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海涛;王爱民;张宇新;李欣
目的:检测P RDX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异常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构建含144例食管鳞癌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PRDX1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临床意义及食管癌患者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利用PRDX1 shRNA敲降PRDX1表达,MTT法观察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RDX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66.7%(96/144),而癌旁粘膜中呈弱表达。 PRDX1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疾病进展呈正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PRDX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较阴性患者预后更差。而PRDX1的下调表达可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结论:P RDX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食管鳞癌患者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作者:吴建平;蒋芳;俞力;潘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菱形阻滞加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以来随机抽取9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用菱形阻滞加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本组96例患者经过5周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并且都能持续6个月以上无再次发作。临床缓解34例(35%),显效41例(43%),有效20例(21%)。无效1例(1%)。对本组患者跟踪随访6~12个月,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6个月内没有发现患者复发;7~12个月内有9例复发,但症状较前明显减轻。1~12个月总复发率为9%。结论:菱形阻滞加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英民;赵雪竹;代立明;赵智勇;李志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血浆和肽素、NT-proBNP 浓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确诊并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的血浆和肽素及NT-proBNP浓度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NT-proBNP浓度。出院后随访一年,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无复发组和心脏事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和肽素及NT-proBNP浓度。结果:低浓度组患者LVEF、LVESD、LVEDD等指标均优于高浓度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越差, NT-proBNP 浓度越高。心脏事件组的血浆和肽素及NT-proBNP浓度均高于无复发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和肽素、NT-proB-NP浓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效果良好。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浆和肽素及NT-proBNP浓度越高,心脏功能指标越差,发生心脏事件的概率越大,即生存状况越差。
作者:马红红;马波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临床比较研究,观察超微针刀加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选择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治疗组给予超微针刀加中药心痛康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半月后比较和3年后对治愈病人随访总结。结果:超微针刀加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例明显强于西药常规治疗病例,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超微针刀加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可靠。
作者:刘金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和锁定解剖型锁骨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1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解剖型锁骨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CM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优良率达到85.36%,对照组为90.00%,对照组稍高于实验组,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87,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CMS评分均较为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51%,而对照组为22.50%,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728,P>0.05)。结论: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和锁定解剖型锁骨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治疗中疗效相当,临床治疗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作者:蔡英富;张龙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弯曲阻生恒前牙牵引矫治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50例(51个牙齿)恒前牙弯曲埋伏阻生病例,年龄7~10岁,运用外科手术加正畸牵引的方法,将弯曲的埋伏阻生恒前牙牵引到正常的牙列中,恢复其功能和美观。结果:经过牵引治疗后,弯曲的埋伏阻生恒前牙已排列到正常牙列中,且牙根继续发育完成,成功率98%。结论:对恒前牙弯曲阻生病人经外科手术加正畸牵引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华航;崔玉华;胥阳;范春荣;王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法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行包括抗感染、祛痰、引流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比较疗效、血气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达100%,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大大缩短,住院花费等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方法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熊小敏;杨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良性疾病需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采用腹式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h、48h白介素-6(IL -6)、C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计数( WBC)、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术后24、48h时WBC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经腹组术后24h、48h时WBC显著高于经阴组( 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h血清总皮质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48h血清总皮质醇较术前及术后24h显著升高( P<0.05);经腹组术后24、48h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经阴组( P<0.05);两组术后24h时IL-6、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5),术后48h时IL-6、CRP 水平较术后24h显著降低( P<0.05),但仍显著高于术前( 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h、48h时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经腹组( 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安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影响后循环脑梗塞溶栓治疗后出现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15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接受静脉尿激酶(80~150万IU )溶栓治疗,根据是否有出血性转化分成出血性转化组( HT)和非出血性转化组( NHT)两组。观察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 FDP )、血小板、血糖、血脂等的变化;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以修正的Rankin指数评分( MR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价后循环溶栓治疗的远期疗效。并对可能与出血性转化相关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HT的发生率为24%;HT组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低于NHT组(P<0.05);HT组NIHSS、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D-二聚体高于N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TC、LDL-C、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是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P<0.05)。尿激酶输注后6h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升高,HT组明显,24h后再次升高。尿激酶输注后12h两组患者FDP 水平均下降,而HT组降低显著。溶栓后90d两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较溶栓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NIHSS评分、FDP、D二聚体、TC、LDL-C是后循环脑梗死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且溶栓治疗能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作者:吴锦英;李欣明;龙健中;吕秋蓉;冯兵;杨培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与气虚、血瘀、痰浊有关,有“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之说。但是不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痰阻皆能致瘀,故“瘀”为眩晕的主要病因之一。针灸可温通经络、祛瘀除湿逐寒、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等。分为针刺、电针、针刀等疗法。
