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质控管理对护理文书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

亢亚娟;周伟娜

关键词:护理文书, 质控管理, 书写质量
摘要: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是护士在观察、评估、判断患者护理问题,以及为解决患者问题而执行的医嘱、护嘱或实施护理过程的记录[1],是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体温单、医嘱单、特别护理记录单、护理交班记录、责任制护理记录等,是患者接受护理治疗的全过程,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院自2012年1月开始,根据《河北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的书写标准建立质控小组,对护理文书进行日常检查、管理,并把发现的问题反馈科室及时督促整改。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文拉法辛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焦虑抑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胰岛素泵治疗伴焦虑抑郁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伴焦虑抑郁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2周,之后改为优泌乐25皮下注射,治疗组同时口服文拉法辛,观察8周;治疗前后分别作 SAS、SDS、皮质醇( CRO)、白细胞介素-6( L-6),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比较,观察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情况,观察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P<0.01),治疗后治疗组SAS、SDS、CRO、L-6、hsC-RP 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均为轻度,能耐受。结论:文拉法辛联合胰岛素泵治疗伴焦虑、抑郁的2型糖尿病起效快,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郁刚;刘小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FNA微创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PFNA微创法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112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各56例,治疗组行PFNA微创治疗,对照组行PFN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等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vs.79%,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vs.34%,P<0.05),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微创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容易操作,愈合较快,疗效确切,感染等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正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尿道保留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尿道保留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经尿道保留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对照组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生活质量评分( QOL)、残余尿量( RUV)、大尿流率( Qmax)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IPSS、Qmax、RUV及QOL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尿道保留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相似,但术中出血量少、切除组织更完全、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FICE 不同波长组合加放大内镜观察大肠隆起性病变微细结构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FICE波长佳组合+放大内镜观察大肠隆起性病变微细结构,与病变病理学诊断结果相对照,对大肠隆起性病变作出正确及时的诊断并加以治疗。方法:用放大变焦结肠镜常规检查,记录病灶部位,形态。用FICE的10种红绿蓝( RGB )不同波长组合,观察粘膜表面的微细腺管形态及微血管形态,记录佳波长组合,然后使用放大40-200倍放大病灶。结果:通过应用FICE不同波长佳组合+放大内镜观察结肠隆起性病变的微细结构,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在90%以上。结论:根据FICE不同波长佳组合+放大内镜观察可即时鉴别结肠粘膜的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指导相应的镜下或手术治疗,提高诊治早期大肠癌的敏感性和准确率。

    作者:陈斌;黄伟;周立平;陈姣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疝环环扎治疗小儿脐疝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环环扎治疗小儿脐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脐环环扎术的15例脐疝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儿手术平均时间35.6min,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术后次日可下床活动恢复正常饮食。术后随访4-44个月,无复发,无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疝环环扎治疗小儿脐疝安全、有效,手术微创、有美学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敏;周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阑尾炎的X线表现及螺旋CT诊断优势

    目的:在临床上采用单层螺旋CT诊断早期急性阑尾炎,探讨和分析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单层螺旋CT机和X线片进行检查。结果:CT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42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患者10例,单纯性早期阑尾炎患者12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4例,对患者进行手术证实,诊断准确率为100%。 X线片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30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患者6例,单纯性早期阑尾炎患者8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1例,对患者进行手术证实,误诊23例,诊断准确率为66.2%。 CT诊断明显优于X线片诊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单层螺旋CT诊断早期急性阑尾炎患者,具有简便、安全、可靠、准确率高等优点。

    作者:段绪光;殷婷婷;旺杰;阿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护理干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方法:将盆腔炎住院患目的:探究健康教育护理干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方法:将盆腔炎住院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治疗;另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结果:健康教育护理组的盆腔炎患者经护理干预治疗后对盆腔炎知识的知晓情况,坚持配合治疗及注意经期卫生情况的例数均大于常规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护理组患者出院后半年内发热复发和腰痛复发的例数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患者;对本次治疗的满意度评分大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使其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医生治疗,从而提高盆腔炎的治愈率。

    作者:崔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臭氧在感染性创面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抗炎修复能力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臭氧在感染性创面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抗炎修复能力,以期提高创面愈合能力。方法:选取87例伴不同程度损伤的患者且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对伤口进行处理、观察组则给予臭氧消毒水进行伤口冲洗处理,同时对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不同时间段创面新生上皮组织面积以及创面周边炎症带面积变化率、吞噬细胞计数进行观察和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甲级愈合89.4%)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创面新生上皮组织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周边炎症带消退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臭氧在感染创面治疗中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具有较强的抗炎修复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唐权宗;易晓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PLC 法测定兔血浆中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的浓度

    目的:建立家兔血浆中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酮洛芬为内标,色谱柱:Hypersil BDS 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pH 4.5醋酸盐缓冲液-乙腈-甲醇(50∶40∶10),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0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阿西美辛在0.04-2.56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9.4%,RSD=5.2%( n=5);吲哚美辛在0.03-1.9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9.7%,RSD=5.7%( n=5)。结论:本法简单、灵敏、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兔血浆中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的浓度。

