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文;陈国胜;钟耀忠;陈柏谦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辨证联合CIK细胞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08例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住院的114例该病患者组成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扶正消瘤汤口服辨证联合CIK细胞回输的辅助疗法,对照组患者仅给予CIK细胞回输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PS评分、体重、中医症状评分以及T细胞各亚群比例的变化,综合评价该方案对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体重增加量分别为(9.08±0.19)、(2.91±0.06),实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体重增加量分别为(3.27±0.20)、(0.21±0.07),组间比较,t值分别为2.198、1.032,P 值分别为0.024、0.314,KP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改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气短、自汗、少言症状减轻Z值分别为1.693、0.947、1.362,P值分别为0.071、0.394,无统计学意义,乏力、神疲症状较治疗前减轻,Z值分别为2.094、5.682,P 值分别为0.032、0.000,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对照组外周血CD3T、CD4T、CD8T细胞亚群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经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提高。结论:扶正消瘤汤辨证联合CIK细胞可使晚期恶性肿瘤患者KPS评分提高,乏力、神疲症状减轻,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还可提高晚期恶性肿瘤CD3T、CD4TCD8T细胞亚群含量,增强患者免疫力,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孝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ABR)在基层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听力筛查工作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检测仪对1726例新生儿进行两阶段听力筛查,即:第一阶段筛查:在出院前对NICU 新生儿予以 AABR 听力检查,对未通过者嘱其出院后1月依据复查单进行AABR 复筛。第二阶段筛查:复筛仍未通过者,早于2个半月左右转诊到上级听力诊断中心,经广东省新生儿听力诊断中心确诊为听力异常。结果:在进行第一阶段AABR初筛中,144例(8.4%)单耳或双耳未通过,其中32例(23.2%)出院后失访,另112例(77.8%)1月后接受了第二阶段AABR复筛,22例未通过。10例经过广东省听力诊断中心被确诊为听力损伤,在这10例病例中AABR筛查结果均未通过。结论:AABR两阶段筛查法执行简单,有利于早期发现NICU新生儿听力缺失,此种听力筛查模式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深入开展。存在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有定期跟踪随访的必要性。
作者:林开颜;陈卫珊;林明祥;谢丽娜;姚丹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良性疾病需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采用腹式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h、48h白介素-6(IL -6)、C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计数( WBC)、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术后24、48h时WBC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经腹组术后24h、48h时WBC显著高于经阴组( 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h血清总皮质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48h血清总皮质醇较术前及术后24h显著升高( P<0.05);经腹组术后24、48h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经阴组( P<0.05);两组术后24h时IL-6、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5),术后48h时IL-6、CRP 水平较术后24h显著降低( P<0.05),但仍显著高于术前( 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h、48h时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经腹组( 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安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术前焦虑对行腹式子宫次全切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造成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行腹式子宫次全切手术并伴有术前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前强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术前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护理强度及方式对术前焦虑的改善作用。结果:研究表明,高焦虑患者在术后6、24h的VAS评分显著高于低焦虑患者( P<0.01),而在术后48h,两组患者评分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得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得分下降更加显著( P<0.01)。结论:对行腹式子宫次全切手术并伴有术前焦虑的患者进行术前强化护理干预,即心理干预、活动干预以及饮食干预,并配合家属的鼓励与支持,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减轻术后疼痛,对术后康复有极大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作者:贾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休克患者共2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多巴胺组(DA组)(n=65),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n=65),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组( DA+NE组)( n=70),比较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各组28d的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血肌酐水平在三组中有显著差异,DA组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NE组和DA+NE组,其他各项无统计学差异。 DA组治疗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0.76%,显著高于NE组的13.85%(χ2=5.370,P=0.021),DA+NE组为20.0%。 DA组28d死亡率为24.62%,NE组死亡率为21.54%,DA+NE组为18.57%,三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725,P=0.394)。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在休克的治疗中,在稳定心率以及降低对肾功能损伤等方面较多巴胺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是目前治疗休克佳药物。
