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丽君;罗勇;赵珂
目的:采用128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评价成年人心包后上隐窝的形状、大小、显示率及其影像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7例经128层螺旋CT进行胸部扫描的成年人病例,在横轴位图像上观察其形状,并测量横径的大值。结果:242例心包后上隐窝可显示,占94.16%。心包后上隐窝大致分为新月形、半圆形、三角形、线形、不规则形,分别为102例(42.15%)、41例(16.94%)、33例(13.64%)、17例(7.02%)、49例(20.25%)。男性心包后上隐窝横径为15.8±3.0mm,女性横径为13.7±3.2mm。结论:成年人心包后上隐窝在128层螺旋CT上绝大多数可显示,心包后上隐窝的横径大小的差异性与性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形状与性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并应与邻近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相区别。
作者:侯迎秋;张秋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二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AS和SDS量表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SAS和SDS量表评分较入院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OLQ-STO22中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焦虑及口干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味觉、身体外观及掉头发评分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翔;张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检测P RDX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异常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构建含144例食管鳞癌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PRDX1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临床意义及食管癌患者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利用PRDX1 shRNA敲降PRDX1表达,MTT法观察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RDX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66.7%(96/144),而癌旁粘膜中呈弱表达。 PRDX1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疾病进展呈正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PRDX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较阴性患者预后更差。而PRDX1的下调表达可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结论:P RDX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食管鳞癌患者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作者:吴建平;蒋芳;俞力;潘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异位妊娠应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不同方案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妇产科采用保守方案治疗的135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中甲氨蝶呤的给药方式将其分为分次肌注组(n=45)、单次肌注组(n=45)、穿刺注药组(n=45),分次肌注组甲氨蝶呤分次肌注、米非司酮口服,单次肌注组甲氨蝶呤单次肌注、米非司酮口服,穿刺注药组阴道超声下穿刺妊娠囊注药、米非司酮口服。结果:分次肌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次肌注组、穿刺注药组相较,呈明显差异( P<0.05),单次肌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穿刺注药组相较,不具差异( P>0.05)。但穿刺注药组有2例患者于穿刺时出现妊娠包块破裂,改行手术治疗。结论:异位妊娠应用甲氨蝶呤单次肌注、米非司酮口服方案联合治疗,不仅应用便利,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效果显著,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予以推广。
作者:张国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剂对老年骨质疏松引发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骨代谢、动脉氧合的影响,探讨该方剂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入选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11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4)例,所有患者均行椎体成形术,术后对照组口服阿法骨化醇减缓骨质疏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方剂,1剂/d,疗程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后电解质、动脉氧分压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骨代谢指标呈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ALP 水平(62.2±7.9)U/L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58.4±7.1)(u=2.693p=0.008);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形成指标ALP、BGP 分别为(65.9±7.5)U/L vs.(60.7±7.8)U/L、(9.55±2.76)U/Lvs.(8.57±2.47)U/L,骨吸收指标U-TRAP、U-Ca2+/Cr、U-HYP/Cr分别为(3.62±0.75)U/Lvs.(3.90±0.66)U/L、(0.35±0.10)vs.(0.40±0.13)、(1.78±0.59)vs.(2.03±0.7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PaO2、SaO2、Hb均高于对照组水平,PaO2(90.2±4.7)mmHg vs.(88.1±4.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53 p=0.016)。结论:补肾活血方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椎体成形术后患者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并能提高血液载氧量,这可能是增强骨密度,缓解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
作者:柴仪;李倩;田伟明;温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昏迷患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体温、血象恢复正常时间、肺部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可提高临床疗效,并使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唐纪文;陈国胜;钟耀忠;陈柏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休克患者共2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多巴胺组(DA组)(n=65),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n=65),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组( DA+NE组)( n=70),比较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各组28d的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血肌酐水平在三组中有显著差异,DA组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NE组和DA+NE组,其他各项无统计学差异。 DA组治疗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0.76%,显著高于NE组的13.85%(χ2=5.370,P=0.021),DA+NE组为20.0%。 DA组28d死亡率为24.62%,NE组死亡率为21.54%,DA+NE组为18.57%,三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725,P=0.394)。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在休克的治疗中,在稳定心率以及降低对肾功能损伤等方面较多巴胺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是目前治疗休克佳药物。
作者:杨璇;李长江;冯磊;延荣强;李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急诊内镜介入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OSC )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将普外科收治的72例老年AOSC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内镜组( n=36)和开腹组( n=36)。内镜组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和鼻胆管引流术( ENBD)或胆管下内支撑引流术( ERBD)治疗,开腹组予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血常规、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水平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内镜组总治愈率显著优于开腹组(100%vs 66.7%),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2.8%vs 22.2%)(P<0.05);内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一周,内镜组患者血白细胞、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内镜介入治疗老年AOSC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手术治疗无法替代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苟维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及护理干预。方法:将8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均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正常组43例予以急救及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救治,而实验组43例则予以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急救及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满意率、配合度、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正常组( P<0.05)。结论: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科学的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对于患者的救治及预后极具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秦艳红;武英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术前焦虑对行腹式子宫次全切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造成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行腹式子宫次全切手术并伴有术前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前强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术前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护理强度及方式对术前焦虑的改善作用。结果:研究表明,高焦虑患者在术后6、24h的VAS评分显著高于低焦虑患者( P<0.01),而在术后48h,两组患者评分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得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得分下降更加显著( P<0.01)。