    作者:刘振华;金英;李忠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疑难肿块超声图像特征与术后病理诊断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疑难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乳腺超声检查的100例发现乳腺肿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和终的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乳腺疑难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乳腺肿块的病理类型的不同,其彩色超声多普勒声像特征也有相应的表现。100例患者中,良性肿块的患者有88例,占88.00%,恶性肿块的患者有12例,占12.00%,良性肿块以乳腺纤维瘤以及乳腺的囊性增生为主。而恶性肿块主要以浸润性乳腺小叶癌以及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为主。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的检出率为100.00%,超声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7.00%,误诊率为13.00%。结论: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简单易行,重复性好,无创等优点,可以作为乳腺肿块普查的重要手段,对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莉;王军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麻醉药物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诱导麻醉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诱导麻醉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2 mg/kg +顺式阿曲库铵0.15-0.2mg/kg,对照组患者应用舒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2mg/kg +顺式阿曲库铵0.15-0.2mg/kg mg/kg。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后ICP 及CPP 的变化。结果:ICP 的比较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插管后15min及切皮后,两组患者ICP 均逐渐升高,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骨瓣后两组患者ICP均逐渐降低,但仍高于诱导前水平(P<0.05),开硬膜后两组患者ICP 均恢复至诱导前水平。观察组患者CPP 于插管后逐渐降低,插管后15min、切皮后及开骨瓣后均显著低于诱导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硬膜后逐渐升高。对照组患者CPP 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5min、切皮后、开骨瓣后及开硬膜后均显著低于诱导前,其中,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5min、切皮后及开骨瓣后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幕上脑肿瘤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出现ICP 升高,CPP 降低,而舒芬太尼较芬太尼对ICP及CPP 影响更加明显。

    作者:李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00份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测结果,分析造成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的原因。方法:本研究选我院门诊采取的2000例检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材料,对造成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检测的2000例血液标本中,有392例检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7.5%,其中造成检测不合格的两个主要原因是标本溶血和标本送检时间不符合规定。溶血导致胆红素、肌酐、钾、尿酸检测结果升高,钠检测水平下降;标本送检时间推后导致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血糖( GLU)检测水平升高,乳酸脱氢酶( LDH)检测水平下降。结论:降低采集标本的溶血情况,按规定时间进行送检可有效控制血液标本的检测误差,提高检测准确率。

    作者:李德奎;刘跃;朱清红;朱名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研究组的有效率为87.26%,对照组为60%,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唐海川;徐志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安全可行性。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54例产妇为观察组,单纯剖宫产4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4.3±5.2min)与对照组手术时间(50.6±4.8) min比较,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34.5±14.2)mL、产褥时间(31.6±2.8)d以及住院时间(6.0±1.4)d与对照组(129.7±10.3mL、30.1±1.8d、6.0±1.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铁英;卢国友;李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影响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综合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为同类疾病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行综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应用TAI治疗、TACE治疗、TACE+PEI治疗、TACE+手术切除治疗,同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5年期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综合治疗预后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大小、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经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近期疗效、临床分期、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综合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危险因素包括期疗效、临床分期、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其中TACE+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理想,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率。

    作者:王书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部实时B超在诊断克罗恩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部实时B超在诊断克罗恩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克罗恩病,对其进行腹部实时B超辅助检查,诊断病灶部位和性质,并对照组织标本病理结果,观察CD的B超特点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克罗恩病腹部实时B超诊断具有一定特点,诊断准确率为83.3%,定位准确率为100%;并发症诊断符合率为82.1%。结论:腹部实时B超在克罗恩病诊断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操作方便,可优先考虑,进行初步诊断。

    作者:杨静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与磺胺乳膏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与磺胺乳膏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双盲试验,纳入无妊娠、无哺乳、16岁以上有细菌性阴道炎的患者,使用7 d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与磺胺乳膏,治疗完成后5-10d及25-39d随访。结果:在25-39d随访时,80名接受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患者中的70名,78名接受磺胺乳膏患者中的38名治愈或缓解( P<0.05)。大部分的差异出现在有病史组。副作用发生率在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优于磺胺乳膏。

    作者:陈宜斌;朱贵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黄斑区视网膜形态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功能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黄斑区视网膜形态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功能改变的相关性,为预防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觉功能改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天津市大港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89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有视觉功能改变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观测其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并选取200例非糖尿病黄斑水肿有视觉功能改变的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眼睛进行对照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黄斑区A1-A9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98±56μm、389±65μm、383±49μm、390±85μm、392±59μm、299±48μm、301±47μm、291±64μm、283±53μm;对照组分别为158±12μm、242±15μm、231±16μm、245±14μm、246±14μm、210±16μm、199±10μm、201±9μm、229±14μm。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形态是影响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王梅艳;李之忠;徐凤;张季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光固化树脂表层技术在兔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光固化树脂表层技术对兔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作用与效果。方法:40只6周龄雄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股骨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将全部受试大白兔左侧股骨髁软骨缺损纳入实验组,右侧股骨髁软骨缺损纳入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大白兔术后不同阶段大体观察情况、组织学特征、透视电镜下超微结构特征等。结果:实验组术后各阶段修复组织覆盖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阶段修复组织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透视电镜下软骨细胞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好。结论:光固化树脂表层技术应用于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比传统钻孔术更好的修复效果,其材料又安全美观,是一种新型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宣传。

    作者:梁荣伟;曾参军;李小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二者其它产程时间相似,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入组时两组孕妇各盆底肌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产时、产后6周及产后3个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后6周两组各盆底肌纤维肌力较入组时均下降( 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小( 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各盆底肌纤维肌力基本恢复至入组时(P>0.05),对照组仍明显低于入组时(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有助于初产妇自然分娩,改善盆底功能,促进产后康复,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建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