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汉华;司丕成;杨四清;黄爱萍;李金锋;曾辉云;雷磊
目的:探讨菱形阻滞加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以来随机抽取9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用菱形阻滞加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本组96例患者经过5周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并且都能持续6个月以上无再次发作。临床缓解34例(35%),显效41例(43%),有效20例(21%)。无效1例(1%)。对本组患者跟踪随访6~12个月,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6个月内没有发现患者复发;7~12个月内有9例复发,但症状较前明显减轻。1~12个月总复发率为9%。结论:菱形阻滞加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英民;赵雪竹;代立明;赵智勇;李志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Hangman 骨折分型以及各类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24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参与本次研究,根据Hangman骨折分型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术后随访1年,对比分析治疗前和随访1年后该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后,124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据各类型Hangman骨折的处理原则,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丰战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及护理干预。方法:将8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均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正常组43例予以急救及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救治,而实验组43例则予以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急救及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满意率、配合度、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正常组( P<0.05)。结论: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科学的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对于患者的救治及预后极具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秦艳红;武英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对不孕症自然周期卵泡发育和子宫内膜厚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已婚未孕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监测,分析超声诊断结果和超声征象情况,分析患者的受孕情况。结果:排卵正常型的比例为63.81%(67/105),显著高于排卵异常型的37.14%(3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排卵78例患者中,有25例怀孕。其中为三线征的子宫内膜计49例,为均质征的子宫内膜计29例,厚度<9mm。排卵成功且妊娠者的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均显著大于排卵成功未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诊断对于不孕症患者自然周期内的卵泡发育以及子宫内膜的情况具有较好的显示和预测价值,对患者进行监测更利于成功妊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疾病谱对行心肺复苏术的急救患者的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急诊手术室因发生心脏骤停实施CPR 复苏成功患者100例和复苏失败患者10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和直接病因。结果:复苏成功组大多为20~40岁患者(51例/100例,51%),复苏失败组患者年龄分布集中在60岁以上(45例/100例,4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心肺复苏起始时间(100例/100例,100%;17例/100例,17%)、是否气管插管(91例/100例,91%;32例/100例,32%)和心电监护(79例/100例,79%;56例/100例,56%)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9,P=0.000;χ2=10.025,P=0.000;χ2=4.982,P=0.000);直接病因主要为脑出血和梗死(44例/200例,22%)、冠心病(33例/200例,16.5%)、呼吸衰竭(40例/200例,20%)和急性心肌梗死(47例/200例,23.5%),且两组患者间原发性疾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自主循环的恢复与患者年龄、原发性病、是否进行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和复苏起始时间有关。
作者:曲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调查分析口腔修复患者牙齿磨耗与牙列缺损状况的关系。方法:对收治的102例口腔修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与临床资料收集,结合牙科功能等级分类系统,分析牙齿磨耗与牙列缺损状况的关系。结果: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全口牙与磨牙功能面磨耗均数对比,差异显著(均P<0.05);上下颌≥10颗牙的牙列与<10颗牙的牙列,在全口牙、前牙、前磨牙等功能面磨耗程度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双侧磨牙≥1个咬合对数牙列的前磨牙等功能面磨耗程度,与无咬合对数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腔修复患者的牙齿磨耗程度与性别、上下颌剩余牙齿数量以及双侧磨牙咬合对数有关,值得进一步探究。
作者:刘美娣;邱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肛管直肠硫酸损伤患者治疗康复的作用。方法:通过2012年3月26我院肛肠科收治的1例误用浓硫酸致肛管直肠化学性烧伤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护理干预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对肛管直肠化学性损伤患者治疗十分重要,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韩贵俊;李连泰;董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辨证联合CIK细胞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08例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住院的114例该病患者组成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扶正消瘤汤口服辨证联合CIK细胞回输的辅助疗法,对照组患者仅给予CIK细胞回输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PS评分、体重、中医症状评分以及T细胞各亚群比例的变化,综合评价该方案对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体重增加量分别为(9.08±0.19)、(2.91±0.06),实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体重增加量分别为(3.27±0.20)、(0.21±0.07),组间比较,t值分别为2.198、1.032,P 值分别为0.024、0.314,KP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改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气短、自汗、少言症状减轻Z值分别为1.693、0.947、1.362,P值分别为0.071、0.394,无统计学意义,乏力、神疲症状较治疗前减轻,Z值分别为2.094、5.682,P 值分别为0.032、0.000,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对照组外周血CD3T、CD4T、CD8T细胞亚群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经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提高。