作者:杨璇;李长江;冯磊;延荣强;李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急诊内镜介入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OSC )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将普外科收治的72例老年AOSC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内镜组( n=36)和开腹组( n=36)。内镜组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和鼻胆管引流术( ENBD)或胆管下内支撑引流术( ERBD)治疗,开腹组予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血常规、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水平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内镜组总治愈率显著优于开腹组(100%vs 66.7%),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2.8%vs 22.2%)(P<0.05);内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一周,内镜组患者血白细胞、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内镜介入治疗老年AOSC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手术治疗无法替代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苟维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我院老年病科多重耐药菌肺炎的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老年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老年多重耐菌肺炎患者40例,对分布年龄、基础疾病、病原体构成、抗生素的使用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多重耐药菌肺炎均为院内感染,其发生与脑血管病、年龄、抗生素应用、手卫生等有关,鲍曼不动杆菌占97.5%、铜绿假单胞菌占100%、大肠埃希菌占5%、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占15%,4类细菌广泛耐药,死亡22例,死亡率为55%。结论:年龄大于70岁,基础病为脑血管病,留置胃管、人工气道、广谱抗生素使用及手卫生知识了解较少,是多重耐药菌肺炎感染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死亡率高,应重视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加强脑血管患者的咽部康复及鼻饲饮食,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耐药监测,积极宣传手卫生知识。
作者:王国玉;李伟;王义围;王浩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对比保留胃窦空肠间置双通道手术与传统消化道重建对胃食管结合部癌( GJC)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GJC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手术,观察组则实施保留胃窦空肠间置双通道手术,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手术相关指标以及两组1年和3年的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6个月后的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在手术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评分、健康评分以及生存质量总评分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GJC患者实施保留胃窦空肠间置双通道手术,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获得积极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先锐;徐国宏;岳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发生的情感障碍,以心境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为核心症状,脑卒中的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均可发生 PSD[1],PSD 可贯穿脑卒中的整个自然病程,对脑卒中患者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不配合治疗及康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致残率及死亡率,也可增加患者卒中的复发风险[2、3]。 Hackett等对1977年至2002年51项前瞻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其结果显示,卒中急性期(卒中后1个月内)、恢复期(1~6个月)以及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患者 PSD 的发病率分别为32%、34%及34%[4]。失语是大脑语言中枢或其联络纤维受损,从而导致患者在听、说、读、写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出现的功能障碍,约30%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5],失语给患者带了沉重的精神负担[6],明显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更易产生严重残疾,所以有失语症状的脑卒中患者更易罹患PSD[7]。但由于失语患者存在交流障碍,所以诊断PSD极为困难,误诊率达20%~70%[8]。目前诊断PSD主要采用临床访谈及心理学量表评定,量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了解患者是否存在PSD,以及判断其严重程度并评估预后,但这些方法存在明显的语言依赖性,并不适合脑卒中失语患者,所以部分国外学者研制了一些非言语依赖性抑郁评定量表,方便临床工作中对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识别。
作者:王德佳;杨波;杨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传统中医耳穴压豆加穴位温灸的方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按标准选取高血压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尼群地平治疗,实验组采用耳压联合温灸疗法,按疗程治疗后,比较观察两组采用不同疗法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降压效果更好,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传统耳压联合温灸法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是患者乐于接受的有效疗法,便于广泛推广。
作者:戚相芝;宋瑞国;王小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分析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Hp )阴性胃溃疡成本-效果,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7例,分为奥美拉唑组44例和兰索拉唑组43例,疗程结束时评价临床效果及成本-效果。结果:奥美拉唑组患者治愈23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09%;兰索拉唑组患者治愈24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5,P=0.563)。奥美拉唑组C/E为0.46,低于兰索拉唑组的1.99,△C/△E为89.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敏感度分析示奥美拉唑组C//E为0.41,低于兰索拉唑组的1.79,ΔC//ΔE为89.