结论:对行腹式子宫次全切手术并伴有术前焦虑的患者进行术前强化护理干预,即心理干预、活动干预以及饮食干预,并配合家属的鼓励与支持,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减轻术后疼痛,对术后康复有极大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作者:贾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热敏灸与舒利迭治疗慢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80例慢性哮喘病例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观察组则取给予热敏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3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0%、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同时段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治疗慢性哮喘可有效缓解症状,远期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杞锦政;李万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分别为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后护理,试验组给予过渡期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Harris评分各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除社会功能( SF)外,试验组在躯体健康( PF)、躯体角色功能( RP )、躯体疼痛(BP)、心理健康(MH)、情绪角色功熊(RE)、精力(VT)、总体健康(GH)及生存质量总分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有助于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孙立男;张东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菱形阻滞加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以来随机抽取9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用菱形阻滞加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本组96例患者经过5周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并且都能持续6个月以上无再次发作。临床缓解34例(35%),显效41例(43%),有效20例(21%)。无效1例(1%)。对本组患者跟踪随访6~12个月,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6个月内没有发现患者复发;7~12个月内有9例复发,但症状较前明显减轻。1~12个月总复发率为9%。结论:菱形阻滞加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英民;赵雪竹;代立明;赵智勇;李志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对敲低膜联蛋白A7后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为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细胞分为吉非替尼组、siRNA转染、siRNA转染+吉非替尼、转染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用脂质体转染法靶向将ANXA7的siRNA转染入HepG2细胞,在转染后6h在siRNA转染组和siRNA转染组+吉非替尼组加入一定浓度的吉非替尼,加药后72h进行MTT实验以检测细胞增殖活力,从而计算增殖抑制率。结果:MTT检测得知, siRNA转染组、吉非替尼组和siRNA转染+吉非替尼组,对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较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吉非替尼对敲低ANXA7后的HepG2细胞的增殖具有更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焦海涛;王爱民;张宇新;李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对不孕症自然周期卵泡发育和子宫内膜厚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已婚未孕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监测,分析超声诊断结果和超声征象情况,分析患者的受孕情况。结果:排卵正常型的比例为63.81%(67/105),显著高于排卵异常型的37.14%(3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排卵78例患者中,有25例怀孕。其中为三线征的子宫内膜计49例,为均质征的子宫内膜计29例,厚度<9mm。排卵成功且妊娠者的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均显著大于排卵成功未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诊断对于不孕症患者自然周期内的卵泡发育以及子宫内膜的情况具有较好的显示和预测价值,对患者进行监测更利于成功妊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 DXM)对老年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于诱导前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1.0μg/mL)或及等量生理盐水静脉微泵输注,持续输注15min;随后依序静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及丙泊酚实施全身麻醉,术中持续吸入0.5~1.5%七氟醚和静脉微泵丙泊酚2~5mg? kg-1? h-1),并适时间断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深度。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手术开始时、术中、术后及离开手术室时生命体征指标,并观察麻醉前1d、术后4h、1d、3d、7d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检查( MMSE)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SBP、DBP和HR比较无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麻醉后5min时SBP、DBP 和HR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 P<0.05),但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手术开始时两组SBP、DBP 和HR均显著升高( P<0.05);但对照组波动幅度较大;观察组术后4h、1d时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DXM可稳定全麻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下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孙明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8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列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列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检测或相关问卷调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果:①病程≥10年、饮酒、BMI>24.0kg/m2、HOMA-IR>1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病程<10年、不饮酒、BMI≤24.0kg/m2、HOMA-IR≤1的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χ2=0.973,饮酒χ2=0.799,BMIχ2=0.784,HOMA-IRχ2=1.184,P<0.05);②观察组HOMA-IR、TG、HDL-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OMA-IR t=9.445, TG t=9.832,HDL-c t=10.314,LDL-c t=9.876,P<0.05);③病程、饮酒、BMI、HOMA-IR、TG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病程OR=0.973,饮酒OR=0.799,BMI OR=0.784,HOMA-IR OR=1.184,TG OR=0.763,P<0.05)。结论: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因素较多,病程、饮酒、BMI、HOMA-IR、TG为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易默;周健;吴友伟;张健;史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研究其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AIS组)和正常健康人( CON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比较其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血清降钙素原的差异,对比降钙素原正常和升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中位生存期的差异。结果:AIS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人( 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卒中病灶部位和分布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降钙素原正常患者脑疝、肺部感染、褥疮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降钙素原升高患者(均P<0.05),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降钙素原升高患者(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显著升高,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作者:谢艳;刘志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癫痫儿童与正常儿童智能和适应能力差别,观察抗癫痫药物治疗前后对智能和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50例9~16岁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奥卡西平( OXC)和卡马西平( CBZ)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测试智能和适应能力,并选择同期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健康检查正常儿童50例设为正常组,采用相同的方法测试智能和适应能力。结果:癫痫组和正常组WISC-R评分中语言IQ、操作IQ及总IQ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单项评分中,算术、常识、理解、图片排列、类同、拼图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癫痫儿童背数、译码、填缺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癫痫组患儿P300潜伏期异常率为28.0%,高于正常组,SLPS正常率为70.0%,低于正常组( P<0.05)。服用抗癫痫药物12个月,CBZ组患儿背数评分较治疗前略有降低,两组语言IQ、操作IQ、总IQ评分及各单项评分较治疗前均略有上升,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适应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智力正常的癫痫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适应能力和智能低下,常规抗癫痫药物及新型抗癫痫药物均对智能和适应能力无明显影响,癫痫患儿一旦确诊及时治疗避免疾病造成更严重的智能损害。
作者:黄彦思;林云宾;冯婉萍;曾丽韫;朱国辉;张美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法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行包括抗感染、祛痰、引流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比较疗效、血气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达100%,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大大缩短,住院花费等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方法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熊小敏;杨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