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金亮;张明敏;鲁恒;庞波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出血后忧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出血后忧郁患者80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DS、SAS、SCL-90评分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组被试情绪SAS、SDS得分比较,观察组负性情绪和心理症状干预后优于干预前,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除精神病性外其它八项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脑出血忧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因此值得临床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徐春霞;任桂荣;梅彤林;李媛媛;张虹;杨丽;张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1%环孢素A对治疗的流行性角膜炎上皮下浸润过程中的效果及影响. 方法:调查门诊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诊诊断为流行性角膜炎伴有上皮下浸润患者20例共26只眼,再将这20名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例( 13眼) ,应用糖皮质激素类眼药水进行点眼治疗;实验组10例( 13眼) ,应用1%环孢素A进行点眼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CSIS,IOP的情况,并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 结果: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都有所缓解,但实验组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 实验组患者用1%环孢素A后无明显刺激症状.,患者无不适感. 治愈率很高为84.6%,复发率极低( 7.7%) ,患者满意率97.2%. 对照组患者用糖皮质激素后7例产生眼内压升高,治愈率很低为23. 1%,复发率33.3%,患者满意率为70.5%. 结论:局部应用1%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上皮下浸润安全有效,无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1%环孢素A比糖皮质激素更加安全有效可靠.
作者:李儒华;余锦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脊柱侧凸是发生在三维空间上的结构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凸是脊柱侧凸中常见的一种,约占脊柱侧凸的70%,是指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或伴有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出现的脊柱侧凸及旋转畸形[ 1]. 随着现代外科学的发展,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遵循着螺旋式上升,曲折式前进的发展过程,运用适度原则和优化原则,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 ,使脊柱侧弯的临床治疗又有了创新,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综述如下:
作者:赵海燕;周开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用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疗效及对患儿血气指标和肺部感染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妇产科出生且出生后30min即转入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48例,按照登记序列号分组,单号为对照组24例,双号为观察组24例. 对照组采用NCPAP,观察组采用NCPAP联合PS,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及血气指标、肺部感染率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4.181,P=0.041);观察组VAP 发生率83. 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χ2=4.547,P=0.033);两组患儿用药后1、6h血气指标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 P<0.05) ,观察组用药后1、6h血气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 P<0.05). 结论:NCPAP 联合PS治疗NRDS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血气指标,降低肺部感染率.
作者:马晓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曲线形态对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认知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 根据患者的动态血压曲线形态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生化指标、MoCA子项目评分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结果:非杓型血压组、超杓型血压组、反杓型血压组与杓型血压组在记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超杓型血压组、反杓型血压组与杓型血压组在注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正常血压曲线组患者的MoCA评分明显高于异常血压曲线组,MCI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超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患者的MoCA评分低于非杓型血压组,且MCI的发生率较高,超杓型血压组患者的MCI发生率明显高于反杓型血压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具有异常动态血压曲线形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更高,超杓型血压曲线患者为明显.
作者:程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索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比值( hs-CRP/P AB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住院并确诊的心肌梗死者200例,根据Killip心功能分级标分为心衰组( 122例);非心衰组( 78例).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个生化指标(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NT-pro-BNP、hs-CRP、PAB)的差别. 采用Spearman相关、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非心衰组相比,心衰组hs-CRP 水平升高,而PAB水平下降,ln(hs-CRP/PAB)值升高,(P<0.05). Spearnnan相关分析提示心力衰竭患者hs-CRP/PAB与Killip 分级正相关(rhs-CRP/PAB=-0.392,P=0.003). ROC 曲线分析提示,ln(hs-CRP/PAB)预测AHF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6,95%CI(0.675~0.831). 结论:血清hs-CRP/P AB是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素,其水平越高发生心衰的风险越大、症状越重.
作者:周兵;赵湛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开腹组)的患者4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腔镜组)的患者43例,比较二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肛门排气时间、盆腹腔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排尿功能指标,以及复发和转移情况等.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盆腹腔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腔镜组患者获得膀胱充盈感时间、获得满意排尿量时间及残余尿量≤100mL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30%,低于开腹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腔镜组局部复发4例(9.30%)、远处转移3例(6.98%),开腹组局部复发3 例(7.50%)、远处转移2 例(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可取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远期疗效,但是前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利于保护膀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萍;黄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沐舒坦气道湿化液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痰液稀释效果. 方法:需行气管切开辅助通气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3组患者均采用24h持续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管理,A组患者采用沐舒坦气道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B组采用1.25%碳酸氢钠溶液为气道湿化液,C组采用灭菌注射用水做为气道湿化液,观察3组湿化前及湿化后1、3、5d痰液标本PH值及Ca2+、a-酸性糖蛋白含量. 结果:3组患者湿化前痰液标本PH值、Ca2+、a-酸性糖蛋白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湿化后各时间点PH值均较湿化前提高,Ca2+、a-酸性糖蛋白含量均较湿化前降低( P<0.05);A组患者湿化后各时间点PH值、Ca2+、a-酸性糖蛋白含量改善显著优于另外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沐舒坦气道湿化液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刺激小,稀释痰液效果显著,是较为理想的湿化液.
作者:池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县级医院产前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4400例胎儿进行产前常规畸形筛查,疑有心脏畸形的进行超声心动图序列切面系统检查并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14400例胎儿中发现心脏畸形97例合计141处畸形,心脏畸形阳性检出率6.74‰( 97/14400). 其中漏诊心脏畸形13 处. 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正确符合率90.78%( 128/141). 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序列切面系统检查方法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基层医院胎儿心脏病的检出率,对降低区域内新生儿心脏畸形发生率、死亡率有重要应用价值. 全面、详细扫查,避免漏诊误诊是提高心脏畸形诊断率的关键.
