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及其对患者复发的影响

陈彩华;郑叶祥;查达珍;郑志雄

关键词:脑梗死,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CAP )及其对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4月1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262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检出斑块组180例,未检出斑块组82例;初发患者213例,复发患者49例。随访3个月,对比各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分析患者斑块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对比斑块组与无斑块组临床相关指标,分析影响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的复发率高于无斑块组,复发时间短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易损斑块组的复发率低于易损斑块组,复发时间长于易损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初发患者及复发患者的斑块均以 BIF 更为多见,且左侧较右侧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斑块组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的比例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发现,影响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和高血脂。结论:CAP 可导致ACI患者更易复发,特别是易损斑块者,更应引起临床关注。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VF-ET术后宫内外复合妊娠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整体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回顾IVF-ET助孕后宫内外复合妊娠患者经腹腔镜治疗后整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辅助生殖技术19例助孕后确诊为宫内外复合妊娠,且均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整体护理和一般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IVF-ET术后宫内外复合妊娠患者腹腔镜治疗后患者,整体护理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静芳;刘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核酸检测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检测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核酸检测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 HBV)的检测价值。方法:采集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16214份,同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核酸检测法,以筛查HBV感染情况,并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ELISA、核酸检测HBV 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核酸检测法的特异性、敏感度明显高于 ELISA 检测法,而漏诊率及窗口期明显低于ELISA检测;A组的HBV-DNA阳性率、含量均高于B 组、C 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酸检测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 ELISA 检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有效地减少漏诊率,缩短窗口期,且HBV-DNA的含量能反映HBV的传染性,对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宏;李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早期磨削痂生物护创膜覆盖术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磨削痂生物护创膜覆盖术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对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轻色素沉着及疤痕形成,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50例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总面积2%~1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观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以早期磨削痂生物护创膜覆盖创面后包扎,对照组用外涂磺胺嘧啶银霜暴露治疗。分别统计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治疗期间舒适度,伤后长期随访愈合质量及瘢痕生长情况。结果:试验组在创面愈合时间,舒适度,创面愈合质量上与对照组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早期采用磨削痂生物护创膜覆盖手术是治疗头面部深Ⅱ度创面,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作者:李巍;陈博;张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甲功正常妊娠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抗体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功正常妊娠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抗体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80名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对所有受试对象的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甲状腺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GDM患者空腹血糖及C肽水平高于健康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GDM患者HbA1c水平高于健康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GDM患者甲状腺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HbA1c水平与TgAb、TRAb、TPOAb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甲功正常妊娠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抗体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周京晶;高薇炜;张文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支气管结核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临床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按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支气管镜冷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海萍;沈茂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核苷类似物对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对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HBeAg阳性慢性乙肝行核苷类似物医治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HBeAg阳性慢性乙肝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不同医治方案分2组,对照组行ETV序贯医治,观察组行LdT序贯医治,比较两组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HBV DNA转阴概率和肝功能的复常率对比均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医治后1、2、3年HBeAg血清学的转换概率分别为47.50%、57.50%与75.00%均较对照组15.00%、20.00%及40.00%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者无论行核苷类似物ETV或者LdT序贯医治均能够取得效果,有利于获得较高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具有强效、快速HBV DNA抑制能力,能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且行LdT序贯医治可提高HBeAg血清学的转换概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王伟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前列地尔联合丹红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寻找理想的治疗方式。方法:选择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24h尿蛋白定量(24h Upro)、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24h Upro、β2-MG、UAER及血清IL-6、IL-18、TNF-α、hs-CRP 水平相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24h Upro、β2-MG、UAER及血清IL-6、IL-18、TNF-α、hs-CRP 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红可以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苟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GDF3联合检测血清PSA与MUC1蛋白水平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GDF3联合检测血清PSA 与MUC1蛋白水平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甲乳外科已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50例作为乳腺癌组;同期选取在我院住院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50例作为乳腺良性疾病组;同期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正常组。通过检测两组血清GDF3、PSA、MUC1和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对比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乳腺癌组血清GDF3、PSA、MUC1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乳腺疾病组和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A15-3、CA125、CEA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乳腺疾病组和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SA+MUC1两两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其他两组( P<0.05);血清GDF3、PSA、MUC1三者联合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1单项检测以及两两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GDF3联合检测PSA 和MUC1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更有确诊意义。

    作者:邱小兰;韩学东;施建华;任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QQ技术对青年颈动脉生理年龄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QQ技术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指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查体的青年人群中颈总动脉IMT正常者194例,分别以采用超声QQ技术测得的血管年龄及血管弹性为因变量与受检者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指标及生活习惯、家族史等行多元相关分析,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动脉粥样硬化不是单一影响因素所致,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分值能更准确评估动脉血管的早期病变,累计分值越高,则颈总动脉血管年龄及血管弹性异常者比例越高。血管弹性下降的发生早于内中膜增厚的改变。结论:颈部血管超声QQ技术具有无创、快捷、操作简便,作为粥样斑块形成前动脉血管早期病变的预测手段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王爱民;杨静茹;王静;马静;郝君苹;温艳娇;吕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措施对下腹部手术史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意义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下腹部,术史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将在本院住院的84例存在下腹部手术史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等,出院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62%、舒适度评分(78.00±1.3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时间缩短,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下腹部手术史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其意义重大,值得借鉴与推广。