结论:扶正消瘤汤辨证联合CIK细胞可使晚期恶性肿瘤患者KPS评分提高,乏力、神疲症状减轻,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还可提高晚期恶性肿瘤CD3T、CD4TCD8T细胞亚群含量,增强患者免疫力,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孝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良性疾病需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采用腹式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h、48h白介素-6(IL -6)、C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计数( WBC)、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术后24、48h时WBC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经腹组术后24h、48h时WBC显著高于经阴组( 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h血清总皮质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48h血清总皮质醇较术前及术后24h显著升高( P<0.05);经腹组术后24、48h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经阴组( P<0.05);两组术后24h时IL-6、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5),术后48h时IL-6、CRP 水平较术后24h显著降低( P<0.05),但仍显著高于术前( 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h、48h时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经腹组( 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安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法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行包括抗感染、祛痰、引流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比较疗效、血气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达100%,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大大缩短,住院花费等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方法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熊小敏;杨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P P AR-γ及GLUT-4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2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A组(10只)与B组(10只),同时选择1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成C组。给予A组大鼠阿托伐他汀按照50mg? kg-1?d-1的水准灌胃喂养,同时给予B组、C组大鼠以同量的蒸馏水灌胃。每隔1周测量三组大鼠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值,测量5次,直到第10周;同时检测三组大鼠10周平均的血脂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水平,比较三组大鼠血脂水平差异性;采用免疫组化法及PT-PCR法检测三组大鼠的PPAR-γ及GLUT-4表达水平。结果:A组与B组大鼠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较C组大鼠均较高,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A组与B组大鼠的血压值水平比较,差异性不明显( P>0.05);A组与B组大鼠的TC、TG、HDL-C以及LDL-C等血脂水平较C组大鼠均较低,具有明显差异性( P<0.05),A组与B组比较血脂水平无差异性(P>0.05)。三组大鼠的LVM1水平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大鼠的LVM1水平高,其次是A组,C组大鼠水平低;干预前,A组与B组大鼠PPAR-γ及GLUT-4表达水平均较C组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性不大( P>0.05);干预后,A组大鼠P P AR-γ及GLUT-4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与C组大鼠比较差异性不大,但与B组大鼠比较,具有较大差异性(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喂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能够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水平,但对血压、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这可能与上调P P AR-γ及GLUT-4表达水平有关,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蒲丽君;罗勇;赵珂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应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在麻醉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记录入室(T0)、开始预注后10min(T1)、麻醉穿刺时( T2)、开始预注后30min( T3)、60min( T4)及术后即刻( T5)、术后10min( T6)、30min( T7) Ram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 MAP )及心率( HR),以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T 0时Ramsay镇静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 1~T 7时间点观察组高于本组T 0时间点,并且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高感觉阻滞平面及运动阻滞达到Bromage 3分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观察组高感觉阻滞平面消退至S1的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至Bromage 0分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T0时间点MAP 及H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T1~T5时间点MAP、HR与本组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相应时间点MAP 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定可以延长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感觉及运动阻滞时间,对血压无明显影响,能较好的维持循环稳定.
