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伶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6例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按其血浆Hcy水平分为普通组( Hcy<10μmoL/L,n=52)和H型组( Hcy≥10μmoL/L,n=54),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 n=53)。所有受试者均行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测和Hcy检测,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分析血浆Hcy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三组Hcy水平、IMT比较:H 型组>普通组>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Hcy水平的增高,IMT值也越大;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组IMT与年龄、TC、TG、LDL-C均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Hcy与H型组IMT呈正相关(r=0.317),与普通组IMT无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高Hcy水平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高Hcy水平是导致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H型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在降压、调脂的同时可加入降Hcy治疗。
作者:丁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全腔镜( CE)和腔镜辅助小切口技术( EASIO)在甲状腺及旁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医治的108例甲状腺患者资料,依手术方法不同设为甲组(59例)与乙组(49例),甲组给予CE治疗,乙组给予EASIO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乙组手术时间比甲组短,引流时间与住院时间比甲组长,第1天引流量与总引流量比甲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术后满意度(3.17±0.46)分比甲组低(4.69±0.48)分,但颈前皮肤紧张感与颈部感觉减退评分(4.47±0.36)分、(4.69±0.47)分比甲组高(3.28±0.39)分、(3.16±0.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与EASIO治疗甲状腺均具良好效果,在治疗时需对患者自身意愿及实际病情综合考虑,选择佳手术方式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李艳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核酸检测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 HBV)的检测价值。方法:采集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16214份,同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核酸检测法,以筛查HBV感染情况,并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ELISA、核酸检测HBV 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核酸检测法的特异性、敏感度明显高于 ELISA 检测法,而漏诊率及窗口期明显低于ELISA检测;A组的HBV-DNA阳性率、含量均高于B 组、C 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酸检测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 ELISA 检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有效地减少漏诊率,缩短窗口期,且HBV-DNA的含量能反映HBV的传染性,对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宏;李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 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探讨相关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SAP 患者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入科就诊顺序为所有患者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N 组( n=23)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PN+EN 组( n=23)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CRP ( C反应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科时,相对于 PN 组, PN+EN 组患者在总淋巴细胞计数( TLC )、白蛋白(ALB)、CRP 水平、血钙(Ca)、血糖(B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PN组,PN+EN组在ICU停留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N+EN组低于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相对于肠外营养支持,其效果更加明显、更加可靠,是首选的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营养治疗方案。
作者:潘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 TEP ),观察组患者腹腔静镜腹膜外修补(TAPP),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无差异,但是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是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均未发现复发病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状态、环境影响、社会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鸿波;王华龙;单世胜;祝凯;王宏孝;王新民;王为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经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0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处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半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半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32.1(17/53)与7.1%(4/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术期处理,可以尽快促进患者康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何方;王平云;李兴华;常伟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垂宁方”治疗泌乳素( PRL)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垂宁方”联合溴隐亭治疗;对照组予以溴隐亭治疗,治疗时间为期2年。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P RL水平变化及垂体MRI动态增强瘤体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P RL水平、瘤体变化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宁方”能有效改善P RL型垂体腺瘤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泌乳素水平、缩小瘤体、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洁;张秋娟;汪涛;施扬;张怀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 CT 成像技术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其病因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脑出血早期患者69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3例。 A组采用常规CT扫描;B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 MRI);C组采用血管CT成像技术检测。检测结束后,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A、B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B组相比,C组的病灶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丘脑脑叶出血检出率及脑干小脑出血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特殊病因脑出血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B组相比, C组特殊病因脑出血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其病因判断方面,血管CT成像技术能够精确的显示出病灶,准确的发现脑出血的特殊病因。
作者:魏淑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CT定位下微创小骨窗(3×3cm)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30)常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 n=30)行CT定位下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残留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评分及NIHS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肿残留率、再出血率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5),但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月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定位下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卒中抑郁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少峰;王宝华;王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癌中的高表达差异蛋白进行分析,探索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癌的发病机理、为寻找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多肽体外标记技术(即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以及桥本氏甲状腺炎腺体组织的蛋白提取物进行iTRAQ分析,并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组。寻找四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将差异性明显的蛋白进行数据检索,明确这些差异性明显的蛋白质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对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腺瘤组织、桥本甲状腺炎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四组蛋白提取物的分析比较,比较所得差异蛋白质,进行重合分析,后得出8种有较高差异的表达蛋白。分别是:K6PL HUMAN, NUCB2 HUMAN, CNBP HU-MAN,UB2V2 HUMAN,RAB8A HUMAN,APOA4 HUMAN,RPL13 HUMAN,TES HUMAN。对 iTRAQ结果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得出以上八种蛋白的验证结果,比较发现,RPL13在四种组织中表达差异明显。结论:通过蛋白比对发现,在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过程中有8种表达的蛋白有较高差异,而核糖体蛋白13( RPL13)在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可能为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并发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性较大的蛋白质。