    作者:朱冬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两种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对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阴性率显著低于常规心电图( 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期前收缩频发、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成对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 P<0.05),且动态心电图在监测频发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的阳性率较高。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

    作者:李园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学价值及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学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医治的138例牙列缺损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修复手术的不同,分设为研究组(69例)与对照组(69例),对照组予以传统义齿修复,研究组予以口腔种植牙修复,比对两组各项功能评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舒适功能、固位功能、美观功能及言语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局部感染、刺激痛等并发症总发生率5.79%少于对照组42.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牙列缺损患者行口腔种植牙修复可改善咀嚼、言语等功能,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罗佳;杨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锁定钢板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Bohler角恢复程度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Bohler角恢复程度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0例(80足),依据内固定材料将这些患者分为锁定钢板组( n=40)和解剖钢板组( 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Bohler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锁定钢板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90.0%(36/40)高于解剖钢板组72.5%(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ohler角高于解剖钢板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5/40)、15.0%(6/4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锁定钢板较解剖钢板更能有效恢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Bohler角恢复程度,且不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作者:殷铭;臧顺利;鲁春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与分析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90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再次手术或介入治疗的干预率、IL-1β、INF-γ、NF-kB、VEGF表达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手术或介入率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IL-1β、INF-γ、NF-kB及VEGF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相比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生存率较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庆友;黄浩岳;余云生;叶文学;沈振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98例,将这些患者作为急性阑尾炎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88例慢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慢性阑尾炎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超声测量的阑尾长度、宽度、管壁厚度及周围积液、包块等超声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组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89.9%(178/198)高于慢性阑尾炎组68.2%(6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宽度长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组中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阑尾区积液比例高于慢性阑尾炎组中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管壁厚度长于慢性阑尾炎组中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管壁层次不清、管腔扩张比例均高于慢性阑尾炎组中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解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P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CP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并配合左卡尼汀3g 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100mL 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00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连用3周,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采集2组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D-二聚体( D-D)水平,胶体金法检测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 )水平;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治疗前后右心舒张功能。结果:观察组PaO2升高幅度和PaCO2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D-D和NT-proBNP 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E峰值和Ve升高幅度,A峰值和Va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CP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D-D、NT-proBNP 水平,改善右心舒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玉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维生素D在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维生素D( VitD)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及非VitD治疗组,各48例;单纯支气管炎患儿40例设为单纯支气管炎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4组儿童入院后治疗前或体检时血液1,25-( OH)2-D3、ALT、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治疗后VitD治疗组及非VitD治疗组上述指标,以及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情况,随访半年,记录咳嗽或哮喘再发次数。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平均1,25-( OH)2-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单纯支气管炎组,ALP、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后2组( P<0.01)。治疗1个月后VitD治疗组1,25-(OH)2-D3、ALP、IgE改善程度显著优于非VitD治疗组(P<0.01)。 VitD治疗组哮喘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咳嗽或哮喘再发次数均显著低于非VitD 治疗组( P<0.01)。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体内VitD缺乏。补充VitD可调节患儿免疫系统功能,改善肺功能,减少患儿咳嗽或哮喘发作次数。

    作者:薛秀丽;池红井;冀楠;薛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50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其特点,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50例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各种先天缺陷。结论:早产儿为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提高围生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产前诊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水平,加强危重新生儿监护、抢救措施,减少先天畸形儿的出生,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池红井;韩贵俊;王晓东;王萌萌;杜建华;任宏伟;樊博;马向洁;王秀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H型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6例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按其血浆Hcy水平分为普通组( Hcy<10μmoL/L,n=52)和H型组( Hcy≥10μmoL/L,n=54),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 n=53)。所有受试者均行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测和Hcy检测,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分析血浆Hcy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三组Hcy水平、IMT比较:H 型组>普通组>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Hcy水平的增高,IMT值也越大;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组IMT与年龄、TC、TG、LDL-C均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Hcy与H型组IMT呈正相关(r=0.317),与普通组IMT无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高Hcy水平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高Hcy水平是导致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H型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在降压、调脂的同时可加入降Hcy治疗。

    作者:丁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瑞匹坦预防中重度致吐性方案所致化疗相关性呕吐的临床疗效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瑞匹坦预防中重度致吐性方案所致化疗相关性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肿瘤内科接受中重度致吐性方案化疗的肿瘤患者中选择给予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止吐后呕吐依然≥2级、需追加其它止吐药物解救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第二周期同一方案化疗期间给予阿瑞匹坦止吐,应用阿瑞匹坦前的止吐情况视为对照组,应用阿瑞匹坦后的止吐情况视为观察组;比较患者应用阿瑞匹坦前后的止吐效果和耐受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首次呕吐时间分别为(16.4±2.3)h和(32.4±5.9)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呕吐有效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均为1级。结论:阿瑞匹坦预防中重度致吐性方案所致化疗相关性呕吐的疗效和耐受性均良好,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化疗的效果。

    作者:曲雁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