作者:胡艳;林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早”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自然分娩初产妇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在分娩后立即进行母婴裸体皮肤接触,同时吸吮乳头,迟不超过1h,次日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并及时纠正不良的喂奶体位和含接姿势;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即湿热敷乳房)进行护理,依据产妇意愿进行吸吮、开奶,时间在4~36h不等。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三早”及乳房穴位按摩的实施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例数显著增加。
作者:毕景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于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普外科工作的4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按是否经过专业护理培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出现不良护理行为的人数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并总结普外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应采取的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护士护理操作不规范2例,护理态度不佳1例,护患沟通不良1例,护理记录不详细2例;对照组护士护理操作不规范16例,护理态度不佳8例,护患沟通不良8例,护理记录不规范10例,排班不合理6例。观察组各项护理不良行为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应加强专业护理培训,提高普外科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责任心,加强护患沟通,合理排班,努力减少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艾建华;蔺秀红;尹秀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与气虚、血瘀、痰浊有关,有“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之说。但是不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痰阻皆能致瘀,故“瘀”为眩晕的主要病因之一。针灸可温通经络、祛瘀除湿逐寒、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等。分为针刺、电针、针刀等疗法。
作者:胡艳明;杨静茹;李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休克患者共2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多巴胺组(DA组)(n=65),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n=65),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组( DA+NE组)( n=70),比较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各组28d的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血肌酐水平在三组中有显著差异,DA组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NE组和DA+NE组,其他各项无统计学差异。 DA组治疗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0.76%,显著高于NE组的13.85%(χ2=5.370,P=0.021),DA+NE组为20.0%。 DA组28d死亡率为24.62%,NE组死亡率为21.54%,DA+NE组为18.57%,三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725,P=0.394)。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在休克的治疗中,在稳定心率以及降低对肾功能损伤等方面较多巴胺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是目前治疗休克佳药物。
作者:杨璇;李长江;冯磊;延荣强;李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宽城满族自治县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应用Excel统计软件对宽城满族自治县2014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全县2014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75.83/10万,与2013年报告发病率相比属增报病种,麻疹发病年龄组主要以0~1岁和20~50岁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45.08%和43.01%。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主要以散居儿童和农民发病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3.89%和38.34%。发病高峰期为4~5月,占总病例数的74.09%。结论:2014年宽城满族自治县麻疹发病以未免疫人群和未免疫成功人群为主。今后应重点加强麻疹类疫苗预防接种和麻疹防治知识宣传等防控工作。
作者:玄立印;张丽娟;张艳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腔内支架植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恶性狭窄方面。但支架植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管腔再狭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而腔内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植入内放疗是解决管腔再狭窄问题有效途径之一。碘-125是近距离放射的一种放射性核素,其广泛用于前列腺癌、头颈部恶性肿瘤、乳腺癌、以及肝、肺等恶性肿瘤的治疗[1]。碘-125粒子具有半衰期较长,辐射能量低,相对生物效应高,易于运输和防护等优点,使其成为近年来应用多的放射性核素之一。其组织内穿透距离短,绝大部分的辐射能量在距离lOmm内被吸收,具有良好的适形性和安全性,其γ射线直接破坏肿瘤细胞核的DNA双链,引起肿瘤细胞的死亡,较长的半衰期的持续照射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促进其凋亡;另外射线可使体内水分生变成自由基间接作用于组织,促进细胞凋亡坏死。碘-125粒子联合支架腔内放射治疗特别是碘-125粒子放射性支架植入成为治疗各类恶性狭窄的新手段,本文就其发展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李浏博;茅爱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康复设备用于大隐静脉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中的价值进行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行大隐静脉手术及护理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分别采用康复设备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及常规护理,并对其基本资料、疗效、安全性及护理满意率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疗效,安全性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结论:康复设备用于大隐静脉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中能够显著改善手术疗效,提高安全性,进而改善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急性听力受损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72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统计,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使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听力受损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一般性资料收集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患儿过敏史、呼吸道感染以及外伤等一般特征较为明显,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由大到小分别是:外伤( OR=2.561)、负面情绪( OR=2.023)、过敏史( OR=13.47)和呼吸道感染( OR=1.248)。结论:儿童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急性听力损失者多数有诱因存在,外伤、周围环境压力急剧变化、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是可能的主要诱发因素,在生活和治疗中应该因利势导,大限度的降低患儿急性听力受损状况的出现。
作者:张宇丽;高珊;岳文慧;马桂琴;张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