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奥美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与兰索拉唑组6.98%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Hp阴性胃溃疡具有更高的药物经济学价值,可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作者:卢雪晖;陈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二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AS和SDS量表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SAS和SDS量表评分较入院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OLQ-STO22中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焦虑及口干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味觉、身体外观及掉头发评分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翔;张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18例,并将其分为三组,A组38例,由家属送诊,未经任何院前急救措施,B组40例,救护人员先救治后转运,C组40例,救护人员先转运后救治,比较组间患者救治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的院前急救处理后,先救治后转运患者的存活率与救治有效率增高达92.5%、85%,显著高于A、C组(71.05%、80%与50%、7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组明显高于A组(均P<0.05);B、C组患者救治时间显著少于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经院前急救后,B、C组患者心率、呼吸改善情况及院前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A组(均P<0.05),而血压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院前急救中,采取先救治后转运的方式可明显提高患者存活率与救治有效率,缩短救治时间、改善心率、呼吸的生命体征情况与院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艳英;鞠智卿;黄贤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优生优育TORCH感染及感染后临床分析。方法:收集我站2012年至2013年孕前优生TORCH血清学筛查孕前妇女1200名,抽取空腹静脉血,全部采用酶联免疫法。结果:检查人群中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感染人数较高,加大 TORCH 筛查可作为近期感染的一个依据。TORCH特异性IgM抗体的检出,对于TORCH早期(急性)感染的诊断、病情轻重的判断及防止缺陷胎儿的出生意义重大。结论:早期证实母亲的感染,可帮助其及早确定采取侵入性或非侵入性的产前诊断方法。针对目前妊娠期妇女感染TORCH后无特效治疗状况,应加强TORCH知识普及,加强做好孕前优生检查工作。
作者:张淑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康复设备用于大隐静脉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中的价值进行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行大隐静脉手术及护理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分别采用康复设备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及常规护理,并对其基本资料、疗效、安全性及护理满意率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疗效,安全性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结论:康复设备用于大隐静脉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中能够显著改善手术疗效,提高安全性,进而改善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二者生活质量等护理效果。结果:出院时,观察组WHOQOL10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9.03%,低于对照组的4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20例、良8例、中2例和差1例,对照组优10例、良11例、中6例和差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琴;刘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及护理干预。方法:将8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均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正常组43例予以急救及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救治,而实验组43例则予以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急救及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满意率、配合度、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正常组( P<0.05)。结论: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科学的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对于患者的救治及预后极具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秦艳红;武英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肛管直肠硫酸损伤患者治疗康复的作用。方法:通过2012年3月26我院肛肠科收治的1例误用浓硫酸致肛管直肠化学性烧伤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护理干预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对肛管直肠化学性损伤患者治疗十分重要,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韩贵俊;李连泰;董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和锁定解剖型锁骨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1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解剖型锁骨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CM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优良率达到85.36%,对照组为90.00%,对照组稍高于实验组,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87,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CMS评分均较为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51%,而对照组为22.50%,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728,P>0.05)。结论: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和锁定解剖型锁骨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治疗中疗效相当,临床治疗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作者:蔡英富;张龙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血浆和肽素、NT-proBNP 浓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确诊并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的血浆和肽素及NT-proBNP浓度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NT-proBNP浓度。出院后随访一年,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无复发组和心脏事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和肽素及NT-proBNP浓度。结果:低浓度组患者LVEF、LVESD、LVEDD等指标均优于高浓度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越差, NT-proBNP 浓度越高。心脏事件组的血浆和肽素及NT-proBNP浓度均高于无复发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和肽素、NT-proB-NP浓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效果良好。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浆和肽素及NT-proBNP浓度越高,心脏功能指标越差,发生心脏事件的概率越大,即生存状况越差。
作者:马红红;马波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