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明;杨静茹;李丽娜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良性疾病需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采用腹式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h、48h白介素-6(IL -6)、C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计数( WBC)、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术后24、48h时WBC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经腹组术后24h、48h时WBC显著高于经阴组( 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h血清总皮质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48h血清总皮质醇较术前及术后24h显著升高( P<0.05);经腹组术后24、48h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经阴组( P<0.05);两组术后24h时IL-6、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5),术后48h时IL-6、CRP 水平较术后24h显著降低( P<0.05),但仍显著高于术前( 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h、48h时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经腹组( 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安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优生优育TORCH感染及感染后临床分析。方法:收集我站2012年至2013年孕前优生TORCH血清学筛查孕前妇女1200名,抽取空腹静脉血,全部采用酶联免疫法。结果:检查人群中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感染人数较高,加大 TORCH 筛查可作为近期感染的一个依据。TORCH特异性IgM抗体的检出,对于TORCH早期(急性)感染的诊断、病情轻重的判断及防止缺陷胎儿的出生意义重大。结论:早期证实母亲的感染,可帮助其及早确定采取侵入性或非侵入性的产前诊断方法。针对目前妊娠期妇女感染TORCH后无特效治疗状况,应加强TORCH知识普及,加强做好孕前优生检查工作。
作者:张淑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辨证联合CIK细胞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08例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住院的114例该病患者组成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扶正消瘤汤口服辨证联合CIK细胞回输的辅助疗法,对照组患者仅给予CIK细胞回输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PS评分、体重、中医症状评分以及T细胞各亚群比例的变化,综合评价该方案对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体重增加量分别为(9.08±0.19)、(2.91±0.06),实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体重增加量分别为(3.27±0.20)、(0.21±0.07),组间比较,t值分别为2.198、1.032,P 值分别为0.024、0.314,KP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改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气短、自汗、少言症状减轻Z值分别为1.693、0.947、1.362,P值分别为0.071、0.394,无统计学意义,乏力、神疲症状较治疗前减轻,Z值分别为2.094、5.682,P 值分别为0.032、0.000,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对照组外周血CD3T、CD4T、CD8T细胞亚群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经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提高。结论:扶正消瘤汤辨证联合CIK细胞可使晚期恶性肿瘤患者KPS评分提高,乏力、神疲症状减轻,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还可提高晚期恶性肿瘤CD3T、CD4TCD8T细胞亚群含量,增强患者免疫力,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孝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二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AS和SDS量表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SAS和SDS量表评分较入院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OLQ-STO22中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焦虑及口干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味觉、身体外观及掉头发评分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翔;张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改善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入组时和半年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ESCA)及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 SF-36)进行评价。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ESCA、SF-36各维度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半年后,两组患者ESCA、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本组入组时,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延续护理有利于改善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琼;李红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TLIF)与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PLIF)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中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TLIF组与PLIF组。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结果:TLIF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与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但TLIF组缺失程度明显低于BLIF组( P<0.05)。且TLIF组的VAS与ODI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低于BLIF组,表明TLIF组术后患者恢复情况优于B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86%,B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故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LIF组( P<0.05)。结论:TLIF与BLIF在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TLIF在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邢永军;邢少华;刘增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环形电切( LEEP )术后采用外用溃疡散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共84例于我院就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LEEP刀治疗,研究组采用LEEP刀治疗后采用外用溃疡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宫颈愈合时间、术后复发率等。