作者:蔡丽萍;孙燕双;王琳;陈元;方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胃溃疡治疗中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采用不同治疗周期对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至2015年在我院治疗的多发性胃溃疡患者28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均选择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观察组患者总疗程为8周,对照组总疗程为4周。结果:疗程结束后7d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愈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疗程结束后第4周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多发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较好,适当延长治疗周期,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溃疡愈合,提高Hp根除率,而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汪忠红;桂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104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EMR),观察组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对照组少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灶直径比较对照组小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病灶整块切除率、纵向切缘阴性率、横向切缘阴性率、治愈性切除率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病灶切除更彻底,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震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研究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 D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弥漫性DME患者52例进行研究。依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康柏西普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测定黄斑中央区的厚度( CMT),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的面积,通过眼压计检测眼内压( IOP ),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视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EGF、CRP、CMT、CNV及IOP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2个月时观察组的视力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同期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柏西普与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治疗弥漫性DME疗效确切,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功能,值得给予推广。
作者:戴常明;王文奇;李超鹏;刘庆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和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取96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96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Hcy、hs-CRP 水平。结果:观察组Hcy、hs-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cy、hs-CRP 异常检出率54.2%、81.3%,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 反应蛋白检测对心脑血管病的预测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马晓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P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CP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并配合左卡尼汀3g 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100mL 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00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连用3周,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采集2组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D-二聚体( D-D)水平,胶体金法检测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 )水平;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治疗前后右心舒张功能。结果:观察组PaO2升高幅度和PaCO2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D-D和NT-proBNP 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E峰值和Ve升高幅度,A峰值和Va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CP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D-D、NT-proBNP 水平,改善右心舒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玉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予以相同药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结核病防治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提高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晓率,改善心理状态。
作者:符彩虹;卢燕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新砭石疗法与普通针刺疗法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新砭石刮拭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5d治疗1次,3次为l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取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每次治疗25min,每日1次,5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对2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3个疗程结束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新砭石疗法具有镇痛和改善局部功能活动的效果,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显著。
作者:毕静;李桂清;魏彦玲;高淑兰;王胜昭;王新荣;李燕;暴宏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对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HBeAg阳性慢性乙肝行核苷类似物医治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HBeAg阳性慢性乙肝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不同医治方案分2组,对照组行ETV序贯医治,观察组行LdT序贯医治,比较两组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HBV DNA转阴概率和肝功能的复常率对比均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医治后1、2、3年HBeAg血清学的转换概率分别为47.50%、57.50%与75.00%均较对照组15.00%、20.00%及40.00%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者无论行核苷类似物ETV或者LdT序贯医治均能够取得效果,有利于获得较高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具有强效、快速HBV DNA抑制能力,能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且行LdT序贯医治可提高HBeAg血清学的转换概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王伟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重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方法:收集老年重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继续目前治疗方案,中药治疗组加用大黄水煎液,100mL日2次口服。患者于入院及治疗后7d后行血清淀粉酶、血脂肪酶、C反应蛋白测定,并进行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统计。结果:①中药治疗组对血清淀粉酶、血脂肪酶、C反应蛋白改善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药治疗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治疗可改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血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并有效降低感染、胃肠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疗效更佳。
作者:李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Bohler角恢复程度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0例(80足),依据内固定材料将这些患者分为锁定钢板组( n=40)和解剖钢板组( 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Bohler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锁定钢板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90.0%(36/40)高于解剖钢板组72.5%(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ohler角高于解剖钢板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5/40)、15.0%(6/4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锁定钢板较解剖钢板更能有效恢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Bohler角恢复程度,且不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作者:殷铭;臧顺利;鲁春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