作者:郎红玉;王玉生;张鸣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脊椎钉棒固定系统联合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脊椎钉棒固定系统联合椎体间植骨治疗,观察患者的随访结果.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5.4±2.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临床总有效率、腰椎整体复位率、术后融合率分别为92.9%、94.1%、96.5%;术后1月和6月的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滑脱距离、滑脱角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 结论:脊椎钉棒固定系统联合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椎体滑脱复位满意、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植骨融合率高,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钟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12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 疗程均选择孕28周开始至分娩前,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等指标. 结果:两组治疗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糖控制均有改善. 治疗组治疗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在饮食及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常规应用胰岛素并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肯定,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毕显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在重症细菌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80例严重感染患者,其中43例根据ACCP/SCCM共识的确诊标准确诊为重症细菌感染,作为试验组,37例为非细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全血白细胞计数. 结果: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全血白细胞检测结果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总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试验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结果的敏感性比较,降钙素原的敏感性与其他两个指标敏感性分别比较,降钙素原的敏感性明显较高,P<0.05. 结论:重症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的检测值会明显升高,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的患者,降钙素原在重症细菌感染中的临床诊断敏感性也较高,临床诊断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闫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用于行经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将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105例行经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单药组服用氟桂利嗪胶囊6个月经周期,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头痛发作程度,判定临床疗效. 结果:服药6个月后,两组头痛指数、头痛持续时间均较入组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头痛指数(6.8±2.2)与头痛发作持续时间(7.3±3.1)h均明显小于单药组(9.2±3.4)、(12.4±5.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26 P<0.05;u=5.974 P<0.05 ). 两组食欲减退、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1.1%vs.7.8%)无明显差异(χ2=0.325 p=0.569). 联合组总体有效率(90.7%)高于单药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6 p=0.047). 结论:对行经性偏头痛患者在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养血清脑颗粒,能进一步减少头痛发作频度与减轻头痛程度,联合用药安全可靠.
作者:李彩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联性,并检测其基因位点936C/T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遗传易感性. 方法:运用ELISA法及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方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VEGF的表达水平,对其基因位点936C/T多态分型进行检测,并分析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 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基因型频率(χ2=0.960,0.7500.05)和等位基因频率(χ2=0.968,0.2500. 0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基因型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的相关性分析( PTC=0.554,PTT=0.670,P>0.0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过表达状态,且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但VEGF基因位点936C/T多态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并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杨桂香;胡卫盟;齐迎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B超联合心电图及单独采用B超及心电图的诊断效果. 结果:以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组患者的左室肥厚诊断准确率(66.67%)明显高于单独采用B超诊断组患者准确率(60.00%)及单独采用心电图诊断组患者准确率(40.00%)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B超联合心电图的方式作为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较单独采用B超或心电图的诊断方式,其效果更为显著,准确性更高,具有广泛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屈利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方法: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低通量透析,观察组予高通量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开始时透析前血清β2-MG、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开始首次透析后血清β2-MG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0.05) ,观察组透析后血清β2-MG、PTH均较透析前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对照组血清β2-MG、PTH较治疗前仍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观察组血清β2-MG、PTH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降低血清β2-MG、P TH水平,可能对减少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肾性骨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
作者:张兵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 CHD)合并2型糖尿病( T2MD)患者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分布情况及其钙化特征. 方法:根据糖耐量测试果将其 118 例 CHD 患者分为合并 T2MD 组 55 例( FPG>11. 1mmoL/L)以及CHD( FPG≤11.1mmoL/L)组6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检出率、分布情况及钙化特征. 结果:与CHD组相比,合并T2MD组患者年龄、FPG、HAblc、TC、TG、LCL-C、hs-CRP、BMI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HD共观察冠状动脉1120段,斑块发生率为128 段( 11.43%) , T2MD 组共观察冠状动脉542 段,斑块发生率为258 段( 47.60%). 两组LAD、LM、LCx、RCA粥样斑块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与CHD组相比,合并T2MD组患者斑块钙化数量显著增多,斑块钙化弧面积显著减少,差异显著( P<0.05) ,而两组钙化弧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血糖、血脂水平上升可能是CHD合并T2MD发生的重要因素,CHD合并T2MD患者斑块发生率显著上升,其冠状动脉钙化负荷更加重,负荷加重可能与斑块钙化数量增加有关.
作者:郭靖涛;周江;罗东雷;刘波;王福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CHD5和WWOX的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5 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 CHD5 和WWOX蛋白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CHD5和WWOX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92%(24/65)和41.54%(27/65),明显低于在癌旁组织的(P<0.05). 在胃癌组织中,CHD5 和WWOX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 P<0.05). 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显示,CHD5和WWOX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HD5和WWOX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胃癌的病变程度、侵袭转移及预后不良关系密切,提示CHD5和WWOX蛋白低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胃黏膜恶性转变等过程.
作者:邢晓静;卢达新;谷小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PH 联合脏连汤加减在混合痔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混合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40例实验组和40例参照组,对照组采用PPH治疗,实验组联合脏连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7.5%)比对照组(85%)高(P<0.05);实验组95%患者治疗方案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65%)(P<0.05);实验组术后第2天疼痛评分为(3.6±0.7)分,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为(2.5±0.3)分,拆线后疼痛评分为(1.8±0.5)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17.5%)(χ2=4.03,P<0.05). 结论:混合痔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PPH联合脏连汤加减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梁县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依达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病在48h内的进展性脑梗死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 40) ,治疗组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还和依达拉奉治疗,连用14d. 对照组仅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治疗,剂量与疗效均同治疗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的发生率. 同时监测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 AD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未影响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能改显著减少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治疗效果,且无严重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