结果:采用LEEP 刀联合外用溃疡散的研究组患者的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宫颈创面愈合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CIN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LEEP刀联合外用溃疡散可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加速宫颈创面愈合,降低术后CIN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马铁玉;陈红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于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普外科工作的4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按是否经过专业护理培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出现不良护理行为的人数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并总结普外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应采取的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护士护理操作不规范2例,护理态度不佳1例,护患沟通不良1例,护理记录不详细2例;对照组护士护理操作不规范16例,护理态度不佳8例,护患沟通不良8例,护理记录不规范10例,排班不合理6例。观察组各项护理不良行为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应加强专业护理培训,提高普外科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责任心,加强护患沟通,合理排班,努力减少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艾建华;蔺秀红;尹秀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分析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Hp )阴性胃溃疡成本-效果,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7例,分为奥美拉唑组44例和兰索拉唑组43例,疗程结束时评价临床效果及成本-效果。结果:奥美拉唑组患者治愈23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09%;兰索拉唑组患者治愈24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5,P=0.563)。奥美拉唑组C/E为0.46,低于兰索拉唑组的1.99,△C/△E为89.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敏感度分析示奥美拉唑组C//E为0.41,低于兰索拉唑组的1.79,ΔC//ΔE为89.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奥美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与兰索拉唑组6.98%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Hp阴性胃溃疡具有更高的药物经济学价值,可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作者:卢雪晖;陈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 FHR)与DH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7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FHR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DHS组行动力髋螺钉术,每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差异,FHR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DHS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HR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汤学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晚期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87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晚期妊娠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多普勒监测全部研究对象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收缩-舒张流速比值( S/D),以及记录是否出现舒张早期切迹,随访至所有研究对象妊娠结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情况,以及其妊娠结局的差异情况,其中包括平均孕周、新生儿体重、体重指数、早产率、剖宫产率以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同时根据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有无出现舒张早期切迹分为切迹组与无切迹组,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的搏动指数( PI)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舒张流速比值( S/D)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中舒张早期切迹发生率为42.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孕周明显少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中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中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中的早产率、剖宫产率以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③切迹组患者的平均孕周明显少于无切迹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切迹组中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无切迹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切迹组中的羊水异常发生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妊娠晚期的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中具有应用价值,子宫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监测能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生期的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祯;余玉华;陈丽珍;杨银广;李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LRVES)合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的临床特点,并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方法:对24例LRVES 合并MsPGN 患儿(病例组))及同期28例单纯LRVES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肾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尿红细胞形态、24h尿蛋白定量、尿IgG及血IgA、IgM、IgG、C3水平、左肾静脉扩张段( D)与在其前方狭窄段( N)的比值( D/N)的差异。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血IgA、IgM、IgG、C3水平、D/N值,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尿红细胞形态以多形性为主,24h尿蛋白定量及尿IgG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组肾活检均为MsPGN,对照组肾活检为肾小球轻微病变。结论:LRVES患儿出现多形红细胞尿、蛋白尿尤尿蛋白含量高、且提示非选择性蛋白尿者,应考虑LRVES合并肾小球疾病特别是MsPGN可能,应及早行肾穿刺明确诊断。
