医治可改善手术情况,并提高医治疗效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昌海;蒋盛旦;蒋雷生;陆骅;郑新锋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