作者:胡艳明;杨静茹;李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ABR)在基层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听力筛查工作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检测仪对1726例新生儿进行两阶段听力筛查,即:第一阶段筛查:在出院前对NICU 新生儿予以 AABR 听力检查,对未通过者嘱其出院后1月依据复查单进行AABR 复筛。第二阶段筛查:复筛仍未通过者,早于2个半月左右转诊到上级听力诊断中心,经广东省新生儿听力诊断中心确诊为听力异常。结果:在进行第一阶段AABR初筛中,144例(8.4%)单耳或双耳未通过,其中32例(23.2%)出院后失访,另112例(77.8%)1月后接受了第二阶段AABR复筛,22例未通过。10例经过广东省听力诊断中心被确诊为听力损伤,在这10例病例中AABR筛查结果均未通过。结论:AABR两阶段筛查法执行简单,有利于早期发现NICU新生儿听力缺失,此种听力筛查模式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深入开展。存在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有定期跟踪随访的必要性。
作者:林开颜;陈卫珊;林明祥;谢丽娜;姚丹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压塑成形口腔矫治器( OA)与CPAP 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OSAS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CPAP组与压塑成形OA组,各40例,分别给予CPAP 与压塑成形口腔矫治器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多导睡眠图( PSG)变化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暂停平均时间、低通气指数、暂停指数、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4,P<0.05)。结论:OA与CPAP 治疗OSAS的临床疗效相似,建议两种方法交替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福来;赵明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早”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自然分娩初产妇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在分娩后立即进行母婴裸体皮肤接触,同时吸吮乳头,迟不超过1h,次日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并及时纠正不良的喂奶体位和含接姿势;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即湿热敷乳房)进行护理,依据产妇意愿进行吸吮、开奶,时间在4~36h不等。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三早”及乳房穴位按摩的实施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例数显著增加。
作者:毕景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二者生活质量等护理效果。结果:出院时,观察组WHOQOL10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9.03%,低于对照组的4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20例、良8例、中2例和差1例,对照组优10例、良11例、中6例和差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琴;刘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二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AS和SDS量表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SAS和SDS量表评分较入院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OLQ-STO22中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焦虑及口干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味觉、身体外观及掉头发评分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翔;张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母婴的影响及预后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确诊的76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按治疗情况分为研究A、B两组,并选择同期于本院做产检的33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研究A组患者未给予任何规范治疗,研究B组患者给予规范系统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孕妇甲状腺功能指标及β2-M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妊娠结局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A、B组孕妇甲状腺功能指标及β2-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P<0.01);而研究A、B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与研究B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比研究A组低,且妊娠结局均优于研究A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预后情况优于研究A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给母婴带来危害性影响,早期发现并及时予以恰当治疗,会降低对母婴机体危害度,改善母婴结局及预后情况。
作者:唐枝;马坤淼;耿慧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对不孕症自然周期卵泡发育和子宫内膜厚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已婚未孕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监测,分析超声诊断结果和超声征象情况,分析患者的受孕情况。结果:排卵正常型的比例为63.81%(67/105),显著高于排卵异常型的37.14%(3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排卵78例患者中,有25例怀孕。其中为三线征的子宫内膜计49例,为均质征的子宫内膜计29例,厚度<9mm。排卵成功且妊娠者的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均显著大于排卵成功未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诊断对于不孕症患者自然周期内的卵泡发育以及子宫内膜的情况具有较好的显示和预测价值,对患者进行监测更利于成功妊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发生的情感障碍,以心境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为核心症状,脑卒中的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均可发生 PSD[1],PSD 可贯穿脑卒中的整个自然病程,对脑卒中患者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不配合治疗及康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致残率及死亡率,也可增加患者卒中的复发风险[2、3]。 Hackett等对1977年至2002年51项前瞻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其结果显示,卒中急性期(卒中后1个月内)、恢复期(1~6个月)以及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患者 PSD 的发病率分别为32%、34%及34%[4]。失语是大脑语言中枢或其联络纤维受损,从而导致患者在听、说、读、写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出现的功能障碍,约30%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5],失语给患者带了沉重的精神负担[6],明显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更易产生严重残疾,所以有失语症状的脑卒中患者更易罹患PSD[7]。但由于失语患者存在交流障碍,所以诊断PSD极为困难,误诊率达20%~70%[8]。目前诊断PSD主要采用临床访谈及心理学量表评定,量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了解患者是否存在PSD,以及判断其严重程度并评估预后,但这些方法存在明显的语言依赖性,并不适合脑卒中失语患者,所以部分国外学者研制了一些非言语依赖性抑郁评定量表,方便临床工作中对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识别。
作者:王德佳;杨波;杨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8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列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列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检测或相关问卷调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果:①病程≥10年、饮酒、BMI>24.0kg/m2、HOMA-IR>1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病程<10年、不饮酒、BMI≤24.0kg/m2、HOMA-IR≤1的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χ2=0.973,饮酒χ2=0.799,BMIχ2=0.784,HOMA-IRχ2=1.184,P<0.05);②观察组HOMA-IR、TG、HDL-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OMA-IR t=9.445, TG t=9.832,HDL-c t=10.314,LDL-c t=9.876,P<0.05);③病程、饮酒、BMI、HOMA-IR、TG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病程OR=0.973,饮酒OR=0.799,BMI OR=0.784,HOMA-IR OR=1.184,TG OR=0.763,P<0.05)。结论: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因素较多,病程、饮酒、BMI、HOMA-IR、TG为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易默;周健;吴友伟;张健;史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于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普外科工作的4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按是否经过专业护理培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出现不良护理行为的人数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并总结普外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应采取的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护士护理操作不规范2例,护理态度不佳1例,护患沟通不良1例,护理记录不详细2例;对照组护士护理操作不规范16例,护理态度不佳8例,护患沟通不良8例,护理记录不规范10例,排班不合理6例。观察组各项护理不良行为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应加强专业护理培训,提高普外科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责任心,加强护患沟通,合理排班,努力减少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艾建华;蔺秀红;尹秀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