作者:江家云;朱颖;董扬;徐达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18例,并将其分为三组,A组38例,由家属送诊,未经任何院前急救措施,B组40例,救护人员先救治后转运,C组40例,救护人员先转运后救治,比较组间患者救治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的院前急救处理后,先救治后转运患者的存活率与救治有效率增高达92.5%、85%,显著高于A、C组(71.05%、80%与50%、7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组明显高于A组(均P<0.05);B、C组患者救治时间显著少于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经院前急救后,B、C组患者心率、呼吸改善情况及院前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A组(均P<0.05),而血压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院前急救中,采取先救治后转运的方式可明显提高患者存活率与救治有效率,缩短救治时间、改善心率、呼吸的生命体征情况与院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艳英;鞠智卿;黄贤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合并急性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应用结肠镜的诊治效果。方法:选择60例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结肠镜对其梗阻进行病因诊断分析,并给予暂时性的缓解治疗,观察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结肠镜对结直肠癌诊断准确性100%,其中左半结肠癌36例,右半结肠癌16例,直肠癌8例。结肠镜治疗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其中显效4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3.3%。结论:应用结肠镜对结直肠癌发生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梗阻原因及性质诊断明显,且初步缓解治疗明显,大大提高了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殷汉华;司丕成;杨四清;黄爱萍;李金锋;曾辉云;雷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疾病谱对行心肺复苏术的急救患者的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急诊手术室因发生心脏骤停实施CPR 复苏成功患者100例和复苏失败患者10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和直接病因。结果:复苏成功组大多为20~40岁患者(51例/100例,51%),复苏失败组患者年龄分布集中在60岁以上(45例/100例,4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心肺复苏起始时间(100例/100例,100%;17例/100例,17%)、是否气管插管(91例/100例,91%;32例/100例,32%)和心电监护(79例/100例,79%;56例/100例,56%)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9,P=0.000;χ2=10.025,P=0.000;χ2=4.982,P=0.000);直接病因主要为脑出血和梗死(44例/200例,22%)、冠心病(33例/200例,16.5%)、呼吸衰竭(40例/200例,20%)和急性心肌梗死(47例/200例,23.5%),且两组患者间原发性疾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自主循环的恢复与患者年龄、原发性病、是否进行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和复苏起始时间有关。
作者:曲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和心肌酶谱的早期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分为重度患儿组(40例)与普通患儿组(52例)。同时以同期的9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s-CRP、cTnI与心肌酶谱的水平。结果:观察组hs-CRP水平为(12.45±3.98)mg/mL,cTnI为(0.86±0.08)μg/mL,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观察组中重症组患儿心肌酶谱与hs-CRP及cTnI水平均高于普通组患儿,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各指标均有显著降低,且普通组心肌酶谱与hs-CRP 及cTnI水平均低于重症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重症组心肌损害率为45.00%,普通组为5.7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与心肌酶不仅能灵敏监测患儿炎症反应与心肌损害程度,而且对于患儿病情的及早判断、早期干预与预后评估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ABR)在基层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听力筛查工作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检测仪对1726例新生儿进行两阶段听力筛查,即:第一阶段筛查:在出院前对NICU 新生儿予以 AABR 听力检查,对未通过者嘱其出院后1月依据复查单进行AABR 复筛。第二阶段筛查:复筛仍未通过者,早于2个半月左右转诊到上级听力诊断中心,经广东省新生儿听力诊断中心确诊为听力异常。结果:在进行第一阶段AABR初筛中,144例(8.4%)单耳或双耳未通过,其中32例(23.2%)出院后失访,另112例(77.8%)1月后接受了第二阶段AABR复筛,22例未通过。10例经过广东省听力诊断中心被确诊为听力损伤,在这10例病例中AABR筛查结果均未通过。结论:AABR两阶段筛查法执行简单,有利于早期发现NICU新生儿听力缺失,此种听力筛查模式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深入开展。存在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有定期跟踪随访的必要性。
作者:林开颜;陈卫珊;林明祥;谢丽娜;姚丹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康复设备用于大隐静脉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中的价值进行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行大隐静脉手术及护理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分别采用康复设备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及常规护理,并对其基本资料、疗效、安全性及护理满意率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疗效,安全性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结论:康复设备用于大隐静脉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中能够显著改善手术疗效,提高安全性,进而改善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急诊内镜介入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OSC )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将普外科收治的72例老年AOSC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内镜组( n=36)和开腹组( n=36)。内镜组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和鼻胆管引流术( ENBD)或胆管下内支撑引流术( ERBD)治疗,开腹组予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血常规、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水平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内镜组总治愈率显著优于开腹组(100%vs 66.7%),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2.8%vs 22.2%)(P<0.05);内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一周,内镜组患者血白细胞、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内镜介入治疗老年AOSC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手术治疗无法替代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苟维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分别为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后护理,试验组给予过渡期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Harris评分各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除社会功能( SF)外,试验组在躯体健康( PF)、躯体角色功能( RP )、躯体疼痛(BP)、心理健康(MH)、情绪角色功熊(RE)、精力(VT)、总体健康(GH)及生存质量总分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有助于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孙立男;张东瑛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